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奶牛如何接產
[打印本頁]
作者:
幸運兒
時間:
2008-6-4 15:21
標題:
奶牛如何接產
奶牛接產管理規范
1.目的:衛生舒適的分娩環境和正確的接產技術,是確保奶牛和犢牛的健康不受損傷和感染的前提條件。
2.原則:以自然分娩為主,以人為助產為輔。
3.產房要求
3.1產房應保持安靜,干燥通風良好,無賊風,冬季應保溫良好。
3.2產房入口設消毒槽或墊,并把傳染性病牛隔離出去。
3.3每2-3天對飼喂用具,地面、食槽、糞尿溝先用2%火堿或消毒液消毒,然后用水沖洗干凈。
3.4對新進產房奶牛,全身用2-3%來蘇兒或0.1%新潔爾滅溶液洗刷,然后用毛巾擦干。
3.5每天對產房奶牛做一次噴霧消毒,測兩次體溫,更換一次潔凈褥草,并逐漸從陽離子日糧轉變成陰離子日糧。
3.6產房安排有經驗的人員晝夜執守,其相關工作人員服裝等應衛生整潔,不留指甲,并經常消毒手臂,以便應急工作。
3.7日糧營養全面、易消化,營養物質含量高(特別是能量和蛋白),增加飼喂遍數,并飲潔凈的溫水(37-38℃)。
3.8產前降低日糧鈣的濃度(0.2%),產后對體質虛弱和高產乃至有產褥病史的奶牛及時靜脈補鈣和糖并應預溫至37-38℃。
3.9飼喂苜蓿的奶牛,應適當減少食鹽給量,并補陰離子鹽,使尿液PH值從8.0-8.5降至6.2-6.8水平。
4.產前準備
4.1對接產所用的水桶、大張的油布(或塑料布)、圍裙、繃帶、產科繩、剪刀、注射器和各種產科器具及液體石蠟等采用不同方法嚴格消毒。
4.2體溫計、聽診器、來蘇兒、酒精、新潔爾滅、碘酊、強心藥、催產藥等。
5.分娩
5.1對有分娩征狀的奶牛,先清理牛床,牛糞尿溝糞便和褥草,并進行消毒和更換好潔凈的褥草。有條件的應建立產欄,讓其不經栓系的方式分娩。
5.2用0.1%高錳酸鉀溶液或2-3%來蘇兒擦洗外陰、肛門、尾部及后軀,并用消毒后的毛巾擦干,并用繃帶纏好尾根,固定于一側。
5.3胎膜露出10-20分鐘,首先(手臂涂潤滑劑)應通過直腸檢查胎兒的胎位、胎勢、胎向,并馬上用消毒液洗擦被污染的后軀和手臂。如一切正常應設法讓奶牛左側臥,以免胎兒受瘤胃壓迫影響胎兒分娩。
5.4奶牛陣縮努責經過0.5-1小時開始破水,如胎膜遲遲不破,要適時人工破水。對胎兒頭部明顯露出應用毛巾及時清除犢牛口腔、鼻腔的粘液。
5.5從陣縮努責到胎兒產出需1-4個小時,從破水到看到胎兒前肢應在1個小時內胎兒產出。
6.助產
6.1助產原則:制定合理的助產計劃和方法,達到既保母牛又保胎兒的安全,還要保母牛的繁殖和生產能力。有困難時,盡量保全母牛。
6.2對胎位胎勢正常或后肢前置,陣縮微弱的、經2-3小時不能自然分娩的、破水時間過長的應進行助產。
6.2.1用產科繩栓住犢牛前或后兩肢管部,術者和助手協同動作,隨母牛努責的頻率兩繩交替用力拉,其用力方向應向母牛臂部的斜下方45度。
6.2.2當胎兒頭部通過陰門后,一方面拉的動作要緩慢,一方面要用雙手捂住陰部及會陰,避免撐破外陰,還要防止奶牛子宮脫出。
6.2.3硬產道輕度狹窄及子宮頸輕部開張不全,可緩慢牽拉胎兒,機械性地擴張產道,最后拉出胎兒。
6.2.4母牛骨盆狹窄、子宮頸狹窄,胎兒前置部被宮頸裹住,宮頸有疤痕不能開張的奶牛應剖腹產或截胎辦法處理。
6.2.5對于胎兒過大、畸形、水腫引起的難產應采用產道灌注液體石蠟后拉出胎兒,如無效,可進行剖腹產或截胎辦法。
6.3胎位、胎勢、胎向不正常的
6.3.1應驅使奶牛站立,不能站立的奶牛可用稻草等將奶牛后軀墊高,把胎兒推回子宮腔內后,再行矯正,矯正后進行正常的助產。
6.3.2對子宮扭轉或胎兒、胎位、胎勢、胎向無法矯正又無法正常產出的奶牛可采用通過腹部開小口矯正胎兒的胎位、胎勢、胎向,使胎兒從產道產出,如無效應采取剖腹產的辦法使胎兒產出。
6.4相關人員在整個助產過程中,應盡量無菌化操作,嚴格消毒需助產的牛體、器械、術者和助手的手臂,堅持每次用后必須消毒。嚴格履行操作規程,杜絕野蠻操作。助產結束后馬上給奶牛產道內投放宮得康或其它防腐抗菌藥。
7.產后異常情況處理
7.1胎衣不下
7.1.1奶牛產后8-10小時胎衣未排出,可將土霉素3-5克或金霉素1克溶于250-500毫升蒸餾水中,隔天一次,經5-7天,胎衣就會自行分解脫落,藥液可一直灌至子宮陰道分泌物清亮為止;
7.1.2對胎衣易剝離奶牛,可以采用剝離法,剝離后按7.1.1方法處理。要求盡量無菌化、程序化操作,并力求在發生后6-12小時內處置。
7.2子宮脫出
7.2.1準備
7.2.1.1使病牛取前低后高的位置,先用水灌腸,使直腸內無宿便,并鋪好大張的油布或塑料布。
