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七彩山雞養殖技術
[打印本頁]
作者:
阿繼
時間:
2007-12-10 11:14
標題:
七彩山雞養殖技術
七彩山雞養殖技術
七彩山雞是鳥綱雞形目雉科的重要鳥類,學名雉雞,又稱野雞、山雞、環頸雉,是世界上重要的狩獵禽之一,共有
30
余個亞種,頸部有白色頸環。
其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及鈣、鈉、磺等多種微量元素,其蛋白質含量為
28.94%.
山雞的膽、血、內金經過提煉可制成醫藥制劑,有極高的滋補、藥用、保健。美容價值。
雄性山雞毛可制作毛工藝品、還可成段、錦制作禮服,雞皮可制成各種精美的皮具。它是集食用、藥用、毛用、皮用于一體的珍禽動物。有極高綜合利用價值的
“
特養
”
珍禽。
一、養殖山雞效益分析:
養殖山雞具有投資小、食性雜、適應強、見效快等特點。
投資?。号f房、舊倉庫、庭院、果園、坡地等可圍圈的地方均可作為養殖山雞的場地。
食性雜:山雞吃米糠、麥麩
、各種蔬菜、稻谷、高粱、玉米、蠅蛆等,與家雞相似。
適應強:山雞耐高溫、抗嚴寒,從零上
35
度到零下
45
度均可正常生長,不擇氣候、區域和環境。
見效快:一般出殼后雞苗長到
70
天左右就可以上市,
100
天達到
3
市斤,需飼料
12
元左右,按目前市場價格每斤
12.5
元計算
,
每只可創毛利
20
元
,
種雞
5
個多月產蛋
,
年產蛋可達
150
只
,
如果按
100
只蛋
,
受精率、浮化率按
85
%,成活率按
90
%計算,可產雞苗
60
只。
二、養殖山雞的市場前景:
由于我國沿海地區、香港、澳門盛行吃山雞,每年還要大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國。加之近年來人為大量獵捕,野生山雞瀕臨絕跡,從而出現國際、國內市場山雞貨源奇缺、供不應求的緊張狀況,預測近二、三年內市場無法飽和,就算價格降到
8
元每市斤,仍有利潤可得,前景不可估量。
三、山雞養殖技術
1
、養殖場舍的建造
山雞養殖場應設在地勢燥,平緩,向陽背風。比較安靜的地方,飼養山雞雞舍與家雞舍要求相仿,雞舍面積可根據飼養規模決定,雞舍可用舊房間。豬圈、牛圈房前屋后多余面積進行改建,三面為墻,一面開放,開放一面的外邊應留一定的運動場,一般應比室內面積大一倍左右。
山雞運動場地面應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以便于清掃,運動場的四周可砌
1.8
米
左右的磚柱,頂上及四周加上攔網,攔網或用鐵絲網,也可用尼龍網代替,安裝攔網時,可有四周地南砌起
30-100
厘米高的矮墻基,再將攔網安裝上去,這樣既可延長攔網的使用年限,又使用權運動場整齊美觀。
運動場和雞舍的總面積以
30
只以內為宜,每攔內以放成雞,
150
只或青年雞
300
只以
100
平方米以內為宜。若場地大,可多隔成幾個圈舍。因種雞在交配雞前都要雌雄分離飼養,所以至少要建改兩個雞舍。同時,雞舍內還應準備好食槽,飲水槽等。食槽可用木片訂制,一般長
1
米
,寬
5
厘米,高
5
厘米。槽上可用大眼鐵網或小片木片訂好,防止雞進入食槽,水槽可用塑料盆或其它容器代替。有條件的,可購買專用塔式欽水器。因為雞很喜歡沙浴可在運動場內設沙地
(
河沙
,
石沙均可
)
,也可用大塑料盆裝沙置于運動場,應注意讓沙保持清潔、干燥。
2
、雛雞養殖技術
雉雞飼養階段的劃分:
0-6
周齡為育雛階段
7-12
周齡為育成階段
(1)
適時飲水與開食:雛雉出殼后
24
~
36
小時開食,開食前應先飲水,飲水中最好加
5
%葡萄糖或
0.1
%高錳酸鉀,對不知道飲水的雛雉及時調教,使之盡快飲水,喂水后
1
~
2
小時開食。開食料要柔軟,適口性好,營養豐富且易于消化,前
3
~
5
天最好喂濕拌料。在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開食時每
