畜牧人
標題:
養豬場的生產程序(二)
[打印本頁]
作者:
楊生棟
時間:
2008-7-9 09:40
標題:
養豬場的生產程序(二)
仔豬斷奶是繼出生以來又一次強烈的刺激。首先由于營養的改變,由食用含20%干物質的液態日糧改為采食含90%左右干物質的配合日糧以及飲用由飲水設備提供的自來水。其次,由于環境的變化,由產房轉入保育舍,并伴隨著重新組群而引起的咬斗。第三是離開母豬造成仔豬心理上的打擊與不適。第四是由于仔豬免疫系統發育不夠完善,易受各種病原微生物的侵害而患病。等等諸多因素,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因此加強斷奶仔豬的飼養管理是養豬生產中又一重要環節。
一、 進豬前的準備工作
進豬前的準備工作是一項細致而繁瑣的工作,目的是為斷奶仔豬提供一個清潔、舒適、安全的生長環境,盡量減少對仔豬的各種應激。
(一)、圈舍沖洗
保育舍采用全進全出制生產方式,一棟豬保育期滿后全部轉入育成豬舍。之后徹底沖圈清理豬舍衛生,將地面欄內、欄桿、料槽、墻壁、屋頂等舍內設施的糞便、污物灰塵用清洗機沖刷干凈,不留任何死角,同時將地下管道集中處理干凈,并結合沖圈進行滅蠅和滅寄生蟲工作。
(二)、空舍消毒
圈舍沖洗干凈后對圈舍及舍內設施進行三次噴霧消毒,每次消毒間隔12~24小時,最后用石灰乳對網床、地面及墻壁進行涂刷消毒,必要時還須薰蒸消毒(方法見消毒程序)。做以上工作后關閉門窗待干燥后進豬。
(三)、預熱豬舍準備進豬
保育舍要供熱保暖,接豬前一天應將洗刷干凈涼干的燈泡燈罩安裝并調試好,使舍內溫度達到28~30℃。
二、 斷奶仔豬的進豬工作及日常管理
哺乳仔豬在21日齡左右斷奶轉入保育舍進行保育。仔豬在轉入保育舍前進行稱重以獲得仔豬平均斷奶重及平均斷奶窩重。
分群:仔豬轉入保育舍后根據仔豬性別、個體大小、體質好壞等進行分群,每圈為一群,同群體重相差不超過0.5kg,弱仔另組一群精心護理。
給水:調整飲水器高度,給仔豬充足衛生的飲水,并在飲水中添加抗應激營養藥物(如:電解多維、補液鹽)以緩解斷奶應激對仔豬的影響,這個時期嚴防仔豬脫水,最好給每欄都加一方形飲水槽并經常加滿水,至少對較弱的欄應做到。
仔豬飲水器與地面高度
應與仔豬的大小相適應。
喂料:仔豬轉入保育舍前5天進行限制飼喂防止仔豬因過食而引起的腹瀉,這個時期飼料應遵循勤加少加的原則,一般斷奶前三 天采食較少第三天猛增,這時注意限飼,以每天300g/頭為宜。
(一)、仔豬的環境及其調控
1、 溫度的調控
仔豬耐熱怕冷,對環境溫度的變化反應敏感,保育舍采用火爐供溫,外加紅外線燈于仔豬躺臥處局部 供溫。
斷奶仔豬轉入保育舍后的前兩周溫度控制在28~30℃第三、四周控制在25~28℃,以后隨日齡的增長和仔豬抵抗力的增強逐漸降低環境溫度,保育后期控制在20~28•C。
★室內溫度控制措施:隨著豬只的生長逐漸升高紅外線燈的高度,同時撤去或關掉部分紅外線燈以降低局部小環境的溫度;為逐漸降低豬舍溫度,逐漸停掉供熱的火爐。適時通風換氣,以豬只躺臥自然不躋堆,呼吸均勻自然。
★大環境控制:一年四季外界氣溫的變化幅度很大,外界氣溫對豬舍內溫度的影響也最大。夏季做好防暑降溫工作臺,防止高溫高濕的出現;冬季做好保溫工作,防止賊風直吹畜體同時協調好保溫與通風的矛盾;春秋季節,防止舍溫的驟升驟降。
2、 濕度的調控
保育舍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舍內濕度過底時,通過向地面灑水提高舍內濕度,防止灰塵飛揚。偏高時應嚴格控制灑水量,減少供水系統的漏水及時清掃舍內糞尿;保持舍內良好通風以降低舍內濕度。
3、 空氣質量的調控
(1) 適時通風換氣以降低有害氣體、粉塵及微生物的含量。
(2) 及時清理糞尿以減少NH4T和H2S等氣體產生。
(3) 保持舍內濕度適宜。
(4) 及時清理爐灰。
(5) 清掃地面前適當灑水。
(6) 拋灑在地面上的粉料及時掃除。
4、噪音 盡量減小各種奇怪聲響,防止仔豬的驚群。
(二)豬群的日常管理
1、觀察豬群狀況,上班時觀察豬只的采食情況、精神狀態、呼吸狀態,聽豬只的鳴叫是否正常,防止咬尾現象。
2、觀察豬群糞便,有無腹瀉、便秘或消化不良等疾病 。
3、檢查飲水器,供水是否正常,有無漏水或斷水現象,并及時處理。
4、檢查舍內環境狀況 檢查舍內溫度、濕度是否正常,并及時調控使之符合仔豬的生長發育需要。每次上班注意,感覺舍內是否有刺鼻或刺眼的氣味。
