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玉米走勢因素分析
2007年11月29日08:42
農博網-中大期貨 (一)玉米播種面積增加,產量繼續增長 1、國內 11月7日,國家糧油信息中心制定的《中國農產品月度供需狀況報告》,報告對玉米市場的分析指出,2007年中國玉米播種面積為2805萬公頃,與10月預測持平,較2006年的2697萬公頃增加108萬公頃,增幅4.00%,其中東北春玉米和華北夏玉米的面積均有增長,主要原因是玉米種植效益高于大豆。預計2007年中國玉米的產量為14800萬噸,較10月預測調減100萬噸,較2006年14548萬噸增長252萬噸,增幅1.73%。本月在對已經收獲的東北地區玉米單產重做災后評估后,對當地產量做了調整。 11月份預計,2007/08年度中國玉米飼料消費量為9550萬噸,較10月預測調減50萬噸,主要原因是目前各地生豬養殖恢復的程度低于預期,這將影響年度內的飼料消費水平。但較2006/07年度提高300萬噸,增幅為3.24%。2007/08年度中國玉米工業消費量為3750萬噸,與10月預期持平,較2006/07年度提高200萬噸,增幅為5.6%。2007/08年度國內玉米消費量為1.441億噸,較10月預測降低50萬噸,較2006/07年度提高510萬噸,增幅為4.7%。 11月份預測,2007年中國玉米播種面積為2805萬公頃,與10月預測持平,較2006年的2697萬公頃增加108萬公頃,增幅4.00%,其中東北春玉米和華北夏玉米的面積均有增長,主要原因是玉米種植效益高于大豆。預計2007年中國玉米的產量為14800萬噸,較10月預測調減100萬噸。 目前來看,今年暖冬的可能性正在增大。短期而言氣溫下降較慢使得玉米脫粒時間推遲,上市時間也相應推后;同時今年東北減產、上一年度玉米價格反季節上漲以及相關品種大豆、豆油等價格上漲,給了農民參考攀比的理由,而且,農民近幾年種糧成本降低,收益不斷增加,尤其是在當前國內通貨膨脹較明顯的情況下,目前,當地多數農民惜售心理明顯強于往年正常水平,尤其是一些需求不錯、陳糧庫存水平偏低的地區。另外,今年東北玉米質量較好,尤其水分方面,多數地區新產玉米水分明顯低于去年同期,玉米儲存風險大大降低,這也為農民準備長期儲存玉米奠定了基礎。可以預見后期農戶的惜售心理將會導致售糧戰線延長,上市進度緩慢,在全國玉米豐收的大背下,受天氣因素及農民惜售心理影響,短期供給壓力并不十分明顯。 2、國外 華盛頓11月9日消息,美國農業部周五公布的11月供需報告顯示,美國2007/08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131.68億蒲式耳,10月預估為133.18億蒲式耳。美國2006/07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105.35億蒲式耳,2005/06年度實際玉米產量為111.14億蒲式耳。美國2007/08年度玉米年末庫存預估為18.97億蒲式耳,10月預估為19.97億蒲式耳;2006/07年度玉米年末庫存預估為13.04億蒲式耳;2005/06年度實際年末庫存為19.67億蒲式耳。美國2007/08年度玉米出口預估為23.50億蒲式耳,與10月預估持平。美國2006/07年度玉米出口預估為21.25億蒲式耳,2005/06年度實際玉米出口為21.34億蒲式耳。 同時路透倫敦11月22日電---國際谷物理事會(IGC)周四稱,將2007/2008年度(7月至次年6月)全球小麥(2100,34,1.65%,進入該吧)產量預估調升100萬噸,至6.03億噸.全球玉米(1772,36,2.07%,進入該吧)產量預估被調高至7.67億噸,此前的預估為7.66億噸.2006/07年度的產量為6.99億噸. (二)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要求嚴控玉米深加工項目 日前,國家發改委對外公布的《關于促進玉米深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玉米深加工項目,“十一五”時期對已經備案但尚未開工的擬建項目停止建設,并將玉米深加工項目列入限制類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此前,中糧控股公告,旗下的三個生物燃料項目的投資將暫停。