2
~
3
小時誘食
1
次,以后逐漸增加間隔時間,
0
~
2
周每天喂料
6
次,
3
~
4
周每天
5
次。一般隨日齡的增大,采食量也遞增,生長到接近成年體重時,對飼料的需要量趨于穩定。
(2)
溫濕度調控:適宜的育雛溫度為:
1
~
3
日齡
35
~
34
℃
,
4
~
7
日齡
33
~
32
℃
,
2
周齡
31
~
28
℃
,
3
周齡
27
~
24
℃
,
4
周齡為
23
~
22
℃
,
5
周齡后保持常溫。相對濕度
1
~
10
日齡
65
%~
70
%,
11
日齡以后
55
%~
65
%。
(3)
密度:隨日齡變化,其體重、需用水等也會相應變化,應適時調整飼養密度,增加水、食槽數。網箱平養或箱式育雛時密度為:
1
~
10
日齡
50
~
60
只
/
平方米,
10
~
20
日齡
30
~
40
只
/
平方米,此后可轉入立體籠
(
蛋雉育雛用
4
層籠
)
,
21
~
42
日齡
20
~
30
只
/
平方米,
43
~
60
日齡
10
~
20
只
/
平方米。
(4)
通風換氣及室內環境控制:室內空氣流通不好,氨氣濃度過大,會直接影響雉雞的生長發育,并可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發生。應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時清糞、清掃地面,維持適宜的溫度,定期帶雞消毒,及時疏散密度。搞好室內環境是提高雛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
)光照時間控制:雛雉對光照要求不太嚴格,初雛
1
~
3
天保持
24
小時光照,
4
~
7
天保持
20
~
22
小時光照,此后,根據雛雉采食情況快轉入自然光照。
3
周前后轉入立體籠時,第
1
個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雛雉盡快適應新環境,多采用
3
瓦
/
平方米為宜,待雉群大部分采食、飲水后,
即可采用自然光照。
6)
免疫接種:結合本場情況制訂好免疫程序。
3
、成雞養殖技術
雛雉籠養
6
~
7
周即可轉入地面平養或轉入育成雉籠。至
18
周齡這一段時間是雉雞生長發育最快的階段,平均日增重
10
~
15
克
,至
20
周齡,已基本接近成年雉體重。因此,
6
~
20
周齡階段養管理飼是保證育成雉生長發育關鍵,在做好各項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
轉群時間及注意問題:一般
3
月底至
4
月中旬孵化的雛雞飼養至
6
~
8
周齡時轉群,夏季孵出的雛雉飼養至
5
~
6
周齡即可轉群。轉群前
3
天應派專人值夜班并給予
24
小時光照。轉群時還應注意將弱雛分離飼養,病殘雛及時淘汰。轉入地面后
1
~
2
周,選擇溫暖無風天氣,打開門窗,讓其到室內外運動場做短時間活動,以后逐漸延長,夜晚趕入室內。
(2)
后備種雉限飼:確定留作種用的育成雉,除
6
~
8
周齡進行初步選擇外,還必須控制體重,防止過肥,以保證繁殖期能獲得較高的產蛋率和受精率。具體措施是:減少日糧中蛋白質和能量含量;增加粗纖維及青綠飼料喂量;減少飼喂次數;增加運動量;限制喂料量等。
(3)
第
2
次斷喙,防啄癖發生:雉雞野性較強,喜歡啄異物。
育成雉生長迅速,如果此期某些營養素缺乏,或環境不理想,或密度過大,啄癖就更易發生。為有效防止啄癖,可在
5
~
10
周齡間進行第
2
次斷喙,方法與家雞斷喙相同。
(4)
禁用發霉變質飼料,防止曲霉菌病發生:育成前期的雉雞對曲霉菌易感,本病發病率及死亡率較高,因此在飼養管理中應注意禁用發霉變質飼料及發霉墊料,控制好舍內環境,維持要求的濕度,經常用過氧乙酸等帶雞消毒,轉群前用火焰噴射器灼燒地面及可灼燒用具,防止本病發生。
四、山雞繁育技術
(1)
種雉群的建立。每一種雉群的建立一般均經
2
次以上的選擇:第
1
