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木桶理論是天大的謊言?聽聽另類聲音! [打印本頁]

    作者: 韓友文    時間: 2008-7-7 20:35
    標題: 木桶理論是天大的謊言?聽聽另類聲音!
    [align=center][size=6][color=#ff0000][b][u][b][color=#800080]木桶[/color][/b][/u][u][b][color=#800080]理論[/color][/b][/u]是天大的謊言?[/b][/color][/size][/align]
    [align=center]引用地址:[url=http://www.xici.net/b15420/d73008628.htm][color=#0000ff]http://www.xici.net/b15420/d73008628.htm[/color][/url][/align]

    [align=center]lookwell 發表于:2008-6-28《牛津[u][b][color=#800080]管理[/color][/b][/u]評論》  [/align]

    [font=楷體_GB2312][size=4][color=#ff0000]   【閱讀提示】“木桶理論”被很多人認同傳頌,但是作者卻從不同的方面指出了“木桶理論”的七大荒謬之處,到底孰是孰非,相信各位讀過以后便心中各見分曉。[/color][/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color=#0000ff]   荒謬之一:“木桶理論”缺乏一定的基本哲學與邏輯概念常識。[/color][/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他們所謂:“木桶理論”中的一個由若干木板構成的木桶,其容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什么是最短的呢?最大的容量是什么呢?他們這些概念經常混淆,張冠李戴。[/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我們提示一點: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與變化的,這種發展變化是自身矛盾激化與外界矛盾加劇的雙方面結果。“最短的這塊木板”,它就是自身主要矛盾不斷的激化的表現。“倒水”容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它就是外界不斷矛盾加劇的體現。[/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color=#0000ff]   荒謬之二:“木桶理論”的本質是有些咨詢類公司們用來收拾客戶的有力大棒手段之一,屬于玩弄的“詐術”策略。[/color][/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這里的“最短的這塊木板”是什么呢?是人事管理松懈,財務制度混亂,經營方式不當等等,他們所謂的“木桶理論”可以輕易就把[u][b][color=#800080]企業[/color][/b][/u]實際工作的某些不足之處(“無傷大雅”)放大到令人痛心疾首的程度,把它作為“最短的這塊木板”來整,這樣做是缺乏基本的邏輯性和科學性的。最終企業的結果“看錯醫生,吃錯藥”,“白搭上這個人嘍”![/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color=#0000ff]  荒謬之三:“木桶理論”缺乏一定的現實基礎來源,屬于個別人的胡編亂造之作,其目的就是制造輿論,提升自己形象。[/color][/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大家都知道戰國“田忌賽馬”有名的典故。在這個典故中,田忌的三匹馬分別都不如齊王,如果按照“木桶”邏輯,田忌是必輸無疑。因為按他們所謂的“木桶理論”這邏輯,田忌賽馬成績的好壞取決于他最慢的那匹馬,也就是說怎么比他都會輸。[/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然而我們的謀士先祖孫臏先生給田忌出了一個“好主意”:讓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馬去與齊王的上等馬比,用自己的上等馬與齊王的中等馬比,用自己的中等馬與齊王的下等馬比。田忌的下等馬當然會輸,但是上等馬和中等馬都贏了。因而田忌不僅沒有輸掉黃金三千兩,還贏了黃金一千兩。通過這個有名的典故,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揭穿“木桶理論”鬼蜮伎倆。純屬于“某些人”的胡編亂造之作,其目的就是制造媒介輿論,從而提升自己形象。[/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color=#0000ff]  荒謬之四:所謂的“木桶理論”來源的本身就是[u][b][color=#800080]中國[/color][/b][/u]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妖胎”。[/color][/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木桶理論”的從它的產生至今,就沒有自己的歷史來源和實踐條件。所謂的“來源”也不過是有些別有用心的人鬼蜮伎倆,其目的大家都是可想而知。既沒有理論的來源,也沒有實踐歷史的出處的理論,談何“理論”。[/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除此以外,任何一門科學理論都有它的科學要素和基本范疇。所謂的“木桶理論”是沒有的,不要動不動就冠以“理論”的“金質獎章”,這樣做是沒有任何意義的。例如;中國的咨詢策劃業從八十年代發展至今已有二十幾年,也沒單獨形成一門的社會科學。