7.2.1.2用3%溫明礬水或0.1%新潔爾滅溶液等洗掉患部的污物,除去腐膜爛肉。
7.2.1.3若粘膜水腫明顯,則用三棱針散刺,并擠壓排液,使體積縮小。
7.2.1.4對努責頻繁的病牛可用2%鹽酸普魯卡因溶液10-15毫升做尾椎硬膜外腔或后海穴麻醉,也可肌注3-5毫升靜松靈。
7.2.2子宮整復
7.2.2.1應驅使奶牛站立,不能站立的奶牛可用稻草等將奶牛后軀墊高。由兩個助手將清洗處理好的子宮托起與陰門等高,術者一手伸入子宮角頂端的凹陷中,頂住子宮角尖端推入陰門,另一手或由助手壓住子宮,術者退出手臂,再推送其余部分,直至將脫出的子宮全部推送到陰門內,還得繼續向內推送,并擺動子宮,使其完全復位。
7.2.2.2然后手伸入子宮內將土霉素粉10克,雷佛奴爾1克,在子宮內均勻涂布。或新霉素5-10克,呋喃西林0.5克,混懸在1000毫升滅菌生理鹽水中灌注。
7.2.2.3如有子宮損傷時可注射止血劑。若病牛仍不安、努責,應查明是否有子宮內翻現象,并及時整復。
7.2.2.4術后須注射子宮收縮藥,可以防止重復脫出。
7.2.2.5除全身應用抗生素外,必須迅速減輕炎癥疼痛病變,可靜注5%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1500毫升,2%普魯卡因溶液40毫升,氫化可的松1000毫升,每天一次,連用兩天。靜脈注射速度應緩慢。
7.2.2.6子宮整復后,為了防止母牛努責或臥下時重新脫出,須加以固定,最常用得方法:用柵狀陰門托或繩網結,或陰門鎖,或絲線作荷包縫合等固定陰門;亦可用排球膽一只,將消毒過的排球內胎送入陰道,然后充滿空氣,則將陰道阻塞,以防子宮脫出,每隔4-5小時取出一次,待排出糞尿后,再次放至子宮,直至不再脫出為止。
8.初生犢牛的護理
8.1犢牛出生后,迅速用毛巾把口腔、鼻腔粘液擦干凈,用手把口腔內粘液清除。
8.2對臍帶沒有自然斷裂的,可以在靠近腹部下方6-10厘米拉(或剪)斷,之后用5%碘酊消毒(含臍帶自然斷裂的)近端。
8.3如犢牛發生假死,應提起犢牛的兩后肢,拍打其胸部使之吐出咽喉部羊水,并進行人工呼吸的辦法搶救。
8.4奶牛產后1小時內擠奶并馬上哺喂犢牛,以利于犢牛盡早獲得免疫力和胎便的排出。
8.5犢牛哺喂完首遍奶后,送往犢牛舍。以防止犢牛吃母乳及造成母牛戀子,影響休息。
9.產后奶牛的管理
9.1產后母牛應驅使其站立,并讓其舔舐犢牛,有利于防止子宮脫和胎衣的排出和新生犢牛被毛的盡快干燥。對被助產的奶牛應人工牽引運動10-20分鐘。
9.2及時清洗并擦干產后奶牛的外陰、肛門、尾部、后軀及乳房等部位的污物,清除產后牛床的褥草,胎衣(胎衣一經排出馬上清離到奶牛吃不到的地方)等污物,并經消毒后,鋪好新的潔凈的褥草。
9.3經常性觀察奶牛的食欲、胎衣、乳汁、糞便、惡露排出情況。
9.4產后一周內奶牛應飲溫水以減少胃腸受到不良刺激,以加速胃腸功能的恢復。
9.5奶牛分娩后飲溫熱(37-38℃)麩皮鹽鈣湯(麥麩500-1000克,食鹽50-100克,碳酸鈣50克,水10-20克)。
9.6在產后3-5日內每天飲1-2次溫熱(37-38℃)益母草紅糖水(益母草粉250克加水1500克,剪成水劑后加紅塘500克和水3000克)。
9.7由于分娩過程中,奶牛體力消耗過大,應減少干擾,盡早讓奶牛休息。
9.8奶牛產后一周內,飼養上應以優質干苜蓿為主,任其自由采食,精料逐日增加0.45-0.5千克,并逐漸從陰離子日糧轉為陽離子日糧。喂飼過程中要視奶牛消化、糞便及乳房水腫狀況適度增減精料。
9.9青貯、塊根、多汁飼料喂量上要適當控制,以免影響干物質采食量,并能有效的控制各種疾病的發生。
作者:
wen308168138
時間:
2009-6-26 11:09
有相關接產書籍么。專業的,要彩圖的。謝謝各位指點一下。謝謝。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安市
|
印江
|
黑山县
|
建瓯市
|
望都县
|
高邮市
|
哈密市
|
得荣县
|
江油市
|
湖北省
|
黔东
|
弥渡县
|
文化
|
聂荣县
|
郸城县
|
天长市
|
抚宁县
|
宜昌市
|
南华县
|
饶平县
|
交口县
|
龙游县
|
夏邑县
|
德格县
|
山东
|
贡山
|
孝义市
|
泊头市
|
出国
|
安宁市
|
稻城县
|
分宜县
|
嘉黎县
|
营口市
|
株洲县
|
武清区
|
连州市
|
柳江县
|
都昌县
|
定兴县
|
桐庐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