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2007年我國生豬疫病防制的狀況及帶給我們的啟迪 [打印本頁]

    作者: 張家富    時間: 2008-2-4 17:08
    標題: 2007年我國生豬疫病防制的狀況及帶給我們的啟迪
      2006-2007年我國生豬產業的流行語是:“豬價、豬病”。2007年5月以來,我國生豬價格一直處在高價位運行,這主要是受前幾年生豬價格持續低迷、飼養成本不斷上升和部分地區發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因素的影響,使我國的生豬生產出現了飼養量下降、出欄量減少,致使生豬供應不足所致,從而造成豬價出現大幅上漲。   豬肉是我國城鄉居民的主要副食品,抓好生豬生產,保持合理的價格水平,對穩定市場供應、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促進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2007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以促進生豬產業的發展,其對促進生豬生產、穩定市場供應產生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疫病的困擾,影響了養殖者補欄的積極性,生豬飼養量難以在短期內恢復和得到較大的增長,因此豬價在短期內也難以平抑,仍會處在高價位運行。   談到疫病防控問題,當前我國疫病呈現病多、病雜及難控的局面。近幾年來,我國豬病病原體由原來的3-5種增加到10多種,尤其是造成免疫抑制的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等的出現,再加上病毒性、細菌性等等多種疾病混合感染和繼發感染的頻出,造成了難防、難控的局面。多年來,我國的動物疫病防控總的原則是“預防為主、防重于治”,它是基于動物體質好、疫病少及典型單發為主的基礎上的,只要抓住主要危害大的個別疾病,爭取有效的疫苗預防,即可保證畜禽總的安全,如豬只要做好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針免疫預防即可無大害。一般而言,豬只的多發病多為細菌性的消化系統疾病,采取對癥治療即可。所以,在過往,采取“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是符合實際的行之有效的防控原則。   但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千家萬戶農民養豬興起、規模養豬不斷發展、優良種豬不斷引入,再結合飼料的不斷推廣、工廠化的養豬工藝的應用,這極大地提高了養豬生產效率??墒?,隨著生豬數量和產量迅速增加,規?;i場與千家萬戶散養并存、市場流通加速、活豬流通頻繁,這都促使了新病增多且復雜,給疫病防控帶來了難度。在新形勢下,疫病的防控理念必須改變,即改重藥物治療輕防疫、改預防上靠疫苗的防控辦法,實施對畜禽的疫病防控確立“養重于防、防重于治”,養、防、治的綜合防控理念,以全面落實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健康飼養為基礎,以疫苗預防、藥物保健為輔,結合重點疾病的凈化和撲殺等必要措施的防控思路。在“養”上,首先要改變生產方式,大力推進將干家萬戶的分散飼養變為規?;藴驶蛯I化的養殖方式,采用先進的飼養管理技術、改善環境條件、提高豬只自身的免疫力,這是防控疾病的基礎;“防”則應在落實生物安全措施的基礎上,給豬注射必要的疫苗,并對重點疫病作適當的藥物保健;“治”則為在能治的病上,少用藥或有針對性的用藥、科學用藥,單靠藥物治病是治不好的。總之,樹立“養重于防、防重于治”,養、防、治綜合防控的理念,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才能有效地作好疫病防控工作。   同時,為了實現“養重于防、防重于治”,養、防、治綜合防控策略,必須建立健全我國的疫病防控體系,改變我們目前疫病防控體系不健全、防控力度低的局面,應從中央到地方,逐步健全機構設置、落實隊伍組成、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完善法規制度、明確責任。