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我的實驗設計,請大家討論下 [打印本頁]

    作者: huangdy2006    時間: 2008-1-21 18:40
    標題: 我的實驗設計,請大家討論下


    集團養殖總部獸醫實驗室
    獸醫檢測實驗及其儀器配置

    一、
    細菌操作:
    第一個實驗 培養基的制備:

    1、目的要求  熟悉培養基制備的基本程序,會制備常用的培養基,會測定并矯正培養基的pH
    2、儀器及材料  高壓蒸汽滅菌器、電熱干燥箱、電爐、天平、量筒、漏斗、試管、培養皿、燒杯、三角燒瓶、標準比色管、精密pH試紙、紗布、牛肉膏、蛋白胨、瓊脂粉、氯化鈉、氫氧化鈉、脫纖綿羊血等。
    3方法與步驟   培養基制備的基本程序  配料溶化測定及矯正pH過濾分裝滅菌無菌檢驗備用。

    1)、肉膏湯培養基
        成分  牛肉膏35g,蛋白胨10g,氯化鈉5g,蒸餾水1000ml
        制法  將牛肉膏、蛋白胨、氯化鈉加水后,加熱溶解。矯正pH7.47.6,過濾分裝。置高壓蒸汽滅菌器內,121.320min滅菌即成。
        用途

    可供一般細菌生長,同時也是制作一般培養基的基礎原料。

    2)、營養瓊脂培養基
        成分  肉膏湯1000ml,瓊脂粉2030g
        制法  將瓊脂粉加入肉膏湯內,煮沸使其完全溶解,矯正pH7.47.6,過濾分裝于試管或三角燒瓶中,以121.3滅菌20min。可制成試管斜面、高層培養基或瓊脂平板。
        用途  此培養基可供一般細菌的分離培養、純培養,觀察菌落特征及保存菌種等,也可作特殊培養基的基礎。
    3血液瓊脂培養基  將滅菌的營養瓊脂冷至4550,以無菌操作,加入5%10%的無菌血液(或脫纖血),然后傾注滅菌平皿或分裝試管制成斜面。供營養要求較高的細菌分離培養,亦可供溶血性的觀察和保存菌種用。
    4)、半固體培養基  肉湯培養基中加入0.3%0.5%瓊脂粉制成,用于菌種的保存或細菌運動性觀察。



    第二個實驗 細菌標本片的制備及染色法:

    目的要求 能利用不同的材料進行細菌標本片的制備,會進行常規染色,并認識細菌的不同染色特性。
    儀器及材料

    酒精燈、接種環、載玻片、吸水紙、生理鹽水、美藍染色液、革蘭氏染色液、瑞氏染色液、染色缸、染色架、洗瓶、顯微鏡、香柏油、乙醇乙醚、擦鏡紙、細菌培養物(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細菌病料、無菌鑷子和剪刀、特種鉛筆等。

