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張主任讓小王去買兩本筆記本,小王匆匆買了回來,張主任卻說要厚點的,小王買了厚的回來,張主任又說要硬面的,于是小王……小王來回跑了五趟終于買到張主任想要的筆記本,張主任卻對滿頭大汗的小王說“你執行力真差”。大家看了可能會一笑而過,怎么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呢?然而這卻是個我親身經歷的事實。多么簡單的一件小事,而且我相信很多企業會遇到,也會經常聽到領導說這樣的話“小李,你把這件事情辦了去”等等,而經常發生的就是小王買筆記本的結果。
還來看這個小王買筆記本的例子,有人會說難道小王不會問清楚嗎?要什么樣子的,多少紙張的,什么顏色的,軟面硬面的……是呀,小王可以問,但他為什么沒有問呢?也許有人會說那個王主任難道不會交待清楚呀?對,他可以交待清楚,但他卻沒有做,為什么呢?如果把事情沒有做到位的原因簡單地歸結到辦事者,我想是不公平的。執行力不單單涉及到執行人,還應該包含事件本身和執行授權者,這三個方面組合到一起才形成執行力。所以,我們經常所談的執行力是片面的。當然,事情做不好也不僅是執行者的問題了。事情是領導(執行授權者)交待的,在交予執行者去做之前他應該清楚做事情的標準是什么,想要的結果是什么,然后把它告知執行者。執行者在接到任務時不能急忙忙就去做,而是要把事情本身搞清楚,把領導的意圖和想要的結果弄明白,然后再去做。在一切明確之后,執行者再做不好就是能力問題了。
執行力問題的確困擾著很多企業,甚至會給企業帶來嚴重損失,那么,企業該如何提升執行力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企業要對執行力有個正確認識,改變執行力差就是下屬辦事不力的思維慣性。從上面買筆記本的案例我們就可以看出執行力不單單是執行者的事情,它是一個有授權者、事件和執行者組成的系統。
其次,把執行力培養成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企業文化是一個從強制到自由自主的過程,執行力也是如此,當執行的文化滲透到每位員工的骨子里的時候,也就不會再出現執行力差的問題了。要把執行力培養成一種文化,開始必須要以制度的形式把員工的行為和工作程序給規范起來。這種規范的設計必須清晰明確,責任分明,在領導吩咐下屬做事情的時候把相關事宜交待清楚,在員工接到工作任務的時候要理解到位,然后再做工作。然后要保證這種工作規范的嚴格實施,不遵照者給予懲罰,目的是讓所有人員明白這才是正確做事情的標準并讓大家養成習慣。
最后,要根據工作性質的不同而用不同的人。執行最終體現的是結果,領導要的也是結果,而合適的人選是順利完成任務的保證。就像一件事情,領導說的很明確,但由于當事人的工作能力不同而產生的結果也必然不同。如果讓能力強的人去做簡單的事情那是浪費資源,而如果讓能力不足的人做重要的事情又會誤事,所以要根據事情的難易來選擇合適的人選。
如果你懂得了執行力的構成和提升的方式,并在工作實踐中嚴格運用,將其向著一種文化的方向去打造,那么你將慢慢擺脫因執行力不足而帶來的煩惱。當執行力的觀念滲透到每個員工內心深處時,將爆發出企業文化獨有的能力,不但可以減少工作中的損耗更能夠影響后來者讓其迅速融入到這種文化中來,這也是企業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對于有成熟文化的企業就不必說了,原因正如樓主所分析.
其實我感覺,在現實中,對于小企業特別是剛剛起步缺乏成功經驗的小企業,層出不窮的執行力不足的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恰恰連任務的發布者也由于未曾實踐而不清楚自己提出的工作標準是否合適.卻要求員工去執行.久之,自省力強者發現癥結所在,不強者則相互指責抱怨,最終分崩離兮.
同時感覺,任務的發布者除了要了解任務的具體情況及時總結經驗,增強自己的間接實踐經驗外.還要及時了解任務的進展情況,不斷加以修正.特別是適當介入,不斷為執行者創造成功的條件.
原帖由 藍色太陽 于 2008-7-20 20:51 發表另外,針對標題,解決執行力不足真的只能靠文化這一條途徑嗎?對于沒有形成文化的新團體來說,這個題目豈不是此題無解,死路一條.滾大的雪球,即使沒有人推動也會因慣性而前行.對于新團隊來說,提高執行力除了依靠執行者的能 ...
見到精辟。在企業發展的特定階段,英明的老大是最重要的,也能保證企業的執行力,不過從長遠來看,所唯一能依仗的只有文化。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