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牛的蹄病 彌散性無敗性蹄皮炎 [打印本頁]

    作者: 醫獸堂    時間: 2008-5-11 13:51
    標題: 牛的蹄病 彌散性無敗性蹄皮炎
    彌散性無敗性蹄皮炎(diffuse aseptic pododermatitis)又稱為蹄葉炎,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通常侵害幾個指(趾)。
      蹄葉炎可能是原發性的,也可能繼發于其他疾病,如嚴重的乳腺炎、子宮炎和酮病。蹄葉炎可發生于乳牛、肉牛和青年公牛。
      母牛發生本病與產犢有密切關系,而且年輕母牛發病率高。乳牛中以精料為主的飼養方式發病率高。

    病因  長期以來認為牛蹄葉炎是全身代謝紊亂的局部表現,但確切原因尚無定論,傾向于綜合性因素所致,包括分娩前后到泌乳高峰時期吃過多的碳水化合物精料、不適當運動、遺傳和季節因素等。
      許多學者認為最初被侵害的部位是蹄真皮血管層,組織學上可見充血、水腫、血栓形成和出血。這些變化可能與毒素和內毒素直接作用有關。

    癥狀  急性時,癥狀非常典型。病牛運動困難,特別是在硬地上。站立時,弓背,四肢收于一起,如僅前肢發病時,癥狀更加嚴重,后肢向前伸,達于腹下,以減輕前肢的負重(照片2-3-15)。有時可見兩前肢交叉,以減輕患肢的負重。通常內側指疼痛更明顯,一些動物常用腕關節跪著采食。后肢患病時,常見后肢運步時劃圈。患牛不愿站立,較長時間躺臥,在急性期早期可見明顯的出汗和肌肉顫抖。體溫可升高,脈搏可加快。牛蹄葉炎時血壓降低。
      局部癥狀可見肢的靜脈擴張,前肢的指動脈搏動明顯,蹄冠的皮膚發紅,僅在蹄可感到發熱。蹄底角質脫色,變為黃色,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照片2-3-16)。
      發病后不久(一周以后)放射學攝片時可看到蹄骨尖移位(照片2-3-17)。
      亞急性蹄葉炎時,很少能檢查到全身性癥候,許多牛局部癥侯也很輕微。許多病牛可能沒有被發現或被誤認為其他疾病。

       
    照片2-3-15 照片2-3-16 照片2-3-17 照片2-3-18

      急性型如不是在早期抓緊治療,總是變成慢性型。慢性蹄葉炎不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跛行,也是發展為其他蹄病的原因之一,這是由于真皮生角質層破壞所致。
      慢性蹄葉炎的臨床癥狀沒有急性的嚴重,常常沒有全身癥狀。所有患牛可看到站立時以球部負重,蹄底負重不確實。時間較長后,患畜全身狀態變壞,出現蹄變形,蹄延長(照片2-3-18),蹄前壁和蹄底形成銳角。由于角質生長紊亂,出現異常蹄輪。由于蹄骨下沉、蹄底角質變薄,甚至出現蹄底穿孔。
      病理組織學損害基本是血管性的,急性時真皮充血水腫,毛細血管有血栓,可看到出血和淋巴細胞積聚。表皮內生角質物明顯缺乏,生發層的細胞變形,慢性蹄葉炎有相似的變化,可看到陳舊的血栓,真皮層形成纖維組織和毛細血管增殖,明顯缺乏生角質物質。

    治療  首先應除去病因。給抗組胺制劑,也可應用止痛劑。瘤胃酸中毒時,靜脈注射重碳酸鈉液,并用胃管投給健康牛瘤胃內容物。慢性蹄葉炎時注意護蹄,維持其蹄形,防止蹄穿孔。

    預防  分娩前后應避免飼料的急劇變化,產后增加精料的速度應慢。給精料后應給適量的飼料。飼料內可添加重碳酸鈉。可讓牛自由舔鹽,以增加唾液分泌。
    作者: tenderfish    時間: 2010-9-13 10:30
    怎么沒有圖片呢
    作者: lgq521wxy    時間: 2010-12-4 15:08
    學習了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顺县| 奎屯市| 威海市| 崇阳县| 怀远县| 玉林市| 江口县| 惠安县| 云霄县| 宜春市| 朝阳县| 卓资县| 德江县| 沈丘县| 故城县| 韶关市| 广德县| 浦城县| 葫芦岛市| 高陵县| 高州市| 新竹市| 兰西县| 长治市| 乌兰察布市| 开鲁县| 杭锦后旗| 乳山市| 特克斯县| 开化县| 兴海县| 南安市| 大宁县| 芜湖市| 邻水| 九龙坡区| 乳源| 彭阳县| 安塞县| 安丘市|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