    方法與步驟

    1
    、細菌標本片的制備

       抹片  根據所用材料不同,抹片的方法亦有差異。
        (1)固體培養物  取潔凈的玻片一張,把接種環在酒精燈火焰上燒灼滅菌后,取12環的無菌生理鹽水,放于載玻片的中央,再將接種環滅菌,冷卻后,從固體培養基上挑取菌落或菌苔少許,與水混勻,作成直徑1cm的涂面。接種環用后需滅菌。
        (2)液體培養物  可直接用滅菌接種環鉤取細菌培養液12環,在玻片上作直徑1cm的涂面。
        (3)液體病料(血液、滲出液、腹水等)  取一張邊緣整齊的載玻片,用其一端醮取血液等液體材料少許,在另一張潔凈的玻片上,以45°角均勻推成一薄層的涂面。
        (4)組織病料  以無菌剪刀、鑷子剪取被檢組織一小塊,以其新鮮切面在玻片上做35個壓印或涂抹成適當大小的一薄層。
        無論何種方法,切忌涂抹太厚,否則不利于染色和觀察。
        干燥  涂片應在室溫下自然干燥,必要時將涂面向上,置火焰高處微烤加熱干燥。
        固定  固定的方法因染色方法不同而異。
        (1)火焰固定  是最常用的方法,將干燥好的抹片涂面向上,在火焰上來回通過數次(一般46次),以手背觸及玻片微燙手為宜。
        (2)化學固定  有的血片、組織觸片用姬姆薩染色時,要用甲醇固定35min
    固定的目的是使菌體蛋白質凝固,形態固定,易于著色,并且經固定的菌體牢固黏附在玻片上,水洗時不易沖掉。
        2、常用的細菌染色方法
        美藍染色法  在經火焰固定的抹片上,滴加適量美藍染色液覆蓋涂面,染色23min,水洗,晾干或吸水紙輕壓吸干鏡檢,結果,菌體呈藍色。
        革蘭氏染色法
        (1)在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銨結晶紫染色液,染13min,水洗。
        (2)加革蘭氏碘液媒染,作用12min,水洗。
        (3)95%酒精脫色約30s1min,水洗。
        (4)加稀釋石炭酸復紅或沙黃水溶液復染30s左右,水洗,吸干后鏡檢。
        結果:革蘭氏陽性菌呈藍紫色,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
        瑞氏染色法  細菌抹片自然干燥后,滴加瑞氏染色液于涂片上以固定標本,13min后,再滴加與染色液等量的磷酸鹽緩沖液或中性蒸餾水于玻片上,輕輕搖晃使與染色液混和均勻,5min左右水洗,干后鏡檢,菌體呈蘭色,組織細胞的胞漿將呈紅色,細胞核呈藍色。
       姬姆薩染色法  血片或組織觸片自然干燥后,用甲醇固定35min,干燥后在其上滴加足量染色液或將抹片浸入盛有染色液的染缸里,染色30min,或者染色數小時或24h,取出水洗,吸干或烘干,鏡檢。細菌呈藍青色,組織細胞漿呈紅色,細胞核呈藍色。
          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1.堿性美藍染色液
        甲液   美藍  0.3g95%酒精  30ml
        乙液   0.01%苛性鉀溶液  100ml
        將美藍放入研缽中,徐徐加入酒精研磨均勻后即為甲液,將甲、乙兩液混和,越夜后用濾紙過濾即成。新配制的美藍染色不好,陳舊的染色好。
        2.革蘭氏染色液
        (1)草酸銨結晶紫染色液
        甲液   結晶紫  2g95%酒精  20ml
        乙液  草酸銨  0.8g,  蒸餾水  80ml
        將結晶紫放入研缽中,加酒精研磨均勻為甲液,然后將完全溶解的乙液與甲液混和即成。
    (2)革蘭氏碘液(又稱盧戈氏碘液)   1g,碘化鉀2g,蒸餾水300ml。將碘化鉀放入研缽中,加入少量蒸餾水使其溶解,再放入已磨碎的碘片徐徐加水,同時充分磨勻,待碘片完全溶解后,把余下的蒸餾水倒入,再裝入瓶中。
        (3)稀釋石炭酸復紅溶液   取堿性復紅酒精飽和溶液(堿性復紅10g溶于95%酒精100ml)1ml5%石炭酸水溶液9ml混和,即為石炭酸復紅原液。再取復紅原液10ml90ml蒸餾水混和,即成稀釋石炭酸復紅溶液。
    3.瑞氏染色液  取瑞氏染料0.1g,純中性甘油1ml,在研缽中混和研磨,再加入甲醇60ml使其溶解,裝入棕色瓶中越夜,次日過濾,盛于棕色瓶中,保存于暗處。保存越久,染色越好。
    4.姬姆薩染色液  取姬姆薩氏染料0.6g加于甘油50ml中,置5560水浴中1.52h后,加入甲醇50ml,靜置1日以上,濾過即成姬姆薩染色原液。
    臨染色前,于每毫升蒸餾水中加入上述原液1滴,即成姬姆薩染色液。應當注意,所用蒸餾水必須為中性或微堿性,若蒸餾水偏酸,可于每10ml左右加入1%碳酸鉀溶液1滴,使其變成微堿性。






    第三個實驗 細菌形態觀察:

    1、目的要求 能利用顯微鏡油鏡觀察細菌的基本形態和特殊結構,并會進行顯微鏡的保養。
    2、儀器及材料 顯微鏡、香柏油、乙醇乙醚(替代二甲苯,乙醇與乙醚的比例為37)、擦鏡紙、細菌染色標本片。
    3、方法與步驟

