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黃甲以“麻羊經濟”領跑“三個集中”示范區 [打印本頁]

    作者: 海邊放牧    時間: 2007-12-12 11:09
    標題: 黃甲以“麻羊經濟”領跑“三個集中”示范區
     

    四川新聞網-成都日報訊:

      今日, 第九屆雙流黃甲麻羊節將隆重開幕。如果說文化是麻羊節的“魂”,那么以“麻羊文化”拉動產業經濟,帶動區域經濟建設和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民生活,這才是黃甲鎮每年舉辦麻羊節的最終目的。

      “千年麻羊鄉、現代工業鎮”,這是黃甲鎮領導班子的思路定位。這個因麻羊而聞名的小鎮如今正在以“麻羊經濟”為龍頭,努力打造統籌推進“三個集中”綜合示范區和全市新亮點。

      讓麻羊成為黃甲的代名詞

      羊是與上古先人生活關系最為密切的動物食物,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發展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影響著我國文字、飲食、道德、禮儀、美學等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文化是人心理、情感和思想的表現,對宗教、藝術和哲學的建構,以及各種風俗、習慣和制度的設立功不可沒。羊文化是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

      利用傳統羊文化,結合黃甲本地歷史人文底蘊,把“麻羊文化”做深做透,讓人們提到麻羊就想到黃甲,正如提到泡菜就想到韓國,提到汽車就想到德國一樣,彰顯麻羊之“魂”的魅力,任重而道遠。

      麻羊領頭  奔向“現代工業鎮”

      而這個過去以養殖、傳統農業為主的小鎮并不甘心靠養麻羊“偏居一隅”,正在以“麻羊經濟”為龍頭,打造“現代工業鎮”,逐漸融入大都市。

      2007年,黃甲鎮圍繞市委、市政府城鄉統籌、“四位一體”科學發展戰略,深入實施雙流縣以“35223”為核心的統籌推進“三個集中”發展思路,狠抓“三新突破年”各項工作,認真執行《中共雙流縣委 雙流縣人民政府關于統籌“三個集中”全面深入推進城鄉一體化 加快構建和諧雙流的決定》文件精神,統籌推進“三個集中”工作,打造“現代工業鎮”。

      據黃甲鎮黨委書記羅中華介紹,黃甲鎮上半年完成工商稅收980萬元;全鎮固定資產投資15600萬元,其中工業投資8500萬元;全口徑工業增加值實現3619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284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完成198萬元;技術改造投資完成3000萬元;招商引資總到位資金26378萬元;為工業集中區引進項目到位資金10008萬元;工業續、改、建到位資金14970萬元;市外內資到位資金7500萬元;出口創匯75萬美元;農業招商到位資金600萬元。

      農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

      全力打造特色產業,推進農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目前,全鎮規模經營50畝以上的有7個,100畝以上的有6個,1000畝以上的有1個,全鎮規模經營農用地面積達4700畝。

      規模經營集中四種方式:一是鞏固黃甲麻羊產業,發展現代養殖業。抓住麻羊產業優勢,率先成立了麻羊產業合作社,并以發展現代農業為著眼點,以打造“一村一品”為出發點,選擇地利條件優越,山坡地占土地面積二分之一的本鎮一里坡村為麻羊代養基地,同時在原有麻羊養殖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制定更多優惠政策,不斷壯大麻羊產業規模,在一里坡村完成麻羊代養1176只,代養戶30余戶,其中麻羊規模戶養殖50只以上6戶,100只以上2戶,200只以上1戶,400只以上1戶。

      二是引進農業產業化企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通過農業項目招商,實現土地向規模集中經營1250余畝。其中,成都吾爾康森林資源有限公司在一里坡村租地810余畝,大力發展麻竹種植;雙流樹根園林有限公司在一里坡村租地300余畝,用于綠化樹苗栽種;在檬子社區建成雙流縣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占地140余畝。

      三是發揮專合組織作用,助推農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目前,黃甲鎮共有專合組織4個,即黃甲麻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牧馬山辣椒種植專業合作社、黃甲冬瓜種植專業合作社、牧馬山梨種植專業合作社。牧山梨規模經營500畝,冬瓜種植合作社規模經營1500畝,二金條種植專業合作社規模經營800畝。

      四是依托農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壯大集體經濟。2007年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村(社區)有6個,雙華社區成為年收入50萬元以上社區。

      工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

      大力抓好招商引資,推進工業向集中發展區集中。按照企業集群、土地集約節約的原則,統一規劃、嚴格會審,高起點、多渠道向航空港工業集中區引進企業。

      一是鎮黨委政府認真落實《雙流縣招商引資項目會審及簽約管理辦法》文件精神,及時將項目信息上報縣招商辦,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會審的要求,進一步規范招商引資項目會審及簽約管理。

      二是在大力實施招商引資的同時,嚴格執行《雙流縣處理違規用地的意見》文件精神,鎮黨委、鎮政府不斷加大對違法違規用地處理的宣傳力度,對企業違規用地、農戶違章搭建下達自行拆除通知書,責令自行拆除。近年來,共拆除違章建筑9000平方米,確保黃甲用地符合“三規”要求。

      三是鎮黨委、鎮政府把招商引資作為工業向集中區集中的重要手段。2003年成立招商引資辦公室、2005年成立招商引資促進中心,建立首問責任制、企業跟蹤服務制、定期回訪等制度,做到認識、人員、規劃布局、基礎設施、項目跟蹤服務“五個到位”;采取代理招商、中介招商、委托招商等方式,不斷創新招商工作新機制,積極為航空港工業集中區引進企業。

