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魚類應激性出血癥的發病特點及預防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羅尼羅索    時間: 2008-5-16 13:01
    標題: 魚類應激性出血癥的發病特點及預防措施
        隨著水產養殖業的高度集約化發展,養殖魚類面臨越來越多的應激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近年來在水產養殖上發生了一種以出血為主要癥狀的魚類應激性疾病,給生產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該病主要表現為:當養殖魚類受到應激因子(如拉網捕撈、天氣突變和長途運輸等)刺激時即可突然、快速地發生全身性體表和鰓出血而大批死亡。
      魚類應激性出血癥的病因比較復雜,防治困難,經病理研究分析,該病是一種非傳染性疾病。
      一、發病特點
      1、發病無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發病高峰期為7-10月份,以盛夏酷暑發病最嚴重;水溫在25℃以上多發生,28-32℃發病最嚴重,20℃以下很少發生;發生應激性出血的魚在水溫逐漸降低的情況下,其癥狀會逐漸減輕,甚至消失。
      2、各種養殖魚均可發生,但以鯉魚最突出,其次是草魚、鯽魚、魴魚、花白鰱。從魚種到成魚階段均可發生,但一般成魚發生率高。
      3、此病多發生在以投喂蛋白質和能量等營養含量高的飼料為主的養殖中,且在有應激因子刺激下發病,如魚的分池、轉池、轉箱及銷售時的捕撈和長途運輸等。
      4、此病多見于高密度養殖的池塘和網箱中,而密度較稀、飼料品質較低、粗纖維含量較高的養殖條件下很少發生。尤其是超量投喂添加了喹乙醇的飼料后,發病率增高,且病情會更加嚴重。
      5、同一地區的魚塘或同一水體的網箱中,投喂幾種不同廠家生產的飼料,或投喂同一廠家的飼料,只有一部分魚發病,而另一些卻不發病。
      6、發病魚普遍比不患病的魚長得快,即使在同一發病魚池或網箱中,長得較快、體態肥大的魚患病嚴重,而個體瘦小的魚患病較輕,甚至不患病。
      7、對病魚使用抗菌素治療無效或效果很差;使用維生素C、E等有一定療效,但不理想。
      8、發病突然。在發病前魚體無異常現象,而當魚在受到應激因子的刺激時,往往在幾分鐘、十幾分鐘或幾十分鐘內即出現癥狀,并且很快死亡,表現魚的抗應激能力極差。
      二、主要癥狀
      多數情況下魚體沒有明顯異常,但一旦拉網、捕撈、運輸時魚體則表現為非常敏感,極度不安,跳動劇烈,在幾十秒到幾分鐘內魚體腹部、頭部、嘴角、鰓蓋、鰓絲、鰭條基部就顯著充血發紅和出血,嚴重者鰓絲出血嚴重,有大量的鮮血從鰓蓋下涌出而染紅水體。病魚特別不耐長途運輸,大部分在運輸過程中死亡,即使未死亡者,也表現為生命垂危,全身變為桃紅色,魚體發硬,最終死亡或失去商品價值。
      病魚體表粘液分泌減少,手摸有粗糙感;肌肉水分增多,體表有浮腫感;肛門輕度紅腫,腸道輕度充血;肝臟腫大,質地變脆;膽囊擴張,膽汁充盈;脾淤血腫大,呈紫黑色;心臟輕度擴大,顏色變淡;腹腔內積有多少不等的淡黃色腹水。
      三、預防措施
      1、配合飼料配方要營養均衡。在魚類不同生長期投喂不同配比的飼料,尤其是蛋白質含量要恰到好處,比例適當。控制使用喹乙醇類的生長激素(50克/噸飼料)。
      2、適當搭配投喂天然餌料,如飼草、螺等。
      3、不要濫用刺激性強的藥物,宜選用刺激性小、作用效果好、適應范圍廣的藥物,如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及中草藥制劑、生物制劑,以避免魚體長期受刺激,致使應激能力差。
      4、避開高溫期捕撈、運輸。捕撈、運輸時動作要緩、輕,采用柔軟網具和運輸工具。
      5、天氣突變時,做好魚池的水質調節和增氧、降溫安排,做到早預測,早防范。
