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高熱病時期如何做好豬瘟防控 [打印本頁]

    作者: wnsdyl11124    時間: 2008-2-18 12:23
    標題: 高熱病時期如何做好豬瘟防控
    在發生豬高熱綜合征的豬群中,許多臨床實踐證實藍耳病病毒是罪魁禍首,但不是唯一的病原,豬瘟也是該病的主要原發病原。在發病的疫區有的規模豬場由于豬瘟與偽狂犬病免疫和綜合防控措施做得好,豬群并沒有發生高熱病,即使有的豬場發生了疫情,其發病率與病死率也都很低,未造成太大的損失。這些事實提示我們,當前要想完全控制好豬高熱病的發生與流行,除控制好藍耳病之外,必須首先要把豬瘟控制好。

        一、發病特點

        1.豬瘟仍然是危害養豬業最嚴重的疫病

        2004年至2007年在廣東、廣西、湖南及福建等省許多豬場先后多次發生免疫豬群爆發豬瘟,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2007年陳濤等對河南省周口地區牧業小區27戶散養豬戶和3個規模豬場進行豬高熱病調查,檢查樣品65份,檢出豬瘟病毒陽性率為70%,藍耳病病毒陽性率為80%,巴氏桿菌為30%,副豬嗜血桿菌為50%,傳染性胸膜肺炎放線桿菌為50%,豬鏈球菌為20%。2007年3月,浙江省溫州市有關獸醫技術部門對9個規模豬場采取的275份樣品進行了實驗室檢驗,檢出豬瘟病毒抗原陽性率為25.45%,偽狂犬病野毒感染率為4.73%,兩種病毒同時存在于同一樣品中占11.43%。上述檢驗結果證實,這些地區的豬場發病嚴重、死亡率高主要原因仍然是豬瘟與其他病毒混合感染,并繼發感染多種細菌所造成的。因此,在發生豬高熱病時,千萬不要忽視了另一個罪魁禍首-豬瘟。

        2.帶毒種豬和野豬是引發豬瘟的主要根源

        當前我國豬瘟持續性感染(又稱隱性感染)是繁殖母豬發生豬瘟的一種主要方式,這種持續性感染在全國豬群中較為普遍存在。妊娠母豬自然感染低毒力毒株或中等毒力的豬瘟病毒就可引發持續性感染,造成妊娠母豬帶毒綜合征的發生,使母豬發生流產、產死胎和弱仔。據有關報道,帶毒母豬綜合征在妊娠母豬的感染率可達43%。由于帶毒種豬表現為隱性感染,不呈現臨床癥狀和肉眼可見的病理變化,易被人們而忽視。這種帶毒的種公豬經配種可通過精液感染母豬;帶毒的母豬妊娠后可將豬瘟病毒通過胎盤感染胎兒造成垂直傳播,使其所產下的仔豬發生先天性感染,出現免疫耐受。同時,帶毒種豬也能經水平傳播將病毒傳染給其他的健康豬只。這樣,由于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同時在一個豬群中或一個豬舍內反復、交替的進行,形成了豬瘟感染的惡性循環鏈,造成豬場豬瘟的持續性感染長期存在,必將嚴重危害豬群的健康生長,困擾養豬業的可持續發展。

