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中西醫結合治療奶牛胎衣不下的療效觀察 [打印本頁]

    作者: 貔貅    時間: 2007-11-2 13:02
    標題: 中西醫結合治療奶牛胎衣不下的療效觀察
    中西醫結合治療奶牛胎衣不下的療效觀察
    葛銘  張瑞莉  葉興華  韓海東
    (東北農業大學動物醫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30)

        胎衣不下又叫胎衣停滯,是指奶牛在產出胎犢后的一定時間內,胎衣不能自行脫落而滯留于子宮內。在現場,由于各地飼養管理水平不同,胎衣不下的發生率也各不相同,發生率約為12%-40%。由于胎衣不下易引起子宮內膜炎,導致產后發情時間延遲,配種次數增加,極大地影響了繁殖率,給奶牛生產造成了很大損失。我們在臨床過程中對胎衣不下的病例采取了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治療,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將治療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的來源和分組情況
        試驗主要在奶牛場和大型養牛戶中進行.選取發生胎衣不下的奶牛90頭,隨機將其分為三組,I組30頭,為西藥治療組;Ⅱ組30頭,為中藥治療組;Ⅲ組30頭,為中西藥綜合治療組。
        1.2方法
        產后10h胎衣不下即可處理。
        1.2.1I組(西藥治療組)20%葡萄糖酸鈣與25%葡萄糖液各500mL,1次靜注,每日1次;垂體后葉素100單位,1次肌注;促腎上腺皮質激素30-50單位,氫化可的松125-150 mg,強可的松龍(劑量為0.05-1mg/kg體重),1次注射,每隔 24h注射1次,共注2-3次;10%高滲鹽水1200mL1次灌入于宮內;土霉索2g溶于蒸餾水230mL中,1次灌入子宮,隔日1次。
        1.2.2Ⅱ組(中藥治療組)益母草120 g,當歸60g,車前子 60g,黃芪45g,白術30g,五靈脂30g,黨參30g,川芎30g,桃仁30g,沒藥30g,紅花25g,炮姜20g,炙甘草15g。
        共為細末,開水沖凋,加黃酒200g為引,1次灌服。服藥 24 h內胎衣仍不下者可再服1劑。
        1.2.3III組(中西藥綜合治療組)I組和Ⅱ組藥物聯合應用。
        2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中西藥綜合治療對奶牛胎衣不下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胎衣在用藥后24h內能夠完全脫落,中藥治療組較中西藥綜合治療組從試驗結果看稍有延長,而單純西藥治療組胎衣脫落平均在72-96h之間、脫落時間明顯廷長。

    表1不同藥物對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療結果
    組別
    18h
    24h
    36h
    48h
    72h
    96h
    120h
    144h
    I
    0
    0
    1
    1
    8
    18
    2
    0
    II
    2
    22
    5
    1
    0
    0
    0
    0
    III
    4
    24
    1
    1
    0
    0
    0
    0

        3小結與討論
        引起胎衣不下的病因很多,如母牛畜體虛弱,營養欠佳.氣血不足,加之產前使役過度,或產程延長,以致胞宮松弛,無力收縮;或臨產時感受風寒,寒凝氣滯,使子宮頸過早收縮關閉;或胎兒過大,胎水過多,以及早產、流產;或感受外毒、瘟疫及其它熱邪,毒熱內傷胎絡,使胎衣粘附宮壁不能排出而發生胎衣滯留。此外,牛的胎盤結構特點也是造成胎衣不下多發的主要原因,牛的子宮粘膜形成宮阜,胎兒絨毛膜將其包住,并形成絨毛絲,其絨毛伸入宮阜腺窩內,互相緊密聯系,客觀上增加了胎衣脫落的時間.另外,由于子宮炎癥而引起的胎盤粘連也可以引起胎衣不下。
        目前,奶牛胎衣不下往往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單純用西藥治療的病例很多,西藥治療中子宮灌洗、靜脈補鈣,應用垂體后葉素等主要是促使胎盤絨毛收縮,使胎盤從宮阜中脫落下來,激素主要是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減弱組織損傷和中毒表現,促使糖、蛋白質、脂肪的正常代謝,并有抗組織胺作用,用后可使體溫、呼吸、心率恢復正常,但單純用西藥后胎衣脫落時間普遍較長,增加了母牛感染子宮內膜炎的機率,從而極易引起母牛發情推遲,不能按期配種受妊。中藥治療總的原則是活血化瘀。偏于氣虛者,如表現食欲不振,脈細弱無力,配合補氣養血;偏于寒凝者,表現被毛逆立,口鼻發涼,寒顫,口色青白,脈遲澀,輔以溫中散寒;若為毒熱傷胞.表現發熱,口紅尿赤,惡露腥臭,脈洪數.治宜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中藥治療后明顯縮短了胎衣脫落的時間,特別是中西藥聯合應用后.使胎衣脫落的時間進一步縮短,這在減少產后疾病的發生,提高產后奶牛的泌乳性能,促使奶牛產后體質盡快恢復等方面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為了減少奶牛胎衣不下的發生,平時應加強飼養管理,供應平衡日糧,干奶期不僅要注意精粗比例,更應重視礦物質、維生素的供應,加強運動,增強全身張力。臨床牛要置于安靜、清潔、寬敞的圈舍內,令其自然分娩,避免各種應激。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北区| 徐州市| 桃园县| 南投市| 昭觉县| 临江市| 丰原市| 宝兴县| 望都县| 德化县| 汉寿县| 四平市| 鹿泉市| 藁城市| 宁远县| 五家渠市| 新津县| 呼伦贝尔市| 洱源县| 繁昌县| 中山市| 伊吾县| 余江县| 邹城市| 新津县| 龙胜| 容城县| 崇明县| 牙克石市| 秀山| 嘉黎县| 同江市| 临泉县| 桃园市| 安陆市| 和林格尔县| 清流县| 绵竹市| 阳高县| 白山市| 西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