次選擇于每年
10
~
11
月份進行,嚴格按品種標準、生長發育情況、健康情況選擇,組成后備群;第
2
次選擇于次年的
1
~
2
月份進行,選擇標準:公雉羽毛豐滿鮮艷,
羽束直立,胸寬深,體大,體格粗壯,雄性強;母雉身體端正呈橢圓形,羽毛緊貼,有光澤,尾不著地,腿部及眼睛無缺陷。有條件的可在
2
月底、
3
月初進行第
3
次選擇,剔除不符合品種特征或雄性不強、精神狀態不好、
母雉至
3
月初臉不紅或尾拖地的個體。至此,經過
2
~
3
次選擇淘汰就可以確定種雉了。
(2)
雉雞的繁育技術
①
放配月份和利用年限:在良好的人工馴養條件下,一般公雉
9
~
10
月齡達到性成熟,母雉稍晚,于
10
~
11
月齡性成熟。如已經到繁殖季節即可考慮適時放配,我國北方地區一般
3
月中旬前后,南方地區一般
2
月初放配。生產場家種雉一般一年一換,但同群種雉第
2
年死淘率明顯低于第
1
個利用年限。產蛋量受精率變化不大。
②
雉群大小及公母比例:雉雞繁殖季節群體不宜過大,一般
100
~
150
只為一群,而且群與群之間設置遮擋視線的屏障,以免影響交配。在一般營養和管理的水平下,公母比例可確定在
1
:
4
,此時受精率可達到
85
%以上,飼料營養及管理水平高,則可適當增加每只公雉的與配母雉數,比例變為
1
:
5
~
1
:
6
。
③
適時放對配種:放配時間的確定必須考慮氣溫、繁殖季節及營養水平等因素,雉群生長發育好可以稍提高,而發育情況差的種雉可推后。也可通過試配方法確定適時放對配種時間,方法是先試放
1
~
2
只公雉入母雉群,觀察母雉是否樂意
“
領配
”
。實踐證明,放配時間應在母雉的鳴唱、紅臉或做窩等行為來掌握放配時間。過早放配不僅影響種稚群成活率,
而且還會促使公雉早衰,影響后期種蛋受精率,過晚則會造成種蛋的浪費。
④
保護
“
王子雉
”
與設置屏障:公雉入母雉群中后,經過數日爭斗,產生
“
王子雉
”
,
“
王子雉
”
在母雉群中享有優先交配權。公雉群們序排定后不得隨意入新公雉,以維護
“
王子雉
”
地位,可減少體力消耗,穩定雉群。但
“
王子雉
”
有不讓其他公雉交尾的特點,故應在網內或運動場上設置屏障,可按每
100
平方米放
3
~
4
塑質瓦,或樹枝堆,或假山石,以提高產蛋率和受精率。
五、種雞養殖技術
雉雞的繁殖有季節性,北方地區每年
3
~
7
月份為繁殖季節,南方地區可能提前
1
~
1.5
個月。一般將成年種雉分成繁殖期和休產期兩個階段,并采取不同的管理。
繁殖期的飼養管理要點:
①
進入繁殖期的雉雞,要求營養豐富,尤其要求充分供給動物性蛋白質飼料。產蛋開始后,隨著產蛋量的增加,逐漸增加蛋白質含量,產蛋高峰期飼料中粗蛋白質含量可達到
18
%~
20
%,在蛋白質含量增加的同時,還應注意適當增加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
②
雉雞因馴化時間短,野性較強,公母雉都有啄蛋的壞習慣,而母雉又具有產蛋地點不固定的特點,破蛋率較高,因此集蛋要勤,凡破蛋或吃剩的蛋殼應及時清理出圈,防止啄蛋癖蔓延。
③
保持良好穩定的環境條件,做到
“
三定
”
即定人、定時、定管理程序。出入雉雞舍動作要輕,以常檢查、修補網室,防止野生動物驚嚇、騷擾雉雞群;夏季炎熱天氣搭棚或在網室旁種植爬藤類的絲瓜、豆角等植物遮蔭,以避免烈日直射,保證種雉正常的性活動及交配次數。
④
種雉每天產蛋時間多集中在上午
10
點至下午
3
點,
約占全天產蛋數的
86.7
%,正常產蛋每個蛋持續時間
0.5
~
5
分鐘,初產雉雞偶發難產現象,飼養人員應注意雉雞群動態,發現難產應及時助產。方法是:先向泄殖腔中滴入潤滑劑、甘油等,然后左手固定蛋的兩側,右手壓住腹部向前推,幫把蛋取出,動作要輕,此項工作需兩人完成。因初產母雉泄殖腔帶血,其他雉見紅后會啄肛,因此要隨時觀察雉群,及時采取措施,往出血處涂紫藥水或黑墨汁,或隔離飼養。
⑤
當天種蛋應按時全部送交蛋庫保存。
六、養殖山雞的經驗與技巧
1
、養殖山雞注意事項
山雞有較強的野性,比較怕人,在居民點和公路邊不適宜選擇山雞項目。