      四是對黃甲境內集中區以外的企業,動員搬遷,全部入駐工業集中區。幾年來,共引進、搬遷18家企業入駐工業集中區,到位資金6.8億元,集中區基礎設施投入4.5億元,2006年企業向黃甲鎮貢獻稅收突破1000萬元,為失地農民提供就業崗位500余個。2007年以來,向工業集中區引進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新大陸散熱器有限責任公司、成都美創數碼光學元件制造有限公司、成都西科高新技術有限公司、成都頓威新型金屬材料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總投資2.3億元,5家企業建成投產后,可為黃甲鎮新增稅收164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200個。

      農民向集中居住區集中

      圍繞各項拆遷,強力推進農民向城鎮集中。黃甲鎮按照同步推進、定位不同的原則,在王家場和雙華場兩個城鎮安置拆遷農戶。

      為妥善安置,將雙華場定位于航空港工業集中區后勤服務區,將王家場定位于與工業集中區功能配套的精品小城鎮,依托航空港工業集中區“空港新居”安置點,共修建安置房1176套,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安置拆遷戶859戶,2931人。在航空港工業集中區拓展區建設、雙華路遷建、機場二跑道建設中,嚴格按照規劃選址,充分征求群眾意愿,確定了王家場社區“黃瓦居”、“空港新居Ⅱ期”兩個統建安置點,可安置農戶1096余戶,3599余人,加上空港新居安置農戶,2007年農民向城鎮集中的集中度可達45%。

      黃甲鎮黨委、政府把安置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再就業工作提到重要議事日程,努力為集中區農民服務,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完善公共服務體系,極大改善了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一是大量拆遷戶的入駐,促進了兩個城鎮快速發展。目前兩個城鎮完善了市場、廣場、停車場、公廁、路燈、綠化、自來水、光纖、電話、天燃氣等配套設施工程。

      二是促進城鄉充分就業。為解決集中區農民就業難問題,成立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的城鄉充分就業工作領導小組,做到了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工作“六落實”。對全鎮失業人員進行了摸底調查。做到“六個清”(失業原因、家庭和個人狀況、社保關系、技能水平、就業意愿、安置去向);“四到位”(走訪、關心、指導、安置到位),開展了“干群手拉手,就業一幫一活動”,由每一名機關和村(社區)干部落實幫助1名農民就業。利用便民服務中心和空港新居就業服務中心,每天滾動播出就業、用工信息,成為農民的免費職介場所,通過服務中心幫助174人找到了工作,構建了就業新平臺。

      今年以來,完成城鎮新增就業205人,新增就業崗位1050個;轉移輸出規模人數2816人,實現勞務收入約801.9萬元;完成實用技術培訓2915人,引導性培訓412人,技能培訓328人,創業培訓30人;安置就業困難人員3人;“4050”人員就業率達86.2%。失地農民集中居住區就業率達92.3%,城鎮登記失業率1.9%,已動態消除“零就業”家庭,全鎮就業率為 95.2%。

      三是全力推進城鎮改造工作。年前,經成都市規劃設計院設計完成了城鎮改造方案,并經縣規委會通過。鎮黨委、鎮政府將城鎮改造工作列入2007年重點工作。成立以鎮長為指揮長的黃甲鎮城鎮改造工作指揮部,將城鎮改造工作目標進行層層分解落實,進行目標考核。同時嚴格按照工作進度,實行時間倒排,確保10月底完成示范區工程。一系列有效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城鎮改造工作,增強了城鎮集聚力,為推進農民向城鎮集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城鎮改造一期工程已圓滿完成,在全縣21個城鎮改造鎮中,黃甲工程進度走在了最前列。

      “三個集中”帶來三大變化

      一是產業格局的深刻變化。工業對鎮財政收入的貢獻率由2001年的45%提高到2006年的76%;服務業優勢明顯,占全鎮產業比重的40%以上。一個以工業產業為主導,麻羊產業為依托,農業產業為輔助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產業鏈趨向清晰和完整。工業產業格局的形成,加快了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

      二是經濟形態的深刻變化。目前,工業稅收是黃甲鎮經濟的主要支柱,2006年工業企業為黃甲財政貢獻稅收1000萬元;農民收入也隨著工業化的推進,由農業收入轉變為工資性收入,2006年轉移輸出勞動力3296人,實現勞務收入835.2萬元。經濟形態的深刻變化,為統籌推進“三個集中”,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三是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的深刻變化。在統籌推進“三個集中”進程中,黃甲鎮無論是鎮黨委、鎮政府領導,還是一般的干部群眾,思想觀念也隨著“三個集中”的推進,發生著深刻的變化。“用心謀事、用心想事、用心干事”的工作作風深入人心,“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工作、特別能奉獻”的黃甲精神已經形成。

      雙流縣黃甲鎮在建設統籌推進“三個集中”綜合示范區和全市新亮點過程中,作為黃甲龍頭的“麻羊產業”起了巨大的拉動作用,在大環境和政策方面也可謂占有天時、地利、人和。可以預見,農民向城鎮集中后,農民變成了市民,生活方式、衛生習慣、勞動就業等也將發生深刻的變化。收入更穩定,生活條件更優越,黃甲鎮居民的明天必將更加美好。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利县| 沾益县| 南宫市| 盐津县| 车致| 丁青县| 泰宁县| 宜君县| 伊金霍洛旗| 西乌| 浙江省| 孟连| 德阳市| 永康市| 新泰市| 板桥市| 长乐市| 城步| 麻城市| 镇江市| 江川县| 巴彦淖尔市| 贺州市| 柳河县| 仲巴县| 东乡族自治县| 青冈县| 新密市| 靖安县| 丹东市| 托克逊县| 宜良县| 康定县| 九龙县| 曲周县| 云林县| 砀山县| 津南区| 漳浦县| 永丰县| 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