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附紅細胞體病 [打印本頁]

    作者: xiejialun007    時間: 2008-1-7 09:15
    標題: 附紅細胞體病
    誰有這個病防治資料,請分享一下
    作者: 申氏    時間: 2008-1-7 10:09
    標題: 資料
    動物感染后多數呈隱性經過,在少數情況下受應激可出現臨床癥狀,由于動物種類不同,潛伏期也不同,介于2—45天,豬發病后主要表現:
    1.        斷奶仔豬,特別是被閹割后幾周的仔豬易感染,急性期表現發熱,高達到42℃,食欲不振,精神萎頓,貧血,黏膜蒼白,有時有黃疸,背腰及四肢末梢淤血,特別是耳廓邊緣發紺,色由淺至暗紅色是其特征性癥狀。持續感染病例耳廓邊緣甚至大部分可能會發生壞死。急性感染后存活的豬生長緩慢,并可能在任何時候發生再次感染。
    2.        慢性附紅細胞體病豬表現消瘦、蒼白、有時出現蕁麻疹型或病斑型皮膚變態反應
    3.        育肥豬感染皮膚潮紅,仔細觀察可見毛孔處有針尖大小的微細紅斑,尤其以耳部皮膚明顯,體溫高達40℃以上,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成年豬發病率高,死亡率低,然而哺乳仔豬和斷奶仔豬發病后癥狀重劇,死亡率高。一旦有繼發感染和混合感染損失更加嚴重。
    此病主要病變為貧血、黃疸和大量含鐵血黃素形成為特征。眼觀病豬消瘦,可視黏膜蒼白,血液稀薄,全身性黃疸,皮下及肌間結締組織呈膠樣浸潤,散發點狀出血,全身性脂肪黃染。全身淋巴結不同程度腫大。
    作者: chen3388    時間: 2008-1-7 10:09
    (五)豬附紅細胞體
    該病的病原寄生于紅細胞內,也可以游離在血漿中一種多型性單細胞的立克次氏體。寄生于細胞表面而得名。
     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夏季較多。不同年齡和品種的豬有易感性。仔豬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傳播途徑主要一是由疥螨、飛蟲如血虱、蚊蠅等傳播。二是由污染的器械和剪刀、注射器、保定器械等傳播。
    癥狀:
    急性黃疸性貧血,仔豬發病后表現精神沉郁,體溫升高40-42℃,食欲減退或廢絕,呼吸困難,下痢,盆血,黃疸。血液稀薄,凝固不良。
    慢性主要表現為持續性貧血,皮膚和粘膜蒼白。母豬出現流產、死胎、弱仔增加、產仔數下降等繁殖障礙。母豬一般在進入產房或產后3-4天發病,并表現泌乳不良,乳房可見水腫。育成、育肥豬表現生長發育不良、消瘦,易感其他疾病。因冷疑集反應,可發生微凝血和血栓,引起末梢發紺。
    防治:
    1、急性感染時,可采用土霉素治療,如10%長效土霉素注射。劑量為每公斤體重10-20mg。2、仔豬分別在2-3日齡和斷奶時進行二次注射,劑量同上。3、發病豬群,每噸飼料添加泰樂菌素200克+氟苯尼考60克+土霉素300克+阿散酸200克。
    作者: 虛心求助    時間: 2008-1-9 08:22
    現在臨床上很不典型,單從外觀也不好判斷,從病史,用藥史,臨床綜合判定準確率要好些。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乃东县| 郁南县| 阿坝县| 兴安盟| 伊宁县| 鸡东县| 日照市| 景德镇市| 德清县| 江津市| 专栏| 扎鲁特旗| 东乌珠穆沁旗| 资溪县| 龙岩市| 永济市| 仁布县| 宿松县| 榆树市| 安化县| 宝清县| 方城县| 云南省| 伊吾县| 木里| 绥芬河市| 洛浦县| 田东县| 彭阳县| 博客| 九龙城区| 四会市| 中山市| 五常市| 搜索| 沂水县| 扎兰屯市| 湖北省| 乌海市| 襄城县| 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