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東畜牧網,齊魯牧業報 時間:2006年8月30日11:20
【打印本文】 【大 中 小】 【關閉窗口】
隨著養豬集約化生產的推進,種豬和畜產品的國際交流頻繁,在廣大的農民朋友們中間涌現出了許許多多的大大小小的養豬專業戶,并因此而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但由于相應的養殖技術及管理理念的擴張速度一時間難以跟得上養殖規模的推廣速度,從而導致一系列新發現的傳染病快速傳播和已控制的疾病重新流行,給養豬事業造成了嚴重的危害。
令養殖戶困惑的問題很多,但有代表性的主要集中在:
為什么原來健康的仔豬會發生斷奶綜合征?
為什么按規程接種疫苗還會發???
為什么藥物治療效果不理想?
為什么有些病豬越是治療病情越是嚴重?
為什么現代養豬豬病越來越復雜,越來難以處理?
說到這,大多數技術人員或養殖戶馬上會問:到底為什么?怎么治療?“豬病必須治療,藥物預防不可少”這句話說得很對很對,但是日常工作的重點不在治,也不在防。防固然優于治,但防不勝防我們又能如何?我們就應當在正確觀念的指導下尋找養豬技巧,找到致病因素、發病規律再用藥物提前預防或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那么,危害豬的生理機能和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
1.良種選育的缺陷
良種選育傾向于生產性能的選育,相對忽略了動物的抗病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而選育過程中選擇的基因型決定了其生產性能的改良,抗病能力及適應能力明顯下降。由于肌肉生長過快,而內部器官發育滯后和器官之間發育不協調,對內外環境的變化適應能力低,對營養、生理調節要素和環境舒適度的要求明顯增高。
2.年齡因素
未成年動物的各個器官尚未充分發育,尚不能發揮完善、協調、抵御、修復的功能(即仔豬的發病率高于育成育肥豬),后備豬尤其第一胎配種過早都會直接影響以后的繁殖性能。
3.飼養方式
工廠化規模生產,違背了豬的天然生活習性,而且由于生產群體密度過大,動物個體之間的相互干擾加大,動物的自由生活受到限制。另外,往往為了生產管理方便,人為將動物的生長和繁殖劃分為各個生產階段,也不同程度偏離了動物自然的生理周期連貫性,影響了動物的生理平衡性。
4.飼養環境
由于我們無法很好的控制豬舍內的環境、濕度和空氣的質量,而動物又無法逃避這些惡劣環境,使其生理機能持續的受到破壞。
5.飼料污染
由于霉變飼料,霉菌毒素直接使動物致病,且還能對動物機體有免疫抑制的作用和對體內平衡的破壞作用。另外,還有農藥及飼料防霉制劑的污染、重金屬的污染都可以危害豬的生理機能。
6.病原微生物
環境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病原微生物,隨時都對動物的生理機能造成危害,只有發病或發生亞健康狀態才讓我們感覺到。
7.藥物的使用
藥物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不規范的超劑量使用或長時間使用導致藥物毒性的蓄積,造成組織損傷或破壞體內代謝平衡;另外,藥物的長時間使用還導致病原細菌的耐藥性、抗菌防病效果差,病情加重,而且藥物的長時間應用還導致其體內的正常菌群動態失衡。
8.免疫接種
相對而言,養雞戶比我們養豬戶的觀念要先進許多,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消毒:90%以上的養雞戶進雞前,都能做到全進全出,徹底消毒,尤其注重熏蒸消毒、帶雞消毒。
第二,用藥:80%的養雞戶知道用藥治療一段時間后尤其用完磺胺類的藥后馬上投服腎腫解毒藥來保肝通腎。
第三,維生素:養雞戶們大多數都知道養雞過程中的那幾個重要環節。
進雛前后、免疫前后、產蛋前后應用高檔維生素以減少應激和提高抵抗力。
我們養豬行業中同樣需要這些,盡管我們養豬過程中有好多制約因素,但我們應該盡量為我們的豬多做一些,那樣我們得到的回報就會更多一些
秋季育肥豬的飼養管理措施
來源:農博網 時間:2006年8月25日9:59
【打印本文】 【大 中 小】 【關閉窗口】
正確選購育肥用仔豬。在集市或豬場挑選仔豬應做到“八看二問”:
一看皮毛,要求光亮、紅潤;二看眼睛,要求有神、無眼屎;三看嘴鼻,要求嘴短扁、鼻孔大、鼻鏡濕潤;四看體型,要求背腰長、胸寬深;五看四蹄,要求四蹄健康、整齊;六看尾巴,要求活動自如;七看肛門,要求干凈無稀糞臟物;八看活動,要求行動自如,有較強的食欲。
二問:一問品種情況,最好是選擇優良品種的雜交仔豬。二問防疫情況,不要從疫區買仔豬,要了解注射過何種疫苗。
育肥前做好免疫、驅蟲、洗胃和健胃。仔豬運回場內應免疫注射1次(常用豬瘟一豬丹毒二聯苗)。第2天驅蟲,用左旋瞇唑或丙硫咪唑片,按豬體重每千克25毫克研細混入飼料中飼喂,以驅除體內寄生蟲。用3%--5%的敵百蟲液噴灑豬的體表,以驅除體外寄生蟲。第4天洗胃,連續2天。第6天健胃,按每10千克體重用大黃蘇打2片,分3次拌入飼料中投喂。
采取合理的營養和科學的飼養管理措施。在育肥豬飼養期間,最好按體重分兩階段飼養(育肥前期25-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根據豬體營養需要,選擇當地飼料資源,利用濃縮預混料,為豬只配合全價日糧。在豬群管理方面:一是做好合理分群,一般每圈飼養10~20頭為宜,保證每頭豬有適宜的欄位面積(通常育肥前期0.4~0.8平方米/頭,后期0.8~1.2平方米/頭),并保持同一圈欄內的豬只體重均勻。二是做好豬只“三點定位”的調教,使豬群從開始就養成固定地點排糞、采食和睡覺的生活習慣。二是在飼喂方法上采取生料濕喂、單獨飲水的方法,粉狀配合料,按1:1~1:1.5的比例在喂前加水調制。四是建立定時和定量飼喂的生活制度。為促進消化提高飼料利用率和生長速度,育肥豬每天日糧可分3次定時飼喂,每天每頭豬日糧的供給量可按豬體重6/3.5%~4.5%進行定量。此外,豬的食欲一般是傍晚最盛、早晨次之、中午最弱,因此,在一日內每次的給料量大致可按早晨35%、中午25%和傍晚409的比例分配。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