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小區建設推動鄂州畜牧業迅猛發展 [打印本頁]

    作者: guanyu333    時間: 2008-7-1 19:44
    標題: 小區建設推動鄂州畜牧業迅猛發展
      近年來,湖北省鄂州市結合本地實際,從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加強了對畜禽養殖小區的投入,通過建設畜禽養殖小區,加快現代畜牧業的建設步伐。截至2007年,全市畜禽養殖小區發展到23個,比2005年增加9個,增長了64.3%,小區內畜禽飼養量占全市畜禽飼養量的39.8%,比2005年上升16.3個百分點。在畜牧養殖小區建設工程的推動下,鄂州市畜牧業得到迅猛發展。2007年,全市生豬出欄80.1萬頭,同比增長12.66%;家禽出籠1000.3萬只,同比增長7.46%;肉類總產和蛋禽總產分別達到6.87萬噸和3.2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9.7%和5.92%,畜牧業產值達到14.6億元。
      小區建設助推畜牧業實現多項新突破
      近年來,鄂州市根據“統一規劃、合理布局、規模適度、相對集中”的原則建設畜禽養殖小區,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增加資金投入,強化工作措施,畜禽養殖小區得到快速發展,成為全市農業生產的一大亮點。
      建設規模實現新突破。2006年,該市對畜禽養殖小區的建設思路進行調整,提出“發展數量、優化質量、突出重點、帶動一般”的方針,狠抓一江(長江)、二線(燕楊線和樊湖線)、三鎮(楊葉鎮、沼山鎮、蒲團鄉)、四湖(梁子湖、花馬湖、五四湖、四海湖)地區畜禽養殖小區建設,積極引導畜禽養殖大戶向該地區集中,使畜禽養殖小區在數量和規模上均有較大幅度提高。與“十五”期末相比,畜禽養殖小區增加9個,飼養規模增加130萬頭只,分別提高64.3個百分點和48.7個百分點,涌現了一批規模大、效益好、后勁足的畜禽養殖小區。其中,沼山蛋雞養殖小區的專業戶已達到101戶,高產蛋雞飼養量達到40萬只,年產鮮蛋418.7萬千克,同比分別增長146.7%、116.7%和98.6%。蒲團瓜圻蛋鴨養殖小區的蛋鴨養殖專業戶達到57戶,蛋鴨飼養量達到21萬只,同比分別提高1.7倍和2.3倍。楊葉江新洲優質山羊養殖小區的山羊飼養量達到4600只,同比增長36.7%。畜禽養殖小區呈現數量擴張、規模擴大、產量擴充的良好發展態勢。畜禽養殖小區的快速推進,提高了畜牧業規模化水平,專業養殖大戶發展到3163戶,畜禽規模化養殖率達46.8%,初步形成了樊湖沿線及燕楊線50萬頭生豬、四湖地區200萬只水禽和沿江洲灘3萬頭只牛羊的三大畜牧板塊。
      品種改良實現新突破。近年來,鄂州市在畜禽養殖小區品種定位上實行“三個優化”,即優化種源、優化雜交組合、優化飼養方法,不斷做好良種引進、培育和改良工作,真正做到了一個小區,一個品種。楊葉江新洲山羊養殖小區推行“南×本”雜交模式,利用南江黃羊同本地山羊進行雜交,培育出性能優異的雜交肉羊,其生長速度比本地山羊增長35.1%,10月齡體重增長33.2%,深受養殖戶的喜愛。周屴蛋鴨養殖小區全部采用江南I號蛋鴨,每只蛋鴨年產蛋平均達320枚,料蛋比為2.6∶1。沼山蛋雞養殖小區引進美國海蘭蛋雞,每只年產蛋量平均達330枚,料蛋比為2.1∶1。全市生豬養殖小區均采用“杜長大”三元雜交豬,瘦肉率達到60%以上,料肉比達到2.7∶1~3∶1。據統計,2005年以來,全市畜禽養殖小區共引進良種6個,普及優良畜禽83萬頭只,畜禽良種率均達100%。
