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豬腹瀉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打印本頁]
作者:
hzpig
時間:
2007-12-27 16:38
標題:
豬腹瀉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豬腹瀉的病因及其防治措施
豬的腹瀉是現代規模集約化養豬場的一種常見的多因素性疾病。在豬的疾病
中,出現腹瀉癥狀占35-40%左右,尤其是仔豬,發病率更高,給養豬業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由細菌、寄生蟲、病毒及真菌等病原體引起的腸炎和腹瀉是導致仔豬死亡最常見的病因。因此,防治與控制豬的腸炎與腹瀉是每一個養豬工作者應該重視的問題。應力求系統的了解其致病的因素及診斷技術,針對病因,掌握其腹瀉防治的有效措施。
一、腹瀉的病因
腹瀉是一種典型的多因素性疾病,即許多因素可引起豬的腹瀉。包括管理因素,飼料因素,豬本身的生物學特性,病原微生物等。通常把這些導致病因素歸類于傳染性因子和非傳染性因子兩大類。
1. 非傳染性致病因子
①仔豬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特別是胃酸比成年豬低,殺菌能力差。
②仔豬在夏天過多地飲水,稀釋了胃酸,胃內的病菌不能被胃酸殺死,容易通過胃酸這一關,進入腸道繁殖,產生毒素而引起腹瀉。
③仔豬胃腸道中各種消化酶包括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比成年豬分泌的少,這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導致腹瀉。
④幼豬生長迅速,需要足夠營養,而這些物質又要經過腸道消化吸收,與成年豬比,仔豬胃腸道的負擔相對較重,容易發生消化功能紊亂、腹瀉。
⑤過敏性反應導致的腹瀉:仔豬腹瀉是伴隨早期斷奶而出現的問題之一。
⑥霉菌毒素:霉菌毒素引起的腹瀉。
2.傳染性致病因子
①由細菌引起的腹瀉:引起豬腸炎與腹瀉的主要致病菌見表1
表1 引起豬腹瀉與腸炎的主要病原菌及其癥狀
病原菌
誘因
癥狀
特征
埃希氏大腸桿菌
(E.coli)
仔豬黃痢
氣溫變化
飼料改變
等應激因子
腹瀉、糞便呈黃色漿糊狀、捕捉時掙扎鳴叫中,肛門冒出稀糞
出后一周內發病,7日齡以上較少發生,發病嚴重,死亡率高
仔豬白痢
同上
仔豬突然腹瀉,開始排漿糊樣糞→水樣→乳白、灰白黃白色下痢、氣味腥臭
2-3周齡發病多、體溫、食欲變化不明顯、癥狀輕,3-7 天康復。
魏氏梭菌C型
(仔豬紅痢)
(小豬腸毒血癥)
豬舍環境中污染了病菌(消毒不力)
排除紅褐色血性稀糞,含少量腸壞死組織碎片、氣泡、腥臭味,后肢粘染血樣便
1-3日齡仔豬發生,發病率高,死亡率高,病程短促,表現出癥狀后,即來不及藥物治療就死亡。
豬沙門氏菌
(仔豬副傷寒)
密集飼養、環境污穢潮濕、各種應激、營養障礙
下痢型多見,水樣黃色惡臭下痢、發熱、嘔吐、食欲不振,被毛無光澤
1-4月齡豬發生,無季節性,體溫升高,眼結膜潮紅、腫脹
豬痢疾密螺旋體
(豬痢疾、豬血痢)
鼠、蒼蠅是傳播本病的媒介
最急性:發病后幾小時內死亡
急性型:體溫升高、糞便包括有水瀉,排除紅白相間膠凍血便,有時可見有大量粘液與血絲、脫水、衰弱虛脫
亞急性:反復下痢、混有黑色血液、貧血 →僵豬
流行緩慢,持續時間長,反復發作,常發生斷奶后架子豬,哺乳仔豬和成年豬較少發生
②由病毒所致的豬腹瀉:引起豬腹瀉的病毒性疾病及其發病特征見表2
表2 引起豬腹瀉的病毒性疾病及其發病特征
流行特征
主要癥狀
豬傳染性胃腸炎
(TGE)
各種年齡豬都可發生,仔豬病死亡率高,大豬很少死亡,傳播快,發病率高常發生于寒冷季節
病初豬嘔吐,排灰色或黃色水樣稀糞,迅速消瘦、脫水,但大部分可在短期內康復
豬流行性腹瀉
(PED)
與傳染性胃腸炎比較病死率較低,在豬群中傳播速度較慢
同傳染性胃腸炎
豬輪狀病毒感染
多發生在8周齡以內仔豬,多見于寒冷季節,發病率高,死亡率低
癥狀輕、緩、多見黃白色或灰暗色水樣稀糞
③由寄生蟲引起的豬腹瀉病:能夠引起豬腹瀉的寄生蟲多為寄生在豬胃腸道內的線蟲,主要包括豬蛔蟲病、豬結節蟲病、豬類圓線蟲病和豬鞭蟲病。這些腸胃道寄生蟲病都有共同的癥狀包括消瘦、貧血、下痢、食欲不振、病程緩慢,生長發育受阻→僵豬。
二、豬腹瀉的防治
①根據豬的生物學特性,做好飼養管理
a.切實做好仔豬包括初生幼豬的越冬保溫工作。