國家也應進一步加大對疫病防疫體系建設的投入,保證疫病有效控制將是我國今后疫病防控的關鍵。   2007年中國豬業在品種繁育研究上的新進展、存在問題及對2008年中國豬業發展的啟迪在我國,隨著規?;B豬的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豬的瘦肉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這種趨勢下,我們從國外引進了許多瘦肉率較高的好的品種。到目前為止,世界上各發達國家的好品種我國都已引進,如美國、加拿大、英國、丹麥及澳大利亞等等,現每年引種的頭數達3000頭左右。這些豬種的引進對中國瘦肉豬種的改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這些豬種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肉質口感不佳(主要表現為肌間脂肪的含量太少)及繁殖性能相對較差(與中國的一些本地豬種如太湖豬相比)等等。而且,近幾年來,我國的引種工作極為盲目,多表現為“重引進、輕選育”,引種后,不加改良,而是直接使用、擴繁,從而進入了一種引種——退化——再引種的怪圈,這不僅浪費了大量的經濟資源,更不利于我國品種繁育工作的開展及自主品種的保護與改良。我們應在適當引種后,尋找一條將外來品種的優良性狀與中國本土豬種的優良性狀進行有機結合的良性發展之路來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適合我國生產與消費需求的豬種。目前,我國的育種界也已開始進行了探索如重慶的“渝榮一號”、云南的將沙壩豬與外來豬種結合培育自主品系、“蘇太豬”(為太湖豬與杜洛克豬雜交后培育的新品系)的誕生等等,都說明了中國育種界已開始了有益的摸索,這對打破怪圈及發展中國豬業都是極為有利的。這也說明了,在當前育種界可采用的兩種有效的育種模式即一為利用我國已引進的各種外來豬種的不同品系,將其通過雜交選育的方式培育出適合我國生產現狀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專門化品系,此為外種豬間的育種方式;二則為將外種豬與中國地方豬種相結合來進行育種,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保存中國的種質資源,同時也可充分利用中國地方豬種的優良性狀,生產出具備中國特色的優良豬品種,并使其產品不僅適于我國消費的需求,而且還能占領國際市場。舉例而言,日本于1992從我國引進北京黑豬后,通過雜交育種(主要是與杜洛克雜交),將其優良的肉質及繁殖性狀保留并發揮,培育出新品系后,其所生產的豬肉因較佳的口感而獲得了極大的經濟效益。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對中國地方豬種的優良性狀垂涎三尺,而我們為何不充分利用呢?現在此事已引起中國育種界的普遍重視,并被提入議事日程。   另外,中國的品種繁育還存在研究與生產脫節的問題。中國的學術界(或稱院校與研究院所)一般都在基因或生物技術的層面進行品種繁育的研究,但品種繁育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應有一套完整的體系才能有效的進行,即研究與生產必須有機結合才能培育出一個好的品系。同時,品種繁育還是一個大投入、緩產出的工作,需國家財力的支持,不可能依賴企業本身來完成。但是,在改革開放30年來,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我們一直未培育出較好的具有自主知識品牌的豬種或品系。這里存在的問題在于,一是國家對種豬選育的投入不夠,因為科研資金分配的相對分散,致使科研成果無法順利轉化為生產力,因此,直到目前為止,我國的繁育體系一直未建立起來。所以若想將我國的品種繁育作起來,則必須首先完善我國的品種繁育體系,即根據地區的特性及品種的分布,建立不同性質的場,其中原種場(其重點為育種并應由國家出資維持其正常的運營,包括品種引進、育種的實施及基礎設施的建設等等)應該建多大的規模、建幾個應有一個整體的規劃,其次是建設相應數量(比率)的祖代場及群種繁殖場以進行擴繁,再其次則為建設相應數量的雜種繁殖場(以生產二元母豬為主)及商品場了。