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蛋鴨養殖手冊(希望你們喜歡!)
[打印本頁]
作者:
金莉
時間:
2008-3-11 20:02
標題:
蛋鴨養殖手冊(希望你們喜歡!)
一、雛鴨的飼養管理
蛋鴨
的雛鴨是指
0
~
4
周齡的鴨,雛鴨飼養的成敗直接影響到鴨群的發展、鴨場生產計劃的完成、
蛋鴨
的生長發育以及今后種鴨的產蛋量和蛋的品質。在育雛期提高雛鴨的成活率是
中心任務,在生產實際中,成活率的高低是衡量生產管理水平和技術措施的重要指標。剛出殼的雛鴨個體小,絨毛少,體溫調節能力差,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性差,抵抗力弱,若飼養管理不善,容易引起疾病,造成死亡。為此,從雛鴨出殼起,必須創造適宜的生活條件和精心地進行飼養管理。
要培育好雛鴨,必須抓好以下幾個環節。
(
一
)
雛鴨的來源
1
.雛鴨應產自無疫情地區的種鴨
若種鴨場或鴨場所在地區有雛鴨病毒性肝炎、
鴨瘟或禽出敗發生,那么這個鴨場的種鴨所孵出的雛鴨,往往被感染,引進這種
雛鴨,有可能導致發病,造成損失。
2
.根據經濟條件選擇
蛋鴨
品種
經濟發達地區,飼料、飼養條件好,可以引進一些高產品種。因為高產品種鴨只有在飼養管理條件好時,其生產性能才能充分發揮。
3
.選擇飼養方式
根據本地的自然飼養條件和采用的飼養方式選擇
蛋鴨
品種所謂飼養方式,是指放牧還是圈養。圈養的可以引進高產的
蛋鴨
品種;而放牧飼養的要根據其自然放牧條件而定。在農田水網地區,要選善于覓食,覓食力強、善于在稻田之間穿行的小型
蛋鴨
,如紹鴨、攸縣麻鴨等;在丘陵山區,要選善于山地爬行的小型
蛋鴨
,如福建的連城白鴨或山麻鴨等;在湖泊地區,湖泊較淺的可以選中、小型
蛋鴨
,若是放牧的湖泊較深,可選用善潛水的鴨;在海灘地區,則要選耐鹽水的金定鴨或是莆田黑鴨,其他鴨種很難適應。
(
二
)
育雛季節的選擇
采用關養或圈養方式,依靠飼養人工管理的,原則上一年四季均可飼養,只是產蛋高峰期,最好避開盛夏或嚴冬;而全期或部分靠放牧覓食天然飼料和農田的落谷,就要根據自然條件和農田茬口來安排育雛的最佳時期。因此,育雛期的季節性很強。
據育雛期不同,所飼養的雛鴨一般可分為:
1
.春鴨
從春分到立夏、甚至到小滿之間,即
3
月下旬至
5
月份飼養的雛鴨為春鴨,而
清明至谷雨前,即
4
月
20
日前飼養的春鴨為早春鴨。這個時期育雛的天氣較冷,要注意
保溫。但是,育雛期一過,天氣日趨變暖,自然飼料豐富,又正值春耕播種階段,放牧場地很多,雛鴨可以充分利用覓食水生動植物,如蚯蚓、螺螄以及各種水草和麥田的落穗,不但生長快、飼料省,而且開產早,早春鴨可為秋鴨提供部分種蛋,其他春鴨可提供大量鴨蛋腌制成咸蛋和皮蛋。這樣,當年飼養的春鴨,當年可得效益。
2
.夏鴨
從芒種至立秋前,即從
6
月上旬至
8
月上旬飼養的雛鴨,稱為夏鴨。這期的特
點是氣溫高,雨水多,氣候潮濕,農作物生長旺盛,雛鴨育雛期短,不需要什么保溫,可節省大量育雛設備和保溫費用。
6
月上、中旬飼養的夏鴨,早期可以放牧稻秧田,幫
助稻田中耕鋤草,可充分利用早稻收割后的落谷,節省部分飼料,而且開產早,當年可以得效益。但是,夏鴨的前期氣溫悶熱,管理上較困難,要注意防潮濕、防暑和防病工作。開產前要注意補充光照。
3
.秋鴨
從立秋至白露,即從
8
月中旬至
9
月飼養的雛鴨稱為秋鴨。此期的特點是秋高氣爽,氣溫由高到低逐漸下降,是育雛的好季節。秋鴨可以充分利用雜交稻和晚稻的稻茬地放牧,放牧的時間長,可以節省很多飼料,故成本較低。但是,秋鴨的育成期正值寒冬,氣溫低,天然飼料少,放牧場地少,要注意防寒和適當補料。過了冬天的日照逐漸變長,對促進性成熟有利,但仍然要注意光照的補充,促進早開產,開產后的種蛋可提供