        油鏡的識別  油鏡是接物鏡的一種,使用時需在物鏡和載玻片之間添加香柏油,因此稱為油鏡。可根據以下幾點識別。
        1.一般來講,接物鏡的放大倍數越大,長度就越長,作為光學顯微鏡,油鏡的放大倍數最大,故油鏡最長。
        2.油鏡的放大倍數為90×100×,使用時應查看油鏡上標明的倍數。
        3.不同光學儀器廠生產的各類顯微鏡,往往在接物鏡上有一白色色環作為油鏡的標記,或直接在油鏡頭上標有字或“oil”字樣,有的標有“HI”字樣。
        油鏡的使用原理

    主要避免部分光線折射的損失。因空氣的折光率(n=1.0)與玻璃的折光率(n=1.52)不同,故有一部分光線被折射,不能射入鏡頭,加之油鏡的鏡面較小,進入鏡中的光線比低倍鏡、高倍鏡少得多,致使視野不明亮。為了增強視野的亮度,在鏡頭和載玻片之間滴加一些香柏油,因香柏油的折光率(n=1.515)和玻璃的相近。這樣絕大部分的光線能射入鏡頭,使視野明亮,物像清晰。

       使用方法(以目前生產中使用較多的電光源顯微鏡為例)
        1.放置  顯微鏡使用時應放置在潔凈平穩的實驗桌或實驗臺上。
        2.調節視野亮度  打開電源開關,盡量升高聚光器,放大光圈,調節亮度調節鈕,使射入鏡頭的光線適中(明亮但不刺眼睛)。
        3.標本片的放置  于標本片的欲檢部位,滴加香柏油一滴,將標本片固定于載物臺正中,用油鏡檢查。
        4.鏡檢  首先,眼睛從鏡筒右側注視油鏡頭,小心轉動粗調節器,使載物臺上升,直至油鏡頭浸沒油中,與玻片相接觸。然后,一面從目鏡觀察,一面徐徐轉動粗調節器使載物臺緩慢下降,待得到模糊物像時,再換用細調節器,直至物像完全清晰為止。
        5.油鏡的保養  油鏡用畢,應以擦鏡紙拭去鏡頭上的香柏油,如油已干或物鏡模糊不清,可滴加少量乙醇乙醚于擦鏡紙上,拭凈油鏡頭,并隨即用擦鏡紙拭去乙醇乙醚(以免乙醇乙醚溶解粘固鏡片的膠質使其脫膠,致使鏡片移位或脫落),然后,把低倍鏡轉至中央,高倍鏡和油鏡轉成字形,使載物臺和聚光器下降,關上電源,用綢布包好,放入鏡箱,存放于陰晾干燥處,避免受潮生銹。
        應該指出,目前所用的顯微鏡種類很多,盡管油鏡的識別和原理是一致的,但在使用上與以上所述有不同,應注意靈活掌握,目前生產中使用較多的是電光源顯微鏡。
      細菌基本形態的觀察
        1.純培養物標本片(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炭疽桿菌等)
        2.血片或組織觸片(炭疽桿菌、巴氏桿菌等)

      