購買種、苗、蛋要注意品質。
注意養殖密度,每平方米不超過
5
只,同時防止啄癖。
注意控制母雞的膘情,減少產蛋難產。
注意疫病防治。
2
、怎樣選擇山雞種蛋
第一,是種蛋的品質要新鮮。一般來說,用于育種的蛋以
10
天內產收的蛋最好,因為這一時期內產收的種蛋其孵化率較高,孵化出的雛雞往往也十份健康和強壯,其成活率極高。
第二,是種蛋的形狀大小要合適。過大、過小或過圓、過長的蛋,都不適宜于用來孵化育錐。
第三,是種蛋的外表結構要正常。凡是薄殼蛋、厚殼蛋或
“
沙皮蛋
”
等外表結構異常的蛋,是不宜用來孵化的。
第四,是種蛋的蛋的蛋殼表面要清潔和要保證其沒有裂紋。蛋殼過臟的蛋或有裂紋的蛋常會受微生物污染而最容易腐壞,從而直接導致孵化失敗。
第五,凡是用來育雛的種蛋,都必須要求其來源于飼養、管理正常的健康雞群,以免出現病癥。
3
、怎樣防治山雞啄癖
(1)
斷喙:實際斷喙是防止啄蛋及其他啄癖的有效手段。幼雉
15
~
20
日齡斷喙
1
次,
70
日齡進行第
2
次斷喙,開產前進行修喙
1
次。公雉斷喙尖。
(2)
控制密度:雉雞飼養密度不超過
5
只
/
平方米,每群不超過
80
只。
(3)
沙浴池:種雉網室內鋪墊
5
厘米厚的沙,運動場內設沙浴池。
(4)
設產蛋箱:繁殖期設置相應的產蛋箱和遮擋視線的屏障。
(5)
戴眼罩:應采用透明的紅色眼罩,配以由尼龍或鐵絲制成的鼻針,從而將眼罩架于喙上,別針則通過鼻腔以固定眼罩。
(6)
勤撿種蛋:每天至少撿蛋兩次,產在運動場上的蛋更應及時收取,減少雉雞對種蛋的接觸機會,防止啄蛋癖。
(7)
放置假蛋:采用仿生的塑料雉雞假蛋,放于種雉舍內,在叼啄不破的情況下,會逐漸改變啄癖。
(8)
裝置鼻環:鼻環裝配在雉雞的上喙上,以鼻環針固定在鼻孔上,但勿鉗入組織里。要選擇適合于雉雞年齡的鼻環。一般在
4
周齡便可配戴,
一直戴到
16
周齡出售時為止。凡留作種用的,至
16
周齡時用截斷器將鼻環除掉,再裝上成年的雉用鼻環。此環不影響采食和飲水等正?;顒印?/font>
(9)
定期驅蟲:對于體表與體內的寄生蟲應定期用藥驅除,以防止啄羽。
七、怎樣防治山雞疫病
1、在孵化間、育雛間、種雞場的人中處應設置消毒設備,工作人員上崗時必須消毒。
2、對山雞的易發?。u新城疫,應特別注意嚴密防范。于第
10
日齡用新城
Ⅳ
疫系苗點眼或滴鼻,
1
個月齡時用
Ⅱ
系苗加強免疫,
3
個月齡時上
Ⅰ
系苗,種山雞于產蛋前
1
個月再注射
1
次新城疫
Ⅰ
系苗。
3、平常注意疫病的監測,用
“
百病消
”
、
“
恩諾沙星
”
、
“
氯霉素粉
”
、
“
痢特靈
”
輪回使用,以預防沙門氏桿菌、巴氏桿菌或大腸桿菌病。
4、平時對網舍用具、設備,用
“
百毒殺
”
或
“
過氧乙酸
”
定期消毒。
八、山雞的疾病防治
1
、曲霉茵?。荷诫u尤其是雛山雞
1-15
日齡最易感染、發病率較高,可造成大批死亡,一般發病雞死亡率占
10-30%
,
30-70
日齡的雞也常發病,但死亡較少,成年雞不易感染,因山雞在
4-7
月產蛋育雛,正是夏季梅雨季節,因飼料褥草被曲霉茵污染或因密度過大擁擠,通風不良,圈舍潮濕,滋生曲霉茵致病,防治辦法:禁喂發霉飼料,禁用發霉褥草,注意通風換氣,在夏季連綿陰雨天,最好使用火焰噴消毒。治療:用制霉茵素或克霉唑
100
只雞
50
萬單位,混入飼料連喂
5
次,也可用
0.1%
硫酸銅液飲水。
2
、葡萄球茵病,也是山雞常風病:主要因密度過大,通風不良引起葡萄球茵感染,主要侵襲雛雞和育成雞,臨床表現主要是眼型:最初癥狀,流淚,眼結膜紅腫,有粘液性分泌物,眼臉腫脹,稍后發生頭部腫大,精神不振,食欲明顯減退,條件改善后,病雞很快恢復正常,一般不引起死亡,但是有時也會全身感染而致死亡,雛雞患曲霉茵眼炎,也可引起異發葡萄球茵??;種雞舍由于有鐵絲網,山雞又善于飛行,撞傷頭部,也可因傷感染而引起葡萄球茵感染。
防治辦法:雞群的密度要適當,注意舍內通風換氣,經常檢查網舍的釘鉤,哺掃舍內的鐵絲異物,搞好環境衛生及消毒,及時斷喙,可以預防其感染,一旦感染,可用氯霉素、卡那、慶大霉素,磺胺等藥物治療,必要時應先做藥敏試驗,根據藥敏試驗結果用藥。