1
年生產用的雛鴨。我國長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區都利用秋鴨為種鴨。
(
三
)
育雛方式
1
.自溫育雛
利用竹條或稻草編成的籮筐,或利用木盆、木桶、紙盒等作為育雛用具,內鋪墊草,依靠雛鴨自身發生的熱量來保持溫度,并通過增加或減少覆蓋物來調節溫
度。此法設備簡單、經濟,但溫度很難掌握,管理麻煩,一般只適用于飼養夏鴨和秋
鴨,而飼養早春鴨的天氣很冷,絕對不能采用,以免造成巨大的損失。應用此法育雛
時,其覆蓋物要留有通氣孔,不能蓋得太嚴密,以免不透氣,而致使雛鴨悶死。所使用的保溫用具,最好是圓形的,若是有棱角的保溫用具,應將墊草邊角內做成圓形,以免雛鴨擠死。
2
.加溫育雛
用人工加溫的方法使達到雛鴨生活適宜的溫度。基本上和雛雞的育雛相
同,只是溫度要求不一樣,是現代大批量育雛的基本方法。
目前,大多數采用平面育雛外,在飼養量大的地區,也可采用網養和立體籠養的育雛方法。籠養育雛有許多優點:與平養比較,可提高單位面積的飼養量;籠育全在人工控制下飼養,不進行放牧,從而有利于防疫衛生,有效地防止一些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發生,可提高育雛成活率;籠育后可以充分利用育雛空間的熱氣。所以,可以節省燃料,同時可提高管理定額,減輕艱苦的放牧勞動,節約墊料,便于集約化的科學飼養和管理。
籠養及網上平養的要求同肉用仔鴨。
(
四
)
育雛的環境條件
蛋用鴨育雛的環境條件與肉用仔鴨相似,只是在溫度、密度及光照控制方面略有不同。
1
.溫度
蛋用雛鴨育雛期溫度可較肉用仔鴨略低,剛出殼后
12
~
24
小時內的雛鴨,應保持在
35
~
30
℃
(
即接近或略低于孵化器溫度
)
。待毛干后到育雛室的溫度掌握如表
8-1
。弱雛,冬季和夜晚可適當提高
1
℃
。
表
8-1
雛鴨培育的溫度
日
齡
育雛室溫度
(
℃
)
育雛器溫度
(
℃
)
1
~
7 25 30
~
25
8
~
14 20 25
~
20
15
~
21 15 20
~
15
22
~
28 15
3
周齡以后,雛鴨已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如氣溫達到
15
℃
左右,就可以不再人工給
溫。肉用仔鴨則要求一致保持在
20
℃
左右。
一般飼養的夏鴨,在
15
~
20
日齡可以完全脫溫。飼養的春鴨或秋鴨,外界氣溫低,保溫期長,需養至
15
~
20
日齡才開始逐步脫
溫,
25
~
30
日齡才可以完全脫溫。脫溫時要注意天氣的變化,在完全脫溫的頭
2
~
3
天,如遇到氣溫突然下降,也要適當增加溫度,待氣溫回升時,再完全脫溫。
2
.密度
蛋用雛鴨的飼養密度可高于肉用仔鴨
(
表
8-2)
。
表
8-2
蛋用型雛鴨平面飼養的密度(只
/
平方米)
日
齡
1
~
10 11
~
20 21
~
30
夏
季
30
~
30 25
~
30 20
~
25
冬
季
35
~
40 30
~
35 20
~
25
3
.光照
蛋用雛鴨光照控制的目的是控制
蛋鴨
的性成熟期,提高其產蛋量,故控制方法與肉用種鴨相同。而肉用仔鴨光照控制的目的是延長采食時間,促進體重的增長。
(
五
)
雛鴨飼養管理要點
蛋用雛鴨的飼養管理與肉用仔鴨,肉用種鴨育雛期的飼養管理基本相同,結合
蛋鴨
半舍飼及放牧的特點,育雛期還應注意以下環節。
1
.適時
"
開青
"
、
"
開葷
" "
開青
"
即開始喂給青綠飼料。飼養量少的養鴨戶為了節約維生素添加劑的支出,往往采用補充青飼料的辦法,彌補維生素的不足。青料一般在雛鴨