    第四個實驗   細菌分離

    目的要求  能利用不同的被檢材料進行細菌的分離培養,觀察細菌的培養特性,并會進一步移植培養。

    儀器及材料
    溫箱、病料、實驗用菌種、營養瓊脂培養基、肉渣湯(皰肉)培養基、接種環、酒精燈、烙刀、鑷子、剪子等。


    方法與步驟
    細菌的分離培養  
        1.平板劃線分離法  
        平板劃線是通過將被檢材料連續劃線而獲得單個菌落,因而劃線愈長,獲得單個菌落的機會也愈多。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右手持接種環于酒精燈上燒灼滅菌,待冷。
    (2)無菌操作取病料  若為液體病料,可直接用滅菌的接種環取病料一環;若為固體病料,首先將烙刀在酒精燈上滅菌,并立即用其將病料表面燒烙滅菌,然后用滅菌接種環從燒烙部位插入組織中緩緩轉動接種環,取少量組織或液體。
        (3)左手持平皿,用拇指、食指及中指將皿蓋打開一側(角度大小以能順利劃線為宜,但以角度小為佳,以免空氣中細菌污染培養基)
    (4)將已取被檢材料的接種環伸入平皿,并涂于培養基一側,然后自涂抹處成3040°角,以腕力在平板表面輕輕地分區劃線。
    在細菌病診斷或藥敏試驗時,為了提高效率,常可將皿蓋放于酒精燈附近,左手持培養基,使劃線的平面與右側臺面的角度小于90°且在酒精燈附近,右手持接種環取病料連續劃線。
        (5)劃線完畢,燒灼接種環,將培養皿蓋好,用記號筆在培養皿底部注明被檢材料及日期,倒置37溫箱中,培養1824h觀察結果。凡是分離菌應在劃線上生長,否則為污染菌。
        2.傾注分離法  3支融化后冷至50左右的瓊脂管,用滅菌的接種環取一環培養物(或被檢材料)移至第一管中,隨即用掌心搓轉均勻,再由第一管取一環至第二管,搓轉均勻后,再由第二管取一環至第三管經同樣處理后,分別倒入三個滅菌培養皿中,待凝固后,倒置于37溫箱中培養24h觀察結果。
    厭氧菌的分離培養

    厭氧菌的分離培養常用肉渣湯(皰肉培養基)培養法。先將試管傾斜,使培養基表面露出一點,然后接種被檢材料或菌種,接種后將試管直立,即封閉液面。最后置37溫箱中培養2448h

       

    細菌移植
        1.斜面移植
        (1)左手持菌種管及瓊脂斜面管,一般菌種管放在外側,斜面管放在內側,兩管口并齊,管身略傾斜,斜面向上,管口靠近火焰。
    (2)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持接種環在酒精燈上燒灼滅菌。
        (3)將斜面管的棉塞夾在右手掌心與小指之間,菌種管棉塞夾在小指與無名指之間,將二棉塞一起拔出。
        (4)把滅菌接種環伸入菌種管內,挑取少量菌苔將其立即伸入斜面培養基底部,由下而上在斜面上彎曲劃線,然后管口和棉塞通過火焰后塞好,接種環燒灼滅菌。
        (5)在斜面管口,寫明菌種名,日期,置37溫箱內,培養1824h,觀察生長情況。
        2.肉湯移植  方法同上,取少許菌落,迅速伸入肉湯管內,在接近液面的管壁輕輕研磨,并蘸取少許肉湯調和,使菌混和于肉湯中。
        3.從平板移植到斜面  無菌操作打開平皿蓋,挑取少許菌落移于斜面管,方法同上。
        4.半固體培養基穿刺接種法  方法基本同斜面移植,但用接種針挑取菌落,由培養基表面中心垂直刺入管底,然后由原線退出接種針。
       細菌在培養基中生長特性的觀察
        1.瓊脂平板培養基  主要觀察細菌在培養基上形成的菌落的特征。
        (1)大小  以直徑(mm)表示,小菌落如針尖大,大菌落為56mm,甚至更大。
        (2)形狀  有圓形、不規則形、針尖狀、露滴狀、同心圓形、根足形等。
    (3)邊緣  有整齊、波浪狀、鋸齒狀、卷發狀等。
        (4)表面形狀  光滑、粗糙、同心圓狀、放射狀、皺狀、顆粒狀等。
        (5)濕潤度  濕潤、干燥。
        (6)隆起度  表面隆起、輕度隆起、中央隆起、臍狀、扣狀、扁平狀。
        (7)色澤和透明度  色澤有無色、白、黃、橙、紅等;透明度有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等。
        (8)質地  分堅硬、柔軟或黏稠等。
        (9)溶血性  菌落周圍有無溶血環。有透明的溶血環稱β型溶血;呈很小的半透明綠色的溶血環稱α型溶血;不溶血的為γ型溶血。
        2.肉湯培養基:
        (1)渾濁度  有高度渾濁、輕微渾濁或仍保持透明者。
        (2)沉淀  管底有無沉淀,沉淀物是顆粒狀或棉絮狀等。
        (3)表面  液面有無菌膜,管壁有無菌環。
        (4)色澤  液體是否變色,如綠色、紅色等。
    3.半固體培養基  具有鞭毛的細菌,沿穿刺線向周圍擴散生長,無鞭毛的細菌沿穿刺線呈線狀生長。