5、搞好弱仔的處理和康復
(1)及時隔離 在大群內發現弱仔急時挑出放入弱仔欄內。
(2)增加弱仔欄局部溫度,弱仔欄靠近火爐外加紅外線燈供溫。
(3)補充營養 在濕拌料中加入乳清粉、電解多維,在小料槽飲水中加入口服補液鹽,對于腹瀉仔豬還可加入抗菌藥物,以促其體質的恢復。
6、減少飼料浪費 每天檢查料槽是否供料正常,即時維修破損料槽,防止飼料變質,及時清理發霉變質或被糞尿污染的飼料,
7、仔豬的調教 根據豬有定點采食、排糞尿、睡覺的習性,調教仔豬在靠近料槽側躺臥,可采取在躺臥區少撒一些飼料,并保持溫度適宜、干燥。靠近飲水器、墻壁一側排泄,排泄區糞便暫不清掃,將躺臥區糞便掃到排泄區并保持躺臥區清潔衛生,誘導仔豬到排泄區排泄。
8、不同生長期的飼料及換料程序
為減少飼料更換給仔豬帶來的應激,每次換料采取逐漸更換飼料,用4~5天的時間將飼料改換過來。
9、預防仔豬腹瀉 斷乳仔豬由于受到各種應激的影響,仔豬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善,易造成仔豬營養性腹瀉和病原性腹瀉,發生腹瀉應在場獸醫指導下,對癥治療,嚴防脫水。
10、發病豬只及時隔離和治療
三、保育舍生物安全制度
(一)、人員
1、 保育舍工作人員
(1) 每日上班前須經淋浴,更換工作服后可進入生產區,進入保育舍區前須踏消毒池,進入每一棟豬舍前采踏消毒腳盆,工作人員出入圈舍須踏消毒腳盆。
(2) 非保育舍工作人中員不得出入保育舍區,如若進入須踏消毒腳盆且不得直接接觸豬只。
(3) 工作人員休假回場后須在管理區隔離48小時,經消毒后方可進入生產區。
(4) 工作人員只吃場內豬肉,不允許將肉及其制品帶入本場。
2、 外來人員 不允許進入保育舍區。
(二)、物品及用具
每棟豬舍的用具及物品須定點放置,不得串用如小料槽、掃帚、鐵锨、料車、注射器等。
(三)、衛生
每日清掃圈內及走廊衛生,及時清掃趕豬道衛生,及時更換腳盆內火堿水,保持場區整潔。
(四)、帶豬消毒及環境消毒
1、帶豬消毒,每周一、三、五進行帶豬消毒,消毒藥交替運用,消毒要求濃度要足,消毒均勻而不留死角,并撐握好消毒的程度,最好是恰好能使地面濕潤而不流淌。
2、環境消毒,每周一、三、五進行舍外環境消毒用2~3%火堿進行消毒,疫情嚴重時每天進行一次環境消毒。
(五)、防疫及疾病的防治
1、保育舍疫苗防疫程序
根據各場情況自己制定
根據疫情的變化適當調整免疫程序
2、疾病的防治 疾病的防治貫徹“防重于治,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以最在限度的降低疾病帶來的損失。
(1)、創造良好的環境污染條件,減少應激。日常管理中溫度、濕度的控制、空氣質量、飼料與飲水的供應等的調控對豬群的抗病能力都有重要影響。
(2)、妥善處理病死豬,抑制病原傳播,將病死豬置于焚尸坑無害化處理。
(3)、做好滅蠅、滅鼠工作,防止疾病的傳播。
(4)、采用藥物預防與個別發病豬只治療相結合,飼料拌藥與飲水給藥相結合的方式預防和控制細菌性及寄生蟲性疾病。
(5)、每日做好工作記錄。
A、 豬群變動。B、飼料消耗量。C、疫苗注射。D、死亡記錄。E 、溫濕度。F、特殊事件。
四、保育結束后的轉群工做
1、 提前三天通知育肥舍。
2、 提前一天在飲水中加應激藥物。
3、 飼料剛好吃完。
4、 一次一欄的將豬輕輕的趕到保育舍。
5、 避免不良天氣(雨、雪、風)。
6、 不留任何豬。
作者:
wangzhi
時間:
2008-7-13 16:47
根據各場情況自己制定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沙县
|
嵩明县
|
丹东市
|
常熟市
|
治多县
|
延津县
|
靖边县
|
明星
|
台中县
|
井陉县
|
天柱县
|
利川市
|
莒南县
|
河津市
|
子洲县
|
桃江县
|
泾川县
|
康平县
|
新闻
|
玉门市
|
莒南县
|
望城县
|
仪陇县
|
榆中县
|
永昌县
|
清镇市
|
固始县
|
新巴尔虎右旗
|
河源市
|
磴口县
|
西贡区
|
罗田县
|
东丽区
|
聂荣县
|
穆棱市
|
云阳县
|
漠河县
|
安新县
|
上栗县
|
都匀市
|
新乐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