"
開食
"
后
3
~
4
天喂給。雛鴨可吃的青飼料種類很多,如各種水草、青菜、苦荬菜等。一般將青料切碎單獨喂給,也可拌在飼料中喂,以單獨喂給好,以免雛鴨先挑食青料,影響精飼料的采食量。
"
開葷
"
即給雛鴨開始飼喂動物性蛋白質飼料,指給雛鴨飼喂新鮮的
"
葷食
"(
如小魚、小
蝦、黃鱔、泥鰍、螺螄、蚯蚓和蛆等
)
。一般在
5
日齡左右就可
"
開葷
"
,先以黃鱔、泥鰍為主,日齡稍大些以小魚、螺螄和蛆為主。
2
.放水和放牧
放水要從小開始訓練,開始的頭
5
天可與
"
開水
"
結合起來,若用水盆給
水,可以逐步提高水的深度,然后將水由室內逐步轉到室外,即逐步過渡,連續幾天雛鴨就習慣下水了。若是人工控制下水,就必需掌握先喂料后下水,且要等待雛鴨全部吃飽后才放水。待習慣在陸上運動場下水后,就要引誘雛鴨逐步下水,到水上運動場或水塘中任意吃水、游嬉。開始時可以引
3
~
5
只雛鴨先下水,然后逐步擴大下水鴨群,以達到全部自然地下水,千萬不能硬趕下水。雛鴨下水的時間,開始每次
10
~
20
分鐘,逐步延長,可以上午、下午各一次,隨著適應水上生活,次數也可逐步增加。下水的雛鴨上岸后,要讓其在無風而溫暖的地方理毛,使身上的濕毛盡快干燥后,進育雛室休息,千萬不能讓濕毛雛鴨進育雛室休息。
雛鴨能夠自由下水活動后,就可以進行放牧訓練。放牧訓練的原則是:距離由近到遠,次數由少到多,時間由短到長。
開始放牧時間不能太長,每天放牧兩次,每次
20
~
30
分鐘,就讓雛鴨回育雛室休
息。隨著日齡的增加,放牧時間可以延長,次數也可以增加。適合雛鴨放牧的場
地:稻秧棵田、茨菰田、荸薺田、水芋頭田、以及淺水溝、塘等,這些場地水草豐盛,浮游生物、昆蟲較多,便于雛鴨覓食。放牧的稻秧棵田,必須等稻秧返青活棵以后,在封行前、封行后,不能放牧。其他水田作物也一樣,莖葉長得太高后,不能放牧。施過化肥、農藥的水田、場地均不能放牧,以免中毒。
3
.及時分群
雛鴨分群是提高成活率的重要一環。雛鴨在
"
開水
"
前,根據出雛的遲早、強弱分開飼養。籠養的雛鴨,將弱雛放在籠的上層、溫度較高的地方。平養的要根據保溫形式來進行,強雛放在近門口的育雛室,弱雛放在鴨舍中溫度最高處。
第二次分群是在
"
開食
"
以后,一般吃料后
3
天左右,可逐只檢查,將吃食少或不吃食的放在一起飼養,適當增加飼喂次數,比其他雛鴨的環境溫度提高
1
~
2
℃
。同時,要查看是
否有疾病原因等,對有病的要對癥采取措施,如將病雛分開飼養或淘汰。再是根據雛鴨各階段的體重和羽毛生長情況分群,各品種都有自己的標準和生長發育規律,各階段可以抽稱
5
%~
10
%的雛鴨體重,結合羽毛生長情況,未達到標準的要適當增加飼喂量,超過標準的要適當扣除部分飼料。
二、育成鴨的飼養管理
育成鴨一般指
5
~
16
周齡或
18
周齡開產前的青年鴨,這個階段稱為育成期。
(
一
)
育成鴨的特點
1
.體重增長快
以紹鴨為例,從紹鴨的體重和羽毛生長規律可見,
28
日齡以后體重的絕對增長快速增加,
42
~
44
日齡達到最高峰,
56
日齡起逐漸降低,然后趨于平穩增長,至
16
周齡的體重已接近成年體重。
2
.羽毛生長迅速
仍以紹鴨為例,育雛期結束時,雛鴨身上還掩蓋著絨毛,棕紅色麻雀羽毛才將要長出,而到
42
~
44
日齡時胸腹部羽毛已長齊,平整光滑,達到
"
滑底
"
,
48
~
52
日齡青年鴨已達
"
三面光
"
,
52
~
56
日齡已長出主翼羽,
81
~
91
日齡
蛋鴨
腹部已換好第二次新羽毛,
102
日齡
蛋鴨
全身羽毛已長齊,兩翅主翼羽已
"
交翅
"
。
3
.性器官發育快
青年鴨到
10
周齡后,在第二次換羽期間,卵巢上的濾泡也在快速長
大,到