        豬瘟病毒能在野豬中傳播,帶毒的野豬可經食物鏈或直接接觸傳播病毒,對家養的豬只具有潛在的危險性。

        3.先天性感染豬瘟病毒的仔豬易產生免疫耐受

        妊娠母豬感染豬瘟病毒后,可經胎盤將病毒傳染給胎兒,造成先天性感染豬瘟病毒的仔豬產生先天性免疫耐受。據有關報道:經廣東、福建、吉林等5個規模豬場檢測帶毒母豬所產下的仔豬帶毒情況,發現其帶毒率為96.7%,帶毒窩數率為60%~100%。一般情況下,母豬妊娠早期(40日齡)感染豬瘟病毒多數會發生流產、產死胎和木乃伊胎;妊娠70日齡感染病毒可產下弱仔豬,表現為先天性震顫(抖抖病),皮膚發紺等,病后多于2周內死亡;妊娠80~90日齡感染病毒時,產出的仔豬,除少數發生死亡外,多數仔豬能成活6~11個月,但呈現先天性免疫耐受,形成持續性感染的帶毒豬,終生帶毒長期向外排毒。據有關報道:仔豬持續性感染帶毒,實驗室數據為持續750天,田間數據為持續399天。仔豬并不表現出臨診癥狀,而對豬瘟疫苗的免疫不產生免疫應答,表現出免疫耐受,最終造成疫苗免疫失敗。這些持續性感染的帶毒仔豬,如果當作后備種豬進行培育,則會形成新的帶毒種豬群,同樣會經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病原,使豬瘟病毒一代一代在豬群中傳播下去,誘發豬瘟不間斷的一年一年地發生,給豬瘟的防控工作帶來重大的困難。

        4.混合感染與繼發感染造成免疫抑制危害甚大

        由于豬群中存在持續性感染;仔豬先天性免疫耐受,對疫苗接種免疫應答低下;加之疫苗質量不穩定,保管使用不當以及各種應激因素的影響,造成許多免疫豬群仍然不斷地發生豬瘟。在臨床上常見豬瘟與藍耳病或偽狂犬病、圓環病毒2型感染、豬流感等混合感染,并常繼發感染豬肺疫或鏈球菌病、氣喘病、副傷寒、大腸桿菌病、副豬嗜血桿菌病、弓形蟲病和附紅細胞體病等。使病情復雜化,不僅增加發病率和死亡率,而且也加大了防控的難度。

        在容易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的疫病中,藍耳病、圓環病毒2型、偽狂犬病、豬流感及氣喘病等都是嚴重的免疫抑制性疾病。這些疾病都能嚴重地損害肺部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引起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發生改變,造成機體免疫抑制,干擾豬瘟疫苗的免疫應答,導致免疫失敗,抗病力低下。由此可見,免疫抑制對當前防控豬瘟的發生與流行已構成最大的威脅,應引起高度重視。

        5.豬瘟病毒毒力不斷增強,典型豬瘟有抬頭趨勢

        當前我國流行的豬瘟病毒株沒有發生變異,持續感染毒株與致病毒株之間基因組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但其毒力有強弱之分,而且毒力有不斷增強的趨勢。據Garbre等報道:豬瘟強毒力株占45%、低毒力株占27%、無毒力株占22%、持續感染毒株占6%。強毒力株可引起典型豬瘟,死亡率高;中等毒力株引起持續感染,引發部分死亡;低毒力株引發非典型、溫和型和慢性型豬瘟,不引發死亡。當前在發生豬高熱病的病例中檢出的豬瘟,多數病例為典型豬瘟,而且臨床特征與病理變化也非常明顯。有可能豬瘟病毒毒力在不斷增強,致使典型豬瘟又有所抬頭。因此,在診斷豬高熱病時,不要把典型豬瘟也歸結為豬藍耳病。