繁育體系的建設必須完善、比例應配套,種的流動應按照從原種場到擴繁場再到雜種繁殖場的方向進行,同性質場間不可橫向流動,且各場間任務明確,這樣才能促進中國豬業的可持續發展。   最后,在育種方法上,我們應該堅持常規育種與生物技術相結合,才能進行有效的培育。常規育種是不可替代的,應是在其基礎上,注入各種新的技術或科學的含量,使其更加完善及育種效率更高而已。當前我國的育種工作中,理論水平很高,但缺乏有效的組織及長效機制。在品種保護方面,我國現已完成地方品種名錄的編制、保種場的建立及相應保種經費的撥付,但是,保種的根本在于利用,否則無法進行有效的保護。目前使用較好的有太湖豬、榮昌豬及沙壩豬等等。我國現已成立了“地方豬種協作育種小組”,并已開展工作,以促進地方豬種的培育與利用。   中國的生豬產業在經歷從2006-2007年的市場價位的跌宕起伏后所帶給我們的啟示及國家政策對生豬產業發展的調控作用   2006-2007年的豬價的起伏給了我們很多的反思。多年來,豬價的起伏與周期性波動的原因在于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國家沒有進行適時的調控及沒有一個保護性制度所造成的,疫病的影響、生產成本的上升及散養戶過多僅是表象。根本原因還在于此。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們豬價的控制是利用政策補貼加控制需求來達到供需平衡及豬價的穩定的。改革開放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完全沒有政府的宏觀調控措施的干預,使得豬價隨著供需關系的變化而產生了周期性的波動。再加上,過去農戶(占中國生豬產業主體的散養戶)的從眾心理(一哄而起、一哄而下)及對市場信息獲知的不暢通,從而加劇了豬價的波動幅度及從業者的風險。2006-2007年豬價的波動其根本原因也在此(當然疫病等因素更加劇了它的幅度而已)。因此,這種情況下,要想減緩波動幅度必須有賴于國家政策的適時調控及相關的長效保障機制的完善。2007年5月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相關政策,這些都是有利于生豬生產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未來生豬的發展及改善當前生豬產業劇烈波動的局面是非常有效的:這同時也表明了中央對養豬業的重視,也是建國以來前所未有的。   養豬業本身是個高投入、周期長、風險大、效益低的弱勢產業,需要國家的扶持與指導,否則無法達到產銷的平衡,并會造成大幅波動甚至會帶來一定程度的經濟危機(如今年持續上升的,CPI指數等帶來的社會影響)。因此,對這個產業而言,要想順利、平穩的發展,國家的適當保障與適時調控都是必須的。國外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可供參考,如其一為采取財政支持,即對基礎性的投入的支持,如價格支持、促銷性計劃的支持等;其二為建立保險制度,即包括政策性保險制度,以扶持畜牧業的發展。其間政府需出資(如拿出保金的50%-80%)以資助保險公司從事此項業務及使養殖戶減少參保的成本支出(現在我國政府也開始如此運行以推動國內生豬保險業務的進行),同時,由政府出面建立仲裁機構確立賠付的技術標準;其三為服務體系的建設,即政府指導相關組織建立健全服務體系的建設,包括技術性組織(主要是為養殖者提供技術支持與培訓業務)、政治性組織(如代表養殖者利益的大型的聯合會,可代表養殖者與政府進行溝通)及經濟性組織(即經濟合作與互助組織)等。這些體系或組織的建立,可使養殖者專心養殖,并使整個產業真正完成與社會的良性對接,有利于產業的良性發展。中國的養豬業町以借鑒這些成功經驗,對養殖者實施程度較高及較有效的組織,以促使產業的穩定發展。   另外,從法制角度而言,國家目前的這些政策只能稱其是短期行為,因其未上升到立法的程度,從而使養殖戶普遍認為其是一種短期行為,而非長效機制,不利于養殖者發展生產的信心的增強。同時,還需考慮產業的準入制度的建立,這有利于進入者考慮進入的成本,更加理性的進入及發展生產。   最后,關于保險與期貨的問題,這其實都是有利于降低養豬生產風險的有效措施(這在國外已獲得驗證)并對保障價格的穩定會起到較大的作用,也應是勢在必行的。