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成活率的計算:效益工資的制定,是要讓員工看到切實的利益,除了數量上的增加外,還有一個是時間上的快速,最好是在第一時間給職工結算;這個在保育和產房一般一到兩個月就可結算,但對于種豬和育肥豬員工,周期長,看不到切實利益,往往起不到效益工資的作用;讓員工在最快時間內看到努力工作的好處,對生產的促進是非常大的。所以有的豬場就決定給育肥段員工一月一結算的辦法。但育肥豬成活率如何計算則是一個大難題,因為一月內無法看到真正的成活率是多少?7 R- n; p7 ~( c, o' P. N& f
曾有一個豬場計算育肥豬成活率時,每月死亡率=月死亡豬數/日平均存欄數,成活率=100%-死亡率,這樣員工每個月都能得到很高的獎勵;原因是什么呢?是因為算錯了。* u6 m8 g4 Y/ V/ j w
我認為,每月計算育肥豬的成活率應該是這樣的:成活率=100%-(當月死亡數/日平均存欄豬數)*育肥豬飼養月份0 H3 w4 T3 f0 B8 t
比如說飼養了五百頭肥豬,當月死亡了2頭,該批豬計劃4個月出欄,成活率=100%-(2/500)/4=100%-0.4%*4=98.4%,而不是(1-2/500)*100%=99.6%。+ W) h( q5 q1 a
X7 Z/ q$ m; I5 q; J
2、! P! |2 `/ i0 d$ f
淘汰豬的計算:為了豬場生產平穩進行,有時不得不采取一些淘汰措施,這個措施在平時會很順利,但如果實行效益工資時,則會出現意見分岐;從豬場角度考慮,這些豬可能沒有飼養價值,淘汰是必要的;但對員工來說,多出欄一頭豬就可多得一頭豬的獎勵,他們會不惜代價治療,因為治療費用是豬場的,而治好豬的獎勵卻是自己的;所以如果淘汰豬算是死亡,員工反對;如果淘汰豬屬于出欄,則員工會不注重飼養和治療;兩種情況都對豬場不利,最好的辦法是給淘汰豬折算成出欄豬,下面我們談一下如何折算。/ E& R- y& L# a/ i4 ^( a
(1)$ Q: U n& E% }
按市值折算:把淘汰豬賣到的錢數與出欄豬價格相比,折合成出欄豬數;如正常出欄豬價值為一千元,而淘汰豬只賣了200元,那就只能折算成0.2頭出欄豬。
(2)
按規定比例折算:我們也曾采用過這樣的方式,員工自動提出淘汰的豬,折算出欄豬0.2頭,場里強制淘汰的豬折算成0.5頭,這樣可解決員工與技術人員對淘汰豬標準的分岐,也容易為員工接受。: D/ S) b {2 x4 _8 |3 O
上面兩種辦法各有優缺點,豬場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s) a* _3 {# b0 U' d0 e
- R0 l# F H+ s9 b
3、對新員工與老員工的不同:一般的效益工資方案對有經驗的老員工比較適應,對新員工往往不理想;因為豬場有經驗的員工數量有限,這樣不能提起所有員工的積極性,仍然對豬場有不利之處;讓新員工也感受到效益工資的優越性,就是讓他們在最快時間內拿到較高的效益工資。我們曾采用了以老帶新的辦法,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方法是新員工和老員工一樣飼養同樣數量的豬,新員工只得基本工資,豬舍的獎金由老員工獲得,這樣老員工會把自己的全部經驗技術在新員工面前施展,新員工也為了下一批自己獨立處理,也會盡量去學,這樣,一般一批豬就可以把一名新員工變成熟練工,而且相互間不產生矛盾。$ r* J$ y1 l: y X; O7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