        6.免疫豬群發生豬瘟越來越多見

        黑龍江和浙江省溫州市某規模豬場,免疫豬群產下的仔豬發生豬瘟,均造成了重大的經濟損失。用Dot-ELISA檢測生產母豬發現其豬瘟抗體水平比較高,新生仔豬吃初乳前未檢測到豬瘟抗體,出生2天后檢測仔豬豬瘟母源抗體水平不均勻,高的在160倍以上,低的在40倍以下。160倍以上的仔豬表現為健康狀態, 40倍以下的仔豬表現為虛弱狀態。生產母豬雖然豬瘟抗體水平比較高,臨床上表現為健康狀態,但有的妊娠母豬仍產出死胎和弱仔,出現母豬繁殖障礙。因為當母豬感染豬瘟弱毒或母豬免疫水平低下時,感染強毒能引起亞臨床感染,并可通過胎盤將病毒感染仔豬,導致母豬繁殖障礙。豬瘟帶毒種豬妊娠后,病毒在母豬體內垂直感染仔豬,這種仔豬不能免疫識別豬瘟病毒與豬瘟疫苗,用豬瘟弱毒疫苗給豬瘟帶毒仔豬進行免疫接種不會產生免疫效果。當豬瘟混合感染與繼發感染其他免疫抑制性疾病時,會侵害和損傷免疫系統,也會影響豬瘟的免疫效果。這些就是造成豬瘟免疫失敗,導致免疫豬群仍然發生豬瘟的主要原因。

        7.豬瘟疫苗使用中出現的新問題

        我國的豬瘟兔化弱毒疫苗(C株)是世界上公認的最優秀的豬瘟疫苗,防控豬瘟的作用應當肯定。但是目前重要的是如何進一步提高疫苗的質量和采用什么方法評價疫苗使用的效果。長期反復的接種豬瘟弱毒疫苗,豬只不斷地受到疫苗弱毒的刺激,易導致產生免疫麻痹,抗體性反應遲鈍。在免疫麻痹的情況下,疫苗弱毒會不斷地通過機體,在豬場內反復循環,可引起病毒毒力逐漸返強,出現嚴重后果。廣西伍思欽等的試驗證實,長期實施乳前超前免疫,也會導致仔豬產生免疫耐受。當超前免疫的仔豬斷奶后進行二免時,仔豬對豬瘟疫苗的免疫反應性會大大降低,抗體水平下降快;再次接種疫苗后,抗體上升緩慢。這些不可避免的現實問題,我們應當認真思考,嚴肅對待。當前我國停止使用豬瘟疫苗接種的條件還不成熟,但應作出規劃對豬瘟進行凈化,進而在全國消滅豬瘟。

        二、防控措施

        (一)免疫預防

        1.豬瘟的免疫接種  仔豬:3~4周齡的免疫系統發育趨于完善,母源抗體可維持至30日齡左右,仔豬可選在25日齡進行首免,每頭仔豬肌注細胞苗4毫升;65~70日齡進行二免,每頭肌注脾淋苗2毫升。

        后備種豬:購入后備種豬后立即補注疫苗1次,每頭肌注脾淋苗2毫升;配種前15天每頭肌注脾淋苗2毫升,加強免疫1次。

        生產母豬:產仔后7~10天免疫1次,每頭肌注脾淋苗2毫升。

        種公豬: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每頭肌注脾淋苗2毫升。

        2.做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接種    免疫抑制性疾病能損害豬體的免疫系統,干擾豬瘟弱毒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在防控豬瘟時也要同時把免疫抑制性疾病控制好。

        藍耳病:滅活疫苗;仔豬:23~25日齡首免,每頭肌注1毫升;3周后二免,每頭肌注2毫升;育肥豬出欄前不再注苗,后備豬于配種前10天加強免疫1次,每頭肌注3毫升。生產母豬:配種前10天免疫,以后每5個月免疫1次,每次每頭肌注4毫升。種公豬:每6個月免疫1次,每次每頭肌注4毫升。

        偽狂犬病:雙基因缺失活疫苗;仔豬:2日齡滴鼻,每個鼻孔0.5毫升,35日齡加強免疫1次,每頭肌注1毫升。種豬:配種前7天免疫1次,以后每4個月免疫1次,每次每頭肌注2毫升。

        細小病毒病:滅活疫苗;后備種豬配種前1個月首免,間隔12天再2免,產第一胎仔豬后15天與產第2胎仔豬后15天各免疫1次,每次每頭肌注2毫升,以后可以不再進行免疫。