      標準化生產實現新突破。一是標準化“軟件設施”配套。針對畜牧小區發展的實際,及時制定《畜牧養殖小區建設規范》、《畜牧養殖小區品種簡介》、《畜牧養殖小區技術生產規程》等多項技術規范,使小區標準化工作有章可循。二是現代化生產模式得到普及。生豬“150模式”養殖戶已達到75戶、101棟,實現了“四良配套”(良種、良料、良法、良舍)。家禽養殖小區均成功推廣了“四統一分”的生產方式(統一品種、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分戶飼養),使家禽的飼養管理、程序化免疫、環境控制等方面工作日益科學化。牛羊養殖小區主推“林-草-畜”和“秸稈養畜”生產模式,按照“粗料+精料+添加劑”的方式組織生產,疫病控制水平和標準化程度明顯提高。三是環境控制水平明顯提高。該市將農村改水改廁工程、小區建設工程等項目資金捆綁使用,大量建設沼氣池等排污設施,推廣鴨魚配套等生態養殖模式,大大提高了糞便的利用處理率,養殖環境明顯改善。四是產品質量明顯提高。到目前為止,全市有8個畜禽養殖小區已成功完成了無公害畜產品的報批工作,無公害產品的覆蓋率達63.8%。一批畜禽養殖小區的產品在市內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如段店綠殼蛋雞養殖小區生產的綠殼保健蛋具有“三高”特點(高硒、高鋅、高碘),產品暢銷省內外,楊葉江新洲優質肉羊養殖小區生產的肉羊,因肉質好、無殘留等特點深受廣州、武漢等大中城市消費者的青睞。
      產業化經營實現新突破。畜禽養殖小區的建設,提高了畜牧業集約化水平,促進了訂單牧業的發展。有9家萬頭以上畜禽養殖場(戶),先后與武漢正大飼料有限公司簽訂了“四提供一回收”(提供種苗、飼料、藥物、技術、回收產品)協議。該市大豐生豬養殖公司和樊口良種豬場等養豬企業,通過與武漢中糧公司簽訂購銷協議,已出口生豬1.8余萬頭。段店中灣肉鴨養殖小區83家養殖戶按照“自愿組合、聯合經營、風險共擔、自我發展”的原則組建了肉鴨產銷合作社,由產銷合作社牽頭與武漢飄飄食品有限公司簽訂肉鴨購銷合同,合同養殖量達37余萬只。據調查,全市畜禽養殖小區發展中介服務組織達32個,以訂單(協議)方式銷售畜禽300萬頭只,占小區銷售量的71.6%。
      疫病防控實現新突破。一是在小區建設過程中培訓了一批技術員、飼養員,對疫病的觀察、診斷、治療、預防的能力有所提高。二是積極推行程序化免疫,擴大了動物疫病的防疫密度。三是通過標準化生產的推行,改善了品種質量、環境條件和飼料水平,改善了畜禽的健康狀況,提高了抵抗疫病的能力。據調查,畜禽養殖小區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為10.3%和2.2%,比畜禽養殖小區(場)以外的散養戶降低7.6個百分點和3.1個百分點。
      經濟效益實現新突破。據統計,2007年全市生豬養殖小區頭豬平利潤達700元,是社會散養戶的1.7倍;蛋雞只平利潤達32元,是農村散養雞的2.1倍;楊山羊的頭平利潤達到210元,是小區建設前的1.8倍。全市畜禽養殖小區飼養量占總飼養量的39.8%,而利潤卻占到全市的50%以上。
      小區未來發展目標和規劃
      畜禽養殖小區應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科技為手段,按照“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政府引導、市場運作、業主經營”的原則,加大對基礎設施、技術推廣和環境治理的力度,著力培植龍頭,注重產銷銜接,爭創精品名牌,努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全面提升畜牧業整體水平,促進農民增收。
      到2010年,全市將建設各類畜禽養殖小區30個,發展畜禽專業養殖大戶3500戶,小區(場)畜禽飼養量達到800萬頭只,小區內實現畜牧業產值10.7億元,占畜牧業的比重達58%以上
      以無公害畜產品認證為重點,推行畜牧標準化生產。畜產品無公害認證是實現市場準入的客觀要求,是推行標準化生產的重要措施,今后要狠抓無公害產品的申報工作。2008年必須完成4個~6個無公害產品(產地)認證任務,2010年全部完成申報任務。一是各級各地要加強對無公害畜產品的宣傳和組織管理工作。用無公害產品申報,帶動養殖戶開展標準化生產。二是制定小區生產技術規程和畜禽生產標準,認真組織實施。三是加強對畜禽生產過程的監管,對飼料、獸藥等投入品進行嚴格監控,防止瘦肉精等違禁藥品的使用。四是加大對畜禽養殖小區環境治理工作。通過建設沼氣池和排污系統,提高對畜禽糞尿的處理能力,優化生產環境。
