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草雞生態養殖技術要求 [打印本頁]

    作者: kickthc    時間: 2008-5-22 03:07
    標題: 草雞生態養殖技術要求
    草雞生態養殖技術要求 1.場地要求 生態放養場地宜選在自然環境優良,種植業和養殖業可以互補,沒有污染源,地勢為5—15℃的坡地為宜,背風向陽、干爽、寬闊、水源充足、排水良好、有青草和砂粒的地方。場 地內要有遮蔭設備,以防暴曬中暑或淋雨感冒,并有圍護設施,以防走失和帶進病菌。 2.棚舍要求 棚舍要求通風、干爽、冬暖、夏涼,坐北向南。一般用竹、木、薄膜等材料搭建的簡易棚,其建造可就地取材。通常放養棚寬4—6m,長8—12m,中間高度1.8—2.2m,兩側高1.0— 1.3m。集約化生態養殖棚寬10—12m,長40—50m,中間高度3—3.33m,兩側高1.8—2.0m,運動場與舍內面積之比為1: 1。由內向外依次為薄膜、蘆席、稻草、油氈四層蓋頂,以防水保溫 。兩側開出入口,以供飼養人員及雞群出入。棚舍四周設排水溝,棚的主要支架用鋼絲分四個方向拉牢,棚內設有食槽或料桶、飲水器等。 3.育雛期飼養要求 1—4周齡的雛雞采用溫室飼養。在進雛前10—14天對育雛室、雞舍、貯料庫、設備及其用具進行徹底清洗、整修與消毒后備用。平養雞舍準備好清潔、干燥的墊料。進雛前24小時 給育雛舍預熱,使溫度達到要求,所用飼料、添加劑、藥物、用具到位。飼養管理按常規要求進行。 4.放養技術要求 (1)放養馴導 為盡早讓雞養成在果園山林覓食和傍晚返回棚舍的習慣,放養開始時,可用吹哨法給雞一個響亮信號,進行引導訓練。雞群應逐步建立起“吹哨—回舍—采食”的條件反射,只要 吹哨即可召喚雞群采食。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雞只會逐步適應外界的氣候和環境,養成習慣,全天放牧。 (2)放養密度與時間 一般4周后開始放養,放養密度以每畝100只左右為宜。最佳放養季節為春末夏初,此時,外界氣溫適中,風力不強,能充分利用較長的自然光照,有利于雞的生長發育。 (3)定時定量補飼 喂料時間要固定,不可隨意改動,這樣可增強雞的條件反射。夏秋季可以少補,春冬季可多補一些。生長期(5—8周齡)的雞生長速度快,食欲旺盛,日補精料 25g左右,日補2—3 次。育肥期(9周齡—上市)雞飼養要點是促進脂肪沉積,改善肉質和羽毛的光澤度,做到適時上市,在早晚各補飼一次,按"早半飽、晚適量"的原則確定補飼量,一般在35g左右。 (4)放養管理 根據場地飼料資源和苗雞日齡綜合確定放養時期,一般選擇4月初至10月底放牧,這期間林地雜草叢生,蟲、蟻等昆蟲繁衍旺盛,雞群可采食到充足的生態飼料。其他月份則采取圈 養為主、放牧為輔的飼養方式。同時,放養期日常管理還要做到“四勤”。一是放雞時勤觀察。放雞時,健康雞總是爭先恐后向外飛跑,弱雞常常落在后邊,病雞不愿離舍,通過觀察可及 時發現病雞,進行隔離和治療。二是補料時勤觀察。健康雞敏感,往往顯示迫不及待;病弱雞不吃食或吃食動作遲緩;病重雞表現精神沉郁、兩眼閉合、低頭縮頸、行動緩慢等。三是清掃 時勤觀察。正常雞類便軟硬適中呈堆狀或條狀,上面覆有少量的白色尿酸鹽沉積物;類便過稀為攝入水分過多或消化不良;淺黃色泡沫類便大部分由腸炎引起的;白色稀便多為白痢病;排 瀉深紅色血便可能為雞球蟲病。四是關燈后勤觀察。晚上關燈后傾聽雞的呼吸是否正常,若帶有“咯咯”聲,則說明呼吸道有疾病。 (5)輪牧 劃定輪牧區。一般每5畝地劃為一個牧區,每個牧區用尼龍網隔開,這樣既能防止老鼠、黃鼠狼等對雞群的侵害和帶入傳染性病菌,有利于管理,又有利于食物鏈的建立。待一個牧 區草蟲不足時,再將雞群轉到另一牧區放牧,公母雞最好分在不同的牧區放養。在養雞數量少和草蟲不足時,可不分區?;虿扇∶匡曫B3批雞(一般為一年)后要將放養場轉換至另一個新的 地方,使病原菌和宿主脫離,并配合消毒對病原做徹底殺滅。這樣不但能有效減少雞群間病菌的傳染機會,而且有利于植被恢復和場地自然凈化,同時通過雞群的活動,可減少放養場內植 株病蟲害的發生。 