        豬氣喘病:活菌苗;仔豬8~15日齡首免,60日齡加強免疫1次,每次每頭于右側肺內注射菌苗1毫升。

        接種疫苗時,使用細胞因子產品,如豬用轉移因子或倍康肽(白細胞介素-4),仔豬每頭每次0.25毫升,中豬每頭0.5毫升,大豬每頭1毫升,用生理鹽水或滅菌注射用水或疫苗稀釋液稀釋后可與弱毒活疫苗混合肌注,與滅活苗(油乳劑苗)則分別肌注。能有效的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使抗體產生快,抗體滴度增高4倍以上,抗體均勻度整齊,抗體在機體內持續時間長;還能明顯的減少與降低免疫抑制性疾病引發的免疫麻痹與免疫耐受的發生;還可誘發機體產生細胞因子,降低應激反應的出現,增強豬只的抗病力。

        (二)藥物預防

        平時適當的選用一些能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力的細胞因子產品,結合抗病毒的中藥制劑和某些優質的廣譜抗生素,通過飼料添加或飲水進行藥物預防,可有效的防控多種疫病的發生與流行,這也是防控豬瘟的一項重要措施。

        1.仔豬       仔豬出生后1日齡與5日齡分別肌注排疫肽(高免球蛋白)0.25毫升;或倍健(免疫核糖核酸)0.25毫升,每日1次;8日齡每頭肌注干擾素0.5毫升,1、2、3日齡每天各口服1次黃健(黃芪多糖口服液),每次每頭1.5毫升。

        仔豬斷奶前后各7天,于每噸飼料中加“喘速治”(泰樂菌素)400克,溶菌酶(水解酶)110克,板藍根粉500克,連續飼喂14天;或者于1噸飼料中加80%支原凈120克,強力霉素160克,抗菌肽(抗菌活性肽,具有抗菌抗病毒的雙重功能)160克,黃芪多糖粉500克,連續飼喂14天。

        2.后備種豬與育肥豬       保育豬轉群前7天開始,1噸飼料中加氟康王(氟苯尼考)400克,抗菌肽200克,黃芪多糖粉600克,連續飼喂12天。或于1噸飼料中添加利高霉素800克,阿莫西林200克,板藍根粉600克,黃芪多糖粉600克,連續飼喂12天,每月添加1次。

        3.生產母豬的藥物預防       母豬產前、產后各7天,可應用上述藥物預防方案保健,或于1噸飼料中添加5%愛樂新800克,強力霉素180克,黃芪多糖粉600克,板藍根粉600克,甘草200克,連續飼喂14天。

        飲水中可加入電解多維、葡萄糖粉、黃芪多糖粉、溶菌酶或楊樹花飲用7~10天,也可達到預防之目的。

    病豬飲水可用電解多維加葡萄糖粉加板藍根粉加楊樹花,飲用7天。

        (三)慎重引種,嚴格檢疫

        據涂長春研究員報道:經調查發現50%的豬場發生豬瘟疫情都是由購入的后備種豬和商品豬而引發的,因為引豬時不嚴格檢疫,引進了隱性感染和持續感染的帶毒豬,帶入了傳染源,導致豬瘟的發生與流行。因此,引種時不要盲目購豬,不要從疫區購豬,不要從豬販子手中購豬,不要從幾個不同的豬場同時購豬(各個豬場的豬只健康水平不一樣)。引入種豬一定要嚴格做好產地檢疫,使用消毒后的專車運輸,到場后要隔離飼養,檢疫1個月。在隔離飼養期間做1次血清學檢驗,補注豬瘟、偽狂犬病、藍耳病、口蹄疫與鏈球菌疫苗1次,驅蟲1次,確認為健康者方可進入生產區飼養。

