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豬倌將成為三百六十行之外的新職業。昨日,記者從市勞務辦獲悉,我市今年將撥款數百萬元,培訓1萬名養豬工人及部分獸醫人員,在促進全市生豬規模化養殖同時,為農民適應新“飯碗”提供幫助。
“放下鋤頭當專業豬倌,也是新形勢下幫助農民就地轉移的新渠道。”市勞務辦負責人說。今年我市將拿出“陽光工程”中短期培訓的幾百萬元資金,對養殖規模在300頭以上的養豬場技術人員及部分鄉鎮獸醫人員進行短期培訓。培訓班將請來有豐富專業知識的畜牧專家,以及長期在一線工作的畜牧獸醫人員講課;培訓的后半段還將把課堂搬到大型養殖場內,讓學員從實踐中學習養豬場日常管理、飼料配置、疫病防疫等方面的知識。
據了解,這是市勞務辦針對當前社會熱點開辟的一項新的職業技能培訓。目前,隨著農村大量勞動力轉移到城鎮,農村散戶養豬戶大幅減少;轉移出的勞動力由生產者變為消費者,對豬肉的消費量增加,使得規模養殖成為我市發展生豬養殖業的必然要求。
“養1頭豬與養1000頭豬,在養殖方式上截然不同。”市農業局有關負責人說,在年出欄量為1000頭的商品豬養殖場,只需1至2名養殖人員。但養殖人員必須精通飼料配置、疫病防疫等方面的知識。這對養殖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今年,受政策和市場價格驅動,我市規模養殖場還將迅速發展,精通業務的專業豬倌將成為一種新興職業。
市勞務辦負責人表示,各地有此意愿的農民可向區縣勞務辦咨詢、報名;經培訓合格,學員將推薦到規模養殖場就業,成為拿薪水的專業豬倌。
合陽鎮生豬規模養殖漸成氣候
年新增出欄肥豬5000頭
“去年底以來,一個月的時間內,我們辦事處就新增加了10戶生豬規模養殖戶,年新增規模養殖出欄的肥豬5000多頭。”昨日,合川區合陽街道辦事處獸醫站的鐘吉榮說,“這里的規模養殖生豬已漸成氣候。”
散養戶逐步退出
“農村家家戶戶養豬的現象已不復存在。”鐘吉榮說,在合陽辦事處,由農民一家一戶散養的育肥豬,目前存欄數只有1000余頭。前不久,他到沙坪村六組調查,全組30多戶農民,只有3戶還養有豬,存欄數為6頭。
規模養殖收益可觀
“去年,我的養殖場出欄肥豬超過500頭,純收入有30多萬元。”昨日,在合陽街道辦事處沙坪村八組,村民劉吉品喜滋滋地說,“現在規模養豬,國家還給買保險,我們可以放心大膽地養。”劉吉品的養殖場有500余平方米,一批可養殖180余頭育肥豬,一年可育肥三批。
鐘吉榮拿出一張新近統計出的報表說,到1月10日,辦事處的生豬規模養殖場已有31個,存欄育肥豬達13761頭,是散養存欄豬的13倍多。“目前,正投資修建的規模養殖場還有好幾個。”鐘吉榮說,牟山村的秦澤華正投入30萬元,在修建一座530平方米的養殖場,預計年可出欄500頭肥豬。
養殖場越來越多
鐘吉榮分析道,生豬收購價格攀升,使規模養殖有了效益,促進了辦事處規模養殖場的發展。
沙坪村八組的廖遠惠家養了一頭母豬,產下仔豬自己育肥,她掰起指頭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去年,她家先后育肥出欄了近30頭肥豬,在高價位上,收入了2萬余元;如果是前兩年的收購價格,肯定虧本;如果是散養兩三頭豬,哪怕以現在的收購價賣,扣除成本,也賺不了錢。
廖遠惠說,規模養殖可以節約人工、銷售等環節的成本,現在又有國家補助、買保險等政策扶持。今年,她家也要搞規模養殖。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