雖然社會上陸陸續續出了一些專家專著,但大多數也屬于個人策劃人的“曲苑雜談”,難以形成一定影響的社會學術氣氛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全國各大高校也沒有策劃與咨詢這個專業,有的話,充其量是開設一些課程和學院性的策劃協會,究其原因有很多,源于文章主題,暫時不必多議。我們從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形成一門科學理論并不是我們想象中那么簡單的事。[/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總而言之:“木桶理論”沒有理論的來源和實踐基礎,缺乏一系列的科學要素和基本范疇,本身就是一個“妖胎”。[/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color=#0000ff]  荒謬之五:所謂的“木桶理論”其在實踐工作中,充其量也是一種說法和[u][b][color=#800080]觀點[/color][/b][/u],談不上一種理什么論,更談不上一種什么[u][b][color=#800080]戰略[/color][/b][/u]和戰術。[/color][/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上回我們就談到了戰國“田忌賽馬”有名的典故,按照他們所謂的“木桶理論”這邏輯,田忌賽馬成績的好壞取決于他最慢的那匹馬,也就是說怎么比他都會輸。所以,對他們這些咨詢策劃界的“忽悠分子”來說,問題在于怎樣整好這匹“馬”,首先要幫“田忌式”的企業家們,來個“整馬”套餐——如后面放鞭炮,向馬的臀部插一刀等等“馬后炮”方法。最后把“馬”整得不象“馬”——不死也脫皮。“田忌式”的企業家輸掉黃金三千兩,還要包“丟人面子”。[/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實際工作的例子也很多,我們大家都可以看得到身邊的一些公司是怎樣被“忽悠分子”忽悠來忽悠去的,這里我不必舉例說明了。在這里還要說明一點:策劃[u][b][color=#800080]行業[/color][/b][/u]在我們中國是個朝陽行業,它是有前途和希望的,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大家共同的不懈努力奮斗和辛苦創造,要樹立正面教育形象,堅決打擊反面“忽悠分子”的進入。[/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color=#0000ff]   荒謬之六:所謂的“木桶理論”其在理論上,它所推崇的就是物理現象==理論和真理之說,推崇的是“假形式主義”。[/color][/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你們認為:理論和真理==物理現象嗎?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我們認為一是不等于,二是不可能直接地劃等號。如果我們單把它作為一種物理現象外在的表現,木桶容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這種說法是對的。但如果我們把它作為一種理論來推廣,這就要求它一方面從實踐中來,另一方面必須要高于社會生活實踐且具有廣泛的代表性,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理論或真理,否則只能稱為一些零散的技巧和經驗,談不上一種所謂的理論。[/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舉例說明:說到“形式主義”,中國共產黨初期在反圍剿的“第五次失敗”和“王明的單純軍事形式主義”,就是選擇了蘇聯式的“城市包圍農村”單純的軍事路線,“照辦照抄”地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結果,最后吃了敗戰,損傷慘重,也就是生硬的“拿來主義”最終結果,最后不得不踏上萬里長征之路。[/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鬧革命的事不一定要按照兵書上寫的,說怎么打就怎么打,企業之間的商戰也是如此。這就涉及到是他們所謂的“木桶理論”中的核心問題之所在,在他們所謂的“木桶理論”中,僅僅停留在其木桶的容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上,重視形式,又不注意內容與形式之關系,以一種人為的觀點和看法來思考企業問題——其實質就是假形式主義,“假形式主義”是“形式主義”[u][b][color=#800080]經典[/color][/b][/u]版,通俗地說比“形式主義”還要假的很。[/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color=#0000ff]   荒謬之七:所謂的“木桶理論”其在實際中上,他們人為地隔離了“木桶”與“水”二者的關系。[/color][/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忽悠分子”們常常在談一個由若干木板構成的木桶,其容量取決于最短的那塊木板時,有時為了需要,又人為地撇開“水”與“木桶”。“木桶”與“水”二者的關系是一種相對應的關系,聯系實際或者說是一種企業內部與企業外部的相持衡的關系,我們不能老是盯著“木桶”,也要多看一看“水”的情況。[/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舉例說明:作為一種物理現象,即便在所謂的“木桶理論”它那種情況下,我們是不是用木桶專用于打水(可能裝別的東西),打水與不打水,打多或打少水,是打滿或打不滿,怎么打水——是斜著桶裝水還是正著桶裝水,其結果都是不一樣的,為什么呢?——如前文筆者舉例中的所講戰國“田忌賽馬”的典故。