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農夫溫氏:十年百億
[打印本頁]
作者:
小馬哥
時間:
2008-2-25 09:23
標題:
農夫溫氏:十年百億
2008年02月23日 01:1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王晶
1月3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正式發布,是為2008年中央一號文件。自2003年12月30日到如今,國務院已經連續發布了5個與“三農”相關的一號文件。
在2007年年底,接受本報采訪時,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曾從“政策利好”和行業發展周期的角度表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農業將再次進入黃金發展時期。”
不過,從海納基金的合伙人投資人角度看,農業天然存在“缺陷”——難于擴張。核心聚焦于農業產業鏈的公司,其擴張往往會受制于土地等不可再生資源的有限性。在張浩看來,“如何突破資源瓶頸,并生產和提供大眾消費品”的公司,才能散發吸引資本的“價值荷爾蒙”。
通過將散落的農戶組織起來,形成合力。起家于粵西北山區的廣東溫氏食品集團,突破資源瓶頸,通過相關性多元化和區域延伸擴張,在2007年,通過養雞、養豬兩項主要業務,實現117億營業額,而十年前,它的營業額不過10億。
這其中,值得關注的是:1、在快速發展過程,溫氏如何組織大量低效率、小規模的農戶如何參與產業化競爭?如何發揮“散戶小車間”形成的農業合作組織的效力?2、進入百億級企業俱樂部后,這家擁有“寬泛”所有者的公司,如何實踐公司治理和風險管控?(黃晨霞)
李玉桂又撕下一張日歷。這天離交貨只有兩天。
他掰了一下手指頭:把養足60天的10000只雞交給廣東溫氏食品集團(下文簡稱“溫氏集團”),由此,他能賺到17600元。他是溫氏集團所屬的桂林分公司的養殖戶。像這樣的合作養殖農戶,溫氏在全國共擁有36500多戶。
借助這些“散戶”的力量,總部位于廣東云浮的溫氏集團,去年上市肉雞5.3億只,養雞規模已經位于亞洲第一、全球前五名的行列,2007年集團的銷售收入達117億元。而十年前,這家公司的收入僅為10億元。
于1986年就開始摸索的“公司+農戶”的新型合作組織模式,溫氏集團將其復制到全國的各家分公司,并延伸到后期多元化進入的養豬業、養牛業及養鴨業。 2007年底開始,蔬菜種植業也成為了其探索的一部分。比起同樣是大農業集團,但涉足金融、房地產行業的新希望集團,溫鵬程主導的溫氏集團“萬變不離其宗”,始終圍繞著農牧業展開布局。
1983年創立,溫氏集團現已發展成為一個擁有10大業務體系,以養雞、養豬業為主,以養牛、養鴨、蔬菜為輔,以動物保健品、食品加工、有機肥業、糧食貿易、農牧設備為產業鏈配套的現代農牧企業集團,其旗下的兩家公司正在醞釀上市。
左右牽手:農戶+學院
最初牽頭建立溫氏集團的,是溫鵬程的父親溫北英。
1983年,在粵西北山區里的新興縣,溫北英父子和另外六個家庭,“七戶八股”共集資8000元起家,在1995年以前以每年翻番的速度在發展,1995年之后,年均發展的速度在50%-60%左右。
創業初期,溫北英的憑借其積累大半生的專業技術和經驗為養殖銷售鋪下了路子,并開創了門市部銷售的模式。但借助其他養殖戶的生產,走上規模化的發展還是在1986年前后。
這一年,養雞市場處于低潮,把雞養大了卻賣不出去,讓養殖散戶們頗為煩惱。當時,溫氏就提出,雞苗、飼料由公司代銷,銷售環節也由公司包攬,但每只雞收取5分錢的回報(即代售傭金)。
“那時雞的銷售價格大概在3元/斤左右。”溫氏集團副總裁黃松德回憶說,利潤雖薄但這一模式,開啟了溫氏人做生意的新思路,這種嘗試摸索一走便是20多年。
這種合作即后來“公司+農戶”模式的雛形,這一模式亦被業內稱為“溫氏模式”。在學者看來,大量低效率、小規模的農戶如何參與產業化競爭;如何把松散的農民勞動力集合起來;如何發揮農業合作組織的效力……溫氏的實驗解答了這些問題。
不過,溫北英和溫鵬程也明白,養雞的生意要真正做大,還是要引進先進的技術,以及現代化的公司治理。他們想到了邀請科研機構進駐。
