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關于豬拉干糞的分析 [打印本頁]

    作者: qqkukub    時間: 2008-6-22 12:36
    標題: 關于豬拉干糞的分析
    1、飼料太粗    飼料粉碎粒度不宜過粗,特別是乳仔豬配合料,一般情況下乳豬配合料直徑為2.2毫米—3.0毫米,仔豬料99%通過2.8毫米,但不得有整粒物。
    2、飼料中粗纖維含量高 
        乳豬配合料中粗纖維含量應低于、5%,仔豬應低于8%。我們一些養殖戶、養殖場自配料時應多加些適口性好、粗纖維含量低、易消化的原料。如優質魚粉、豆粕、玉米等。現在養殖戶對于肥豬,特別是母豬直接以糟渣、糠麩飼養,大大提高了豬只的發病率,降低母豬發情和配種率等等。
    3、飲水不足
        應保證豬只有充分的飲用水。豬體獲得水有三種來源,即飲水、攝入飼料中的水和有機物在體內氧化產生的代謝水。飲水是豬獲取水的重要來源。一般情況下,幼豬需水量最多,這是因為組成幼體的2/3都是水,豬乳中大部分也是水,隨著豬的增長,機體的水份含量減少,單位體重的采食量下降,豬的需水量也相對減少,因此機體增重相對減慢。
        吮乳仔豬出生l—2天內就要飲水(飲水中要添加“速補康”以迅速增強抵抗力),在第一周需水量為每公斤體重190克/天,包括從母乳中得到的水。對人工喂養的豬,水料比1.5—2:1,體重90公斤的需水量為6公斤/天;豬腹瀉時,糞便中水分大量損失,甚至導致脫水,也需要足夠的水補償這一損失。腹瀉時水中添加“速補康”可有效地保護胃腸絨毛等。
        水的質量影響豬的飲水量、飼料采食量和健康,以至影響生產,應保證豬只飲水清潔:
    4、一次飼喂量過多,加之飲水不足 
     為了使斷奶仔豬盡快適應斷奶后的飼料,減少斷奶后的不良影響,除了對仔豬進行早期強制性補料和斷奶前減少母乳(斷奶前給母豬減料)的供給,迫使仔豬在斷奶前就能進食,較多的補助飼料,還要進行飼料的過渡。仔豬斷奶兩周內應保持飼料不變,并添加適量的抗菌素、維生素(如速補康)、氨基酸,以減少斷奶后應激。斷奶方法的過度,最好3-5天限量飼喂,平均日采食量約為160克,5天后自由采食。其他豬只也應少喂勤添,飼喂量要控制在合適的范圍內。
    5、豬吃泥土、沙礫或褥草等
        多年由于魚粉價格昂貴,在生產和流通的環節中,劣質魚粉上市,摻雜的手段不斷翻新。
        1)感官鑒定:其顏色純正,優質魚粉可見肌肉及魚骨、魚目、魚塊等,嗅之呈咸腥味,觸之質地柔軟,肉松狀,不應有劣質魚粉的發霉、異臭或焦灼味。  
        2)灼燒法:取5克左右放入坩堝,置馬福爐中550℃燒灼4—5小時,用1:3的鹽酸溶解灰分,剩余不溶的即為礫土部分
        3)流水分離法:取一定量魚粉2—5克,加4—6倍水,攪拌數分鐘后,靜置,一般糠麩、木屑、花生殼浮出水面,魚粉則沉入水底。
        4)采樣化驗:檢測氨基酸含量:真偽便一目了然。
        食褥草情況多為料槽中無料或飼料質量的不過關引起的。
    6、一些疾病如熱性病、傳染病可繼發便秘
        1)豬瘟
        2)豬的“無名高熱”——附紅細胞體病。
        綜上所述,豬拉干糞球應從多方面查找原因,是疾病的一定要制訂有效的豬場防疫制度,杜絕傳染病發生。
    作者: qqkukub    時間: 2008-6-22 12:41
    資料是轉載,與大家共享!
    作者: zjy_95    時間: 2008-6-22 20:54
    多謝了,,學習一下。以提高經驗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源县| 孝义市| 龙岩市| 苍山县| 永善县| 竹山县| 疏勒县| 连江县| 涡阳县| 奎屯市| 鲁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潞西市| 兴义市| 烟台市| 资源县| 仲巴县| 岱山县| 武隆县| 江西省| 旌德县| 灵川县| 始兴县| 新田县| 玛曲县| 林口县| 淅川县| 长宁县| 屏山县| 峨眉山市| 吉首市| 龙岩市| 紫云| 涿州市| 雅江县| 南乐县| 民和| 丘北县| 密山市| 永春县| 越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