        (四)加強疫病監測,嚴格控制種豬

        防控豬瘟首先要嚴格控制好種豬,加強疫病監測,淘汰帶病毒的種豬,特別是帶毒的種母豬。同時,帶毒母豬妊娠后可將病毒垂直感染胎豬,被感染的小豬出生后不能免疫識別豬瘟病毒或豬瘟疫苗,這樣的豬瘟帶毒豬對豬瘟疫苗的免疫不產生免疫效果,這是造成當前豬瘟免疫失敗的主要原因。因此,種豬場一定要加強對豬瘟的監測,每季度檢測1次豬瘟免疫抗體,以了解豬瘟群體的免疫水平高低和抗體水平的整齊度,進而評估疫苗的免疫效果和輔助診斷。每半年監測1次豬瘟病毒抗原,用進口ELISA試劑盒進行血清學檢測,以鑒別豬瘟感染與疫苗免疫;應用熒光抗體技術(HCFA)和RT-PCR技術進行病原學檢測。檢出HCFA陽性豬(帶豬瘟病毒豬),立即淘汰,然后清圈消毒,結合其他的綜合防控措施凈化豬場,以建立新的健康種豬群,一般經3個月便可初見成效。每6個月1次,大致經過4次凈化后,可使豬瘟得到完全控制。

        另外,要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制度,同時要加強飼養管理。

        (五)發生豬瘟時的防制方案

        首先要隔離病豬,立即進行實驗室診斷,找出原發病原與繼發病原,(因當前臨床上發病多見混合感染與繼發感染)以便采取對癥措施。

        1.封鎖發病豬舍,進行全面徹底的消毒;與病豬接觸的同舍豬只,未表現出臨床癥狀者,可立即添加藥物進行預防,用藥方案參照本文藥物預防方案選用;等疫情基本穩定后,再補注1次疫苗。未與病豬接觸的非發病豬舍先立即注射疫苗,細胞苗:仔豬每頭12毫升,中豬每頭16毫升,大豬每頭20毫升;注射時請按量加入豬用轉移因子或倍康肽一同使用。注苗后5天,仍應添加藥物進行7天的保健,以防疫病反復。病死豬只及糞便和污染雜物一律無害化處理,環境徹底消毒,可用消毒藥衛康或菌毒敵或強力消毒靈等進行消毒。

        2.臨床防制用藥要著眼于提高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采取細胞因子療法(應用重組細胞因子作為藥物用于疾病治療的一種方法)與抗病毒療法、抗細菌療法和對癥治療相結合的綜合方法進行治療,方可收到良好的療效。

        方案1  抗豬瘟高免血清,小豬每頭每次40~60毫升,中豬每次每頭80~120毫升,大豬每頭每次120~160毫升,加排疫肽(每50千克體重1毫升,重癥加量),肌肉注射,每日1次,連用2天;黃芪多糖注射液(每千克體重0.1~0.2毫升)加干擾素( 每40千克體重1毫升,重癥加量)混合肌注,每日1次,連用4天;同時配合肌注頭孢噻呋鈉注射液等,每千克體重5毫克,每日1次,連用4天。

        方案2   倍健(每60千克體重1毫升,重癥加量)加倍康肽(每60千克體重1毫升,重癥加量)加黃芪多糖射注液(每千克體重0.1~0.2毫升)混合肌注,每日1次,連用4天;同時配合肌注抗菌肽,每60千克體重1毫升,重病加量,每日1次,連用4天   來源:獸藥市場指南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环县| 广安市| 阿瓦提县| 砀山县| 偃师市| 霍林郭勒市| 马鞍山市| 宾川县| 鸡东县| 化德县| 泰和县| 遂昌县| 北安市| 海城市| 育儿| 信丰县| 景谷| 荥经县| 庄河市| 呼和浩特市| 越西县| 清水县| 泰顺县| 德昌县| 建平县| 连城县| 盘山县| 司法| 涿鹿县| 运城市| 康定县| 徐水县| 贺州市| 石柱| 武宣县| 罗城| 手游| 女性| 尉犁县| 青河县| 赣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