    第五個實驗   細菌生物化學實驗
    目的要求  了解細菌生化試驗的原理、方法及在細菌鑒定中的意義。
    儀器及材料  溫箱、接種環、酒精燈、蛋白胨水培養基、糖發酵培養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養基、醋酸鉛蛋白胨水培養基、檸檬酸鹽瓊脂斜面培養基、MR試劑、VP試劑、靛基質試劑
    方法與步驟
        細菌都有各自的酶系統,因此,都有各自的分解與合成代謝產物,而這些產物就是鑒別細菌的依據。所謂細菌的生化試驗,就是用生物化學的方法檢查細菌的代謝產物。以下是幾種常用的生化試驗:
       糖發酵試驗  有些細菌能分解糖產酸,從而使指示劑變色。試驗時,將細菌無菌操作接種于糖發酵培養基中,于37培養2448h,結果有三種:有的只產酸(),有的產酸產氣(),有的不發酵(-)
        甲基紅(MR)試驗與維-培(VP)試驗  取菌接種于2支含0.5%葡萄糖蛋白胨水培養基中,置37溫箱培養4d,分別作甲基紅和維-培試驗。
        1.甲基紅試驗  取上述培養基一支,加入甲基紅試劑(甲基紅0.1g溶于95%酒精300ml)56滴,液體呈紅色者為陽性,黃色者為陰性,橙色者為可疑。
        2.維-培試驗  取上述培養基一支,先加維-培甲液(6%α-甲萘酚酒精溶液)3ml,再加入維-培乙液(40%氫氧化鉀水溶液)1ml,混和后靜置于試管架內觀察24h,凡液體呈紅色者為陽性,不變色者為陰性。
        靛基質試驗  有些細菌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產生靛基質(吲哚),遇相應試劑而呈紅色。試驗時,取菌接種于蛋白胨水培養基中,37培養23d;于培養基中加入戊二醇或二甲苯23ml,搖均,靜置片刻后,沿試管壁加入靛基質試劑(配法:對二甲基氨基苯甲醛1.0g95%酒精95ml溶解后,再加濃鹽酸50ml)2ml,若能形成玫瑰靛基質而呈紅色,則為陽性反應,不變色為陰性反應。
        硫化氫試驗  某些細菌能分解培養基中含硫氨基酸如半胱氨酸等產生硫化氫,硫化氫遇醋酸鉛或硫酸亞鐵則形成黑色的硫化鉛或硫化亞鐵。用接種針取菌穿刺于含有醋酸鉛或硫酸亞鐵的瓊脂培養基中,37培養4d,凡沿穿刺線或穿刺線周圍呈黑色者為陽性,不變色者為陰性。
    檸檬酸鹽利用試驗  取菌接種于檸檬酸鹽瓊脂斜面上,置37培養4d,如果有細菌生長,使培養基變藍色,則為陽性,否則為陰性。






    第六個實驗  細菌藥敏實驗
    原理  各種病原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不同,細菌的藥物敏感性試驗用于測定細菌對不同抗菌藥物的敏感度,或測定某種藥物的抑菌(或殺菌)濃度,為臨床用藥或為新的抗菌藥物的篩選提供依據。藥敏試驗的方法很多,普遍使用的是圓紙片擴散法。
    目的要求

    掌握圓紙片擴散法測定細菌對抗生素等藥物的敏感試驗的操作方法和結果判定,明確藥敏試驗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

    儀器及材料

    接種環、酒精燈、試管架、眼科鑷子、溫箱、普通瓊脂平板、抗菌藥物紙片、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培養物。

    方法與步驟
    1.無菌操作,取細菌培養物,在營養瓊脂平板上密集均勻劃線。
    2.用無菌鑷子夾取各種抗菌藥物圓紙片(一般在試紙片上標記有藥物名或代號),輕輕貼在已接種細菌的瓊脂培養基表面,一次放好,不能移動,各紙片間的距離要大致相等。
    3.平皿倒置,37溫箱中培養1824h
    4.結果觀察。根據紙片周圍有無抑菌圈及其直徑大小,確定細菌對抗生素等藥物的敏感度。