12
周齡后,性器官的發育尤其迅速,有些青年鴨到
90
周齡時才開始產蛋。為了保證青年鴨的骨骼和肌肉的充分生長,必須嚴格控制青年鴨過速的性成熟,對提高今后的產蛋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4
.適應性強
青年鴨隨著日齡的增長,體溫調節能力增強,對外界氣溫變化的適應能力也隨之加強。同時,由于羽毛的著生,御寒能力也逐步加強。因此,青年鴨可以在常溫下飼養,飼養設備也較簡單,甚至可以露天飼養。
青年鴨隨著體重的增
長,消化器官也隨之增大,貯存飼料的容積增大,消化能力增強。此期的青年鴨表現出雜食性強,可以充分利用天然動植物性飼料。
在育成期,充分利用青年鴨的特點,進行科學的飼養管理,加強鍛煉,提高生活力;使生長發育整齊;開產期一致,為產蛋期的高產穩產打下良好基礎。
(
二
)
育成鴨的飼養方式
根據我國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以及所飼養的品種,其飼養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
1
.放牧飼養
我國傳統的飼養方式。由于鴨的合群性好,覓食能力強,能在陸上的平
地、山地和水中的淺水、深水中潛游覓食各種天然的動植物性飼料。放牧飼養可以節約大量飼
料,降低成本,同時使鴨群得到很好鍛煉,增強鴨的體質,根據我國的自然條
件,放牧飼養可分為農田、湖泊、河塘、溝渠放牧和海灘放牧。大規模生產時采用放牧飼養的方式將越來越少的應用。
2
.全舍飼
育成鴨的整個飼養過程始終在鴨舍內進行,稱為全舍飼圈養或關養。
一般鴨舍內采用厚墊草
(
料
)
飼養,或是網狀地面飼養,或是柵狀地面飼養。由于吃料、飲水、運動和休息全在鴨舍內進行,因此,飼養管理較放牧飼養方式嚴格。舍內必須設置飲水和排水系統。采用墊料飼養的,墊料要厚,要經常翻松,必要時要翻曬,以保持墊料干燥。地下水位高的地區不宜采用厚墊料飼料,可選用網狀地面或柵狀地面飼養,這兩種地面要比鴨舍地面高
60
厘米以上,鴨舍地面用水泥鋪成,并有一定的坡度
(
每米落差
6
~
10
厘米
)
,便于清除鴨糞。網狀地面最好用涂塑鐵絲網,網眼為
24
毫米
×12
毫
米,柵狀地面可用寬
20
~
25
毫米,厚
5
~
8
毫米的木板條或
25
毫米寬的竹片,或者是用竹子制成相距
15
毫米空隙的柵狀地面,這些結構都要制成組裝式,以便沖洗和消毒。
這種飼養方式的優點是可以人為地控制飼養環境,受自然界因素制約較少,有利于科學養鴨,達到穩產高產的目的;由于集中飼養,便于向集約化生產過渡,同時可以增加飼養量,提高勞動效率;由于不外出放牧,減少寄生蟲病和傳染病感染的機會,從而提高成活率。此法飼養成本較高。
3
.半舍飼
鴨群飼養固定在鴨舍、陸上運動場和水上運動場,不外出放牧。吃食、飲水可設在舍內,也可設在舍外,一般不設飲水系統,飼養管理不如全圈養那樣嚴格。其優點與全圈養一樣,減少疾病傳染源,便于科學飼養管理。這種飼養方式一般與養魚的魚塘結合一起,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它是我國當前養鴨中采用的主要方式之一。
(
三
)
育成鴨的飼養管理
1
.飼料與營養
育成期與其他時期相比,營養水平宜低不宜高,飼料宜粗不宜精,目的是使育成鴨得到充分鍛煉,使
蛋鴨
長好骨架。因此,代謝能只能含有
11 297
~
11 506
千焦/千克,蛋白質為
15
%~
18
%。半圈養鴨盡量用青綠飼料代替精飼料和維生素添加
劑,約占整個飼料量的
30
%~
50
%,青綠飼料可以大量利用天然的水草,蛋白質飼料約占
10
%~
15
%。
2
.
