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掌握發展規律,穩定生豬生產
[打印本頁]
作者:
haojie266
時間:
2007-12-6 11:54
標題:
掌握發展規律,穩定生豬生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豬飼養快速發展,但也出現過若干次較大波動。認真分析生豬生產和價格波動規律,對當前加快生豬生產恢復,以及對將來保持生豬生產持續健康發展,都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 一、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豬產業的幾次波動 從改革開放到現在,我國生豬生產呈現波動中增長的態勢。價格大體經歷了6次明顯波動,主要標志是年環比增長超過10%;其中,1988年、1994年和2007年為3次大波動,價格的年環比增長超過50%。 1985年為第一次波動。根據當年的中央1號文件,各地對豬肉價格體制進行改革,取消統派購,實行指導價,增加對城鎮居民的肉價補貼。當年豬肉產量比上年增長了13.5%,價格漲幅達34.8%。 1988年為第二次波動。由于價格放開后豬肉產量大增,1986年出現了賣豬難,養豬利潤大幅度下降。從1987年下半年開始生豬存欄同比下降,在全國范圍內出現了豬肉供應緊張的現象,豬肉價格同比增長18.6%。1988年繼續上漲并達到波峰,比1987年上漲了50.6%。1989年進入下降期,1990年跌入谷底。 1994年為第三次波動。經過1990年和1991年豬價低迷期,1993年10月出現了生豬存欄下降、生豬和豬肉價格大幅上漲等問題。豬價在1994年達到波峰,比1993年增長了54.6%。1995年2月開始下降,1996年再次跌入波谷。 1997年為第四次波動。由于受1995年階段性“賣豬難”的影響,1996年下半年全國生豬出欄減少,豬肉價格上揚,至1997年底豬價一直處于高價位。1997年豬肉平均價格13.7元,同比增長10.1%。同期糧食價格走低,豬糧比價不斷增大,一般在1∶6以上,從而引發了1997年的養豬熱。各地仔豬補欄量猛增,全國能繁母豬比重直線上升,達10%左右,一些主產省高達15%。到1998年生豬價格開始下跌,并一直持續到2002年。 2004為第五次波動。隨著“非典”的結束,非典期間宰殺母豬、補欄停滯所造成的生豬供求矛盾突出,2003年活豬價格反彈。2004年,因非典期間造成生豬及種豬存欄下降,而禽流感疫情刺激豬肉消費增加,同時受飼料價格大幅上漲、玉米霉變事件等多種因素影響,全國各地活豬價格出現歷史罕見飆升。活豬價從當年3月至9月的6個月中上漲了22.3%。2005年進入下降期并于10月份快速下跌至虧損線以下;2006年跌入波谷。 2007年為第六次波動。2007年5月至7月,短短三個月內豬肉價格上漲了45%。綜合各方面數據,目前生豬存欄總體同比減少8-10%,已經降至正常水平以下。(見圖1) 1.生產和價格的波動平均周期大約為6年左右。從生產和價格波動的歷史情況看,二者波動的平均周期為6年左右,上升期和下降期平均分別為3.5年和2.5年左右。 2.生產小幅波動可以引發價格大幅度波動。生產波動的平均振幅為7.4%,價格波動的平均振幅為52.3%。生產每波動1%,價格波動約7%。 3.生產和價格均呈現波動周期加長、波幅減小的趨勢。生產波動周期逐步由上個世紀80年代的3-5年,增加到7-10年;增長率波動幅度由10%下降為3%左右。價格波動也呈現相同趨勢。 4.生產波動大體上屬于增長型波動。除今年外,生產的每一次波動均表現為增長率高低的變化,尚未出現產量絕對下降的情況。1980年以來,豬肉產量年平均增長6.4%,進入2000年以后有所放緩,增長率徘徊在4%左右。 5.1996年以前價格和生產波動峰值同時出現,1996年以后價格高峰對應生產低谷。從時間對應關系上看,1996年以前,由于生豬供給短缺和通貨膨脹對生豬市場的影響,生豬生產和價格波動出現同向變動趨勢,1985年、1988年和1994年生產和價格同時出現高峰。