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目 | 第一章 細胞對損傷的應答 ( 2學時 ) | ||
目的要求 | 研究細胞、組織對各種損傷因子所產生的形態和功能學應答反應 | ||
重點 | 細胞超微結構的基本病理變化、變性、壞死 | ||
難點 | 能夠舉一些常見的病例來具體說明細胞對損傷的應答,從而加深對各種細胞對損傷的應答的理解。 | ||
課 堂 組 織 | 1. 與學生相識。 2. 介紹家畜病理解剖學學習方面的有關問題,提出學習要求。 3. 正常授課。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細胞超微結構的基本病理變化 一、細胞核(Nucleus) (-)核的形態變化 (二)核結構的改變 (三)核仁的改變 (四)核內包含物(intranuclear inclusions) 二、細 胞 膜 (-)細胞膜形態結構的改變 (二)細胞膜通造性的改變 三、線粒體 (-)線粒體腫脹 (二)線粒體固縮 (三)線粒體肥大和增生 (四)巨線粒體 (五)線粒體包含物 四、內質網 (一)內質網肥大和增生 (二)內質網擴張和空泡形成 (三)內質網顆粒脫失 (四)內質網包含物 五、高爾基體(Golgi apparatus) (-)高爾基體肥大 (二)高爾基體萎縮和消失 六、溶酶體(lysosome) (一)溶酶體的病理性貯積病 (二)溶酶體與細胞自溶 | 以講解式為主,結合臨床病例 | 100min | |
課目 | 第二章 結締組織對損傷的應答 (2學時) | ||
目的要求 | 了解各種致病因素引起動物疾病發生的機理。 | ||
重點 | 本章主要討論固有結締組織對損傷的應答。 | ||
難點 | 纖維對損傷的應答、基質對損傷的應答、基膜對損傷的應答。 | ||
課 堂 組 織 | 1.課前提問,復習上節課重點內容。 2.正常授課。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纖維對損傷的應答 一、膠原纖維的異常 (-)膠原纖維減少 (二)膠原纖維過多 2.病理變化 (三)膠原纖維缺損 1.原因和發生機理 2.病理變化 (四)膠原纖維玻璃樣變 1.原因和發生機理 2.病理變化 (五)膠原纖維壞死 1.原因和發生機理 2.病理變化 二、彈性纖維的異常 三、網狀纖維的異常 第二節 基質對損傷的應答 一、基質解聚 (-)原因和發生機理 (二)病理變化 (三)對機體的影響 二、基質積聚 (一)原因和發生機理 (二)病理變化 三、基質減少 (一)生理性基質減少 (二)病理性基質減少 四、黏多糖代謝的遺傳性缺陷 第三節 基膜對損傷的應答 一、正常基膜 二、基膜在疾病中的變化 (-)代謝擾亂性疾病 (二)免疫介導擾亂性疾病 (三)錐蟲病 | 以講解式為主,結合臨床病例 | ||
課目 | 第三章 細胞和組織的適應性反應 (2學時) | ||
目的 要求 | 使學生掌握適應和修復是機體在進化過程中獲得的適應性反應以及各種名詞解釋。 | ||
重點 | 掌握增生和肥大、再生、創傷愈合、化生、萎縮概念與區別。 | ||
難點 | 舉例加以說明各種關系。 | ||
課 堂 組 織 | 1.課前提問,復習上節課重點內容。 2.正常授課。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增生與肥大 一、增生 (-)生理性增生 (二)病理性增生 二、肥大 (-)代償性肥大 (二)內分泌性肥大 三、肥大與增生的關系 第二節 再 生 一、影響再生的因素 (一)局部因素 (二)全身因素 二、各種組織的再生 (-)上皮組織的再生 (二)血細胞的再生 (三)血管的再生 (四)結締組織的再生 (五)骨組織的再生 (六)軟骨組織的再生 (七)肌肉組織的再生 (八)腱的再生 (九)神經組織的再生 三、再生的調控 第三節 創傷愈合 第一期愈合 又稱直接愈合 第二期愈合 又稱間接愈合 痂皮下愈合 第四節 化 生 第五節 萎 縮 (一)生理性萎縮 (二)病理性萎縮 | 以講解式為主,結合臨床病例 | ||
課目 | 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環障礙 | ||
目的 要求 | 掌握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病理變化 | ||
重點 | 水腫、休克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 ||
