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要定“國際土豆年”
聯合國糧農組織介紹說,“國際土豆年”就是要讓人們對土豆以及整個農業生產都引起高度重視,以助于解決饑餓、貧困和環境威脅等全球性問題。
全球范圍內的糧價飛漲,背后的一大驅動因素是由于國際大米、玉米和小麥以及其他農產品供應緊張而引發的糧食市場激烈競爭。隨著對許多低收入國家面臨糧食短缺和不穩定風險的擔憂日益加重,全球關注的焦點正在轉向土豆這種存在已久的作物,寄望于土豆幫助緩解全球糧價上漲的壓力。
聯合國糧農組織說,設立“國際土豆年”,可以使人們認識到土豆這種“不起眼的塊莖”在農業、經濟和世界糧食安全方面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此外,“國際土豆年”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目標:促進以土豆為基礎的農作物系統的可持續發展,從而改善全球土豆種植者和消費者的福利,幫助充分挖掘土豆作為“未來食物”的潛力。
土豆屬于“低風險”作物
土豆,可以算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糧食產品。時至今日,土豆在全球的種植面積估計達到了19.2萬平方公里,幾乎什么緯度、什么氣候條件下,土豆都能種植,從中國的云南高原到印度的亞熱帶低地,從印度尼西亞爪哇島赤道高地到烏克蘭的大草原。
但是,與小麥、大米等主要谷類作物不同,土豆不屬于全球性交易的農產品。全球土豆收獲量中,僅有很小一部分(估計不到5%)進入國際貿易領域。生土豆分量重,運輸途中容易腐爛,易感染一些病原體,這些都使出口部門不怎么愿意涉足土豆出口,以免傳播植物疾病。因此土豆價格通常取決于當地的生產成本,而不是受到變幻莫測的國際市場影響。 因此,從糧食安全角度來看,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土豆是一種值得大力推薦的“糧食安全作物”,不會受到國際糧食市場動蕩的波及,可幫助低收入國家的農民和弱勢消費者安全渡過目前世界糧食供求方面出現的混亂狀況。
土豆需求量將持續增長
土豆非常適合在土地有限而勞動力充裕的地方種植,而這正是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典型特點。與其他主要農作物相比,土豆可以在土地更少、氣候更惡劣的條件下更快地生產出更多富有營養的食物──每公頃土地的產量比種小麥或水稻要高2至4倍,而且最少只需50天就能成熟。土豆這種作物的人類可食用部分比例高達85%,而相比之下,谷類作物僅為50%左右。
在未來20年間,預計世界人口平均每年會增加一億多人。這一增長的95%以上將出現在土地和水源的壓力已經非常大的發展中國家。應對這些挑戰,土豆將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土豆應該成為旨在為窮人和饑餓者提供富有營養食物戰略的一個重要成分。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提供的數據,過去10年間,全球土豆產量以年均4.5%的速度在增長,在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亞洲,土豆產量的增長速度超過了許多其他重要的糧食產品。雖然目前發展中國家的土豆人均消費量仍然不足歐洲人均消費量(93公斤/年)的1/4,但所有的證據都表明,它在未來將強勁增長。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