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反思木桶理論 [打印本頁]

    作者: lishanwen    時間: 2008-7-2 09:32
    標題: 反思木桶理論
    [font=Verdana]  被廣泛傳播和接受的“木桶理論”,大意如下:一個由許多塊長短不同的木板箍成的木桶,決定其容水量大小的不是其中最長的那塊木板或全部木板長度的平均值,而是取決于其中最短的那塊木板。要想提高木桶整體效應,不是增加最長的那塊木板的長度,而是要下功夫補齊最短的那塊木板的長度。木桶理論主要是想說明個體(部分)與整體的關系,系統整體性能受“短板”也就是“瓶頸”的制約,所以應該“補短”以提高整體水平。
      但現在“木桶理論”被濫用了,從個人發展到團隊和企業管理都被應用得太廣泛,因為人們沒有認識到這一理論應用的前提及濫用已經帶來許多負面影響。
      我們反思一下:從個人來講,綜觀古今中外歷史,有哪個是因為“補短”后成為完美之人而名垂千古的?秦始皇、漢高祖、漢武帝、元太祖、毛主席……有哪位是因為完美無缺而載入史冊的?而且優點越突出的人,往往其缺點也越明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美國著名的咨詢公司蓋洛普通過對美國2000名社會知名人士、成功者的長期研究發現,盡管其路徑各異,但成功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懂得“揚長避短”,即充分發揮其優勢避免短處,而不是補短造就了他們的成功。
      同樣我們評價一個企業好與不好,也是說他的某些方面,如海爾的優質服務,沃爾瑪的低價策略等,也就是說顧客是根據木桶中的“長板”來決定其選擇的。
      那為什么“補短”在社會上流傳會特別廣?中國幾千年都是農業經濟,基本上是自給自足,很少有商品交易,所以只能靠自己補短來求得平衡發展。為什么封建教育會大力宣揚“補短”?如果人人都去發揮自己的“優勢”,必然會有些有個性的、比較張揚、突出的甚至“出軌”的行為出現,“為所欲為”則容易“撞車”,容易觸及統治階級的利益,所以他們為了維護其穩定的統治地位,就鼓勵“補短”糾正不足,并以此來定義“進步”,所以中國歷史上統治階級一貫主張“中庸”!所以才出來“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眾必非之”、“槍打出頭鳥”、“人怕出名豬怕壯”、“出頭的椽子先爛”等來教育人們安分守己。
      事實上,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補短”上,就無暇顧及增強和發揮優勢,畢竟時間(一生按80歲算,3萬天都不到)和精力是有限的;何況任何人的短處都比長處多得多,心不甘情不愿地去做自己并不擅長的東西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也很難出成績,所謂“強扭的瓜不甜”;更何況大部分的短處本就是無法彌補的。從最優化配置來講,應該是人人都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最擅長的東西上。
      “補短”意味著要做很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而沒有興趣就很難積極投入,這樣也就很難有創新。如果我們真的想有所創新,就必須重新審視我們的一些傳統觀念。“補短”往往意味著平衡發展(這也是我們從小就受到的教育),往往意味著小而全、大而全,最后很少有人在某方面特別突出。
      現在時代不同了,市場經濟的發展使得市場上有了更多我們的“短板”供給,而且由于規模經濟、范圍經濟、交易費用等的作用,我們的“短板”很有可能就是別人的“長板”,各自可以更多的專注于自己最喜歡的、最擅長的領域,這樣才會有更多的創新,這樣就可以強強聯合、優勢互補。沒有完美的個人,卻可以有(近乎)完美的團隊!五指伸開,有長短粗細。有的手指勁兒小,就一定有手指勁兒大,所以拇指粗短有力,中指纖長靈活。德魯克說,誰想在一個組織中任用沒有缺點的人,這個組織最多是一個平平庸庸的組織[/font]
    作者: 滿天下    時間: 2008-7-2 10:03
    我認為不光是短板長板的事還要關注底板,基礎不好發揮哪個板都沒有用
    作者: hnjhhh    時間: 2008-7-2 10:25
    懂得“揚長避短”!
