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500萬只“功臣鼠”致敬 |
不知哪位哲人說過,大自然沒有廢物。在如同史詩般跌宕起伏的漫長進化史中,生物圈無數生命從來都是互為依存、相依為命的。幾乎每個新藥誕生的背后,皆有實驗鼠的奉獻——如今我們觸摸動物紀念碑上那些文字,不能不感慨生命硬幣的神奇兩面。 鼠年說鼠,刻意為鼠“平反”則屬矯情,完全將鼠貶得一無是處亦不符合客觀事實。在古代自然災害史中,鼠災即是不可或缺的章節,僅隋唐至明清,見諸史書的重大鼠災鼠患多達19次。然而透視歷次鼠災鼠患,莫不與人類違反生態規律有關。最典型的當屬去年爆發的洞庭湖區鼠患,大規模的圍湖造田,毫無節制地使用農藥,蛇狐貓頭鷹黃鼠狼等鼠類天敵遭藥殺或捕殺而大批死亡,造成東方田鼠種群數量的快速增長,400萬畝湖洲中居然繁衍出20億只鼠。從某種程度上說,鼠類種群膨脹成為人類災患,就是斷裂的生態鏈所發出的另類警示信號。 如果我們能夠審慎地呵護并有效保持生態平衡,鼠類也可以與人類和諧相處,甚至化敵為友建立起親密的伙伴關系。由于鼠類92%的基因與人類相同,聰明程度超過了很多動物,實驗鼠早已在醫學及藥物學研究領域得到廣泛使用;在非洲,一種身體輕盈、嗅覺靈敏的倉鼠經人工訓練能夠成為“掃雷專家”,在30分鐘內毫發無損地清除100平方米區域的地雷;而在美國,科學家們成功組建了“老鼠地震救援隊”,利用老鼠無所不入的鉆孔打洞之能,尋找地震和炸彈爆炸后被埋于廢墟中的受害者…… 每一種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每一個物種都有其可利用價值,都在地球生物多樣性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雖然地球上老鼠數量驚人,“總鼠口”超過“總人口”六七倍,“改惡從善鼠”數量有限,但我們不能總以固有成見看待這種與人類共生數百萬年的老鼠。盡管以今天的科學水平,尚難做到徹底控制鼠災鼠患、綜合開發利用鼠類資源,這并不等于未來做不到——僅在上海生命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6年中就有500萬只老鼠在新藥實驗、科學研究中“光榮獻身”,科學家們為其立碑祭奠,既彰顯了人類感恩心與科學倫理觀,亦隱喻著鼠類資源開發利用的廣闊前景。 在此向500萬只“功臣鼠”表達由衷敬意,這些不會說話的動物英雄告訴我們:有害物種與有益物種只是相對的,隨著科學發展,鼠類這些在地球上歷史比人類還要久遠的“原住民”,肯定能與人類結下善緣,受畜于人而造福于人。 上海《青年報》 |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