5.集約化生態養殖技術要求 (1)圈養加運動 利用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實行規?;︷B方式,技術要求形同全進全出的舍養方式,日補部分青飼料,同時可自由進出運動場活動。種植和養殖資源互相利用。 (2)公母分群 公母分養有利于提高整齊度。一般公雞羽毛長得較慢,爭斗性強,對蛋白質及賴氨酸等物質利用率較高,飼料效率稍高;母雞由于內分泌激素方面的差異,增重慢。公母分養可針 對公母雞不同生理特點加強管理,提高生產效益。 6.消毒防疫要求 (1)消毒要求 堅持經常性、定期性、突擊性消毒三結合的衛生消毒制度。 (2)防疫要求 生態養雞雞的活動范圍廣,疾病防范難度相應大些,免疫工作要求質量高,劑量足。嚴格按照免疫程序逐只予以免疫注射。參考免疫程序為:1日齡馬立克疫苗皮下注射,4日齡傳支 H120苗滴鼻,8日齡和30日齡新城疫Ⅳ系苗滴鼻,12日齡和25日齡法氏囊苗滴鼻,14日齡禽流感疫苗頸部皮下注射,35日齡雞痘苗皮下刺種,50日齡傳支H52苗2倍量飲水,60日齡新城疫Ⅰ系 苗肌肉注射,90日齡雞大腸桿菌苗肌肉注射,留做產蛋的雞群在120日齡時,還要肌肉注射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產蛋下降綜合征三聯滅活苗。用疫苗后的疫苗瓶不可亂丟,要做深埋或 煮沸等無害化處理。一般情況下,草雞抗病力強,較圈養雞發病少。但其放牧于野外時,接觸病原體機會多,因此,要特別注意防治球蟲病及消化道寄生蟲病。一般在20—35日齡預防1次, 以后每月進行驅蟲1次。主要是驅除體內寄生蟲(如蛔蟲、絳蟲等),可使用驅蛔靈、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次驅蟲,每只雞用驅蛔靈半片,第2次驅蟲,每只雞用驅蛔靈1片。對于雞 球蟲病可定期用馬杜拉霉素、克球粉等藥物防治。中后期,防治疾病時盡可能不用人工合成藥物,多用中藥及采取生物防治,以減少和控制雞肉中的藥物殘留。 三、注意事項 1.生態養殖利用自然資源放養時,要特別注意防范獸害,避免驚擾,保持環境的相對穩定和寧靜。 2.生態放養時還要注意養殖與種植的協調發展,避免雞只對林木、茶葉等植物的惡意侵害,幼苗植物園應盡量不予放養。 3.注重環境的監控監察,在環境負荷過大時,應確立一定的休養期,確保環境的自然恢復。
    作者: dongbaihua2000    時間: 2008-5-22 10:16
    講的比較全面。草雞生態養殖有一點非常重要。就是雞舍內部結構和管理。雞舍內應建有多個土丘,這樣便于草雞休息。
    作者: Mickey    時間: 2008-7-14 11:32
    這個我喜歡
    作者: liyongjiu1982cn    時間: 2008-10-17 13:24
    這樣的好貼怎么不加精呢
    作者: TWS19810913    時間: 2008-11-1 22:40
    非常感謝啊,樓主很厚道
    作者: 小丫    時間: 2008-11-1 23:13
    生態養殖在這個三聚氰胺“橫行”的時候,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和方向。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蔺县| 游戏| 鄱阳县| 诸暨市| 沧州市| 扶绥县| 大安市| 延津县| 沿河| 镇赉县| 沭阳县| 辰溪县| 绥中县| 肥东县| 峡江县| 伊宁县| 宁远县| 吉林省| 石河子市| 南康市| 漾濞| 大同县| 宁远县| 娱乐| 新竹市| 东乡族自治县| 进贤县| 云霄县| 阿城市| 泗阳县| 桑植县| 同江市| 凤庆县| 凤冈县| 凌海市| 曲靖市| 根河市| 田东县| 琼海市| 大埔县| 商丘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