      6、放養密度不宜過大,采用生態養殖方式,改善魚類生存生長的環境,提高魚類抗應激能力。

    作者: 雨竹    時間: 2008-5-16 17:24
    原來如此,明白了。
    作者: h307130399    時間: 2008-5-16 23:10
    還沒有見過這種情況
    作者: zhangzhaohui96    時間: 2008-5-17 12:49
    :qinang: :qinang: :qinang: :qinang: :qinang: :qinang: :qinang:
    作者: ytjian    時間: 2008-5-20 16:18
    三、預防措施
      1、配合飼料配方要營養均衡。在魚類不同生長期投喂不同配比的飼料,尤其是蛋白質含量要恰到好處,比例適當。控制使用喹乙醇類的生長激素(50克/噸飼料)。
      2、適當搭配投喂天然餌料,如飼草、螺等。
      3、不要濫用刺激性強的藥物,宜選用刺激性小、作用效果好、適應范圍廣的藥物,如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溴氯海因及中草藥制劑、生物制劑,以避免魚體長期受刺激,致使應激能力差。
      4、避開高溫期捕撈、運輸。捕撈、運輸時動作要緩、輕,采用柔軟網具和運輸工具。
      5、天氣突變時,做好魚池的水質調節和增氧、降溫安排,做到早預測,早防范。
      6、放養密度不宜過大,采用生態養殖方式,改善魚類生存生長的環境,提高魚類抗應激能力。
    原理講的很透,但是防治方法似乎沒有新意也講的太過含糊!
    作者: joe    時間: 2008-5-20 17:45
    什么原因啊?
    作者: 羅尼羅索    時間: 2008-5-22 01:01
    感謝加精!!
    作者: 寂靜隨風    時間: 2008-5-23 21:57
    提高魚類抗應激能力。
    作者: luorabbit    時間: 2008-7-20 10:41
    原帖由 羅尼羅索 于 2008-5-16 13:01 發表
        隨著水產養殖業的高度集約化發展,養殖魚類面臨越來越多的應激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近年來在水產養殖上發生了一種以出血為主要癥狀的魚類應激性疾病,給生產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該病主要表現為:當養殖魚類受到應 ...


    第四條中提到喹乙醇我想還是不要用的好。出事了就麻煩。
    作者: 水產人    時間: 2008-7-23 16:44
    這個情況經常有的
    作者: 馮佳玥    時間: 2008-8-2 21:47
    標題: 用溫和中草藥
    我不認為用喹乙醇類可行!喹乙醇本身就有害于魚體,而且高殘留。我建議用溫和的中草藥,如潑灑姜,內服外用均可,對抗應激效果不錯。在拉網前可用,運輸途中可用,下塘時都可以用。而且絕對安全。
    作者: mahoolily    時間: 2009-2-5 20:30
    這類疾病現在很多,容易與代謝障礙發生混淆,但防治方式差不多!
    作者: 羅斯福    時間: 2009-2-9 16:56
    我們好像對水質中的常規指標對魚體造成的應激關注不夠,還有其它的一些因素。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富平县| 静乐县| 额敏县| 铁力市| 荃湾区| 延川县| 邵阳市| 寻乌县| 三明市| 湖州市| 连江县| 黔东| 崇仁县| 昭通市| 林甸县| 青阳县| 勐海县| 涞水县| 凤台县| 隆昌县| 都匀市| 湘阴县| 封丘县| 从化市| 西林县| 海阳市| 南昌市| 城固县| 嘉荫县| 吉木乃县| 宁乡县| 行唐县| 长汀县| 保定市| 沙河市| 偃师市| 广东省| 申扎县| 麻江县| 黄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