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雞白痢的診斷與防治
[打印本頁]
作者:
ljr24
時間:
2008-4-14 16:26
標題:
雞白痢的診斷與防治
雞白痢是由雞白痢沙門氏菌引起雛雞和火雞的一種敗血性傳染病。最初命名為“雛雞致死性敗血癥”,后改名為“雞白痢”,目前呈世界性分布,各地常有流行。患病種雞產蛋率下降,種蛋受精率、孵化率下降并發(fā)生卵巢炎。患病小雞表現(xiàn)衰弱,下白痢,發(fā)病急,死亡快。病理變化特征是肝臟表面有“雪花樣”壞死灶,肺臟形成灰白至灰黃色壞死性結節(jié)。 1、流行特點。本病主要侵害雛雞和火雞,2-3周齡內雛雞發(fā)病率、死亡率最高,中雞偶然亦可爆發(fā)高死亡率的疫情,成雞主要是呈隱性或慢性感染。病雞、帶菌雞是主要傳染源,為典型的經卵垂直傳播疾病,亦可經過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徑感染。環(huán)境衛(wèi)生惡劣、蟲鼠大量孳生等因素對本病的流行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2、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 (1)臨床癥狀:雛雞,出殼后數天陸續(xù)發(fā)病,沉郁,松毛畏冷,廢食,下白痢,肛門常被白色糊狀糞便堵塞,喘氣,2-3周齡內達到死亡高峰,死亡率常可達40%-70%;中雞,偶有發(fā)生急性敗血型雞白痢,病雞高度沉郁,廢食,迅速衰竭死亡;成雞,呈慢性經過,雞群陸續(xù)出現(xiàn)精神不振、食欲減退、冠髯蒼白、“垂腹”、下痢的病雞,病雞逐漸衰弱死亡。 (2)病理變化:1周齡以內的病死雛雞主要可見其臍環(huán)愈合不良,卵黃變性和吸收不良。1周齡以上的病雛病理變化主要是肝臟腫大,表面有“雪花”樣壞死灶;肺臟形成灰黃色結節(jié);心肌有灰白色肉芽腫;盲腸可能有柱狀“腸芯”;另外,病雞還可能會出現(xiàn)腎臟腫大、蒼白,關節(jié)腫大等。中雞的病理變化與雛雞相似,但其肝臟腫大更為明顯,土黃色,質地脆弱易碎,肝臟被膜常發(fā)生破裂而大量出血,腹腔積聚血凝塊。成雞可見卵巢炎(卵子變形、變色、變性),輸卵管炎,卵黃性腹膜炎,亦可能見有中雞白痢的病理變化。 3、診斷。明顯發(fā)病的雛雞與中雞,依據其典型的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可做出較明確的診斷。對于隱形或慢性感染種雞,采用雞白痢平板凝集試驗可作出快速診斷。 4、防治。綜合采取下列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雞白痢的發(fā)生。 ⑴保證雞群各個生長階段、生長環(huán)節(jié)的清潔衛(wèi)生,殺蟲防鼠,防止糞便污染飼料、飲水、空氣、環(huán)境等。 ⑵加強飼養(yǎng)管理,保證提供良好的營養(yǎng)和保證欄舍良好的溫度、濕度、密度、通風,盡量減少不良刺激。 ⑶藥物預防和治療:選擇敏感藥物預防和治療雞白痢,防止本病擴散。常用藥物有慶大霉素、氟喹諾酮類、壯觀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等。 ⑷在飼料中添加微生態(tài)制劑,利用生物競爭排斥的現(xiàn)象預防雞白痢。常用的商品制劑有促菌生、強力益生素等,具體可按照說明書使用。 ⑸使用本場分離的雞白痢沙門氏菌制成油乳劑滅活苗,做免疫接種。 由于雞白痢在雞群中常呈周期性循環(huán)傳播,即由感染的種雞經卵傳播給雛雞,部分雛雞發(fā)病死亡,部分雛雞耐過或呈隱性感染狀態(tài)進入中雞階段,中雞階段又可能會有部分發(fā)病死亡,而大部分雞只繼續(xù)帶菌進入種雞階段,然后按照上述情況發(fā)生新一周期的循環(huán)傳播。因此,控制雞白痢應將上述各種有效的防制措施落實到雞群的各個生長期,尤其是在種雞期內,對雞群除應加強各種防制措施外,還應采用雞白痢平板凝集試驗進行定期檢疫,每年抽檢2-3次,并根據檢測結果不斷地改進、改善防制措施,逐步建立一個健康的種雞群,從而培育出健康的后代雛雞,切斷本病傳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德市
|
咸丰县
|
宜春市
|
池州市
|
中江县
|
松潘县
|
普安县
|
汪清县
|
曲周县
|
安泽县
|
宝兴县
|
中卫市
|
门头沟区
|
安泽县
|
平罗县
|
定结县
|
望江县
|
巴东县
|
闸北区
|
商河县
|
云霄县
|
桃源县
|
塔河县
|
邵东县
|
奇台县
|
湖州市
|
铁岭县
|
黄石市
|
定南县
|
唐河县
|
江阴市
|
磐安县
|
阿尔山市
|
南溪县
|
读书
|
正宁县
|
泗水县
|
墨竹工卡县
|
南康市
|
青龙
|
乐业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