限制飼喂
放牧鴨群由于運動量大,能量消耗也較大,且每天都要不停地找食
吃,整個過程就是很好地限喂過程,只是飼料不足時,要注意限制補充
(
飼喂
)
。而圈養和半圈養鴨則要重視限制飼喂,否則會造成不良的后果。
限制飼喂一般從
8
周齡開始,到
16
~
18
周齡結束。當鴨的體重符合本品種的各階段適當體重時,也不需要限喂。
采用哪種方法限制飼喂,各種養鴨場可根據飼養方式、管理方法、
蛋鴨
品種、飼養季
節和環境條件等定。不管采用哪種限喂方法,限喂前必須稱重,每兩周抽樣稱重一次,整個限制飼喂過程是由體重
(
稱重
)-
分群
-
飼料量
(
營養需要
)
三個環節組成,最后將體重控制在一定范圍,如小型
蛋鴨
開產前的體重只能在
1.4
~
1.5
千克,超過
1.5
千克則為超
重,會影響其產蛋量。表
8-3
是小型
蛋鴨
育成期各周齡的體重和飼喂量,供參考。
表
8-3
小型
蛋鴨
育成期各周齡的體重和飼喂量
周
齡
體重
(
克
)
平均喂料量
[
克/
(
只
·
日
)]
周
齡
體重
(
克
)
平均喂料量
[
克/
(
只
·
日
)]
5 550 80 12 1250 125
6 750 90 13 1300 130
7 800 100 14 1350 135
8 850 105 15 1400 140
9 950 110 16 1400 140
10 1050 115 17 1400 140
11 1100 120 18 1400 140
3
.分群與密度
分群可以使鴨群生長發育一致,便于管理。在育成期分群的另一原因是,育成階段的鴨對外界環境十分敏感,尤其是在長毛血管時,飼養密度較高時,互相擠動會引起鴨群騷動,使剛生長的羽毛軸受傷出血,甚至互相踐踏破皮出血,導致生長發育停滯,影響今后的開產和產蛋率。因而,育成期的鴨要按體重大小、強弱和公母分群飼養,一般放
牧時每群為
500
~
1 000
只,而舍飼鴨主要分成
200
~
300
只為一小欄分開飼養。其飼養密度,因品種、周齡而不同。一般
5
~
8
周齡,每平方米地面養
15
只左右,
9
~
12
周齡,每平方米
12
只左右,
13
周齡起每平方米
10
只左右。
4
.光照
光照的長短與強弱也是控制性成熟的方法之一。
育成鴨的光照時間宜短不宜長。有條件的鴨場,育成鴨于
8
周齡起,每天光照
8
~
10
小
時,光照強度為
5
勒克斯,其他時間可用朦朧光照。
三、產
蛋鴨
和種鴨的飼養管理
(
一
)
產
蛋鴨
的特點
我國所飼養的
蛋鴨
品種的最大特點是失去就巢性,因此,為提高和增加其產蛋量提供了極有利的條件。由于
蛋鴨
的產蛋量高,而且持久,小型
蛋鴨
的產
蛋率在
90
%以上的時間可持續
20
周左右,整個主產期的產蛋率基本穩定在
80
%以上,
遠遠超過雞的生產水平。
蛋鴨
的這種產蛋能力,需要大量的各種營養物質,除維持鴨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外,大多用于產蛋。因此,進入產蛋期的母鴨代謝很旺盛,為了代謝的需要,
蛋鴨
表現出很強的覓食能力,尤其是放牧的鴨群。產
蛋鴨
的另一個特點是性情溫馴,在鴨舍內,安靜地休息、睡覺,不到處亂跑亂叫;生活和產蛋的規律性很強,在正常情況下,產蛋時間總是在下半夜的
1
~
2
點。
鑒于
蛋鴨
在產蛋期的這些特點,在飼養上,是
蛋鴨
一生中要求最高水平的飼養標準和最多的飼料量;在環境的管理上,要創造最穩定的飼養條件,才能保證
