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生豬散養模式的利弊分析
[打印本頁]
作者:
futingbin
時間:
2008-3-22 20:34
標題:
生豬散養模式的利弊分析
2007年5月份以來,我國大部分地區開始出現生豬、豬肉價格暴漲現象,創下建國以來的最高紀錄,局部地區精肉一度賣到28元/㎏,此次生豬、豬肉價格暴漲引起了國務院以及各級政府和媒體的廣泛關注,一時間成為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一些學者、專家紛紛對生豬、豬肉價格暴漲原因進行了分析,其主要觀點可歸結為:本次豬肉價格暴漲最直接的原因是生豬存欄嚴重不足,這是多種因素疊加導致的,其中生豬價格周期性波動占主導地位,飼料原料價格上漲起到催化作用,“無名高熱病”等疫病的發生更加劇了價格的暴漲。 在以上觀點的基礎上,筆者認為還有一個因素不容忽視,即生豬散養戶的大量退出。從遼寧的情況看,2004年飼養1~49頭豬規模組的戶數為2 091 722戶,而2005年為1 784 038戶,2006年則為1 659 503戶,2年之內減少了432 209戶,速度之快令人深思。為什么會出現這一局面呢?主要有以下4方面原因:(1)農戶養豬面臨著價格和生產的雙重風險;(2)農民收入不斷增加,對養豬的依賴性大大降低;(3)國家缺乏對農戶散養豬的扶持;(4)農民在“產—加—銷”的產業鏈中一直處于不公正的地位,從單位時間勞動效率的分析比較來看,農戶、販運商、屠宰商、零售商的收益比值為1∶32∶14∶68。目前,我國生豬飼養模式仍以農戶散養為主,雖然這種家庭養殖總體上呈下降趨勢,但據有關研究表明(2005年),生豬供給的70%仍來源于散養農戶,25%來源于飼養專業戶,其余5%來源于規模養豬場[1]。從這一數據可以看出,決定生豬供應的主要因素還是廣大農民的個體養殖。這樣,當農民個人的養豬量出現銳減時,市場上的生豬、豬肉價格必然要上漲。由此可見,在當前我國生豬生產的條件下,生豬散養模式應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1 生豬散養模式的優勢 1.1 生豬散養的生產成本低 生豬散養成本低體現在2方面。其一,飼料成本。對比規模飼養和散養的日增重及飼養期限,可以判斷規模飼養的效率更高。但農戶散養的生豬對精飼料的使用量比規模養豬精飼料用量少,而是消耗大量的青粗飼料。這說明了農戶的副業性養豬大量利用了耕種農業的副產物。農戶利用簡易的豬圈及自產的谷物或副產品和家庭的剩飯殘羹進行飼養,其現金支出較少。與此相反,規模養豬的飼料基本上都利用配合飼料,其飼料報酬雖然高于副業養豬,但也造成了直接生產費比農戶散養所用費用高。其二,勞動力成本。生豬散養與規模飼養在成本上最大的差別在于用工作價,對于就業渠道很窄的農戶而言,其閑暇時間的收入(副業養豬用工的機會成本)可視為零,這樣農戶利用閑暇時間養豬的用工作價即為零,因而這種經營方式下生豬的生產成本最低。從《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所提供的統計數據來看,農戶散養的成本高于專業戶、規模飼養方式。原因在于核算勞動力成本時,并沒有區別處理,而是按統一工價對勞動力成本進行核算,這同實際情況有很大差異,因而高估了生豬的生產成本。 1.2 有利于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般而言,農戶傳統的養豬方式具有技術合理性。在農民人均收入較低、耕種農業的生產手段不夠發達的時期,農戶的副業養豬在自給性的動物營養源、有機肥料源2方面具有積極的意義。這也是長期以來,農民保持養豬傳統的一個重要原因。由于受土地政策的影響,我國耕種農業的規模較小。農戶通過零散性的副業養豬來作為耕種農業的補充,以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一方面耕種業為養豬提供了“絕對飼料”;另一方面養豬為耕種業提供了有機肥料,在 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 養豬可視為一種儲蓄手段 農戶在生豬飼養過程中,主要以自產的谷物或副產品和家庭的剩飯殘羹進行飼養,其現金支出較少,而且對副產品和殘羹剩飯的利用還構成了一種循環經濟流,符合現代經濟發展觀。