但是,我國目前還處于探索與試行的階段,還需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法規及實施細則,同時,政府的補貼也應及時到位,關于保險的賠付的技術標準及仲裁機構也應盡早確定,以確保措施的執行。   回顧過往、展望未來,2008年的中國生豬產業將會何去何從?   2008年的中國生豬產業若想獲得平穩發展,首先,應由政府出臺相關的措施及進行相關的建設,以使廣大養殖者方便的獲取各種相關信息?,F在,許多養殖者苦于信息不通暢,無從獲知市場供應的狀況,因此養豬處于一種盲目的狀態,所以必須建立一個完整的信息系統。   其二,則為應控制母豬的規模,即實施種豬登記制度,并根據我國年需出欄的商品豬數量來確定需飼養的母豬數量。母豬數量的有效控制,即可有效控制商品豬數量,從而達到市場的供需平衡。以往,因為農戶養豬時既養母豬亦養商品豬,母豬的數量無從控制,這也導致了市場波動的增大。據統計,2005年,我國的母豬數量一度達到4800多萬頭,這大大超出了市場的實際需求量,從而也對2006年時豬產品價格的一路走低留下了前提。同時,未來,如何提高母豬的年生產率(繁殖性能),將是今后生豬產業平穩發展的一個科學基礎。那么在此基礎上,應作到適當并有效的控制母豬的數量才能確保市場供需的平穩。同時,有效實施母豬的登記制度,是保障確認母豬數量的前提條件,也是進行有效控制的前提。在母豬少時,可以通過宏觀調控等措施促進母豬生產,發展其數量;而在母豬多時,則進行有效的控制以調整商品豬的出欄量。當然,在控制時還需考慮疫病、環境等的影響因素,以進行科學調控。   其三,在疫病控制上首先應著力改變現行的觀念,調整防控的思路,宣傳“養重于防、防重于治”的理念,作到不僅注重疫苗防疫、給藥治療,同時應注重飼養管理、營養供給平衡及環境控制,從而有效提高家畜自身的免疫力。   現代家畜的飼養,在規?;i場,由于飼養密度高、環境設施的不健全性,豬只經常處于應激狀態,使其免疫力低下,無法抵抗外界病原的侵襲;而在散養戶中,則由于技術、飼養理念落后,再加上飼養環境較差,亦使豬只的免疫功能無法提升,抗病力也減弱。所以,今后我們在飼養過程中應逐漸改變飼養工藝及方法,來逐步提升豬只的抗病力。同時,防疫體系的進一步建設與完善也是疫病防控的重中之重。   目前,有幾個問題值得探討,一是養殖小區的問題,養殖小區是由散養戶向規模化方向發展的一種過渡形式,其在發展了一段時間后,應已成為過去形式。養殖小區是將分散轉為集中,但由于其為多家集中在一個小區中飼養,從而形成了疫病難以控制及環境污染難以控制的難題。今后,應逐步取消養殖小區,向專業化、標準化的養殖場方向發展。未來,小規模的自繁自養應取消,逐步形成一般的農戶只養肥豬(商品豬),而由規模化豬場來飼養種豬及母豬,形成一個完整的配套生產模式,實行標準化、專業化養殖體系。其二,就是如何應對市場的問題。未來,可在協會組織相對完善的前提下,實施公司+農戶或由協會統一組織養殖戶來實施專業化的生產,這樣一方面可提高散養戶的產品品質,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將其個體的弱勢轉變為集體優勢,以應對市場變化。如湖南湘潭地區,年出欄500多萬頭生豬,全部是由散戶養殖。他們在當地協會的統一組織、調配下,首先確保了產品的無公害及優良品質,同時也確保了市場銷售的穩定性,從而使當地的生豬產業得以良性、平穩的發展。
    作者: 朱良    時間: 2008-2-12 18:15
    樓主講得真是太好了! 07年的豬價給了我們太多的啟示:良好的飼養管理、營養平衡的飼料、良好的環境控制措施等等。我們需要思考得太多了!
    作者: 謝冬    時間: 2008-5-28 21:43
    樓主,很厲害哦
    作者: weimanlin    時間: 2008-5-29 10:51
    很少能想到這么多,支持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昌市| 手游| 武穴市| 应用必备| 成安县| 通江县| 长治市| 天气| 华坪县| 安宁市| 新津县| 咸宁市| 百色市| 浮梁县| 景德镇市| 曲沃县| 涿鹿县| 司法| 东方市| 时尚| 鄂尔多斯市| 佛冈县| 隆化县| 乌拉特后旗| 佛教| 鹤庆县| 潜山县| 祁门县| 科技| 鄂托克旗| 镇康县| 南岸区| 个旧市| 许昌县| 布拖县| 定远县| 蕲春县| 清镇市| 鹤山市| 奎屯市| 黄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