蛋鴨
高產穩產,且蛋品優質,種用價值最高。
(
二
)
產
蛋鴨
的環境條件要求
1
.飼養方式
產
蛋鴨
飼養方式包括放牧、全舍飼、半舍飼三種。半舍飼方式最為多見,而籠養極少見到。半舍飼時每平方米鴨舍可飼養產
蛋鴨
7
~
8
只。
2
.溫度
鴨對外界環境溫度的變化,有一定的適應范圍,成年鴨適宜的環境溫度是
5
~
27
℃
。由于禽類沒有汗腺,當環境溫度超過
30
℃
時,體熱散發較慢,在高溫的影響下,采食
量減少,正常的生理機能受到干擾,就要影響蛋重、蛋殼質量,蛋白也稀薄,產蛋量下降,飼料利用率降低,種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會下降,嚴重時會引起中暑死
亡;如環境溫度過
低,為了維持鴨體的體溫,就要多消耗能量,降低飼料利用率,當溫度繼續下降,在
0
℃
以下時,鴨的正常生活受阻,產蛋率明顯下降。產
蛋鴨
最適宜的外界環境溫度是
13
~
20
℃
,此時期的飼料利用率、產蛋率都處于最佳狀態。
3
.光照
在育成期,控制光照時間,目的是防止育成鴨過早成熟,當將進入產蛋期時,要逐步增加光照時間,提高光照強度,促使性器官的發育,達到適時開產;進入產蛋高峰期
后,要穩定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使之達到持續高產。
光照一般可分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兩種。開放式鴨舍一般使用自然光照加上人工光照
(
常用電燈照明
)
解決,而封閉式鴨舍則采用人工光照解決。
光照時間從
17
~
19
周齡就可以逐步開始加長,直至到
22
周齡后,達到
16
~
17
小時為止,以后維持在這個水平上。在整個產蛋期內,其光照時間不能縮短,更不能忽長忽短。光照時間的延長可以采用等時制增加法,即每天可增加
15
~
20
分鐘,產蛋期的光照強度,一般以
5
勒克斯即可,日常使用的燈泡按每平方米鴨舍
1.3
瓦計算,當燈泡離地面
2
米
時,一個
25
瓦的燈泡,就可供應
18
平方米鴨舍的照明。
蛋鴨
的光照程度可參見表
8-4
,光照時間各階段有互相跨越范圍。
表
8-4
蛋鴨
的光照時間和光照強度
周
齡
光照時間
光照強度
1 24
小時
8
~
10
勒克斯
2
~
7 23
小時
5
勒克斯,另
1
小時為朦朧光照
8
~
16
或
8
~
18 8
~
10
小時或自然光照
晚間朦朧光照
17
~
22
或
19
~
22
每天均勻遞增,直至
16
小時
5
勒克斯,晚間朦朧光照
23
以后
穩定在
16
小時,臨淘汰前
4
周可增加到
17
小時
5
勒克斯,晚間艨朧光照
(
三
)
產蛋期的分期和飼養管理要點
根據紹鴨、金定鴨和卡基
·
康貝爾鴨產蛋性能的測
定,
150
日齡時產蛋率可達
50
%,至
200
日齡時可達
90
%以上,在正常飼養管理條件下,高產鴨群高峰期可維持到
450
日齡左右,以后逐漸下降。因此,
蛋鴨
的產
蛋鴨
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150
~
200
日齡
--
產蛋初期;
201
~
300
日齡
--
產蛋前期;
301
~
400
日齡
--
產蛋中期;
401
~
500
日齡
--
產蛋后期。
1
.產蛋初期和前期的飼養管理