1996年以后,生豬生產和價格出現反向變動的關系。這與我國主要農產品在1996年后全面進入供求基本平衡、豐年有余的新階段基本吻合。 二、歷次波動的共同點 每當gdp增長速度超過10%時,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都要經歷一次大的高峰期,每當gdp進入平緩增長狀態時,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都要進入低谷期。當gdp高速增長時,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一方面農業土地、勞動力、資金急劇向工業和城市流動,生豬增產速度減緩;另一方面居民收入快速增加,農村人口快速進入城市,城市居民戶外活動增多,農產品需求急劇上升,國內豬肉消費呈快速增長。豬肉供需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價格也隨之快速上升。我國1985年、1988年、1994年、2004年的幾次波動都發生于gdp增長速度超過10%的時期。gdp變動對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變動具有很好的警示作用。 能繁母豬的波動直接影響生豬波動的周期和波幅,能繁母豬變動可以成為預測生豬生產和價格變動的主要指標。在目前技術水平下,從二元母豬補欄算起,一般經過配種、妊娠到仔豬育肥出欄大約需要13個月時間。一般來說,生產波動首先是由能繁母豬的波動開始。當豬肉價格達到高峰時,生產者首先調整能繁母豬頭數,然后逐步使產量調整到與需求適應的位置。歷史上,生豬價格每上升1個百分點會促進下一年能繁母豬增加0.47個百分點。反過來,能繁母豬每增加1個百分點,都將促進下一年生豬生產增加0.59個百分點。 飼料費用占豬肉總成本的50%以上,所以二者或受大環境影響同步變動,或由生豬價格拉動飼料價格變動,反過來飼料價格上升又推動生豬價格上升。1994-1995年和2003-2004年的兩次波動,生豬價格與玉米價格同時受到通貨膨脹的影響,同步增減。其它年份,生豬價格波動先于玉米波動1年,生豬價格上升,拉動飼料玉米的需求增加、價格上升;玉米價格的上升又對生豬價格的上升起到進一步的促進作用。(見圖2) 在我國生豬生產和市場的歷次波動中,眾多散養農戶都隨生豬生產和價格的波動,或者同步擴張生產,或者同步減少生產,有的由于損失較大,干脆退出養豬行業,直接加劇了生豬波動的幅度。由于散養戶缺乏及時準確的市場信息和預測能力,具有很強的從眾心理,經濟行為帶有相當程度的同步性。而規模養殖戶面對波動,一般都能及時采取各種應對措施,穩定擴大生豬生產。這次波動中規模戶養殖穩定增長,散養戶養殖快速下降就是最好的證明。 三、本次波動的特殊性 根據近20多年的趨勢看,生豬生產和價格波動周期越來越長,波幅越來越小,但本次波動與前幾次波動相比,屬于異常波動。 第一,產量出現絕對量下降。在過去幾次波動中豬肉產量只是增速減緩,很少出現存欄絕對下降。2006年生豬存欄4.9億頭,同比下降2.6%;母豬存欄4700萬頭,下降3.6%。2007年6月底,母豬存欄比年初又下降7%。預計2007年全年豬肉產量也將出現絕對量的下降。 第二,豬肉價格一漲再漲。在前幾次波動中,豬肉價格通常表現為持續上漲后達到最高點后高位運行,而在此次波動中,豬肉價格在2007年5月上漲后,7月再次出現大幅上漲,一年內已經上漲了兩次,并且隨著中秋和國慶的來臨還可能繼續上升。 第三,全球糧食減產和石油價格飆升成為重要誘因。去年全球谷物產量19.85億噸,減產3300萬噸。隨著石油價格的持續上漲,一些國家利用玉米加工燃料乙醇增加。今年6月份國際市場玉米、大豆期貨價格同比分別上漲60%和40%。國內方面,2007年7月份玉米價格同比上漲了16.2%。飼料成本的增加對豬肉價格上漲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 第四,疫情對價格波動起了助推作用。