難點 | 血栓形成、栓塞、梗死 | ||
課 堂 組 織 | 以病例教學為主。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充 血 一、動脈性充血 (-)原因 (二)發生機理 (三)病理變化 (四)結局 二、靜脈性充血 (-)原因 (二)病理變化 (三)結局 第二節 局部缺血 (一)原因 (二)病理變化 (三)結局 第三節 出 血 (-)原因和發生機理 (二)病理變化 (三)結局和對機體的影響 第四節 血栓形成 (二)血栓形成過程和類型 (三)血栓與死后凝血塊的區別 (四)結局和對機體的影響 第五節 栓 塞 (一)栓子的運行 (二)栓塞的種類和影響 第六節 梗 死 (-)原因和條件 (二)病理變化 (三)梗死的結局與影響 第七節 水 腫 第八節 休 克(shock) | 病例教學 | 2學時 | |
課目 | 第五章 炎 癥 | ||
目的要求 | 掌握炎癥的分類及其病理變化。 | ||
重點 | 炎癥局部的基本病理變化。,炎癥反應的整個過程 | ||
難點 | 炎癥反應的整個過程 | ||
課 堂 組 織 | 1.課前提問,復習上節課重點內容。 2.正常授課。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炎癥概述 第二節 炎癥的原因 第三節 炎癥的局部癥狀和全身反應 一、炎癥的局部癥狀 二、炎癥的全身反應 (-)發熱 (二)白細胞增多 (三)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機能亢進和細胞增生 (四)實質器官的病變 第四節 炎癥局部的基本病理變化 一、變質(alteration) 二、滲出(exudation) 三、增生 第五節 炎癥的細胞反應 第六節 炎癥的分類 一、變質性炎癥 二、滲出性炎癥 三、增生性炎癥 (-)一般增生性炎癥 (二)肉芽腫性炎癥(granulomatousinflammation) 第七節 炎癥的經過和結局 一、炎癥的經過 (-)超急性炎癥(peracute inflammation) (二)急性炎癥(acute inflammation) (三)亞急性炎癥(subacute inflammation) (四)慢性炎癥 (chronic inflammation) 二、炎癥的結局 (-)消散 (二)肉芽組織增生及機化 (三)遷延不愈 (四)敗血癥 | 以講解式為主,結合臨床病例 | 2學時 | |
課目 | 第六章 腫 瘤 (Tumour) | ||
目的要求 | 掌握腫瘤的概念、腫瘤的特征 | ||
重點 | 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 | ||
難點 | 腫瘤的流行病學與生態學、病因學與發病學、病理解剖學與組織學等 | ||
課 堂 組 織 | 1. 課前提問,復習上節課重點內容。 2. 正常授課。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腫瘤的概念 第二節 腫瘤的特征 一、腫瘤的形態和結構 (-)腫瘤的大體形態。 (二)腫瘤的組織結構 二、腫瘤的異型性 三、腫瘤組織的代謝特點 四、腫瘤的生長 五、腫瘤的擴散 第三節 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 一、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的特點 二、腫瘤的命名和分類 (一)良性腫瘤 (二)惡性腫瘤 三、常見的動物腫瘤 (-)乳頭狀瘤 (二)鱗狀細胞癌 (三)腺瘤 (四)腺癌 (五)纖維瘤 (六)纖維肉瘤 (七)脂肪瘤(Lipoma) (八)骨瘤(osteoma) (九)平滑肌瘤(leiomyoma (+)惡性黑色素瘤 第四節 腫瘤的病因和發生機理 第五節 腫瘤免疫問題 一、腫瘤的特異性抗原 二、機體對腫瘤的免疫反應 三、影響腫瘤免應有效進行的因素 四、腫瘤組織的自然消退現象 第六節 腫瘤的診斷 | 以講解式為主,結合臨床病例 | 4學時 | |
課目 | 第七章 淋巴一網狀內皮系統病理 | ||
目的要求 | 掌主要疾病過程中淋——網狀內亂系統的病理反應性變化 | ||
重點 | 淋巴管炎、脾炎、干細胞及其衍生物的增生、雞傳染性腔上囊病。 | ||
難點 | 淋巴流區域的局部感染、創傷或炎癥灶和全身淋巴結發炎。 | ||