3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診斷與防治
(1)
臨床癥狀
突然發病,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或不食、低頭縮頸、羽毛逆立、不愛活動、拉稀、糞便腥臭、時有咳嗽、打噴嚏、鼻流清液、伸頸、甩頭、張口呼吸,發出
“
咕嚕
”
異常呼吸音,尤其是夜晚更甚,呼吸聲更明顯,猶如拉風箱,隨著病程的延長,全身癥狀加劇,精神萎頓,食欲廢絕、翅下垂、嗜睡、怕冷打堆、病雞逐漸消瘦、體重減輕。
(2)
防治措施
①
加強衛生防疫、緊急接種疫苗。將發病雞全部換舍隔離,對死雛集中深埋,健雛更換場地,原用雞舍徹底用清水沖洗并用
3%
的甲醛熱溶液噴灑消毒,
1
次
/
日,連用
3
天;飼槽和飲水器等用具用水洗凈后再用
0.1
%的新潔爾滅浸泡消毒;全雞群用雞傳支
H52
進行飲水免疫,在飲水免疫前停止供水
4
小時,并在疫苗水中加入
0.5
%的脫脂奶粉。同時用消毒威帶雞消毒,
2
次
/
日,連用
5
天,以凈化空氣,殺滅病原微生物。
②
加強飼養管理。注意調節雞舍溫度,并做到在保證室內溫度和濕度的前提下盡可能通風透氣,降低飼養密度,避免發生擁擠,合理調配日糧,做到適口性好、營養全面、易于消化,同時注意日糧中適當增加禽用多維和礦物質的含量,以提高機體抵抗力。
③
治療方法。該病無有效的治療方法,發病后,可使用一些廣譜抗菌素和抗病毒藥,對防止繼發感染有一定的作用。
(1)
臨床癥狀明顯的病雞口服氨茶堿片,
0.5-1.0
克
/
只,
1
次
/
日,同時肌注青霉素
3000
國際單位
/
只、鏈霉素
4000
國際單位
/
只,
2
次
/
日,連用
3-5
天,療效較好;
(2)
全群用板蘭根、金銀花、魚腥草、龍膽草、甘草、連翹、蒲公英、桔梗各
25
克
(
為
1000
只雞
1
日用量
)
,煎汁拌料飼養喂,連喂
5
天;
(3)
飼料中拌飼
0.15
%的病毒靈和禽菌靈粉
(0.7
克
/
公斤體重
/
日
)
,連喂
3
天。
(3)
注意事項
到目前為止,雞傳染性支氣管炎還沒有特效治療藥物,因此,加強飼養管理,搞好衛生預防,是控制本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有資料表明,在
7-10
日齡用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二聯苗滴鼻或用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苗
H120
與新城疫
Ⅱ
苗混合飲水,
35
日齡再用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苗
H52
加強免疫,對該病有良好的預防作用
[
本帖最后由 阿繼 于 2007-12-10 11:35 編輯
]
作者:
牧醫人oo
時間:
2010-5-26 18:14
受益了!
作者:
山中的放牛者
時間:
2010-5-29 21:48
說得挺詳細,留作技術貯備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同心县
|
东海县
|
郧西县
|
临沭县
|
黑河市
|
沙雅县
|
咸丰县
|
庆阳市
|
吉林市
|
中西区
|
巴塘县
|
山东
|
青川县
|
马公市
|
嫩江县
|
永平县
|
南郑县
|
平阴县
|
长葛市
|
玛沁县
|
衡山县
|
利川市
|
五河县
|
六枝特区
|
乃东县
|
个旧市
|
荆州市
|
正阳县
|
宁海县
|
城市
|
淳安县
|
和田市
|
忻城县
|
迁西县
|
青田县
|
那坡县
|
张掖市
|
阿拉善盟
|
长沙县
|
璧山县
|
绿春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