此消息的意圖十分明顯,國家對于新季玉米發放出口配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玉米是我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不僅可以作為食品和飼料,也是一種重要的、可再生的工業原料,在國家食物安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發改委的有關研究指出,我國一些地區也出現了玉米加工能力擴張過快、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玉米加工轉化利用效率低和污染環境等問題,部分在建項目不符合土地審批、環境評價、信貸政策的要求。玉米深加工產能擴張過快,增長速度超過了玉米產量的增長速度。 筆者認為作為玉米加工業還應該大力發展,在我國2002/2003年的時候,那個時候大力發展玉米加工工業,起到了解決三農問題的作用,所以我們也應該繼續支持扶持它的發展。關于對飼料的影響,我認為這里也有一個認識的偏差,比如我們作為糧食安全問題,因為玉米家規現在2000多萬噸,這里有這么幾個問題。第一點玉米作為直接的食品,這個數量很少,從80到90年代的時候,這期間直接食用的占20%左右,到2005點的時候就是6%-8%。就是直接食用的,相反玉米的保健食品方面增加了,速凍玉米這方面的比例增加了。這個數量還是占有一定比例的,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加大玉米加工業的發展,我認為對于糧食安全問題不會有什么影響。第二深加工分析,初加工里面,食品加工占的比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這方面不更地說了,另外就是飼料方面,因為玉米加工大部分50%以上都是飼料,所以玉米加工發展過快的話,同時也帶動了飼料的發展。在當今高農資高成本的形式下,發展深加工也是很好解決“三農問題”的出路。 (三)深加工企業玉米庫存量不多,上調收購價格實屬無奈之舉 據了解,隨著加工生產的不斷消耗,目前部分深加工企業陳糧庫存逐漸減少。據悉吉林長春大成公司陳糧庫存只能維持到本月底或下月初。如果本月內市場不能形成玉米集中上市局面,新陳玉米無法正常交接,大成公司將有斷糧之憂;同時今年玉米生長期推遲,收獲和脫粒相應推遲20日左右,加之農戶惜售心理嚴重,強烈的看漲心理使其對玉米價格期望值較高,目前出售數量較少,為盡早獲得更多糧源的情況下,深加工企業提價實屬無奈之舉。總體來說,經過近一個月的拉鋸戰之后,部分企業庫存危機顯現,率先提價,打破了前期收購市場的平靜局面,后期新一輪價格上漲序幕將被拉開。而相對于東北地區而言,華北地區玉米現貨價格漲勢更為兇猛。玉米收購價在前期略有回落后再度走高,1650—1700元/噸已經成為主流收購價格。由于華北地區兼具上游原料產區和下游產品銷區的特征,該地區的深加工企業的玉米庫存周期一般都在半個月左右,與產區企業動輒2—3個月的庫存水平不可同日而語,在農民惜售的情況下,該區企業提價收足量保證生產的要求也就更為迫切。成本的大幅提高使得大部分深加工企業處于保本狀態。 (四)全球生物燃料應用增長 1、美國生物燃料產能2007年新增30億加侖 據美國可再生燃料協會(RFA)預計2007年新增產能為30億加侖,到2008年產能將進一步增長23億加侖。考慮到新廠的投建情況,2008年和2009年生物燃料工廠數目將會提高。2009年一季度,全國生物燃料產能估計將增長1.05億加侖。目前美國全國有112家生物精煉工廠,另外有77家工廠正在投建。 2006年乙醇銷售量約為55億加侖,今年銷售量將達到約80億加侖。精煉廠將乙醇與汽油摻混使用,達到政府規定的氧化要求。乙醇目前占到美國燃料供應的46%。RFA預計到2015年將有超過2200萬輛使用生物燃料的汽車上路。玉米作為美國生物燃料的主要原料,生物燃料需求將帶動玉米消費量進一步加大。美國近年來玉米需求的增長動力主要來自玉米乙醇預期截至2014/2015年度,美國玉米的乙醇加工用量占總使用量的比例將從2004/2005年度的12%增長到23%,美國玉米的供求關系將長期保持供求偏緊的局面。 2、中國推廣車用乙醇中國乙醇燃料年產量持續增長 國務院能源領導小組預計到2010年,我國燃料乙醇的年產量可以達到200萬噸,到2020年達到1000萬噸。國家正在制定相關法規政策,規范燃料乙醇的生產,合理推廣車用乙醇。據了解,燃料乙醇主要依靠玉米等糧食作物加工,目前在美國、巴西等國家,喝乙醇的汽車已經占到很高比例,其中巴西的乙醇燃料汽車已達到1550萬輛。 (五)主產區玉米新糧收購形式嚴峻 自新糧上市以來,作為收購主體的深加工企業、貿易商、糧庫以及飼料企業,其收購情況及心態表現各有不同。總的來看,相對于去年貿易商與加工企業對峙搶糧的格局,今年的收購主體有所轉變,主要以玉米淀粉加工企業和精深加工企業為主,而且收購相對比較理性;而貿易商、糧庫及飼料企業徘徊猶豫,蓄勢待發。