課 堂 組 織 |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淋巴結炎 一、急性淋巴結炎 (一)漿波性淋巴結炎 (二)出血性淋巴結炎 (三)出血性、壞死性淋巴結炎 (四)壞死性淋巴結炎 (五)化膿性淋巴結炎 二、慢性淋巴結炎 第二節 淋巴管炎 一、急性淋巴管 二、慢性淋巴管炎 第三節 脾 炎 一、急性脾炎 二、慢性脾炎 第四節 干細胞及其衍生物的增生 一、感染性增生 二、網狀細胞增生 三、髓外造血 第五節 雞傳染性腔上囊病 第六節 淋巴系統的常見腫瘤 一、畜禽淋巴肉瘤 (-)牛淋巴肉瘤( 1.結節型 2.彌漫型 3.粟粒型和混合型 二、雞馬立克氏病(Marek's disease) (-)急性型(內臟型) (二)慢性型(神經型) | 病例教學 | 2學時 | |
課目 | 第八章 血液病理 | ||
目的要求 | 了解常見血液病理變化及其意義 | ||
重點 | 白細胞的病理變化、血小板減少癥。 | ||
難點 | 外周血液紅細胞喪失過多造成的貧血和骨髓造紅細胞障礙造成的貧血 。 | ||
課 堂 組 織 | 師生交流式教學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貧 血 一、貧血的概念和分類 二、貧血時外周血液和骨髓的變化 (-)外周血液變化 (二)骨髓變化 三、主要病理變化 四、家畜貧血病 (-)初生駒溶血病(初生駒黃疸) (二)初生豬溶血病 (三)馬傳染性貧血 (四)雞傳染性貧血。 (五)焦蟲病 (六)牛泰勒焦蟲病 (七)牛急性蕨中毒 (八)仔豬缺鐵性貧血 第二節 白細胞的病理變化 一、異常白細胞 (-)未成熟白細胞 1.細胞核 2.細胞漿 (二)衰老和變性白細胞 1.衰老白細胞 2.變性白細胞 二、白細胞增多(leukocytosis) 1.中性粒細胞增多(neutrophilic leukocytosis) 2.嗜酸粒細胞增多(eosinophilic leukocytosis) 3.單核細胞增多(monocytosis) 4.淋巴細胞增多(lymphocytosis) 三、白細胞減少(leukocytopenia) 第三節 血小板減少癥 | 病例教學 | 2學時 | |
課目 | 第九章 心臟血管系統病理 | ||
目的要求 | |||
重點 | 心功能衰弱、心臟肥大、心臟擴張、心肌病。 | ||
難點 | 心臟肥大與擴張、心內膜炎、心功能衰弱 | ||
課 堂 組 織 | 以啟發式教學為主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心臟肥大與擴張 一、心臟肥大 二、心臟擴張 (-)肺性高血壓(Pulmonary hypertension) (二)肉用仔雞腹水綜合征(broiler ascitic syndrome) (三)牛高山病(high-mountain disease of cattle) 第二節 心內膜炎 (-)原因和發生機理 (二)病理變化 (三)結局對機體的影響 (附)心內膜纖維組織增生 (-)原因和發生機理 (二)病理變化 (三)結局和影響 (附)豬漿膜絲蟲病 第四節 心肌病 (-)原因和發病機理 (二)病理變化 (三)結局和影響 第六節 血管疾病 一、動脈炎 (-)急性動脈炎 (二)慢性動脈炎 (三)結節性動脈周圍炎(nodular periarteritis) 二、靜脈炎 三、動脈硬化 (-)老齡性動脈硬化 (二)動脈粥樣硬化 (三)動脈鈣化 | 病例教學 | 2學時 | |
課目 | 第十章 呼吸系統病理 | ||
目的要求 | 了解常見呼吸系統病理病理變化 | ||
重點 | 氣管的炎癥、肺炎、肺氣腫、肺萎縮 | ||
難點 | 肺炎 | ||
課 堂 組 織 | 1. 課前提問,復習上節課重點內容; 2. 正常授課。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鼻、喉和氣管的炎癥 第二節 肺炎(pneumonia) 一、支氣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 (-)病因和發生機理 (二)病理變化 (三)結局和對機體的影響 二、纖維素性肺炎(fibrinous pneumonia) (一)病因和發生機理 (二)病理變化 (三)結局和對機體的影響 三、間質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 (-)病因與機理 (二)病理變化 (三)結局和對機體的影響 四、特異性肺炎 (-)牛結核性肺炎 (二)鼻疽性肺炎 (三)牛傳染性胸膜肺炎 (四)綿羊慢性進行性肺炎 (五)豬霉形體肺炎 (六)豬弓形蟲性肺炎 (七)禽霉菌性肺炎 五、變態反應性肺炎 (-)牛進行性肺炎(Progressive Pneumonia) (二)馬屬動物氣喘病 第三節 肺 氣 腫 (-)病因和發生機理 (二)病理變化 (三)結局和對機體的影響 第四節 肺萎陷(collepse of lung) (一)病因和發生機理 (二)病理變化 (三)結局和對機體的影響 第五節 呼吸系統的腫瘤 | 以講解式為主,結合臨床病例 | 2學時 | |
