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提高野豬繁殖性能的綜合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秋風勁
時間:
2008-2-23 17:46
標題:
提高野豬繁殖性能的綜合措施
提高野豬繁殖性能的綜合措施
在給一些養殖戶進行技術指導的過程中,多數養殖戶反應養野豬繁殖率太低,有的
1
窩僅能產
3
~
4
頭,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養殖野豬的規模擴大和經濟效益。針對這一問題,本文從影響野豬繁殖過程的
3
個方面,即公、母野豬的選擇、飼養及抓好繁殖環節,綜合說明提高野豬的繁殖性能,供養殖戶參考。
一、
選好公、母野豬是提高繁殖率的前提
1、
種用公野豬的選擇
外貌要求毛色呈灰黑色或褐紅色,毛粗稀,耳尖小,嘴尖長,頭部和腹部小,腳細高,背直不凹,牙齒尖銳。同時要求性征表現明顯,前軀深廣,性機能旺盛,睪丸發育勻稱。在
18
月齡以上耐粗飼,采食速度快,食量較大,不挑食,這樣的公野豬有較強的配種性能。另外,也可從剛配完種的母野豬的陰部采集精液進行精子質量檢查,其密度雖然不到家豬的一半(每微升在
10
萬個以內),但要求精子活力必須在
0.6
以上。
2、
種母豬的選擇
養殖野豬,提高繁殖率不能以犧牲肉品質(濃郁的野味)和降低純度為代價。用本地母豬作母種,雖然產仔數可以提高,但應注意其后代純度至少不低于
25%
;否則,其各項生理生化指標會下降。要求母野豬在出生后
5
~
6
月齡、體重達
40
~
60kg
才可配種。在考慮純度的同時,要求母野豬有良好的繁殖性能和種用體況,面容清秀,結構良好,吃食快,精神好,母性強,有效乳頭不少于
4
對,乳房、乳頭和陰部發育良好。經產母野豬要求無流產、死胎記錄。
二、
養好公、母野豬是提高繁殖率的基礎
1、
養好種用公野豬
(1)、
防止公野豬過肥:
公野豬原是野生獸類,以樹葉、野草為主食,人工飼養的飼料中
60%
~
70%
應為青草、青菜等青綠飼料。而有些養殖戶用全價飼料來喂養公野豬,前期生長沒有限制飼量,營養水平過高,致使公野豬過肥,造成公野豬爬跨困難或不能正常配種。因此,對公野豬要進行適當地限制飼養,以青綠飼料為主,加強運動。
(2)、
供應均衡營養:
公野豬需要較多的粗蛋白和維生素,如果日糧中其含量不足或失衡,會影響公野豬的體質和精液品質,造成精液少而稀,精子發育不全、活力差,受胎率下降,甚至喪失配種能力。因此,魚粉、豆粕、蝦、蠶蛹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飼料應常年充足供應,交配期可補充
1
~
2
枚雞蛋或
1
杯牛奶,多喂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青綠飼料;平時要注意補充骨粉、礦物質或貝殼粉等,這對提高公野豬精液的質量具有顯著的效果。
(3)、
加強運動,
增強體質:
有些養殖戶過度使用公野豬,或沒有強制公野豬運動,致使公野豬體質下降,造成厭配或拒配。對這樣的公野豬應該加強運動,每天讓其進行
1
~
2
小時的運動,距離可為
1.5
~
3km
,這是增強公豬體質、保證其旺盛性欲、提高精子活力必不可少的措施。
2、
養好配前野母豬
俗話說
“
配前母豬七八成膘,容易懷胎產仔高
”
。保證母野豬的中、上等膘情是提高繁殖率的基礎條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母野豬產出數量多、質量好的卵子,從而達到多產仔、產壯仔的目的。為此,要對膘情異常的母野豬進行調整,瘦弱的母豬應適當加料、特殊照顧,使其及時復膘;過胖的母豬易造成卵巢脂肪浸潤,影響卵子成熟和正常發情,此時應減料;還要保證母野豬正常的營養需要,要注意營養比例的平衡,配種前多喂一些青綠多汁飼料、動物性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添加劑。在配種前