一方面,深加工企業由于普遍庫存吃緊,率先倒戈,他們紛紛提高價格,入市搶糧,作為主要收購主體成為價格上漲的掌控者,但不同玉米加工企業生產能力、庫存、收購時間不同,因此表現出的收購熱情也有所不同;另一方面,今年貿易商一改昔日雷厲風行做法,變得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究其原因:一是擔心在此高價位入市收購,價格一旦下跌,利潤難以保障;二是若先進行套保,一旦發現收不上糧,被迫斬倉,那更是雙重損失。此外,資金成本居高不下也加劇了貿易商的猶豫。而糧庫方面面臨所欠外債較多、貸款資格不夠、儲糧利息費用增加(目前為止每噸糧銀行利息已經達到70元,攤入糧食成本明顯虧本)、資金短缺難以收糧問題,至今仍未有所動作,即使收購也僅是為南方客戶代收。此外,飼料廠積極籌備,暗渡陳倉。與往年不同,今年飼料廠采購比較低調,一改往年興師動眾作風,悄悄地在東北地區尋求合作伙伴和建立采購網絡。綜上分析,雖然目前深加工企業仍是市場收購主體,貿易商及糧庫仍未大的動作,但是仍不能忽視這股勢力,他們最終還是會參與到收購中來,但短期內預計收購主體大規模收購活動仍難展開。 (六)進出口方面 1、中國玉米出口增長對價格形成一定拉動效應 據海關總署10月公布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今年9月出口玉米380,000噸。今年1-9月中國出口玉米總計453萬噸,較去年同期增長97.7%。數據并顯示,中國9月進口玉米1,392噸,1-9月進口玉米10,167噸,較去年同期下滑83.0%。不過目前的玉米出口形勢不會改變東北地區玉米供應充足、價格面臨回落的局面,主要原因是出口數量相對于供應總量來講太少,并且未來玉米出口前景也不樂觀。 圖2中國玉米總產量與出口量對比單位:萬噸 中國玉米總產量與出口量對比走勢圖。(來源:中大期貨) 點擊此處查看全部財經新聞圖片 分析:筆者出口形勢不容樂觀將影響當前玉米市場需求。中國海關總署的初步數據顯示,9月份玉米出口量為384,063噸,同比提高5,549.5%。出口配額基本用完。在目前CPI指數較高的宏觀調控大背景下,國家繼續大批量發放出口配額的可能性非常小,玉米出口受抑使得近期新季玉米上市后的需求受到較大影響。 (七)國內飼料養殖戶補欄積極性提高,玉米飼用消費增長快 由于2008年飼料養殖形勢看好,飼料企業也在等待價格低點補充2-3個月庫存,為保證糧源深加工企業應至少完成6個月份以上的庫存,以免飼料需求高峰到來造成更大的收購波動。此外,目前深加工企業也收購價格戰作為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玉米價格上漲對于限制中小項目上馬,打擊競爭對手,維護下游產品利潤均有好處。 目前國內飼料業、養殖業正在逐步復蘇,飼料玉米需求呈現恢復性增長趨勢。受節日需求效應拉動,進入9月份以來,國內多數地區豬料銷量月環比增長了10-15%,而禽料繼續保持良好上升態勢,月環比增加了10-20%。預計第四季度飼料產銷仍將保持一定增長。不過,筆者認為飼料養殖業的實質性恢復仍將要到明年,這也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價格的走高。“散養”到“集團養殖”的轉變,是目前市場的一個趨勢。養殖模式的轉變將會減弱疫情的傳播,即由“面影響”變成“點影響”。因此,疫情影響力有望減弱,養殖積極性也將不斷恢復。今年因豬疫情影響,豬飼料消費持續低迷,目前恢復的僅是禽飼料,因此當豬的消費出現恢復時,其對玉米的推動作用將會大大提高。 同時為調動地方發展生豬生產的積極性,促進生豬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穩定豬肉市場供應,增加農民收入,從2007年起,國家財政實施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政策。近日,財政部印發了《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管理辦法》和《關于下達2007年生豬調出大縣獎勵資金的緊急通知》。為用好獎勵資金發展生豬生產,提高養豬大縣生產水平。 目前國家發布一系列政策扶植養殖業發展,國內養殖業在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將會呈現出進一步恢復的狀態。從周期上看,生豬養殖完全恢復需要10個月時間,當前到明年春節前后都將是養殖業需求的恢復階段,而明年春節之后到5—6月份將達到需求高峰。