當母鴨適齡開產后,蛋產量逐日增加。日糧營養水平,特別是粗蛋白質要隨產蛋率的遞增而調整,并注意能量蛋白比的適度,促使鴨群盡快達到產
蛋高峰,達到高峰期后要穩定飼料種類和營養水平,使鴨群的產蛋高峰期盡可能保持長久些。此期內白天喂
3
次料,晚上
9
~
10
時給料
1
次。采用任食制,每只
蛋鴨
每日約耗料
150
克左右。此期內光照時間逐漸增加,達到產蛋高峰期自然光照和人工光照時間應保持
14
~
15
小時。在
201
~
300
日齡期內,每月應空腹抽測母鴨的體重,如超過或低于此時期的標準體重
5
%以上,應檢查原因,并調整日糧的營養水平。
2
.產蛋中期的飼養管理
此期內的鴨群因已進入高峰期產量并持續產蛋
100
多天,體力消耗較大,對環境條件的變化敏感,如不精心飼養管理,難于保持高峰產蛋率,甚至
引起換羽停產。這是
蛋鴨
最難養好的階段。此期內的營養水平要在前期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日糧中粗蛋白的含量應達
20
%,并注意鈣量的添加。日糧中含鈣量過高會影響適口性,可在粉料中添加
1
%~
2
%的顆粒狀殼粉,或在舍內單獨放置碎殼片槽
(
盆
)
,供其
自由采食,并適量喂給青綠飼料或添加多種維生素。光照總時間穩定保持
16
~
17
小時。在日常管理中要注意觀察蛋殼質量有無明顯變化,產蛋時間是否集中,精神狀態是否良好,洗浴后羽毛是否沾濕等。以便及時采取有效措施。
3
.產蛋后期的飼養管理
蛋鴨
群經長期持續產蛋之后,產蛋率將會不斷下降。此期內
飼養管理的主要目標,是盡量減緩鴨群的產蛋率下降幅度,不要過大。如果飼養管理得當,此期內鴨群的平均產蛋率仍可保持
75
%~
80
%,此期內應按鴨群的體重和產蛋率的變化調整日糧營養水平和給料量。如果鴨群體重增加,有過肥趨勢時,應將日糧中的能量水平適當下調,或適量增加青綠飼料,或控制采食量。如果鴨群產蛋率仍維持在
80
%左右,而體重有所下降,則應增加一些動物性蛋白質的含量。如果產蛋率已下降到
60
%左右,已難于使其上升,無需加料,應予及早淘汰。
(
四
)
種鴨的飼養管理
我國
蛋鴨
產區習慣從秋鴨
(8
月下旬至
9
月孵出的雛鴨
)
中選留種鴨。秋鴨留種正好滿足
次年春孵旺季對種蛋的需要。同時在產蛋盛期的氣溫和日照等環境條件最有利于高產穩產。由于市場需求和生產方式的改變,常年留種常年飼養的方式越來越多地被采用。種鴨飼養管理的主要目標是獲得盡可能多的合格種蛋,能孵化出品質優良的雛鴨。
1
.嚴格選擇
養好公鴨
留種公鴨須按種公鴨的標準經過育雛期、育成期和性成熟初期三個階段的選擇,以保證用于配種的公鴨生長發育良好,體格強壯,性器官發育健全,精液
品質優良。在育成期公母鴨最好分群飼養,公鴨采用放牧為主的飼養方式,讓其多活動,多鍛煉。在配種前
20
天放入母鴨群中。為了提高種蛋的受精率,種公鴨應早于母鴨
1
~
2
個月孵出。種公鴨習慣利用
1
年后淘汰。
2
.適合的公母性比
我國麻鴨類型的
蛋鴨
品種,體型小而靈活,性欲旺盛,配種性能極佳。在早春和冬季,公母性比可用
1
:
20
,夏、秋季公母性比可提高到
1
:
30
,這樣的性比受精率可達
90
%或以上。在配種季節,應隨時觀察公鴨配種表現,發現傷殘的公鴨應及時調出補充。
3
.日常管理
在管理上要特別注意舍內墊草的干燥和清潔,及時翻曬和更換;每日早晨及時收集種蛋,盡快進行煙熏消毒和存入蛋庫
(