    二、酶聯免疫吸附實驗(ELISA):
    目的要求

    掌握ELISA的基本操作步驟,了解豬群豬瘟等抗體監測的意義。

    儀器及材料  酶聯檢測儀、酶標板、微量加樣器(配帶槍頭)、病毒抗原、酶標SPA、陽性血清、陰性血清、待檢血清、pH9.6碳酸鹽緩沖液、洗滌液(PBS-T)、BSA(牛血清白蛋白)、封閉液、稀釋液、底物溶液、30%H2O22mol/L H2SO4溶液、鄰苯二胺(OPD)。
    方法與步驟
       1.包被

    pH9.6碳酸鹽緩沖液稀釋病毒抗原至1μg/ml,以微量加樣器每孔加樣100μl,置濕盒內37包被23h

    2.洗滌
    用洗滌液(PBS-T)將反應板洗滌三次,每次5min,甩干。

    3.封閉  以微量加樣器在每孔內加封閉液200μl,置濕盒內37封閉3h
    4.洗滌

    重復第2步。

    5.加待檢血清  以微量加樣器在每孔內加100μl稀釋液,然后在酶標板的第1孔加100μl待檢血清,以微量加樣器反復吹吸幾次混勻后,吸100μl加至第2孔,依次倍比稀釋至第12孔,剩余的100μl棄去,置濕盒內37作用2h
    6.洗滌

    重復第2步。

    7.加酶標SPA
    以稀釋液將酶標SPA稀釋至工作濃度,以微量加樣器每孔加100μl,置濕盒內37作用2h

    8.洗滌  重復第2步。
    9.加底物溶液顯色  每孔加入新配制的底物溶液100μl37避光顯色10min
    10.終止反應  2mol/LH2SO4溶液終止反應,每孔50μl
    11.結果判定  以酶標儀檢測樣品的A490,檢測之前,先以空白孔調零,當P/N≥2.1即判為陽性。
    注意:每塊ELISA板均需在最后一排的后3孔設立陽性對照、陰性對照和空白對照。
    附:常用試劑的配制

    1.
    包被液(0.05molpH9.6碳酸鹽緩沖液)Na2CO3  1.59g  NaHCO3  2.93g  蒸餾水  1000ml

        2.緩沖液(0.01molpH7.4 PBS):NaCl  8.0gKH2PO4  0.2gNa2HPO4  2.9gKCl  0.2g;蒸餾水  1000ml
        3.洗滌液(0.01molpH7.4PBS-吐溫20):Tween-20  0.5ml0.01M pH7.4 PBS1000ml
        4.封閉液(1%BSA-PBS-T):BSA  1.0gPBS-T  100ml
        5.底物緩沖液(pH5.0磷酸鹽-檸檬酸鹽緩沖液):檸檬酸  4.6656gNa2HPO4  7.2988g;蒸餾水  1000ml
        6.底物溶液(臨用前新鮮配制,配后立即使用):鄰苯二胺(OPD)  40mg30%H2O2  0.15ml;底物緩沖液  100ml
        7.終止劑(2mol/LH2SO4):H2 SO4  22.2ml;蒸餾水  177.8ml

      其他必須配備的實驗室基本儀器物品:



    離心機 1臺
    水浴鍋
    1臺
    玻璃勻漿器
    若干

    試驗臺 1套
    空調

    1臺
    實驗用水龍頭和水池
    2個
    洗滌用毛刷

    包扎用牛皮紙、繩子












      獸醫實驗室的基本功能及以后的發展方向建議:
    1、主要開展以下工作:
    (1)
    抗體監測

    根據各豬場豬群健康狀況,定期進行 HCV、PR 、 PRRS等和各類病原菌抗體檢測和病理分析,指導豬場做好防治工作;疫苗質量的監控;對豬的重要傳染病的抗體監測和病理分析。
    目的:通過以上各項工作,摸清各豬場的疫病流行情況和免疫狀況,為制定我公司豬場免疫程序提供了科學依據。

    (2)
    病毒性疾病的基因診斷:

    利用PCR、RT-PCR技術,對于發病豬進行病毒的基因診斷,摸清各豬場HCV、PRRS、PCV和PRV等重要致病病毒的存在和分布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做清除或凈化策略。

    (3)
    開展細菌分離培養、生化鑒定和藥敏試驗工作

       
    從血液或病料中分離出病原菌,通過細菌培養純化、顯微鏡觀察和生化實驗鑒定病原菌的類型,通過藥敏試驗找到最為敏感的抗菌素,提高治療效果,減少無效用藥。另外,可以從豬場發病豬分離到病原菌并保存,用于測試我豬場購買藥品的有效性。