      以部門共建為重點,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一是著力解決畜牧用地。《畜牧法》明確規定,畜牧用地視為農業用地,國家支持畜禽養殖小區建設。各地要根據“集中、便民、高效”的原則,認真做好畜牧養殖場和畜禽養殖小區的規劃和土地流轉工作,確保小區用地的及時到位。二是積極做好電力、治安、環保等部門的協調,切實解決養殖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三是大力推行農村“聯戶聯、多戶一保”的信貸機制,為養殖戶發展生產提供信貸支持。
      以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為重點,推進畜牧產業化經營。一是大力發展畜禽養殖協會、合作社等中介組織。通過積極發展會員,健全各項制度,完善工作機制,提高協會組織帶領農民闖市場的能力。二是大力發展“150模式”。今后要大力推廣“150模式”,真正實現“四良配套(良種、良舍、良料、良法)、同源引種、分段飼養、全進全出、保護價收購”的標準化經營方式,提高生豬出欄率,化解養殖風險。三是加強畜禽養殖小區(場)同省大型屠宰加工廠實施對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培植畜禽屠宰加工廠,逐步形成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格局。
      以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大畜禽養殖小區的投入。一是區鄉二級政府要進一步重視畜禽養殖小區建設。把小區建設納入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并設立畜禽養殖小區建設專項基金,重點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對小區養殖戶的補貼工作。二是突出解決畜禽養殖小區內水、電、路和排污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市、區、鄉三級政府要將小區建設資金、農業開發項目資金、農村改水改廁資金捆綁使用,加大投入總量,使小區基礎設施配套率達100%。三是實行小區建設監理制。畜禽養殖小區建設要做到“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統一標準、科學施工、嚴格檢查”,實現建設一個、合格一個、驗收一個、補貼一個,確保小區建設質量。
      以技術推廣為重點,提高畜禽養殖的科技含量。一是實行專職技術員制度。利用“以錢養事”資金給每個小區聘請一名專職技術人,對畜禽養殖小區進行對口幫扶,跟蹤服務,具體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二是大力開展現代畜牧獸醫技術的培訓工作。通過科技下鄉、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等形式,加強對畜禽養殖小區養殖和養殖大戶的培訓,做到一區(畜禽養殖小區)一名示范戶、一戶一名熟練工、一人一項新技術。三是實行專家掛牌上崗制。建立專家個人資料公示欄,形成技術專家定點聯系制度,通過技術咨詢服務,擴大技術覆蓋面。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子县| 武乡县| 南开区| 惠州市| 福清市| 永城市| 贡觉县| 涞源县| 克山县| 通辽市| 新建县| 长武县| 永州市| 上林县| 保康县| 巩义市| 阳城县| 米易县| 汝阳县| 松桃| 兰西县| 宝鸡市| 辛集市| 芜湖市| 赤水市| 西宁市| 巴里| 锦州市| 辽中县| 开鲁县| 阿合奇县| 虹口区| 鹤峰县| 沛县| 谷城县| 二连浩特市| 双城市| 黄冈市| 宁国市| 乌拉特前旗| 遂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