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養豬三十六計(之四) [打印本頁]

    作者: love-swine    時間: 2008-6-20 21:03
    標題: 養豬三十六計(之四)
                 第一套 勝戰計
                     第四計 以逸待勞

      兵法原文: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
      困,圍困,困頓。“勢”,使(敵)處于某種境地。剛喻“敵”,柔喻已。
      意則用積極防御的方法困頓敵人,讓其消耗而漸漸由強轉弱,而已方因勢利導變被動為主動,不用直接進攻的方法,同樣可以致勝。
                             養豬案例
      養豬業內有這樣一種說法:養得多不一定賺得多。這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賺”是利潤扣除成本之后的所得,要想在投入總量相同的情況下使利潤最大化,一方面要抓住市場規律,爭取最好的價格,生產更多的產品,增加收入總量,而且要做到投入的合理使用,也就是說每一分錢都要用在刀口上。
      養豬的投入分兩大塊,一塊是基礎設施的投入,另一塊是生產維持的投入。豬農們一般都不是巨頭大款,大多在資金方面都捉襟見肘,所以用最少的投入生產最多的產品,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關于生產維持的投入如何發揮最佳利用效能,這固然是養豬生產中十分重要的一環,簡言之就是如何做好養豬場的生產管理。也許大家在這方面的體會比我更深,運用也更得心應手,而且多種措施三言兩語也說不清楚,一些細節問題以后將在其它章節中詳述。基礎設施投資當然可以因地因人制宜,但竊以為必需遵循三大原則:一不可貪大求洋增加額外投資,二不可因過于簡陋而增加勞動強度,三不可設計不當惡化豬的生存生活環境。
      一個新辦豬場,正常的基礎設施的投資約占總投入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在不違背上面說的三原則,又要把這一塊的投入大比例降下來,看來這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所以本老倌在這里介紹一些“旁門左道”之術。
      我們可以看到,每一個豬價高峰或政府出臺一項對養豬的扶持政策,都會催生一股新建豬場之風,而且這些新建豬場的很多投資者原來和養豬這一行業風馬牛不相及,所以在養豬技術、管理經驗方面有些甚至可以說一竅不通。一旦豬價下跌利潤空間萎縮,這些豬場很多將難以為繼,這時部分這類投資者就會畏難而退。這就給部分有技術管理優勢,但資金相對不足的人們提供了一個“以逸待勞”的機會。
      在過去的養豬過程中,這種“以逸待勞”(或叫借雞生蛋)的事例并不鮮見。筆者最初就是靠著這“以逸待勞”之術,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最初到某地養豬時,我的總資產只有六千元人民幣,全憑自已誠信待人以及樂于助人,嬴得朋友信任和幫助,積累了部分資金。適逢該地市政府為解決菜藍子問題而大力提倡養豬,并對當地規模豬場進行補貼政策,一時建豬場之風迅速興起。但是這些新建豬場的人大多對養豬外行,經營一兩年后即無法維持,只得忍痛轉讓豬場。當時這些豬場與其說是轉讓或租借,不如說是“送人”,一個基礎投資二三十萬的豬場,每年租金不過一萬元左右。如有一個投資二十多萬的豬場,當時說定如果我購買余下的十年使用權也就六萬元,但租用每年就要一萬二,因我當時底子薄弱,有限的資金購買下來必然對運轉造成困難,所以我選擇租用。最多時我同時租用過五個豬場,也就是說只花少量改造資金,用最少的代價就擁有五個豬場的經營權,雖然每個豬場不是很大,管理也不太方便,但卻節省了一大筆基礎設施的投資。十余年時間,我的資金規模就擴大了數百倍。
      當然,“以逸待勞”的“戰術”運用,并非本老倌獨占,本老倌認識的不少養豬朋友,也是靠著這一“戰術”發展起來的。例如1999年夏季,豬價低谷時肥豬每斤價僅為一元七八,養豬者別說賺錢,就連飼料成本都保不住。當時某地有一個銀行單位辦的養豬場,存欄豬以時價轉讓給一生豬經紀人,并無償提供原有的養豬場地。這個經紀人對市場比較了解,認定下半年豬價會漲,果然,這年秋后肥豬價上漲百分之八十以上,最高達到三元四一斤,僅三個多月時間,這個經紀人就輕而易舉地凈賺三十余萬。最近的例子更多,2006年是養豬災難年,不但表現在豬價奇低,這一年疫病也特別猖獗。夏季仔豬價在本老倌所在地有一段時間幾乎是白送,一些中小型豬場經營者徹底失去了信心。有些有經驗的養豬人這時乘虛而入,大多是接手原有豬場,不少因有幸避開疫病損失而大賺其錢的,我想這種情況各地都有不少。
      朋友們可能會感慨:可惜我沒能趕上這么好的機會!那么今后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我想不但會有,而且可能機會更多。君不見自2007國家對豬農實行補貼政策后,各地“規模豬場”如雨后春筍般破土而出?其中許多并不是養豬農民,而是有某種關系的“社會精英”,他們比之豬農有占有國家補貼資源的優勢,但卻沒有養豬的經驗和技術。豬價在高位維持階段,這批人就是養豬上賺不到錢,他們用各種名義得到的補貼就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一旦豬價下跌,他們的補貼所得根本無法彌補養豬經營的損失,而這時往往又是生豬高價的前奏期,有準備的人們當可待機而動。不少網上朋友問我:目前我想修建豬場,老倌你說合適嗎?我對他們說:現在修豬場還不如過一兩年遍地去撿豬場;此話決非虛言。
          

                   老豬倌
                  2006.6.10

    http://blog.sina.com.cn/laozeng5210--轉自邵陽老豬倌的博客)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金霍洛旗| 新疆| 秦安县| 泌阳县| 如东县| 通道| 农安县| 浦城县| 驻马店市| 牙克石市| 神农架林区| 福安市| 丰城市| 常宁市| 巨野县| 肃宁县| 秭归县| 马公市| 梅州市| 松阳县| 徐闻县| 巴林右旗| 黄陵县| 如东县| 韶关市| 西吉县| 武山县| 定南县| 巩义市| 永川市| 革吉县| 饶平县| 宝清县| 利川市| 中西区| 陇川县| 拜泉县| 婺源县| 广元市| 仁寿县|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