    (4)
    制作高免血清


    利用豬場淘汰的母豬或育肥豬,分別注射大劑量的各種主要疫苗和自家疫苗,之后無菌采血離心分離血清,滅活并進行安全檢查后制成高質量的治療用血清用于臨床疾病預防和治療,保護窗口期的小豬(保育豬)免受病毒和病菌感染;減少藥物的使用;生產安全、衛生、無藥物殘留的優質豬肉。

    (5)
    每年一次進行豬場寄生蟲病普查,根據普查結果制定驅蟲方案

    豬場主要存在的寄生蟲有蛔蟲、結節蟲、球蟲、鞭蟲和小袋蟲等,通過針對性的預防,上述蟲體可得到很好控制,感染率可得到明顯降低。

    (6)
    配制豬場常用的一些藥品試劑

    電解質補液鹽、葡萄糖注射液、疫苗稀釋液、生理鹽水、碘酒和紫藥水等,這些在豬場大量應用,在實驗室也易于配置生產,可大大降低豬場的生產成本






    2、
    效益分析:
    (1)
    通過為自己公司各豬場做各種大規模的、可重復性的診斷,可大大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和可靠性,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診斷費用可大大降低,自己檢測只需成本費用,僅為在別的公司檢測的所需費用的20-30%
    (2)
    通過對病毒病的流行病學調查,制作高質量的、高抗體滴度的、可靠的高免血清用于處于窗口期保育仔豬的疾病預防和病豬的治療,細菌分離鑒定及藥敏實驗,抗體檢測和疫苗效果評估,間接地、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豬場的生產指導中來,在保障豬群健康安全狀況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3)
    可以大規模生產一些易于制作的而豬場又用量很大的藥品制劑,如電解質補液鹽、葡萄糖注射液、疫苗稀釋液、生理鹽水、碘酒和紫藥水等,可以大大降低豬場生產成本;通過科學指導用藥,血清可以減少藥品的使用,提高治療的效果。自家疫苗可以提高免疫效果,特別對于一些尚無有效疫苗或免疫不理想的傳染病。