1992年,華南農業大學(以下簡稱“華農”)動物科學系以技術入股的形式獲得了集團10%的股權,成為當時集團最大的股東。華農在育種、飼養、飼料加工、雞病防治等方面與溫氏集團公司全面合作。無疑,此后公司的發展,作證了: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為公司的快速擴張提供了動力。
據悉,當時華南農業大學派出8位老師長駐溫氏工作,溫氏11個董事席位中,華農占一席。科研力量的補充和農業現代化產業的經營理念,讓曾經反對華農進駐的股東打消了顧慮。在當年,溫氏的銷售額達到4000萬元,銷售出365萬只雞。
不過,在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溫氏在逐步拓展市場的時候,并不是一帆風順。當時,中國的市場相對比較封閉,“那個時候還不是大流通的市場。要開拓一個市場比較難,到一個新的地區去銷售常常會受到阻礙。當地的企業會通過各種手段,阻撓市場的新進入者。”溫氏集團董事長溫鵬程說道。那個時候,溫氏只是區域性的品牌,全名為“云浮市新興縣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但已開始醞釀省外擴張。
溫鵬程說,到了1996年,因為雞的銷售算是屬于比較開放的市場,市場發育比較完善。因此,按照市場規則去辦事,到省外開拓市場變得順利起來。
而在1994年云浮市新興縣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升格為廣東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后,集團即在河南省禹州市組建了“禹州市廣東溫氏中原家禽有限公司”,邁出了溫氏集團在省外擴展的第一步。溫氏不甘于只做區域性的地方品牌。
走出省外,集中管理
1994年,溫氏集團的銷售額已經達到1億元,由于擴張的需求,相應的分公司也逐漸開設。
當時,“公司+農戶”的形式,在廣東地區已經運作得十分嫻熟。具體來說,這套模式包括了種苗、飼料、藥物、技術、生產(飼養)、銷售6個環節:種雞由溫氏的育種公司提供,部分常用的獸藥及疫苗品種由溫氏集團旗下的動物保健品公司生產,養殖公司配套了飼料廠,就地生產飼料供應,飼料原料由集團或者其上級公司負責統籌和采購,銷售則是由公司統一聯系一級批發商,保證農戶的銷售問題,而生產(飼養)環節則由農戶來完成。
華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羅必良對溫氏集團研究了很長的時間。在他看來,“農業企業不比其他行業,農業要通過規模來擴張的,利潤透明,不像別的行業有暴利。”因此,擴大養殖規模是溫氏集團發展的需求,而如何輸出一套標準化的養殖經營模式,決定著“外包”養殖能否成功的關鍵。
因此,對于溫氏來說,若要將“公司+農戶”模式輸出,去省外養雞。雞苗如何供應?配送成本如何控制?能否適應當地的口味?雞的安全如何保障等多個問題。
羅必良還提醒道,“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經營方式,口味也不一樣。如何針對生產對象,作出什么樣的變化和調整,這對企業的挑戰很大。”
對此,黃松德的考慮是,在雞苗的父母代(雞苗的類別包括原種、祖代、父母代以及商品代)供應上,80%由國內的三個育種中心供應,分別是云浮、南京和眉山。由當地提出需求,然后提前運輸到各個分公司,這樣保證了雞源的出品。在飼料方面,例如玉米、大豆等原料由集團統一采購,當地的分公司都配備了相應的飼料廠來加工,而藥物(即動物保健品),則由集團下屬的大華農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提供,技術服務人員服務部對所有養雞戶實行免費上門服務,每隔3天1次,全程技術指導,除負責免疫接種外,還對通風保溫、飼養密度、飼養周期、藥物的配比、喂法等進行具體指導。
如果依照相關要求,就能保障“散戶”的養殖質量。
從1998年就開始養雞的李玉桂,雞舍位于廣西桂林臨桂縣伍通鎮西山村。原本在收費站工作的李,當年看到溫氏剛進入當地設立的飼料廠,便辭去工作加入了養雞行列。
由桂林分公司提供種苗、飼料、藥物及技術支持,養殖戶要做的,主要是打掃雞舍、喂雞,冬天的時候注意保溫。“雞在小的時候是放在籠子里養,過了20天后,白天可以放,在院子里面‘散步’,晚上回來籠子睡覺。”李玉桂的雞舍設在山上,他把院子外面的空地稱為“運動場”,12000只雞就在這樣的環境里飼養,然后在60到80天后運到公司交貨。