課目 | 第十一章 消化系統病理 | ||
目的要求 | 掌握消化系統病理的基本病理變化 | ||
重點 | 胃炎、腸炎、腸毒血癥、肝壞死、中毒性肝病、肝炎、肝硬變 | ||
難點 | 種類型的胃腸道炎癥和肝臟病變 | ||
課 堂 組 織 | 1. 課前提問,復習上節課重點內容。 2. 正常授課。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胃 炎 一、急性卡他性胃炎 二、壞死性胃炎 第二節 腸 炎 一、卡他性腸炎 (一)急性卡他性腸炎 (二)慢性卡他性腸炎 二、出血性腸炎 三、纖維素性腸炎 第三節 腸毒血癥(enterotoxrmia) 一、羔羊腸每血癥 二、豬梭菌性腸炎(clostridial enteritis) 三、仔豬水腫病(edema disease) 第四節 肝 壞 死 第五節 中毒性肝病(toxic hepatosis) 第六節 肝炎(hepatitis) 第七節 肝 硬 變(cirrhosis of liver) (-)病理變化 (二)發生原因和類型 1.壞死后肝硬變2.寄生蟲性肝硬變 3.膽汁性肝硬變 (三)對機體的影響 第八節 胰 腺 炎 第九節 消化系統的腫瘤 一、肝癌 二、雞咽一食管癌 | 以講解式為主,結合臨床病例 | ||
課目 | 第十二章 泌尿系統病理 | ||
目的要求 | 掌握泌尿系統主要病理變化及其意義 | ||
重點 | 腎炎、腎病、腎盂積水和尿石病、膀胱炎、常見的畸形與腫瘤。 | ||
難點 | 腎炎、腎病的病理變化及其區別 | ||
課 堂 組 織 | 1.課前提問,復習上節課重點內容。 2.正常授課。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腎炎 一、腎小球腎炎(glomerulonephritis) (-)病理變化 1.急性彌漫性腎小球腎炎 2.亞急性彌漫性腎小球腎炎 3.慢性彌漫性腎小球腎炎 (二)病因和發生機理 二、間質性腎炎(interstitial nephritis) (-)急性彌漫性間質性腎炎 (二)慢性彌漫性間質性腎炎 (三)局灶性間質性腎炎 三、化膿性腎炎(suppurative nephritis) (-)栓塞性化膿性腎炎(embolic suppurative nephritis) (二)腎盂腎炎(pyelonephritis) 第二節 腎病(nephrosis) 一、中毒性腎病 二、低氧性腎病 第三節 腎孟積水和尿石病 一、腎盂積水(hydronephrosis) 二、尿石病(urolithiasis) 第四節 膀胱炎(cystitis) 一、急性彌漫性膀胱炎 二、慢性彌漫性膀胱炎 (-)慢性濾泡性膀胱炎 (chroni follicular cystitis) (二)慢性息肉狀膀胱炎(chronic polypoid cystitis) 第五節 常見的畸形與腫瘤 一、囊腫腎(cystic kidney) (一)單囊腎(simple cystic kidney) (二)多囊腎(polycystic kidney) 二、腎母細胞瘤(nephroblastoma) 三、地方性血尿和膀既腫瘤(enzootic hematuria) | 以講解式為主,結合臨床病例 | 2學時 | |
課目 | 第十三章 生殖系統病理 | ||
目的要求 | 了解生殖系統病理變化,特別是子宮內膜炎和乳腺炎 | ||
重點 | 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炎、乳腺炎、睪丸炎 | ||
難點 | 子宮內膜炎 | ||
