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春季豬易發高燒不退疾病的防治
[打印本頁]
作者:
醫獸堂
時間:
2008-5-27 08:38
標題:
春季豬易發高燒不退疾病的防治
1、豬瘟
病豬體溫升高至40~42℃,持久不退;食欲減退或廢絕,喜飲臟水;精神沉郁,寒戰,伏臥喜睡,擠臥一堆或鉆草窩;站立行走,拱背彎腰,四肢無力,搖擺不穩;眼結膜發紅,有膿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瀉;耳根、腹部、四肢內側等處有指壓不褪色的紫紅色出血點。
加強日常管理,搞好環境衛生和消毒工作。
定期預防接種,為排除母源抗體的干擾,可加大疫苗接種劑量(每頭2~4頭份),在豬瘟疫區或受威脅區應用大劑量(每頭8~10頭份)豬瘟疫苗及時進行接種。加大疫苗劑量是排除母源抗體的最好方法,也是防治非典型豬瘟的有效措施。
當豬群發生豬病時,應迅速對病豬進行隔離。
發病初期可用抗豬瘟血清治療,一般每日注射1次,連續2~3次。
對疫區的假定健康豬和受威脅豬,立即注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
2、豬流感
潛伏期2~7天,豬體溫突然上升至40~41.5℃,最高可達42℃;減食或絕食,精神沉郁;肌肉和關節疼痛,常臥地不起;呼吸加快,有陣發性痙攣性咳嗽;糞便干硬;眼鼻流出粘液性分泌物。
病豬發燒時用解熱鎮痛藥控制繼發感染,每千克體重肌肉注射2%氨基比林10毫升或青霉素5萬單位。
3、豬丹毒
潛伏期3~5天,最急性型發病前無任何癥狀便死亡;急性敗血型,體溫42~43℃,高熱稽留3~5天;哺乳仔豬和斷奶豬多突然發病,出現神經癥狀,抽搐、倒地而死,病程約1天;疹塊型的低燒,在皮膚上出現方塊、菱形或圓形稍凸起于皮膚的疹塊;慢性病例多發生心內膜炎或關節炎。
預防注射用豬丹毒氣氫氧化鋁甲醛菌苗和凍干豬丹毒弱毒菌苗進行預防。治療可用青霉素4萬單位每千克體重,每日2次,連用2~3天;也可用鏈霉素、四環素及土霉素治療;磺胺類藥也有一定的療效。
4、豬肺疫
體溫可升高到41~42℃,呼吸困難,張口喘氣,呈犬坐姿勢,咳嗽;可視黏膜充血,眼結膜發炎并有膿性眼屎;耳后頸部、腹部、四肢內側皮膚出現紅色斑點,死亡率在70%左右。
加強飼養管理,提高豬的抗病力。藥物治療效果較好是氟苯尼考,其次是青霉素、氨芐青霉素。
5、豬鏈球菌病
哺乳豬患病最重,多呈敗血性,病豬體溫升高到41~43℃;眼結膜潮紅,流淚、咳嗽,呼吸困難,體表有紫紅色班塊;運動失調,后軀不靈活。
患關節炎的病豬關節腫脹、疼痛、跛行;患化膿性淋巴結炎的病豬頜下、頸部、股前等處的淋巴結腫脹。
保持豬舍清潔干燥,定期消毒。治療此病青霉素效果較好,按每千克體重5~8萬單位,每日2次,連用3天。
6、豬弓形蟲病
類似豬瘟和流感,豬體溫升高到40~42℃;病豬精神沉郁,食欲減少,嚴重的食欲廢絕;頭、耳和四肢下部有淤血斑,后肢軟弱無力,走路搖晃;喜臥、咳嗽,嚴重時呈犬坐姿勢;口流白沫,懷孕母豬可發生流產。
癥狀較重的病豬,用長效復方治菌磺,按每千克體重0.4毫升與10%葡萄糖100~150毫升混合后靜脈注射,一般2~3次;也可用磺胺六甲氧嘧啶肌肉注射。
7、傳染性胸膜肺炎
病豬體溫可達42℃或者更高;呼吸高度困難,呈犬坐或橫臥姿勢;腹式呼吸,咳嗽,口鼻流出帶血的紅色泡沫;腹部、耳尖發鉗。
該病對氟苯尼考、青霉素、氨芐霉素、長效土霉素等敏感性高,其中以氟苯尼考效果最好。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丰市
|
芷江
|
正宁县
|
福州市
|
余江县
|
云林县
|
张家港市
|
胶南市
|
合川市
|
嵊州市
|
顺昌县
|
宾阳县
|
嘉善县
|
油尖旺区
|
石嘴山市
|
大庆市
|
织金县
|
右玉县
|
正阳县
|
康乐县
|
泽普县
|
文登市
|
拉孜县
|
温泉县
|
个旧市
|
蒲城县
|
龙陵县
|
上林县
|
虞城县
|
辉南县
|
石嘴山市
|
成都市
|
咸丰县
|
赤峰市
|
剑阁县
|
马边
|
治县。
|
英山县
|
凯里市
|
哈密市
|
庆元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