[/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馬克思主義哲學已經告訴我們:同一內容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來表現,同一的形式又可表現不同的內容。[/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筆者之所以寫了這篇——“所謂‘木桶理論’的荒謬“一文章,主要目的是倡導一種正確的社會和諧發展的市場[u][b][color=#800080]營銷[/color][/b][/u]觀,中國是一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大國,有著自己特殊的歷史和國情,在經濟改革上走了一些回頭路也是再所難免,關鍵是看走完后,能否做到后者不忘前車之鑒。[/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企業的市場營銷工作是一個龐大的復雜的系統工程,這個系統工程中的任何一環出現任何問題都將影響到其他系統(如財務,人事,[u][b][color=#800080]生產[/color][/b][/u]系統等等),同時企業各自的經營情況又千差萬別,故而我們策劃類的公司在企業診斷及實際操作過程中都需“一分為二”的看待問題,抓企業所發生的主要矛盾,切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免耽誤“病人”的病情發展,做害人害己的事。[/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總而言之:“木桶理論”沒有理論的來源和實踐基礎,缺乏一系列的科學要素和基本范疇,本身就是一個“妖胎”。那些“忽悠分子”們也別再“打著為客戶服務的幡子,干著見不得陽光的勾當”,也別把所謂“木桶理論”推向企業的寶座了,這是百害而無一利之事。[/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size][/font]
    [font=楷體_GB2312][size=4]    最后筆者說一點:我們任何一家企業(尤其是智業機構)的營銷活動不僅僅要滿足顧客的欲望和需求,而且要符合顧客和全社會的最大長遠利益,要變“以消費者為中心”為“以社會為中心”。要將市場需求、企業優勢與社會利益三者結合起來,來確定企業的經營方向。同時,其他有關環境的企業在生產營銷活動中,要順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與生態協同發展,以實現企業利益、消費者利益、社會利益及生態環境利益的統一。[/size][/font]

    [[i] 本帖最后由 韓友文 于 2008-7-8 16:35 編輯 [/i]]
    作者: 狗王面包    時間: 2008-7-7 20:52
    我不想看,反正木桶理論有道理
    作者: wangyanan    時間: 2008-7-7 20:56
    實踐中木桶理論沒有說服力!
    作者: 龍城飛將    時間: 2008-7-7 20:56
    我覺得“木桶原理”還是有些道理的,淺顯易懂,
    作者: 胡文輝    時間: 2008-7-7 21:05
    作為“理論”說明問題尚可。操作實務上難度很大,或者說基本不可能。企業經營的環節中哪些是木板?不同的木板如何確定哪塊是長?哪塊是短?僅此一點就難以界定,也吵不完的架。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08-7-18 09:50
    木桶理論用于我的積聚理論非常合適,那是道
    作者: 好運    時間: 2008-7-18 10:31
    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
    作者: littlepigwsw    時間: 2008-7-18 12:13
    沒有絕對正確的理論,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環境,看人們去如何理解.
    作者: 伙伴天下    時間: 2008-9-5 00:50
    看運用到什么地方,合適的地方他就是有用的
    作者: 沙沙    時間: 2008-9-5 08:30
    我倒覺得這個"另外的說法有點牽強."田忌賽馬所含的道理和木桶理論所含的道理根本就是不一樣的,怎么就把這兩個放在一起比較呢?我看不出這兩個有什么相似的地方.田忌賽馬也用于管理中嗎?在企業的經營中,誰能看出自己的所有部分的優劣?而且還能知道對方的優劣?
    作者: hyzhanghua    時間: 2008-9-5 08:35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作者: llppaa    時間: 2008-9-5 08:48
    有些嘩眾取寵的味道
    作者: 田玉安    時間: 2008-9-5 08:54
    木桶理論看用在什么地方,用在歪門邪道上可能不適用。我認為木桶理論還是有道理的。
    作者: winmings    時間: 2008-9-5 08:55
    嘩眾取寵的標題
    其實文章也沒有說出什么內容
    作者: lanbo    時間: 2008-9-5 09:47
    木桶原理的局限性決定了不可能解釋所有的問題和現象,依據于此觀點只能說它不是普遍使用的真理!
    作者: ykou001    時間: 2008-9-5 10:04
    木桶理論就是一種比較形象的比喻,何必要求它放之四海而皆準呢?
    詭辯的一種手法,就是把一個好東西無限夸大,引向荒謬。
    作者: mwzhang886    時間: 2008-9-5 14:16
    木通理論我覺得還是有道理的,不能一概而論,生搬硬套,其實任何一種理論如果不按實際情況而使用的話,效果肯定好不了
    作者: zhengdingchangl    時間: 2008-10-28 02:47
    木桶效應,木桶說簡便容易說明問題。上升為理論有些牽強。
    作者: czc    時間: 2008-10-28 08:14
    看不懂,但我認為木桶理論有道理.
