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淺談雛番鴨細小病毒病的防治 [打印本頁]

    作者: 畜牧人2008    時間: 2008-1-14 09:25
    標題: 淺談雛番鴨細小病毒病的防治
    淺談雛番鴨細小病毒病的防治

    雛番鴨細小病毒病,是常見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其病原是雛番鴨細小病毒。該病主要發生于三周齡以內的雛番鴨,因此被稱為雛番鴨“三周病”。

    1.流行特點。
    該病具有宿主特異性,僅發生于雛番鴨。主要發病的是1~3周齡的番鴨及其雜交品種,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可高達50%~60%以上。4~8周齡番鴨亦可發病,但發病率、死亡率較低,成年番鴨不發病。康復鴨長期帶毒,是主要傳染源。病毒也可經蛋垂直傳播。
    2.診斷要點
    發生本病的雛番鴨,其臨床癥狀主要是喘氣,下痢,迅速衰弱、消瘦死亡。解剖病鴨可見其小腸發生纖維素性浮膜性腸炎。小腸的一段腸管膨大,腸內有一段或數段灰白色、柱狀、較硬實的蛋白性凝固物,類似于小鵝瘟的纖維素性浮膜性腸炎病變。胰臟表面可見針頭大小的灰白色壞死點,肺臟充血、出血,胸腔及腹腔有時有或多或少的纖維素性滲出物。
    3.防治措施
    3.1
    母鴨分別于產蛋前20~30天和產蛋中期,采用雛番鴨細小病毒病弱毒疫苗進行免疫接種,肌注,2~4頭份/只。母鴨經過上述免疫接種,一般可使其生產的雛番鴨獲得對本病的抵抗力。對于未免疫的種鴨群所產雛番鴨,亦可以用上述疫苗于1日齡時進行免疫接種。

    3.2
    當雛番鴨發生本病時,應及時采用雛番鴨高免卵黃抗體或高免血清治療,肌注,1~1.5毫升/只,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抗菌藥物,如速百治(10~15毫克/只/天),或丁胺卡那霉素(1~2萬U/只/天),連用2~3天。同時應給病鴨飼料中添加適量魚肝油和畜禽生長素,以防止病鴨發生骨質松軟的后遺癥。

    3.3
    應當注意,因雛番鴨在感染番鴨細小病毒的同時,往往合并感染小鵝瘟病毒,故在防治雛番鴨細小病毒病的同時,應配合防治雛番鴨小鵝瘟,可采取在母鴨或1日齡小鴨進行細小病毒疫苗免疫時加入等量小鵝瘟弱毒疫苗,發病治療時也最好采用雛番鴨細小病毒、小鵝瘟二聯抗體或血清。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化县| 星子县| 岳池县| 伊宁县| 株洲县| 罗田县| 夏津县| 财经| 兴安县| 云和县| 长岭县| 黎川县| 淅川县| 万州区| 永新县| 逊克县| 绵竹市| 咸阳市| 朝阳区| 新丰县| 斗六市| 扎兰屯市| 白山市| 获嘉县| 石狮市| 墨竹工卡县| 化隆| 赫章县| 梅河口市| 梨树县| 广德县| 高平市| 米脂县| 临颍县| 田东县| 龙南县| 珠海市| 延吉市| 措勤县| 玉溪市| 西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