農戶現金的支出只有仔豬費和防疫費用等,而生豬出欄卻可以帶來數百元的現金收入,在農戶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背景下,生豬飼養表現為儲蓄的一種手段,具有經濟的合理性。 1.4 緩解糧食偏緊的矛盾 目前,我國糧食產量雖連續3年增產,但糧食供求的平衡狀態并沒有改變,仍然需要動用庫存滿足每年近5 000億 ㎏的需求。農戶一方面利用大量青貯飼料代替精飼料,另方面以糧食副產品及殘湯剩飯等用來喂豬,能夠有效節約飼料糧。 1.5 調節市場上生豬供給量的有效手段 農戶散養生豬并不是其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因而生豬價格的波動對其規模不可能有大的影響。正是這種千家萬戶的小規模養殖,對生豬供給總量起到了庫存調節作用。當價格跌至非盈利區、供過于求時,農戶會延遲出欄期,或將自產的豬肉更多的留作消費,作為日常的膳食來源,而在生豬供不應求時,農戶會及時拋售生豬,以獲取高盈利。 2 生豬散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2.1 飼養方式落后 家庭小規模分散飼養普遍存在養殖基礎設施薄弱、良種化程度低、飼養技術落后等問題。一方面,分散飼養的小規模農戶,由于缺乏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具有很強的從眾效應;另一方面,由于組織化程度低和養殖技術水平不高,其承受和化解市場風險的能力很弱,極易在市場波動中蒙受損失,嚴重阻礙農民收入的增加和養豬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2.2 食品安全問題 農戶散養生豬可視為一種個人行為,受到的約束極小,同時,養殖戶的利益也缺乏有效保護。作為養豬業主體的養殖戶,養豬利潤過低,病死豬舍不得毀掉,而是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市場,這些肉大多被加工成了火腿、肉松、臘腸、熟食等混入我們的餐桌,不僅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而且還對豬肉消費市場產生了嚴重的不良影響。 2.3 不利于疫病的防制 千家萬戶的小生產狀態影響了質量控制和有關標準的實施。落后的畜牧生產方式傳播疫病,現代先進的生產方式有利于疫情防控,生產方式相對先進的規模養殖戶,他們的重大動物疫病發生幾率遠低于散養戶。在當前動物疫病污染面比較廣、畜產品大流通、甚至候鳥也可能傳播疫病的情況下,落后的養殖方式很容易導致疫病發生。而標準化的現代生產方式是有效防控動物疫病、阻斷人畜共患病向人類傳播的根本途徑。丹麥、荷蘭等畜牧業發達國家,基于先進的生產方式,已經多年未發生重大動物疫病。 3 生豬散養模式的發展趨勢 3.1 我國的地域特征決定未來農戶飼養生豬繼續呈現區域性不平衡 至少在未來的十幾年內,我國豬肉的供給主體仍將是分散的小規模農戶,但區域間的不平衡性會更加明顯。從地域上看,生豬養殖有從經濟發達地區向經濟落后地區轉移的趨勢,但經濟發達地區擁有的專業化豬場比例較高(胡浩,2001;孫杭生等,2002)。農戶是否愿意養豬與養豬的利潤水平及農戶自身的收入情況有很大關系。在農戶收入水平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對大多數農戶而言,生豬飼養的儲蓄功能是其養豬的一個重要原因,收入水平越低,農民就越可能依靠養豬來提高收入,該地區生豬飼養也就可能保持一定的增長。對高收入地區的農民來說,人們更多地從其他渠道來增加收入,養豬的機會成本比較高,生豬飼養的增長可能會比較緩慢[2]。 農戶收入水平較高的省份,由于其養豬的成本較高,生豬飼養的優勢正逐漸喪失。而在收入水平較低的省份由于養豬收入仍然是農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上農戶散養生豬的形態尚沒有大的變化,這些省份將繼續保持豬肉產量的份額。具有養豬優勢的地區將逐漸替代不具有優勢的地區。 3.2 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促使一部分農戶擴大飼養規模 資金是決定飼養規模的首要條件。農戶收入水平與飼養規模一般呈正相關。因為規模擴大意味著風險加大,只有收入水平較高的農戶才有能力承擔較大風險,并通過采納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化解風險。