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放線菌病 [打印本頁]

    作者: 醫獸堂    時間: 2008-5-11 13:47
    標題: 放線菌病
     放線菌病是牛常見的一種慢性化膿性肉芽腫性傳染病。病的特征是在頭、頸、下頜和舌上發生放線菌腫,其它動物如馬、豬也可感染發病。

        病原及流行病學特點  病原體為牛放線菌。由于侵害的組織不同病原體也有差異。侵害骨組織者多為牛型放線菌,侵害舌和皮膚等軟組織者多為林氏型放線菌,在發病過程中葡萄球菌有時參與致病。本病菌主要侵害2歲以上牛。病原體為在口腔、咽、扁桃體中的常在菌,谷草上也廣為存在。病原體通過口腔粘膜的破損處或經換牙時而感染。本病一般呈散發。

         臨床癥狀  放線菌好發部位為頜骨、鼻骨以及下頜間隙處、肉垂處、頭頸部的皮膚(照片2-4-30)和皮下組織。病變部呈現硬固的、界限明顯的、無熱稍痛的硬結,大小不一,小者如核桃大,大者呈疊球大小(圖2-4-8)。在骨內的放線菌可導致骨組織明顯腫大呈扁平隆起,與周圍界限不十分明顯、增大的骨組織壓迫鼻腔可引起呼吸困難,當位于上、下頜骨體處時則影響采食和咀嚼等功能。放線菌在組織內感染引起組織壞死、化膿,膿汁可穿透皮膚向外排膿,形成瘺管。在骨組織內的放線菌瘺管是彎彎曲曲伸向骨組織深部,破壞骨組織,使骨組織進一步壞死,呈豆腐渣狀。在軟組織內的放線菌病灶,其瘺管都伸向頜下間隙深部。膿液中含有堅硬光滑的、黃白色的細小菌塊,甚似硫磺顆粒。乳房患病時,呈局限性腫大或彌散性腫大,乳汁粘稠,混有膿汁(照片2-4-22)。當舌體上患病時,舌體增粗變硬,稱為木舌癥(照片2-4-23)。

    診斷  根據臨床癥狀即可確定,必要時進行膿汁中“硫磺顆粒”鏡檢,方法是采取膿汁放于試管內,加生理鹽水溶解粘液揀出“硫磺顆粒”置載破片上,加入15%氫氧化鉀溶液1小滴,蓋上蓋玻片,壓平后鏡檢。放線菌塊較大,壓平后呈菊花狀,菌絲末端膨大,呈放射狀排列,革蘭氏染色陽性。林氏放線菌塊很小,放射狀排列不明顯,革蘭氏染色陰性。

    防治措施
      治療 手術療法,對軟組織上的放線菌腫可以完整地摘除,同時向深部剝離瘺管一并摘除。對骨組織內的放線菌病灶,一般采取先切開骨組織外的軟組織,然后對壞死的骨組織采用手術刀挖除和燒烙破壞相結合的辦法,將放線菌腫病灶清除掉,創面不縫合,創傷二期愈合。與此同時,內服碘化鉀,成年牛每天5~10g,犢牛每天2~4g,連用2~4周。重癥者可靜脈注射10%碘化鈉,50~100ml,隔日1次,共用3~5次。在用藥過程中若出現碘中毒現象(粘膜、皮膚發疹、流淚、脫毛、食欲缺乏等),應暫停用藥5~6天。病原未定者,可同時使用青、鏈霉素,如能明確病原,有針對性的應用抗生素藥物治療,療效更好。
      預防 草鍘細,防止吃草時刺傷口腔粘膜,防止頭部皮膚外傷,對創傷應及時消毒與處理。
    作者: dbnts    時間: 2010-6-27 15:30
    很好的資料,學習了
    作者: XDS    時間: 2010-6-27 18:59
    學習了  謝謝!
    作者: 田永勝    時間: 2010-6-27 19:27
    我見過豬的,很恐怖。豬真的很痛苦
    作者: Karl    時間: 2010-7-7 13:55
    現在的臨床癥狀,往往都不是那么的明顯
    作者: helongjiahe    時間: 2010-7-7 14:53
    長見識,飼養管理很重要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融水| 镇平县| 治多县| 台州市| 龙江县| 白水县| 江都市| 菏泽市| 新竹县| 桓台县| 韶关市| 金阳县| 和龙市| 维西| 和静县| 阳西县| 新干县| 淮南市| 连南| 九龙县| 靖江市| 宾阳县| 曲水县| 宁晋县| 雅江县| 疏勒县| 灵丘县| 阿拉善左旗| 尼玛县| 唐山市| 许昌市| 黄龙县| 阿勒泰市| 大城县| 临泽县| 友谊县| SHOW| 炉霍县| 呼伦贝尔市| 南漳县| 古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