室
)
;氣候良好的天氣,應盡量早放鴨出舍,
遲收鴨;保持鴨舍環境的安靜,勿使驚群,騷亂;氣溫低的季節注意舍內避風保
溫,氣溫高的季節,特別是我國南方梅雨季節要注意通風降溫。
(
五
)
人工強制換羽
人工強制換羽可以調控產蛋季節,縮短休產時間,提高種蛋品質。
1
.時期的選擇
水禽自然換羽在秋季發生,人工強制換羽時期的選擇主要以市場對鴨
的需求來決定。每年的
2
~
8
月份是全年孵化的旺季,又是種鴨的產蛋盛期,因此,一般不采取強制換羽,以免影響種蛋的供應。秋末冬初這段時間家禽自然換羽速度慢,停產期達
3
~
4
個月,如此時種鴨群采取強制換羽,可使換羽休產期縮短在
2
個月以內,可為
次年春季孵化提供優質種蛋,由于羽的長成,提高了種鴨越冬的抗寒能力,降低飼養成本。
2
.強制換羽方法
可采取畜牧學和藥物的方法,
蛋鴨
生產常用停料
(
停料
2
~
3
天,粗料
7
天
)
,控光
(
舍內關養、遮光
)
,拔羽
(
主、副翼羽、尾羽
)
等措施進行人工強制換羽。
3
.恢復期的飼養管理
拔羽后
5
天內避免烈日暴曬,保護毛囊組織,以利新羽的長出;逐步提高日糧營養水平,增加給飼量,促使恢復體力;多放牧游水,增加運動不使過
肥。強制換羽期中公母鴨分開飼養,同時拔羽。這樣可使公母鴨換羽期同步,以免造成未拔羽的公鴨損傷拔羽的母鴨,或拔羽母鴨到恢復產蛋時,公鴨又處于自然換羽期,不愿與母鴨交配,影響種蛋受精率。
作者:
qingniao830
時間:
2008-3-12 16:11
總結的挺多呀,樓頂:4d:
作者:
大寶
時間:
2008-3-27 22:30
以后多發點這樣的信息 好學習一下:hihi:
作者:
micky
時間:
2008-8-7 08:57
好帖,大力支持
作者:
翱翔
時間:
2008-10-22 10:43
感謝樓主的資料,非常實用呀!:xuehu:
作者:
falconqj
時間:
2008-10-22 10:49
感謝樓主的資料,非常實用,總結的挺多呀,樓頂
作者:
dwldwldg
時間:
2009-3-24 15:18
非常好!!!!!!!!
[ts]dwldwldg 于 2009-4-2 23:49 補充以下內容[/ts]
挺好的。1111111111111111
[ts]dwldwldg 于 2009-4-2 23:51 補充以下內容[/ts]
樓主:為什么PDF格式不能往上發呢?
作者:
23:45暗
時間:
2009-5-14 22:32
好帖:)3:以后多發點
作者:
luxichang
時間:
2009-5-15 16:25
內容有點陳舊,不太能與目前的生產實際相符合。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尼玛县
|
平罗县
|
彩票
|
麻江县
|
通海县
|
吉木乃县
|
太仆寺旗
|
本溪市
|
射阳县
|
远安县
|
贵南县
|
正安县
|
SHOW
|
贵溪市
|
游戏
|
申扎县
|
永靖县
|
波密县
|
勃利县
|
盖州市
|
葵青区
|
绥中县
|
唐山市
|
招远市
|
察哈
|
永康市
|
合阳县
|
长治县
|
来凤县
|
惠州市
|
襄垣县
|
昆明市
|
施秉县
|
信丰县
|
根河市
|
中超
|
察哈
|
五家渠市
|
灌阳县
|
南通市
|
莱西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