    綜合上述,獸醫實驗室的建立可以大大降低豬場的生產費用,間接地參與到豬場生產指導中來,其重要性不可低估。

    作者: huangdy2006    時間: 2008-1-21 18:42
    自己先頂一下,這是我向公司提交的試驗室方案。:lairen: :lairen: :lairen:
    作者: any_wyb    時間: 2008-1-21 19:11
    不懂這個,但你能做出來我覺得你夠厲害的
    作者: gaolao    時間: 2008-1-22 09:20
    1、想法都不錯!
    2、可操作性才是關鍵,不是給老板看的!
    3、實驗室和實際生產要結合!
    4、很多東西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
    看下以下分析:
    1、在廣譜抗生素濫用的前提下,做細菌培養、分離,后做藥敏,藥敏還有多大意思?大家可以做個藥敏看對細菌還算是中敏的已經是寥寥無幾了。現在HP、APP培養超困難!如何做藥敏?
    2、自家苗的制作及使用來控制疾病也不是很明智的選擇;
    3、寄生蟲檢測意思大么,特別是現在復方廣譜的驅蟲藥的使用,而且還是4+1的模式驅蟲;
    4、(酶標儀)血清監測的項目又有多少?
    PRRS檢測有意思么?
    也許只有HC、PRV、FMD還有點意義
    5、購買PCR設備可以說是得不賞失價格昂貴,對群控的意義沒ELISA好,價值無外乎是對個別病例的確診而已;
    作者: joymark    時間: 2008-1-22 11:46
    標題: 不是
    太懂,但是還有要幫著頂一下。
    作者: zhuchunsen    時間: 2008-1-22 12:10
    你這是實驗操作流程吧!是要購建還是要做什么?
    作者: zhuchunsen    時間: 2008-1-22 12:15
    所需要的東西(儀器,試劑甚至是檢測方法等等)一定要切合實際需要,即多問自己:是否有必要?是否必須要這樣?
    作者: huangdy2006    時間: 2008-1-22 20:26
    這只是個計劃,我現在的設想是:
    1.豬瘟可做阻斷ELISA ,確定打疫苗的最佳時間。
    2.偽狂犬可做gI和gE的抗體檢測,確定陽性場和陰性場
    3.大腸桿菌分離,做自家苗
    等等 現在在籌劃中
    作者: huangdy2006    時間: 2008-1-23 20:31
    [quote]原帖由 gaolao 于 2008-1-22 09:20 發表
    1、想法都不錯!
    2、可操作性才是關鍵,不是給老板看的!
    3、實驗室和實際生產要結合!
    4、很多東西說得容易做起來很難!
    看下以下分析:
    1、在廣譜抗生素濫用的前提下,做細菌培養、分離,后做藥敏,藥敏還有多 ... [/
    你說的這些,正是我們要想辦法解決的呀!
    作者: 河之南    時間: 2008-1-31 22:42
    不過,江西的老表,你算這個得用多少錢嗎?
    作者: 雨寒    時間: 2008-1-31 22:48
    保存一下,看以后能用嗎?
    作者: 小人物    時間: 2008-2-27 22:08
    補充幾個問題:
    1、 總體來說你的實驗設計不錯,但目的感覺不是很清楚,現場實驗室能做的事情是藥敏試驗,和抗體檢測,藥敏雖然用處不大,但還是有些幫助,細菌能夠做到革蘭氏染色進行鏡檢就可以了,個人認為生化試驗可以省略了,那個東西有點難以說清。
    2、商品化的ELISA試劑盒所需的東西都已經提供,樓主不需要自己在采購一些東西,你不是在搞科研,準備蒸餾水就可以了
    3、如果說你是實驗室的設計我建議你用EXCEl表格把你需要的東西列出來,具體操作步驟你可以打印出來貼在試驗室的墻上就ok了,老板不會看的。
    4、實驗室建立起來大概要10w左右,還要考慮人員培訓及采樣的設計,最好要把每一次采樣的背景記錄在案,這樣會對你幫助很大。
    希望你能夠成功!!
    作者: 宏圖霸業    時間: 2008-3-11 10:37
    我來學習下哈...................
    作者: 宏圖霸業    時間: 2008-3-14 22:02
    咱下載來學習一下........
    作者: jrbshy    時間: 2008-3-16 20:31
    樓主的設計很全面,實驗室診斷,或叫協助診斷是動物疾病發展的必然。要跟上潮流,充分利用科技發展成果,為我們的動物服務,是我們獸醫的責任。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養殖水平的提高,實驗室會在動物養殖業中普及!:deng:
    作者: yuchengcaoyuan    時間: 2008-5-30 10:48
    實驗室診斷是獸醫診斷的重要環節,支持一下
    作者: xueyoumi    時間: 2008-6-4 12:17
    實驗室很重要。
    作者: wangxiang213    時間: 2008-6-5 10:56
    首先,可以肯定你這個不是試驗設計,而是標準的試驗操作步驟。這些內容只是試驗設計中指標測定的內容。還是去找個研究生論文來看哈才是,建議先別交給領導。讓大家再提點意見。:deng:
    作者: dongbaihua2000    時間: 2008-6-5 16:39
    同意7樓的觀點。在生產實際中,有些東西做起來很困難,說起來卻很簡單。就拿藥敏來說,我們是越做越頭疼。我建議樓主考慮兩個重點:一是在當前病原感染十分復雜的情況下,自己場使用一些特異性免疫學措施,也不失為一種明智之舉。這一點,我與7樓老師意見相左。二是實驗室的工作重點,應該是盡量做好自己場及周邊的流行病學調查,以針對性地采取有效防護措施。
    樓主應將方案中一些擺設行動東西盡量去掉。畢竟這不是研究所,而是養豬企業。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眉山市| 丽江市| 海城市| 南投市| 柘荣县| 工布江达县| 灵山县| 双桥区| 和平县| 柞水县| 聂拉木县| 日喀则市| 蓝田县| 衡水市| 乌拉特前旗| 镇宁| 兰溪市| 黄浦区| 静海县| 巴彦淖尔市| 夏河县| 承德县| 英德市| 荥经县| 牙克石市| 普陀区| 北安市| 原平市| 资兴市| 荥经县| 会昌县| 故城县| 禹州市| 古交市| 武宁县| 格尔木市| 瑞丽市| 新建县| 青田县| 青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