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養豬免疫失敗的原因與對策 [打印本頁]

    作者: 醫獸堂    時間: 2008-5-11 09:19
    標題: 養豬免疫失敗的原因與對策
     一、疫苗本身的問題
        1.疫苗質量不佳。疫苗的質量是決定豬免疫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據調查,疫苗質量不佳,菌株抗原性差,毒力不穩定,疫苗效價低,保護率小,免疫期短,均可導致免疫效果較差或失敗。因此,在使用疫苗之前,建議先進行效價檢測。疫苗的類型也影響免疫效果,有的豬場免疫三聯苗后發豬瘟病,但改為豬瘟單苗后,不再發病。多聯苗對防止單種傳染病(如豬瘟等)不確實,最好選擇單苗接種。
        2.疫苗株(血清型)選擇不當。由于病原體有多種血清型(如口蹄疫病毒有7個血清型,80多個亞型),因此,選擇豬疫苗時,應包含當地流行的血清型,必要時可使用自家組織滅活苗。
        3.疫苗的運輸、儲存和使用不當。溫度過高、密封不嚴、劇烈震蕩和反復凍融等情況,均可造成疫苗效價降低或失效。一般疫苗運送時應堅持“苗隨冰行,苗完冰未化”的原則,裝入盛有冰塊的保溫瓶或保溫箱,避免高溫或陽光直射。疫苗的保存均有一定的溫度和時間要求,一般凍干苗應放在-10~20℃的冷凍環境中保存,溫度越低,保存時間越長。豬瘟免疫弱毒凍干苗在0~8℃只能保存6個月,若放在25℃的環境中,最多10天左右即失去效力。有些國家的凍干苗中加入了耐熱保護劑,可以放在4~6℃環境中保存;滅活油苗,一般保存溫度為2~8℃,不能過熱,也不能低于0℃。所以,在購置和使用疫苗時,應注意其儲存溫度、生產日期和有效使用期。
        二、免疫操作不規范,接種程序不科學
        1.稀釋不當。免疫接種時,應首先根據疫苗的使用說明,選擇好稀釋液。養殖戶用冷水代替稀釋液,或者用甲疫苗的稀釋液代替乙疫苗的稀釋液,均是錯誤的;其次,應注意投苗時正確的稀釋倍數,配置好的疫苗在使用前要震搖均勻,并及時(最好1~2小時)使.用完畢。
        2.操作不規范。表現在:①選用的針頭不當。如小豬注射使用孔徑大的針頭,藥液易溢出;免疫大、中豬群使用的針頭過短,低于脂肪的厚度,疫苗不能直接進入肌肉層。②注射部位不準確。豬的接種部位有皮下、肌肉注射等,應根據疫苗說明,選擇正確的部位,如給母豬肌肉注射疫苗時,注射針頭(35毫米長)應呈垂直方向注入豬的頸部肌肉。③注射部位涂抹的酒精、碘酒過多或使用5%以上碘酒消毒,亦可破壞疫苗,導致免疫失敗。④注射器械混用。接種前應準備好有關器械,對所有的器械要進行徹底清洗、消毒,為避免交叉感染,注射針頭要做到仔豬一窩一針,育肥豬一圈一針,種豬一頭一針。此外,對大群豬,要做好標記,以防漏免。
        3.劑量不準確。豬體接種的劑量不足,常常不能刺激機體產生足夠的抗體,致使豬群不能夠獲得堅強的免疫力。一般來說,抗體水平隨著接種劑量的增多而遞增,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免疫劑量越大越好。相反,若劑量過大,機體產生抗體的能力反而消失,出現免疫麻痹。超大劑量的活菌苗感染免疫抑制的豬只,可使豬出現臨床癥狀。
        4.程序不科學。養豬場的免疫程序不能從教科書上生搬硬套,應根據當地的疫情、本場豬群的免疫狀態和飼養管理等實際情況制訂。有條件的最好對豬群進行有關如豬瘟、豬偽狂犬病、豬細小病毒等傳染病的抗體檢測,以確定豬群的抗體水平和野毒的感染情況,為科學制定免疫程序提供依據。
        三、豬群機體的免疫抑制
        1.營養性的免疫抑制。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過低、某些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過多或缺乏,均可導致免疫系統功能受損,降低機體抗體水平,使免疫機能下降。如維生素A缺乏,可導致免疫器官萎縮、T淋巴細胞減少、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下降。豬群接種時,日糧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A、E、C等)、微量元素(鐵、鋅、硒等)和一些免疫促進劑,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
        2.用藥引起的免疫抑制。豬群接種疫苗期間,使用了某些藥物,如抗菌素(氯霉素)、磺胺類和代謝藥(糖皮質激素)等,能抑制抗體和致敏淋巴細胞的形成,影響免疫效果。因此,在豬群接種前后10天,應避免給予以上免疫抑制藥。
        3.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免疫抑制。導致機體免疫抑制的病原體有很多,如豬瘟病毒、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豬偽狂犬病毒、豬肺炎支原體、圓環病毒Ⅱ型等,均可破壞豬體的免疫系統,使免疫機能抑制。
        4.毒物或毒素所引起的免疫抑制。霉菌毒素(尤其是黃曲霉菌毒素)、重金屬(如汞、鉛、鎘等)、工業化學物質和農藥(殺蟲劑)等,可損壞免疫系統,產生免疫抑制。
        5.環境應激因素導致免疫抑制。在養豬生產中,高溫或低溫、擁擠、斷奶、去勢、限飼、捕捉、轉群和運輸等因素,均可引起應激反應,使血漿皮質醇濃度升高而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
        6.寄生蟲病影響免疫效果。多種寄生蟲(特別是線蟲、捻蟲、弓形蟲、錐蟲等)可抑制淋巴組織細胞的功能,使細胞免疫機能降低,生產中應定期進行防蟲、驅蟲。
        此外,豬群機體的抵抗力較差,強毒(野毒)菌株的侵襲或流行等因素都能引起農村養豬免疫的失敗。因此,在生產中,應綜合分析,總結經驗,找出不足,盡量避免免疫接種的漏洞,方可保持豬群的健康和提高生產效率。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吾县| 利川市| 游戏| 望城县| 周宁县| 突泉县| 信宜市| 延川县| 卢龙县| 社会| 剑阁县| 航空| 乌恰县| 普格县| 铅山县| 卓尼县| 鄂伦春自治旗| 报价| 安化县| 延吉市| 崇礼县| 夏邑县| 德江县| 犍为县| 蕉岭县| 浏阳市| 祁东县| 裕民县| 咸宁市| 安徽省| 饶河县| 九寨沟县| 寿阳县| 嘉义县| 辽阳县| 雷波县| 河东区| 永德县| 湖南省| 惠安县| 襄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