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看看你屬于幾級“白領”! [打印本頁]

    作者: 李業明    時間: 2007-11-6 11:28
    標題: 看看你屬于幾級“白領”!
    <FONT size=4>&nbsp;&nbsp;&nbsp;&nbsp;中國社會科學院日前公布了2007年全國主要城市白領工資標準。包括各城市物價水平、居住成本、交通成本、城市現代化等諸多方面因素,共分七個檔次:香港與澳門分別以18500元與8900元位居一檔;上海、深圳、溫州、北京位居二檔,在上海成為一個白領,月薪要達到5350元,而深圳這一數據為5280元;成都、哈爾濱等城市列第六檔,工資標準為1900元與1700元;最低的第七檔為拉薩,白領標準為700元。研究者特別注明,外地務工者在前列基礎上增加1800元。 </FONT>
    <P><FONT size=4>&nbsp;&nbsp;&nbsp; 這一“研究結果”的公布,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與爭議。爭議的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是究竟什么是白領?能用工資標準劃分白領嗎?二是這樣的標準究竟是高還是低?三是這樣的研究有什么意義? </FONT>
    <P><FONT size=4>&nbsp;&nbsp;&nbsp; 究竟什么是白領?查閱字典,得到的解釋是,“某些國家或地區指從事腦力勞動的職員,如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政府公務人員等。”這一解釋中的“某些國家或地區”,其實多指西方國家和地區。我國雖然也有白領的稱謂,但卻沒有明確的定義,基本上沿用的是“從事腦力勞動的職員”這一概念,通常,在寫字樓上班,坐辦公室,都會被稱為白領,如果職位低、工資不高,最多在白領前加一個“小”字。可見,白領在我國的多數場合,是一個與工作性質相關的概念,與收入標準掛鉤不緊密。也正由于如此,白領工資標準引來了第一個爭議:在辦公室做管理工作,收入沒達到白領工資標準,難道就不是白領?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目前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畢業之后無法成為白領。在建筑工地做泥水工、油漆匠,加班加點,好不容易使收入達到白領工資標準,就成為白領了?如果按照這樣的標準,在成都的建筑工地上,可能也有不少白領。 </FONT>
    <P><FONT size=4>&nbsp;&nbsp;&nbsp; 關于白領工資標準的第二個爭議,是標準的制訂。具體體現在四個層次,一個層次是,已經達到白領收入標準的人,抱怨自己并沒有白領生活的感覺,因為這樣的收入,相對于高房價、高學費、高醫療費,生活不但過得緊巴巴,而且缺乏保障感、安全感,“說自己是白領,自己都不相信”;第二個層次是,本來認為自己是從事白領性質工作的人,卻發現自己的收入遠低于白領標準,根本就不是一個白領,由此心生失落,“原來自己并不是白領”;第三個層次是,對于外來務工者,只有獲得比標準工資高1800元的工資,才能“成為”當地白領,這明顯給外地務工者融入城市制造“標準障礙”,“想成為白領,不那么容易”;第四個層次是,一些“灰領”、“藍領”的工作艱辛,可能因這樣的工資標準所掩蓋,假設這樣的研究被認同,那么,他們的耳邊可能會傳來這樣的聲音,“你看,你們的收入都已夠白領了!” </FONT>
    <P><FONT size=4>&nbsp;&nbsp;&nbsp; 由于有以上的標準不清晰、勞動者的身份困惑與生存壓力問題,不少人由此質疑這樣的研究,如此的“標準制訂”,根本沒有意義。有人認為,對于“白領”概念,沒有必要過分強調,是什么“領”不重要,關鍵在于生活過得從容自在。因工作性質把自己定位為白領,只能增加“白領情結”;而因收入高低把自己納入“白領”范疇,則會增加“金錢焦慮”。有“白領情結”的人,往往會漠視非白領工作,自視高人一等,不愿出辦公室,不愿到第一線去工作;而處在“金錢焦慮”中的人,會很難滿足自己的生活現狀,會把收入待遇、經濟地位視為一切。用工資標準來劃分白領,無疑既強調了“白領情結”,又加重了“金錢焦慮”。當然,對于研究者來說,他們是不會承認沒有意義的,眼下社會輿論的紛紛討論,在他們看來,或許就可能很有意義。 </FONT>
    <P><FONT size=4>&nbsp;&nbsp;&nbsp; 在筆者看來,不是關于白領工資標準的研究有沒有意義,而是研究者有沒有把這樣的研究導向“有意義”——必須承認,“白領”作為一個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但這個群體,究竟是什么,是“自我感覺”?是“工資待遇”?是“工作環境”“工作性質”?大家并不清晰。 </FONT>