2006年下半年以來,在部分生豬主產省暴發豬藍耳病疫情。除生豬直接死亡損失外,還導致患病母豬的流產或死胎,育肥豬生產性能嚴重下降,最大的問題是造成養豬戶的心理恐慌。 第五,規模戶飼養量上升未能彌補散養戶下降的缺口。當前全國散養戶飼養量比重高于規模戶,所以規模戶存欄量增長1個百分點,彌補不了散養戶下降1個百分點減少的存欄量。根據我部對全國20個生豬主產省的調研,2007年7月散養農戶生豬存欄量同比減少20.5%,規模場生豬存欄同比增加7.3%,散養戶在本次波動中快速退出成為一個主要特征。 四、幾點啟示 (一)尊重經濟和自然規律,確定適宜的發展目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生豬市場的正常波動是一種市場機制配置養豬資源的客觀表現,但波動幅度過大則會嚴重影響到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歷史經驗表明,大起和大落往往互為因果,大起不好,大落也不好。應堅持平穩發展、均衡供給的目標,增強生產的協調性和穩定性,防止大起大落。 (二)兼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兩方面作用 根據生豬生產和市場波動的周期性規律以及國內外應對生豬波動的經驗,要想使生豬波動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就必須對生豬波動實行反周期逆向調控政策,建立生豬生產預警機制,在生豬價格處于低谷時,采取增加收購、補貼母豬等措施保護生產積極性;在生豬價格處于高位時,適度拋出庫存平抑市場價格。在進行政府調控中,應根據市場供求和生產成本的變化,兼顧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綜合運用調控政策。 (三)著力抓好基礎能力建設,不斷提高發展水平 能繁母豬的波動直接影響生豬生產波動的周期和波幅,穩定母豬和種豬生產是保護生產能力的主要抓手。不斷提高良種化水平,扶持能繁母豬保持一定的存欄規模,可以促進生豬生產從波谷快速恢復。要盡量避免疫情對生豬生產和價格波動的助推作用,搞好動物疫病防控,強化對生豬高致病性藍耳病、豬瘟和口蹄疫等主要生豬疫病的基礎免疫工作,提高疫苗免疫覆蓋率。 (四)促進飼養方式轉變,提高規模化、集約化程度 要加快生產方式轉變,推動規模養殖場和養殖小區的標準化改造,擴大規模養殖場的生產能力,避免分散飼養形成的一哄而起和一哄而散的局面。通過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提高散戶飼養的組織化程度;通過發展飼養小區,提高規模化飼養水平。 (五)建立健全預警機制,提高風險防范能力 生豬監測預警體系既要包括國民經濟增長、能繁母豬變動、仔豬和飼料價格等關鍵指標,也要包括生豬疫病早期預報系統和疫情應急機制等方面的內容。每當gdp增長超過10%,能繁母豬快速下降時,要密切關注,提前采取政策措施。盡快對生豬業全面實行政策性保險制度,對養豬業,特別是規模化養殖場提供貼息貸款,適時推出生豬期貨,實現穩定增產增收。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远县
|
普陀区
|
达州市
|
墨江
|
拉萨市
|
富川
|
三明市
|
古浪县
|
襄城县
|
滕州市
|
达拉特旗
|
郸城县
|
邛崃市
|
湖州市
|
孟连
|
龙口市
|
镇雄县
|
清徐县
|
原平市
|
新津县
|
高州市
|
比如县
|
辽中县
|
英吉沙县
|
米泉市
|
万源市
|
玉山县
|
乌鲁木齐县
|
太和县
|
北安市
|
新蔡县
|
新绛县
|
剑河县
|
游戏
|
分宜县
|
温泉县
|
修水县
|
炉霍县
|
特克斯县
|
黔东
|
绥芬河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