課 堂 組 織 | 1.課前提問,復習上節課重點內容。 2.正常授課。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卵巢囊腫(ovarian cyst) 一、卵泡囊腫(follicular cyst) 二、黃體囊腫(lutein cyst) 三、黃體化囊腫(luteinized cyst) 第二節 子宮內膜炎 -、病因與發生機理 二、類型和病理變化 (1)慢性卡他性子宮內膜炎 (2)慢性化膿性子宮內膜炎 第三節 乳腺炎(mastitis) 一、病因與發生機理 二、類型和病理變化 1.非特異性乳腺炎 (1)急性彌漫性乳腺炎是牛最常見的一種乳腺炎 (2)慢性彌漫性乳腺炎 (3)化膿性乳腺炎 2.特異性乳腺炎 (1)核性乳腺炎 (2)布氏桿菌性乳腺炎 (3)放線菌性乳腺炎 (4)諾卡氏菌性乳腺炎 (5)支原體性乳腺炎 (6)隱球菌性乳房炎 第四節 睪 丸 炎 一、布氏桿菌性睪丸炎 二、結核性睪丸炎 三、乙型腦炎病毒性睪丸炎 四、其他各種感染引起的睪丸炎 第五節 附睪病變 一、附睪炎(epididymitis) 第六節 常見的畸形與腫瘤 一、隱睪(cryptorchism) 二、卵巢腺癌(ovarian adenocarcinoma) | 以講解式為主,結合臨床病例 | 4學時 | |
課目 | 第十四章 神經系統病理 | ||
目的要求 | 了解神經系統的基本病變、腦炎、腦軟化、神經炎病理變化。 | ||
重點 | 腦炎 | ||
難點 | 神經系統的病理組織學變化 | ||
課 堂 組 織 | 1.課前提問,復習上節課重點內容。 2.正常授課。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神經系統的基本病變 一、神經細胞的病變 (-)急性腫脹(acute neuronal swelling) (二)染色質溶解 (三)空泡變性 (四)液化 (五)慢性損傷 又稱神經細胞皺縮(shrinkage of neurons (六)缺血性損傷 又稱神經細胞的透明變性 (七)包涵體 (八)色素和其他物質的貯積 二、神經膠質的病變 (一)星狀膠質細胞(astrocyte) (二)小膠質細胞(microglia) (三)少突膠質細胞(oligodendroglia) (四)室管膜細胞(ependymocyte) (五)衛星現象與慣神經細胞現象 三、神經纖維的病變 四、腦血管的病變 第二節 腦炎(encephalitis) 一、病毒性腦炎 二、細菌性腦炎 三、寄生蟲性腦炎 四、食鹽中毒性腦炎 第三節 腦軟化(encephalomalasia) 第四節 神 經 炎 第五節 神經系統的畸形與腫瘤 一、畸形 (-)積水性無腦(hydranencephaly) (二)先天性腦積水(congenital hydrocephalus) 二、腫瘤 (一)神經纖維瘤(neurofibroma) (二)神經鞘瘤(neurilemmoma) (三)腦膜瘤(meningioma) | 以講解式為主,結合臨床病例 | 4學時 | |
課目 | 第十五章 骨骼、關節、肌肉和皮膚病理 | ||
目的要求 | 訓練掌握骨骼、關節、肌肉和皮膚病理變化 | ||
重點 | 骨骼病理、關節病理、肌肉病理、皮膚病理。 | ||
難點 | 白肌病、骨軟癥 | ||
課 堂 組 織 | 1.課前提問,復習上節課重點內容。 2.正常授課。 | ||
授課內容提綱 | 教學方法 | 時間分配 | |
第一節 骨 骼 病 理 一、纖維性骨營養不良(osteodystrophia fibrosa) 二、 佝僂 病(rickets,rachitis) 三、骨軟癥(osteomalacia) 四、氟病(fluorosis) 五、放線菌病(actinomycosis) 第二節 關節病理 一、關 節 炎 關節的急性炎癥通常為漿液性、纖維素性或化膿性。 二、蹄葉炎(laminitis) 三、滑膜炎(bursitis) 第三節 肌肉病理 一、白肌病(white muscle disease) (附)豬應激性肌病 二、肌炎 (-)嗜酸粒細胞性肌炎 (二)肉孢子蟲病(sarcosporidiosis) (三)肌肉旋毛蟲病 旋毛蟲病(trichinosis) (四)氣腫疽(emphysema gangrene)又稱黑腿病 第四節 皮膚病理 一、皮膚的角化異常 (-)角化過度 (二)角化不全 二、皮膚的病毒性感染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二)豬傳染性水皰病(swine vesicular disease) (三)痘病 三、皮膚的細菌性感染 (一)膿皰病(impetigo) (二)毛囊炎(folliculitis) 四、皮膚真菌病 五、皮膚寄生蟲病 六、光敏反應 | 以講解式為主,結合臨床病例 | 2學時 | |
| | | |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