    作者: 莊主    時間: 2008-7-2 10:59
    真理并非都適應所有的環境,所謂硫酸鎂口服是瀉藥,靜注是鎮靜藥一樣,木桶理論也一樣,離不開產生他的土壤。
    作者: glory143    時間: 2008-7-2 15:19
    木桶理論應該是針對團隊的,而不是個人
    作者: 乾坤    時間: 2008-7-2 21:04
    對,與其補短不如發揮長處。
    作者: 蒙古詩人    時間: 2008-7-2 23:55
    樓主的觀點雖新穎,但有點極端。比較經典的“木桶理論”就是考驗研究生,4門課要過總的分數線,但各科也分別都有單科分數線,只有這兩者都達標了才能獲取面試資格,當然個別情況下,也有破格的現象。所以沒有萬能的理論,理論的運用要視具體情況而定。所以,管理和決策有時不象一門學問,倒象一門藝術!
    作者: lishanwen    時間: 2008-7-3 08:43
    當然管理無定式,不要最好的,只要最適合的;正如有的外企雖然在本土能夠行得通自己的管理模式和商業運作模式,但到了我們的國土就不一定吃得開。
    作者: 韓友文    時間: 2008-7-3 09:07
    [size=6][color=blue]木桶理論是沒有錯的!前提是,事物本身要符合木桶模型,木桶理論才有用場![/color][/size]
    [size=6][color=blue][/color][/size]
    [size=6][color=blue]不管什么東西、事件,都來套用木桶理論,追時髦,趕浪潮,就難免不靈了![/color][/size]

    [[i] 本帖最后由 韓友文 于 2008-7-3 09:08 編輯 [/i]]
    作者: yanzher    時間: 2008-7-3 11:01
    呵呵,我的觀點是:在這種情況下,木桶理論依然是對的!
    原因如下:在個人發揮某種長處時,必然是補足了(別人的)某種短處,從而提高了要達到某種目標的整體的木桶的高度。或許也就是有時候說的合則兩利吧!
    合作達到雙贏或者多贏的模式,也是木桶理論的一種表現?。。?br />
    [[i] 本帖最后由 yanzher 于 2008-7-3 11:18 編輯 [/i]]
    作者: yanzher    時間: 2008-7-3 11:17
    說個明白:
    木桶理論是要針對相應的目標的,比如說補足氨基酸提高生長性能,這是有效的,但如果說要補足氨基酸去防治高熱病,那就沒門了?。。?br />
    [[i] 本帖最后由 yanzher 于 2008-7-3 11:20 編輯 [/i]]
    作者: chenhc    時間: 2008-7-3 18:53
    就象世上沒有萬能藥一樣,木桶理論也不會放之四海而皆.....:)3:
    作者: 天地泉    時間: 2008-7-3 19:05
    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高手如云,彼此討論還是好事情
    作者: 胡文輝    時間: 2008-7-3 21:17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另外,對于這些基礎理論,都是有其前提條件的,離開這些前提重新解讀,意思其實不大。
    作者: XZNX    時間: 2008-7-7 03:09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作者: scny08    時間: 2008-7-10 14:57
    樓上 的那個豬兒體格健壯:tiaotiao: :tiaotiao:
    作者: 為民    時間: 2008-7-11 15:43
    謝謝,樓主提的好。
    這一理論是值得大家來探討的,個人以為多考慮其合理性比實用性更重要。
    理論大于實際。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樊市| 崇明县| 永嘉县| 昌都县| 兴化市| 天等县| 安平县| 固原市| 兴仁县| 炎陵县| 织金县| 扎兰屯市| 治县。| 北宁市| 崇信县| 定西市| 太谷县| 柘城县| 乡城县| 弥勒县| 阳泉市| 浏阳市| 如皋市| 寻甸| 江口县| 靖边县| 永川市| 宁津县| 合水县| 铜陵市| 剑阁县| 华蓥市| 马公市| 高淳县| 当涂县| 贵德县| 昌平区| 揭西县| 乐陵市| 淄博市| 威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