作者:
小馬哥
時間:
2008-2-25 09:24
李玉桂認為,養雞上面,大部分的風險都由公司承擔了。自己只需要交一部分的押金,而且在交貨的當日資金就能回籠。因此,農戶的積極性較高。
如今,溫氏有17家二級分公司,每個分公司下面,有4到10個不等的二級半公司。例如位于江蘇省的太倉廣東溫氏家禽有限公司,下面就下設湖州、鎮江、衢州、淮安、連云港(愛股,行情,資訊)、南潯、江山等分公司。黃松德解釋道,這樣設置的原則是“對農戶的服務半徑在30公里,銷售半徑在300公里”,保證對養殖戶的快速反應及快速銷售。
據悉,從集團總部到底層機構共有一、二、二級半、三級管理級次,機構眾多。集團總部采取一管到底的方法,分支機構的產供銷、財務、人力資源及行政等各條線都由總部對應部門直接指揮,體現高度的集中管理。
步步為營:風險“分流”機制
2007年,溫氏集團共實現上市肉雞5.3億只、肉豬182萬頭,生產飼料293萬噸,銷售收入首度超過百億,達到117億元。2007年,“依附”于溫氏的養殖戶們獲利11.35億元。
羅必良認為,像溫氏這樣的農業企業,在戰略機制選擇上,傾向于“風險最小化,而非利益最大化。”羅必良說,如何控制風險,是此類型農業企業最關心也是最重要的問題。而“新希望集團規模已經很大,它追求的已經是利益最大化,但溫氏還沒到那個階段”,因此溫氏在各個環節都考慮到了防范風險。
養殖業是一個無法實現按訂單制造的行業,只能夠按訂單銷售。如果碰到疾病災害,由于產品主要是有生命的活物,處理不當則會虧損,甚至造成資金流斷裂。
2005年國內發生禽流感疫情,由于溫氏已經建立食品加工業務,后者在2004、2005年的禽流感風波中很好地發揮了肉雞銷售的分流作用,溫氏還借此機遇開拓了香港冰鮮雞市場。這一年,溫氏仍實現上市肉雞4億只、肉豬95萬頭,整體銷售規模達到了63億元,合作養戶獲利6.3億元。進入2006年,受禽流感風波和豬鏈球菌事件影響,雞豬價格持續低迷,溫氏開始把促進相關產業的配套與發展列為工作重點。
黃松德認為,自然災害出現時,首先受影響的是小型的養殖戶。像溫氏這種大型農業企業,有充足的資金流,可以通過減產或縮小規模來控制成本,以及發展配套產業。例如,在飼料、動物保健品等產品,除政府統一調拔的禽流感疫苗等產品外,溫氏已經實現絕大部分產品在“公司+農戶”的體系內自產自銷,無須像構建龐大的營銷體系和組織管理人員。而大宗飼料原料玉米、豆粕等的采購則受益于規模采購優勢,既可實現招標采購,也可發揮期貨市場套期保值功能,節省了采購成本。
這些環節中管理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使溫氏在生產的綜合成本控制上,整體要低于社會平均成本。
在溫氏內部的總結文件里,顯示“雞苗成本,公司為1元/只左右,而社會在1.2元/只左右,散養戶成本則更高。而公司每斤豬料肉比(即生產一斤豬需要消耗的飼料量)為2.4-2.5斤左右,社會平均水平則在2.8-2.9斤左右甚至更高”。這種中間費用的節約,使溫氏的綜合管理優勢得到更充分的體現。
“在大農業的生產過程中,如何通過多個品種、不同的生產,來進行風險控制。溫氏是一個值得借鑒的例子”,這是羅必良希望從這個案例里得到的答案。
同樣,面對如今作為飼料原料的全球糧食漲價的共同難題,黃松德認為,由于整條產業鏈中,環環都由集團掌握,因此可以增強抵御風險的能力。“如果都是外包或依靠外部力量,那么控制價格的能力就會很差,很容易受到價格波動的影響。”
據悉,無論行業處于何種經營環境,溫氏的理念是要保證養雞戶每只雞有1元到1.5元的獲利,即使在行業遭受禽流感重大沖擊的情況下,公司也依然承擔經營的虧損。同時,公司還建立了二次分配機制,即在年終結算時,如果農戶的年平均收益低于社會同行的平均利潤水平,公司將以補貼形式返回農戶。
環環相扣:大農業產業鏈
千禧之后,溫氏集團開始制定三五發展規劃,其中基于產業鏈的“相關多元化”是一五規劃的重點。
在2000年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規劃時,溫氏集團就提出了“穩定發展養雞業,加快發展養豬業,積極探索養牛以及貿易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思路,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建立了負責奶牛飼養與乳品生產銷售的乳業公司、負責肉食品加工與銷售的食品公司以及負責原料采購與銷售的糧食貿易公司等專業化公司。