10
天對母野豬加喂
1kg
左右的精料,實行短期優厚飼養,能增加排卵數,提高卵子質量,利于受胎。實踐證明,配前放牧,使母野豬接觸陽光、土壤、新鮮空氣等,能促進發情和卵子成熟。
三、
抓好野豬繁殖環節管理是提高繁殖率的關鍵
1、
重視配種工作,充分發揮公、母野豬的繁殖潛力
由于野豬靈敏度比一般家豬高,故只能用本交(自然交配)法配種,當母野豬發情、允許公野豬爬跨后即可配種。在發情并允許公豬爬垮后的
12
~
24
小時內配種均有效。野母豬發情時,外生殖器明顯紅腫,當外生殖器由紅色變為暗紫色時,再由腫脹變為稍皺縮,或用手摁母豬后臀部,而其站立不動時為最好的配種時間。公、母野豬配種時間約需
40
分鐘,比家豬略長。根據經驗,最好采取復配方式,即間隔
6
~
8
小時后再重復交配
1
次。母野豬發情適合交配時,也可將公野豬趕入母野豬圈內
1
~
2
天,此時公野豬夜間可多次爬跨、交配,可顯著提高母野豬的受胎率和產仔數。母野豬發情周期一般為
18
天,如果不再發情,證明已交配成功;如果又出現發情,說明未懷上,要及時抓漏補配。
2、
做好妊娠母野豬的防流保胎,確保繁殖成功
一般來說,整個母野豬妊娠期間有
2
次易流產期,即妊娠期的前
1
個月和后
1
個月。這
2
個時期如果受到某種流產因素的影響,就會造成流產。為此,要保證妊娠母野豬的營養需要,同時要為其創造一個逍遙的運動環境,從而增強妊娠母豬的體質,提高其抵抗流產因素的能力。飼養人員要看護好妊娠母豬,不打、不驚、不追、不嚇,從而減少應激。喂飼前要檢查好飼料的質量,做到不喂發霉變質的飼料和有毒的飼料。要分小群飼養,最好
1
豬
1
圈,保證妊娠母野豬不擠、不壓、不咬架、不強奪弱食,確保繁殖成功。
3、
做好母豬分娩護理,提高仔豬成活率
雖然母野豬分娩是其繁殖的最后一個環節,但與仔豬成活關系重大,是提高仔豬成活率
“
過
3
關
”
(初生、補料、斷奶)中的第
1
關。因此,母野豬分娩前的各項準備也非常重要。產房和飼具要在前
7
天用
2%
的火堿進行噴霧消毒,冬季要完善產房的保暖和增溫設施,應使產房內溫度達
10
℃
以上,最好在產房內設置仔豬保溫箱,溫度以
15
~
20
℃
為宜。在預產期的前
4
~
5
天,將妊娠母野豬調入產房。野母豬進入產房的同時,要用
2%
的敵百蟲噴霧驅蟲,防止體外寄生蟲傳播給小豬,并備好碘酒、藥棉、斷牙器等接產用品。最后要搞好接產工作:多數母野豬在墊草上側臥努嘖后將仔豬順利產下,與家豬不同的是野豬的后腿和臀部先產下,產下后及時清除仔豬口腔中的粘液,擦干皮毛。斷好臍帶(在距腹壁
5cm
處用手指掐斷,然后用
5%
碘酒消毒)并輔助仔豬及早吃到初乳,要將弱小仔豬固定在前排乳頭,做到均勻生長,力爭全活、全壯。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盖州市
|
绥滨县
|
墨竹工卡县
|
祁东县
|
穆棱市
|
彩票
|
太仓市
|
卫辉市
|
古丈县
|
庆城县
|
岑溪市
|
兴海县
|
延边
|
梁平县
|
大港区
|
东兰县
|
荥阳市
|
江源县
|
南木林县
|
闽侯县
|
福安市
|
公安县
|
兴仁县
|
五河县
|
孝感市
|
隆回县
|
上犹县
|
拜泉县
|
鄂伦春自治旗
|
南郑县
|
庆云县
|
商都县
|
邵阳市
|
伊春市
|
那坡县
|
礼泉县
|
吐鲁番市
|
锦屏县
|
元谋县
|
安多县
|
彭山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