1999年由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開展的畜牧業調查(覆蓋面15個省,生豬產量占全國產量的77%)數據顯示,從利潤成本方面來看,年出欄31~100頭生豬組是效益最好的規模組。收入水平的提高會使一部分農戶向此規模組發展。 3.3 就業渠道的擴展與多種產業的發展促使一部分農戶放棄養豬業 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戶選擇何種產業(職業),客觀上是由擇業的機會成本決定,即選擇一種產業(職業)而放棄的另一種產業(職業)所可能帶來的最大收益就構成了選擇這種產業(職業)的機會成本。養豬風險大,投入高,較其它農業產業相比,效益相對低下。另外,隨著信息的暢通,交通的便利,農民去城鎮務工的機會越來越多,只要有機會從事比較效益較高的產業或職業,農戶必然會放棄養豬。 3.4 未來農戶飼養生豬更注重對經濟、實用型新技術的采用 技術進步能有效增加畜產品產量,降低飼養成本。在利益驅動下,農戶愿意采用飼養管理新技術,提高飼養效益,但受經濟實力和文化素質的限制,農戶更愿意采用成本低廉、操作簡便、效益顯著的實用型新技術,這種技術選擇特點決定了經濟、實用型新技術將在農村具有廣闊的市場[3]。 4 結論與建議 (1) 在現行土地政策條件下,農村勞動力過剩及農產品的相對低收入使農戶散養生豬副業成為必要,也就是說這種農戶散養形態有其經濟合理性;而自給型的飼料資源及經營上的靈活性使副業養豬的長期存在成為可能,存在著技術合理性。 (2)無論從飼料資源、農村勞動力資源的利用效率,還是農業生態經濟效益的比較,或是對生豬市場價值貢獻來看,農戶散養相對于企業規模化養豬都具有較大優勢。因而,建議我國目前養豬業在堅持以規模化養豬為主的同時,應積極發展擴大農戶養豬的飼養戶數和規模,絕不能忽視農戶養豬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應給予一定的政策鼓勵和經濟扶持,以便使其健康發展,從而使企業養豬和農戶養豬經營方式互相取長補短、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當前首要的問題,不是否定農戶飼養方式,不是光去琢磨農戶養豬方式的缺點,諸如經營規模狹小,低成本優勢有所消失(反映在最近幾年),種養業之間循環流小,以及農戶飼養工藝簡陋、瘦肉型豬所占比重較低等等,而是應認識到,就目前來講沒有哪一種經營方式能比農戶養豬方式在飼料資源利用、生態經濟效益反映以及商品豬供應靈活性等方面更加有效,因而要采取措施扶持和幫助農戶養豬,為更多的農戶逐漸擴大規模走專業化飼養道路提供條件。 (3) 要建立和健全有效的疫病疫情防控體系,為農戶養豬保駕護航。堅持生產發展和防疫保護并重的方針,切實加強生豬疫病的防控。加大監督力度,加強對飼料、獸藥生產經營的管理,認真治理畜禽環境污染,加強檢疫和重大傳染病強制免疫,建立生豬免疫檔案。嚴格生豬流通的檢疫和監管,防止疫病的流行。積極推行動物疫病綜合防治技術,積極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健全基層動物防疫體系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信息體系,定期發布畜產品質量安全、生產標準、生產狀況和檢測結果
作者:
高道文
時間:
2008-3-29 20:33
同意樓主觀點!!3:
作者:
lightrdj
時間:
2008-3-30 20:09
作為一個基層畜牧工作者,只能說:散養戶,想說愛你不容易。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
永平县
|
宜城市
|
姜堰市
|
翼城县
|
杭锦后旗
|
诸暨市
|
米泉市
|
青海省
|
长丰县
|
抚州市
|
湛江市
|
兴业县
|
广元市
|
珲春市
|
鹤壁市
|
西华县
|
普格县
|
包头市
|
定安县
|
峨山
|
明溪县
|
福州市
|
莒南县
|
延寿县
|
太湖县
|
防城港市
|
华安县
|
冕宁县
|
昭通市
|
五常市
|
来安县
|
朝阳县
|
景德镇市
|
拉孜县
|
横峰县
|
格尔木市
|
邵武市
|
诏安县
|
惠安县
|
沁水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