b.做好養豬欄舍的環境定期消毒工作,特別是飼養密集的豬群更應如此。
②做好仔豬飼料與營養的合理調配
a.斷奶早期仔豬腹瀉的防治。
b.不必對已發生腹瀉的幼豬限制喂料。
c.人工口服補液:在臨床中,對腹瀉仔豬補充水分和電解質越早,則仔豬的生存率就越高,使用口服補液鹽經濟、方便、有效(輔助療法)。
d.母乳喂養:母豬的乳汁特別是初乳,非常適合初生仔豬的消化和吸收,其中含免疫球蛋白(抗體),可以增加仔豬的抗病能力。
e.嚴禁使用發霉變質飼料,防止腹瀉,也防止飼料中毒,防止種豬不孕。
③針對病原,正確選用化療藥物(抗菌與抗病毒藥物)
a.仔豬黃、白痢的特效療法
I.硫酸鏈霉素混飲療法:將硫酸鏈霉素溶于適當水中,按每頭每次灌服10–20萬國際單位(IU)。每日2次,連續作2–3天,對仔豬黃白痢治愈率達95–100%。
II.硫酸慶大霉素+硫酸新霉素(佳樂微素+鐵痢安–B12)內服法:仔豬一次按0.5萬國際單位/㎏體重計量灌服,每天2次。
Ⅲ.鹽酸黃連素或硫酸黃連素注射法:每頭仔豬肌內注射黃連素5㎎,每日2次,連用2天。
Ⅳ.地塞米松磷酸鈉與硫酸慶大霉素聯合療法:取硫酸慶大霉素注射液(2ml:8萬IU)0.2ml、0.5%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0.1ml,混合后,立即肌內注射,每日一次,連用2次。
Ⅴ.氟苯尼考注射液與地塞米松磷酸鈉聯合療法:氟苯尼考注射液按每公斤體重20㎎計量, 肌內注射,0.5%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0.1ml, 肌內注射,一次用藥即可。
Ⅵ.可將氟苯尼考按50ppm混入飼料中,連續使用3天;實踐中,可在飼料中補充氧化鋅使飼料中鋅含量達到 0.25%,降低腹瀉和死亡,促進生長。
b豬痢疾(血痢)的治療方法
豬痢疾是由豬痢疾密螺旋體引起的以拉血痢為特征的腹瀉病,病程緩慢,在一個豬場易反復發作,臨床上只對表現出癥狀的病豬進行注射給藥,較難根治,為了在一個豬場徹底根治本病,其方法如下:
對已表現出血痢的豬隔離單獨注射治療,藥物痢菌凈劑量5㎎/㎏體重,1日2次,連用2–3天。對未表現出臨床癥狀的可疑健康豬,將痢菌凈添加到豬飼料日糧中,劑量100–200ppm,連續使用7天,也可使用維吉尼亞霉素,飼料添加劑量100ppm,連續使用方法周。待全群豬癥狀基本控制后,全群飼料添加痢菌凈50–100ppm,連續使用4-7周。
c仔豬副傷寒治療
Ⅰ.復方慶大霉素、TMP安乃近注射劑,肌注。
Ⅱ.復方黃胺類藥物注射劑,肌注。
Ⅲ.氟苯尼考肌注,現有產品——萬特肺靈F注射液。
d病毒性腹瀉治療
目前還沒有對病毒有效的抗菌藥物和抗生素。控制病毒性腹瀉的主要措施包括保溫,注意環境衛生,定期消毒,內服人工補液鹽。一個值得提倡的治療方法就是使用干擾素,方法如下:
Ⅰ.對初生3周齡仔豬內服1–20IU的人用干擾素,可明顯增加患傳染性胃腸炎的存活率。
Ⅱ.利用雞新城疫I系疫苗作為干擾素誘導劑,刺激機體內干擾素的產生來控制病毒性腹瀉。
III.使用廣譜抗菌藥如痢菌凈,以防繼發性感染。
e寄生蟲所致腹瀉的控制方法
引起豬腹瀉的寄生蟲主要是在胃腸道內的線蟲。預防和控制寄生蟲所致的腹瀉通常是在轉欄時進行定期驅蟲,通常商品肥育豬整個生長周期進行2次驅蟲即可。目前控制內外寄生蟲最有效的藥物是阿維菌素類抗寄生蟲抗生素。具體使用方法:
Ⅰ.阿維菌素:混飼劑量10ppm自然采食一天。
Ⅱ.伊維菌素:混飼劑量8-10ppm,自然采食一天即可。
Ⅲ.樂去蟲(伊維菌素+芬苯噠唑)。
作者:
王不流行
時間:
2007-12-27 23:45
多謝樓主!感謝樓主!
作者:
雨飛揚
時間:
2008-1-1 20:13
值得學習!!!:xuehu: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山县
|
普格县
|
防城港市
|
平塘县
|
十堰市
|
监利县
|
大理市
|
渝北区
|
奈曼旗
|
洛宁县
|
东安县
|
璧山县
|
绥中县
|
武威市
|
乐安县
|
五常市
|
伊春市
|
资阳市
|
调兵山市
|
和田市
|
上栗县
|
剑河县
|
二连浩特市
|
镇雄县
|
娱乐
|
浮山县
|
定陶县
|
宁化县
|
华坪县
|
崇仁县
|
上饶县
|
湾仔区
|
临西县
|
东至县
|
东光县
|
高青县
|
房山区
|
明星
|
滦平县
|
门头沟区
|
桦南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