    作者: wlei908    時間: 2008-10-28 08:17
    戰國“田忌賽馬”有名的典故,我看也未必是真實的,齊王的三匹馬最次的一匹我相信也會比田忌最好的一匹強,那請問孫臏老先生如何才會贏得比賽?
    作者: fqm1984    時間: 2008-10-28 08:18
    我覺得“木桶原理”在理論上是有道理的,但現實中你的也更有道理.
    作者: wfcllyb    時間: 2008-10-28 08:48
    言論自由,百家爭鳴
    作者: jeremy    時間: 2008-10-28 09:04
    木桶理論有它有理的一面~~~~~~~~
    作者: 獅子王    時間: 2008-10-28 09:28
    [quote]原帖由 [i]山中的漫游者[/i] 于 2008-7-18 09:50 發表 [url=http://www.www12347.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663712&ptid=182791]http://www.www12347.com/images/common/back.gif[/url]
    木桶理論用于我的積聚理論非常合適,那是道 [/quote]如果能夠說出來,就不是道。
    作者: 獅子王    時間: 2008-10-28 09:33
    木桶理論看是用在什么地方,目前還沒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東西,從專業的動物營養學方面來講,沒有那一種理論比木桶原理更合適。很多東西不是用對和錯來衡量的。
    作者: ajian526    時間: 2008-10-28 10:16
    木桶理論是有道理的,關鍵在于他提出的是一個概念,在一個組合的容器中,能裝多少東西肯定是取決于最弱的那一個環節,即最短的那塊木板。這塊短木板的究竟有多短,這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根本不能去量化。
    現在任何行業都在強調團隊作戰,團隊作戰的攻擊力與防御力的強與弱,不取決與最強的那個方面,而是取決最弱的那一方面。
    作者: xiedahai    時間: 2008-10-28 12:57
    木桶理論用于飼料氨基酸平衡對配方設計很有幫助。如果要用于其它方面如企業管理,就有點牽強附會——因為這些因素都是動態的和不確定的,今天是長板,說不定到明天就出紕漏,又變成短板了。當然,還是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企業可以通過這種思路找出軟肋進而加以改善。
    作者: 李業明    時間: 2008-10-28 13:51
    世間沒有對和錯,只有是否適合!
    作者: 實名制    時間: 2008-10-30 13:20
    道理是一樣的,看你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就是一個工具而已。

    就跟刀子一樣,可以用來作出美味的佳肴,也可以傷害自己傷害他人。是刀子的原因么?
    作者: 潦倒商人    時間: 2008-10-30 16:51
    不管對與不對,作者是很有見地,值得我們學習,這是一種懷疑的學習方法
    作者: lemongee    時間: 2008-10-30 20:20
    標題: 贊成
    一個人不能總把時間浪費在彌補自己的弱勢上,而應該努力將長處發揮到極致。在這個社會大合作的時代,一個人是不可能具備所有的優點,更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我們只需把找到自己的長處找到合適的地方將其放大而已。至于那塊最短的板就讓給別人的長板吧!一個人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
    作者: 老江湖139    時間: 2008-11-4 16:10
    木桶理論只是一個理論,企業的"人"主要是看老板怎么使用,大家都認為他不行,但老板認為他(她)就行,說他(她)行,他(她)就行,說不行就不行。橫批:(老板)怎么說都行
    作者: shjicheng    時間: 2008-11-4 20:58
    神者,道也,道法自然。道與法是兩碼事,所以樓主越說越亂,
    作者: wxx7210    時間: 2008-11-5 18:40
    支持六樓胡哥!:tiaotiao:
    作者: 007700z    時間: 2008-11-5 19:06
    木桶理論肯定有對的,當然所有理論都不能照搬,理論是有局限性有條件性的,真理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但理論不是真理。
    如射雕英雄傳里金庸在寫全真教七個道長組成的七星劍法被黃藥師破時,黃藥師就是先破其最短的那快板,然后破了整個劍陣的。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花垣县| 苏尼特右旗| 平遥县| 柳州市| 工布江达县| 红原县| 晋江市| 江源县| 湖口县| 兴宁市| 祁阳县| 恩平市| 项城市| 蛟河市| 延寿县| 长葛市| 迁安市| 平远县| 同江市| 玉林市| 冕宁县| 获嘉县| 石首市| 钟祥市| 延庆县| 涞源县| 汉中市| 牡丹江市| 仙游县| 尉犁县| 江阴市| 宣汉县| 东乌| 启东市| 三台县| 盐城市| 太谷县| 永宁县| 南投县| 南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