此外,溫氏集團亦也在探索蔬菜種植業務。批準車崗、股份公司成立果菜公司,加強了對蔬菜業務的指導,對其發展模式、業務流程、成本核算、銷售模式和方法、發展方向等進行現場調研和深入探討。“不過這次凍災對我們的蔬菜也有很大影響,這塊業務我們尚未成熟。”黃松德表示。
“我們的投資只會圍繞在大農業領域。”對于幾年前曾有意在興業銀行(愛股,行情,資訊)上做金融投資的提議,溫氏的董事會最終還是否決了。自此以后,溫氏的投資領域沒有超出過大農業的范疇。
據了解,溫氏每做一項重大決策,往往要先提交3個以上的調查報告,由決策調研室的一批顧問審定并提出意見,再交總裁辦公室;重大經營問題則還須經總裁辦公室提交董事會,必要時召開股東大會來決策。因此,在發展的20多年間,溫氏未發生重大決策失誤。
如今,溫氏集團的定位,是以養殖業為核心業務,兼營上下游的飼料制造、肉制品制造、獸藥及疫苗制造,形成產業鏈一條龍服務的大型綜合性集團企業。其計劃在2008年投放雞苗7.48億只,豬苗280萬頭;上市肉雞6.9億只、肉豬255萬頭。而在最后的“三五規劃”中,溫氏集團瞄準的是2014年實現 300-500億銷售額的目標。
對于未來的發展版圖,溫氏的內部文件里有一句話引人關注:“我們打算跳出以實業為主的傳統發展思路,探索走實業經營與資本經營相結合的增長方式,發揮資本優勢,走好企業經營的每一步。”
對此,溫鵬程回應道,對于溫氏來說,資本運作只是在摸索階段,“我們還是希望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鏈接·關于溫氏
1994年至今,溫氏集團由于發展的需要進行了一系列戰略布局。從生產和市場區域布局上,溫氏集團成功走出廣東(新興),先后成立了禹州公司(重慶公司的雛形)、玉林公司、桂林公司、莆田公司、太倉公司、漢川公司、寧鄉公司,重點開拓了華東、華中、西南三大區域市場,形成了環海(江蘇、福建、廣東、廣西) 和沿京廣線(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兩大帶狀分布。
到目前,溫氏集團建立并擁有年產父母代種雞800萬套,年生產和孵化雞苗9億只,擁有存欄母豬16萬頭,年生產商品豬苗300萬頭的生產基地,同時配套有年生產飼料390萬噸的59家飼料廠。在全國的20個省(市、區)開辦了99家分(子)公司。
作者:
潘松
時間:
2008-2-25 09:57
希望在中國像溫氏這樣專注于農牧業的公司越來越多
作者:
jqshi
時間:
2008-2-25 10:38
我對溫氏的發展前景很看好!幾年前我的一個師兄想去溫氏工作,都沒進去,真實可惜!
作者:
ganjie_711_711
時間:
2008-2-25 10:41
希望溫氏的成長和壯大能帶動整個中國養殖業的健康良性發展。
作者:
光明動物醫院
時間:
2008-2-25 14:20
希望溫氏越來越好 :huahua: :huahua: !!!!!!!!!!!!!!!!!!!!!
作者:
木易楊
時間:
2008-2-27 17:29
希望在中國像溫氏這樣專注于農牧業的公司越來越多:jiu:
作者:
微塵
時間:
2008-3-2 14:57
溫氏這樣的企業擴張,對單純以飼料為主的企業壓力會越來越大
作者:
甲忠生
時間:
2008-3-2 17:14
溫氏的戰略定位很準確
作者:
甲忠生
時間:
2008-3-2 17:17
這是一篇較全面、透徹分析溫氏的文章,我找這種很文章很久了,今天總算見到了。
作者:
wenscjb
時間:
2008-3-2 17:24
希望溫氏越來越強大!
作者:
海之音
時間:
2008-3-2 17:30
希望飼料企業能像溫氏這樣專注于畜牧行業,做大做強!也希望溫氏越來越好!
作者:
客家人
時間:
2008-3-3 11:12
忠心希望溫氏越來越好,讓農民不用離鄉背井,安居樂業!
作者:
tianjx
時間:
2008-3-3 16:06
溫氏搞得很好呀,堪稱行業內旗幟,聽說六和也要向它學習呢
作者:
178783955
時間:
2008-3-3 17:43
對這種一條龍服務,產供銷的模式很感興趣。
溫氏真的運作得非常好
作者:
vince
時間:
2008-3-3 22:13
標題:
回復 物業 的帖子
溫氏!!!!!!!!!