    <P><FONT size=4>&nbsp;&nbsp;&nbsp; 我想,如果他們的研究,能關注傳統意義的白領“生存狀況”——有關資料顯示,如果按傳統的定義,目前很多城市中有60%的從業者,包括教師、公務員、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都屬于白領——以及社會觀念對白領認識的變化,而不是給出一個簡單的工資標準,則有可能更大程度引起大家對大批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等“傳統白領”當前生存壓力、職業發展的關注,從而有可能促進一系列民生問題的解決,促進社會如何培育更大群體的中等收入者。比如,在國外,就有對白領的新定義是,從事腦力勞動,且年薪達到8萬美金,這樣的定義,實則是對從事腦力勞動者過上有保障的較為舒適的生活的描繪。 </FONT>
    <P><FONT size=4>&nbsp;&nbsp;&nbsp; 如果他們的研究,能關注外來務工者融入城市的艱難,關注“白領情結”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而不是設定“1800元”的工資距離,有可能對人力資源管理改革、城市文化建設提出有效的建議……如果“社會科學”研究者有這樣的立場,他們不但會把研究的目光投向中等收入者、投向白領,還會把目光投向農村、農民、社會邊緣群體,關心所有社會組成結構的“生存狀態”、“發展狀況”,為全民進一步解決民生問題,以至公民權利問題、民主法制問題,開展真正有意義的研究。 </FONT>
    <P><FONT size=4>&nbsp;&nbsp;&nbsp; 所有這一切,其實取決于學術研究的立場和態度,是在做真的研究,還是僅僅在嘩眾取寵,故意拋出一些概念混淆、極易引起爭議的“成果”,引來社會的關注,并滿足于這樣的關注。(熊丙奇 上海高校校報研究會理事長、教授)</FONT></P>
    作者: 水本無味    時間: 2007-11-6 11:50
    700元就是白領,那在大城市打掃廁所的也是白領啊
    作者: shjicheng    時間: 2007-11-6 17:06
    <P>同一樓主的觀點&nbsp;&nbsp;<IMG alt="" src="http://www.www12347.com/images/smilies/default/11.GIF" border=0 smilieid="51">&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P>
    作者: 李業明    時間: 2007-11-7 09:57
    哈哈!
    這次社科院惹了麻煩了,哈哈!
    全國人民除了農民就都是白領了!
    作者: lx72    時間: 2007-11-7 10:07
    有些不科學,不能完全相信:qinang:
    作者: 李業明    時間: 2007-11-8 14:43
    總的感覺這次白領的評比有點太低了,
    這么多的白領國家一定很發達了啊
    很小的時候就羨慕電視里的白領們,
    沒有像中國現階段的白領是這個樣子。
    雖然在北京5000就是白領了,
    但是離我還遙遠的很,
    我做“保暖內衣”,
    無領兒一身輕,
    呵呵!
    作者: 韓友文    時間: 2007-11-18 11:14
    中國社會科學院前不久否認了他們出臺過這個標準.
    作者: xinwen001    時間: 2007-11-18 18:37
    這種說法爭議很大,不難說明其科學性。
    作者: lc19841204    時間: 2007-12-1 15:58
    扯淡啊 什么文章啊 白領700
    作者: 李業明    時間: 2007-12-4 12:09
    現在的社會調查越來越浮躁,
    不是踏實的做事情,
    而是把工作當作負擔,
    在應付。
    我想,他們缺少的是責任心。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北京市| 日土县| 内江市| 武强县| 江阴市| 丰都县| 胶南市| 福安市| 巴南区| 西林县| 军事| 静乐县| 临西县| 团风县| 青阳县| 黔西县| 沛县| 永修县| 民权县| 开江县| 沈阳市| 威远县| 常山县| 昆明市| 定日县| 齐河县| 资阳市| 普定县| 博罗县| 长武县| 湖口县| 陈巴尔虎旗| 加查县| 泰州市| 彭水| 合肥市| 梧州市| 蓝田县| 富锦市| 云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