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天龍驢產業研究院院長、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杜玉川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商品驢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呼吁,我國毛驢存欄數量近年大幅減少,驢種群數量和質量逐年降低,主要驢品種種質資源退化嚴重,驢產業必須加以科學的引導。
眾所周知,驢皮具有很高的醫藥價值,是制作國藥瑰寶阿膠的主要原料。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阿膠生產企業———山東東阿阿膠總經理秦玉峰告訴記者,5年前,由于市場消費導向開始向保健品類轉換,市場對阿膠產品需求突然放量,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是,作為企業原材料的驢皮開始告急。近幾年,公司在全球尋找驢皮的同時,經過充分調研,東阿阿膠開始布局養驢產業。經過幾年的努力,情況開始出現了轉機。截至2007年9月,東阿阿膠已經建立了9個商品驢產業示范基地。
“天上龍肉,地下驢肉”。驢肉被稱為肉中極品,據《本草綱目》記載,驢肉味甘、性涼,可“解心煩,止風狂,能安心氣,補血益氣,治遠年勞損”。現代科學研究表明,驢肉蛋白質含量遠高于豬肉、牛肉和羊肉,但脂肪含量比牛肉、豬肉低,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驢肉的需求量會越來越大。
驢皮、驢肉具有極大的市場空間,那么,到底是什么制約了驢產業的發展呢?
與會專家認為,毛驢從傳統役用到商品驢,乃至形成驢產業,最少要具備五個條件。
品種改良。中國的毛驢從南到北有十幾個品種,質量參差不齊,德州驢、關中驢、疆岳驢是較好的品種但研究保護推廣不力,有的優良驢種正在退化,只有通過優良品種的培育和推廣才能讓毛驢個兒大、出肉率高、質量好,推進毛驢從傳統役具向商品驢轉變。
快速繁育快速育肥。傳統毛驢一年只能生一崽,雖然目前毛驢的飼養收益高于山羊,但養殖收益按商品驢的目標要求仍需大幅提高,這既需要品種改良支持,也需要通過人工授精、精液冷凍甚至更高級的繁殖技術和快速育肥技術來攻克。
政府支持。沒有來自政策的扶持和引導,驢產業難以形成氣侯。
科研推動。據了解,現在國內研究毛驢的專家屈指可數。目前,全國只有一個山東天龍驢產業研究院,這同其他任何一種畜禽的技術研究力量相比都相距甚遠。山東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吳乃科指出,截至2007年,還沒有一項驢的養殖項目被列入科研課題,也就談不上先進的育種技術、繁殖技術、養殖技術取得成果后進行推廣應用了。現在既沒有科研人員,又沒有科技推廣隊伍。據說有一個農業大省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沒有下過有養驢的紅頭文件,沒有開過一次有關養驢畜牧專業的會議。
市場引導。專家指出,毛驢交易市場、驢產品流通市場、技術指導市場、技術推廣體系,都有待建立,同時需要生產加工企業的進入。只有把驢產品的精加工和深加工做到位做成規模,商品驢才能突現價值優勢。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秘書長、山東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院長羅欣教授說,驢的加工也有學問,驢肉分割分級出售,將比傳統粗放的銷售提高商業價值40%以上。可惜的是,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還沒有正式的驢肉分級分等的國家標準。
令人欣慰的是,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毛驢養殖作為農業特殊養殖已引起國家農業科技等有關部門及諸多地方政府的關注,農業部已將商品驢技術研究開發項目列入2008年扶植發展項目。同時,山東天龍驢產業研究院特聘國家著名胚胎移植專家、新疆畜牧科學院畜牧所副所長陳靜波研究員介紹,國內首例驢胚胎移植實驗已于去年夏天成功完成,此技術的推廣將使驢一年多仔成為可能。
據秦玉峰介紹,目前該公司分布全國的9個養驢基地均采取了“農戶+公司”的模式,由于毛驢飼養簡單又沒風險,已經成為幫助當地農民致富的好途徑,也部分保障了公司主業原材料的供應。同時,東阿阿膠已在國內率先出臺了驢肉分級分割的企業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