作者:
姜亞東
時間:
2008-3-17 22:53
:hihi: :hihi: :hihi: :
作者:
花花刀
時間:
2008-3-18 23:35
公司加農戶 好多農業公司都采用這種方式。。。。。
作者:
hzpig
時間:
2008-3-19 08:11
祝福溫氏,祝福畜牧業,祝福農業!
作者:
paradise2003
時間:
2008-3-21 23:43
真的是很成功哦。。。呵呵
作者:
老楊
時間:
2008-3-24 19:37
兩會一段對話:
(背景:農民出生的企業家溫氏集團董事長溫鵬程講了他采用公司加農戶的合作模式,探索多年,帶動的農戶達到3.65萬戶。)
溫家寶:你原來是農民嗎?
溫鵬程:我是農民。
溫家寶:是哪個地方的?
溫鵬程:云浮市新興縣。
歐廣源(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總理啊,他原來是個農民,后來他自己提升自己,成了大學生。
溫家寶:哦,農民大學生。
歐廣源:你去了哪個大學?
溫鵬程:在北京大學進修了三年。
歐廣源:現在他的普通話講得比較流暢,比歐廣源講得好,以前比較糟糕。(全場笑)
溫家寶:歐廣源的普通話也有進步。(全場大笑)
溫家寶:剛才講了一個社會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家也可以考慮一下,這個影響非常深遠。隨著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我們已經有兩億農民工進城了,他們帶著家屬大約5000萬人,這就是2.5億,而且都是青壯年勞動力。過去這些人種田、養豬,現在進城以后呢,他們要吃糧、吃菜、吃肉,農村勞動力就減少了。這個問題如果不長期謀劃、解決好,這將是中國農業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你提出了方法,因為地在,就要走“公司加農戶,產銷一體化”的道路,把農民組織起來。你這個養豬呢,能夠一年出來182萬頭。
溫鵬程:182萬頭是去年養的。今年(預計)是250萬頭。
溫家寶:很大的一個龍頭企業。這樣家里的農民就能夠由這個公司帶動著。
歐廣源:他發動3.5萬戶農戶啊,等于十幾萬人啊!他很厲害的!(全場笑)他發動的農戶啊,通過養豬、養雞,普遍建了小別墅。他搞“四個提供,一個收購”,就是(向農民)提供種苗,提供技術,提供飼料,提供起步資金,然后收購他們的農產品,而且和農民簽訂了明確的合同。
溫家寶:從生產到銷售,從科學種養到防病,一直到加工,都是一體化的。
溫鵬程:全過程,農民就參加一個環節,他是專業的。
溫家寶:但是,你要更好地為農民服務,你說是吧?
溫鵬程:對!對!因為我們把農民當作公司的一個成員,雖然他是農民不是公司員工,但是他是一個成員。
溫家寶:大家要求國家把財政多向農村傾斜,我也要求你把利潤多向農民傾斜。
作者:
張家富
時間:
2008-3-25 16:01
溫氏做的確實相當不錯了
希望溫氏越做越強!
作者:
南京郁氏
時間:
2008-4-1 21:22
標題:
回帖
WENSHI MOSHI
HEHE :hihi:
作者:
mzscym
時間:
2008-4-2 01:10
溫氏的養殖模式是中國特色的代表,能夠取得成功也是應該的。一個問題是,如果一個地方的養雞就如今天那樣,持續20年,那地方的土壤也完全成了富銅、富鋅食物的主產區。
作者:
春天的故事
時間:
2008-4-3 15:08
也許他們向外地擴張也有環境保護方面的考慮
作者:
qiaoyongniu
時間:
2008-4-11 09:15
很佩服這樣的企業,至少是民族企業的驕傲!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波市
|
平顺县
|
电白县
|
新巴尔虎右旗
|
德保县
|
淄博市
|
芮城县
|
青川县
|
和顺县
|
江陵县
|
福安市
|
武穴市
|
自贡市
|
林口县
|
五莲县
|
文登市
|
山丹县
|
公安县
|
桐乡市
|
咸阳市
|
云霄县
|
四川省
|
新巴尔虎右旗
|
桂东县
|
宣恩县
|
玛纳斯县
|
嘉定区
|
莱西市
|
蕉岭县
|
获嘉县
|
林甸县
|
财经
|
云浮市
|
庆安县
|
稷山县
|
沾益县
|
玉门市
|
宁津县
|
台中市
|
军事
|
阜城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