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雛鴨需防慢性呼吸道病 [打印本頁]

    作者: gralane    時間: 2007-12-17 21:05
    標題: 雛鴨需防慢性呼吸道病
    雛鴨慢性呼吸道病又名鴨竇炎,是由鴨霉形體引起的一種疾病,多發(fā)于2周齡~3周齡的雛鴨,發(fā)病率可高達80%。傳染源為病鴨和帶菌鴨,當空氣被污染后,常經(jīng)呼吸道傳染,也可經(jīng)污染的種蛋垂直傳染。雛鴨孵出后帶菌,如遇育雛舍溫度過低,空氣混濁,飼養(yǎng)密度過大及應激等,很易導致本病的發(fā)生。近年,南方不少地區(qū)飼養(yǎng)的雛鴨均發(fā)生此病。
      臨床癥狀
      病初可見一側或兩側眶下竇部位腫脹,形成隆起的鼓包,觸之有波動感;隨著病程的發(fā)展,腫脹部位變硬,鼻腔發(fā)炎,從鼻孔內(nèi)流出漿液或黏液性分泌物,病鴨常甩頭;有些病鴨眼內(nèi)積蓄漿液或黏液性分泌物,病程較長者,雙眼失明;病鴨死亡較少,常能自愈,但生長發(fā)育緩慢,肉品質(zhì)量下降,蛋鴨產(chǎn)蛋率下降。剖檢病鴨眶下竇內(nèi),常見充滿漿液或黏液性分泌物,竇腔黏膜充血增厚,有的蓄積多量壞死性干酪樣物質(zhì);氣囊壁混濁、腫脹、增厚;結膜囊和鼻腔內(nèi)有黏性分泌物。
      防治措施

    1.加強舍飼期鴨群的飼養(yǎng)管理,做好舍內(nèi)清潔衛(wèi)生、防寒保溫及通風換氣工作,防止地面過度潮濕及飼養(yǎng)密度過大等。

    2.鴨場實行全進全出制,空舍后用5%氫氧化鈉或1100的菌毒滅等嚴格消毒。日常嚴格檢疫,及時淘汰病鴨或隔離育肥。

    3.疫區(qū)內(nèi)的新生雛鴨可采用以下藥物防治:泰樂菌素按500mg/L拌水混飲,連用3~5天;恩諾沙星按25mg/L~75mg/L拌水混飲,連用3~5天;復方氟苯尼考可溶性粉按100mg/L~200mg/L拌水混飲,連用3~5天;鹽酸環(huán)丙沙星可溶性粉按500mg/L拌水混飲或100g/100kg飼料混飼,連用3~5天;吉他霉素預混劑按10g/100kg~30g/100kg飼料混飼,連用5~7天。
    作者: 4292    時間: 2009-7-11 22:43
    我也光榮中招了。。。。。。。。
    作者: jumeihong2009    時間: 2009-8-12 20:43
    這個病例經(jīng)常見,尤其是春天和秋天,育雛時空氣差
    作者: dongnanxibei    時間: 2009-9-14 08:21
    我的有個別中招   問題呢不算嚴重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鱼县| 察雅县| 长子县| 古丈县| 江门市| 旌德县| 永登县| 密山市| 龙海市| 赤壁市| 巴东县| 延津县| 滕州市| 常宁市| 巴南区| 绥化市| 饶阳县| 宜都市| 吉安市| 井陉县| 来凤县| 崇仁县| 巴中市| 巴楚县| 南安市| 无为县| 安陆市| 舒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绿春县| 固镇县| 滨海县| 武邑县| 曲靖市| 喀喇沁旗| 鄂托克前旗| 同德县| 昌邑市| 额济纳旗| 石狮市| 龙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