從當前市場情況看,豆粕及其他飼料價格的高企一方面加大了養殖戶對玉米的直接用量,另一方面對玉米價格也起到了較強的支撐作用。 (八)國內相關市場分析 1、國內小麥的替代 2007/2008年度全球小麥需求將再度超過全球產量,這將導致小麥期末庫存與用量比降至歷史最低水平。聯合國糧農組織(FAO)18日通過調查得出,因干旱造成的糧食減產和能源價格的高漲,促使全球谷物價格急速上揚,9月小麥價格創歷史最高值,價格漲至350美元/噸。目前由于當地小麥價格上漲替代作用明顯減弱,及河北可外運糧源漸少,導致當地飼料及淀粉企業玉米到廠價格出現小幅反彈。再加上小麥行情看好,使價格堅挺。但目前,南方銷區一些飼企已開始批量采購小麥代替高價玉米,這對當地的玉米消費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替代優勢教為明顯。 2、國際原油市場價格穩步高漲 伴隨美元貶值和伊土邊境沖突持續緊張,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期價本月7日再度大幅上漲,創每桶98.06美元的歷史新高。市場分析人士預計原油后市要突破100美圓,后期油價高位持穩對于一直炒作乙醇需求的美國玉米來說將是一個相當利多的消息,會進一步刺激國外玉米乙醇業的發展,國際玉米供應將會進一步緊張,從而導致國內通過進口來彌補玉米供應缺口難度加大。 3、目前的高通貨膨脹和相關品種的高價位 目前的高通貨膨脹和相關品種的高價位,比如大豆、豆柏和小麥包括股票,這種高價位對應的是國家的宏觀調控,玉米價格目前能維持在相對較高的價位,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受到其它相關品種的帶動,相關品種的漲價初期,大漲初期對玉米帶動比較強,在大漲后期對玉米的帶動比較弱,大家看到大連期貨的變化就很清楚。大豆從3500-3600的時候漲到4000的時候,對玉米帶動差不多100個點,從4000漲到4200-4300的時候對玉米就沒有什么帶動力了,前期帶動力要大,后期帶動力要小,但是畢竟來說其它相關產品價格的高漲對玉米價格是一個支撐。目前可以說通貨膨脹壓力是比較大的,但是宏觀調控的力度可能還要加大,那么從資金面的緊張、資金成本的提高這將對玉米后期的價格和玉米后期的收儲影響很大。未來玉米價格的走勢除了他自身的其本面情況以外,很重要的還要看好宏觀面的一些變化,如果宏觀調控力度比較大,后期房價、股票包括加息逐步增加,那么上漲的空間就會被封住,可能下降空間就會比較大一些。如果后期宏觀形勢仍然非常火爆,那么下降的空間就會非常小,上漲的空間可能就會被打開。那么可以說目前國家從經濟實力來講完全有能力去控制國內的經濟發展、經濟形勢,也就是說國家的態度和政策可能決定玉米運行的一個大的方向,筆者較為看多通賬。 (九)基金持倉分析 截止11月13日這周,基金在CBOT玉米增持5,207手多單,同時減持1,276手空單,基金凈多單由上周的226,050手增到本周的232,533手。指數基金在玉米期貨和期權上的凈多單由上周359,578手減至本周的355,842手。 分析:玉米生長季節開始后,基金方面天氣市操作特征明顯。此前國際市場一直熱炒玉米生物能源概念,從06年8月以來基金明顯平空翻多,增持多單頭寸。伴隨近5個月資金助推后,玉米近月期價在2月26日達到了高點437美分。隨后基金有計劃地逐步減持凈多頭寸。由于本月多數時間產區收割情況較好,玉米單產水平較為理想,基金方面隨之逐步減持多單頭寸。 (十)機構觀點及簡要評析 1、USDA月度供需報告 華盛頓11月9日消息,美國農業部周五公布的11月供需報告顯示,美國2007/08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131.68億蒲式耳,10月預估為133.18億蒲式耳。美國2006/07年度玉米產量預估為105.35億蒲式耳,2005/06年度實際玉米產量為111.14億蒲式耳。美國2007/08年度玉米年末庫存預估為18.97億蒲式耳,10月預估為19.97億蒲式耳;2006/07年度玉米年末庫存預估為13.04億蒲式耳;2005/06年度實際年末庫存為19.67億蒲式耳。美國2007/08年度玉米出口預估為23.50億蒲式耳,與10月預估持平。美國2006/07年度玉米出口預估為21.25億蒲式耳,2005/06年度實際玉米出口為21.34億蒲式耳。 華盛頓11月19日消息,美國農業部(USDA)周一在每周作物生長報告中公布,截至11月18日當周,美國玉米收割率為97%,前一周為94%,去年同期為93%,五年均值為94%。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