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奶牛附紅細胞體病
[打印本頁]
作者:
醫(yī)獸堂
時間:
2008-6-6 06:08
標題:
奶牛附紅細胞體病
附紅細胞體是寄生于動物血液里,可附著在紅細胞的表面,或游離于血漿中的一種單細胞原生物;傳染病學上分類屬于立克次氏體,能引起各種動物熱性、溶血性疾病。近年來,我省個別牛場開始發(fā)現(xiàn)此病,現(xiàn)摘錄報道如下,望能引起同行對該病危害性的重視。該病原各種牛均能感染,發(fā)病從6月末7月初開始,到10月下旬止。
癥狀
①體溫升至40-41.5 ℃,稽留熱,患牛先流清鼻涕,精神差,食欲下降,呼吸急促。
②嚴重貧血,皮膚及可視粘膜蒼白,黃疸,個別牛有血尿。
③四肢無力,步態(tài)不穩(wěn),喜臥。
④血常規(guī):白細胞增加,嗜中性細胞增加,紅細胞數(shù)下降(1 90-600 萬個/立方毫米),血小板減少到10萬個/立方毫米,血色素平均為52%,有個別病例發(fā)現(xiàn)白細胞減少,原因未明。
病理變化
①皮膚蒼白,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有大小不等出血點和出血斑。腹腔、胸腔積水,淋巴結(jié)腫大,切面多汁。
②肝、脾腫大1-2倍,表面有出血點,質(zhì)脆,有的脾組織出現(xiàn)壞死灶,膽囊腫大,膽汁濃稠。
③心肌擴張,質(zhì)軟,心間質(zhì)水腫,心外膜、心冠脂肪出血和黃染。肺出現(xiàn)代償性肺氣腫。
④腎臟腫大變性,腎積水。
⑤胃腸粘膜局部出血,水腫。
診斷本病以臨床癥狀、流行特點可初診,但應(yīng)與其他血原蟲相區(qū)別,確診需進行血液學檢查。方法:取靜脈鮮血一滴,加等量生理鹽水,稀釋后,高倍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如發(fā)現(xiàn)有圓形、橢圓形或星形綠包閃光形小體在血漿、紅細胞旁作扭轉(zhuǎn)運動,或發(fā)現(xiàn)紅細胞邊緣不整,并有星光閃亮,即可確診。
治療
①貝尼爾2毫克/公斤體重,深部肌注,每日一次,連用2次。
②尼可蘇100-200 克/頭,每日一次,連用3-5天。
③口服金霉素與土霉素。
④新砷礬納明劑量為60-70毫克/公斤體重,一次靜注。
⑤輔助治療,肌注補鐵劑,靜注葡萄維生素C、維生素K及輸血。
預(yù)防
①加強消毒,滅蚊、蠅、虱、蜱等吸血昆蟲,加強注射器械與用具清潔、消毒,以免相互感染。
②每年5月份,用貝尼爾預(yù)防劑量注射一次,隔10-15 天再注射一次。
如果懷疑奶牛患附紅細胞體病要及時到我門診化驗。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山县
|
遵义市
|
雷州市
|
额济纳旗
|
沁阳市
|
环江
|
晋江市
|
定远县
|
杭锦旗
|
安丘市
|
双牌县
|
疏勒县
|
合山市
|
宁津县
|
云霄县
|
丰台区
|
全南县
|
富平县
|
合江县
|
武山县
|
浦北县
|
天祝
|
营口市
|
镇平县
|
高要市
|
固镇县
|
榕江县
|
雷山县
|
茂名市
|
浠水县
|
嘉义市
|
淮滨县
|
大新县
|
广东省
|
桐梓县
|
鄄城县
|
保山市
|
荔波县
|
定西市
|
紫云
|
新沂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