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我國奶牛產業化發展的現狀與分析
[打印本頁]
作者:
shifuming2007
時間:
2007-10-14 23:33
標題:
我國奶牛產業化發展的現狀與分析
我國奶牛產業化發展的現狀與分析
于孝東
李 玫
(中國飼料工業協會信息中心)
一、 我國奶牛業現狀與發展趨勢
近幾年來,隨著畜產品產品結構的調整,奶類產量由1996年的735萬t,增加到2001年的1122萬t,比1996年增加了387萬t。
在反芻動物的發展中,乳業發展最為迅速,乳和乳制品正在成為我國城市人民每天消費的生活必需品。消費的特點是乳類市場消費由奶粉消費向液態奶消費為主 的方向轉變。1996年全國銷售液態奶51.9萬t,2000年達到159萬t,4年增長了189%。主要因素是技術裝備水平的提高,各種安全、衛生、保 鮮、無污染的包裝材料的廣泛應用,使鮮奶的保質期由十幾個小時到幾個月,使液態奶從大城市進入中小城市,擴大了液態奶的消費群體。乳和乳制品的消費由嬰 兒、老年消費轉向普通市民的消費。乳和乳制品的花色品種增多,乳制品的質量也有較大改觀。全國的整體消費數量不斷攀升,加之政府的政策推動,啟動了中小學 生飲奶計劃,極大地促進了奶牛的引進和城郊農民養奶牛的積極性。
政府的推動,市場的擴大,我國的乳業成為新的投資熱點。越來越多的的企業和農民,看好乳業的發展前景,紛紛籌資興建奶牛場、乳品加工以及奶牛飼料的開 發與生產。經過幾年的發展,一批以乳品加工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龍頭企業已經形成,利用市場優勢、資金優勢、技術服務、綜合管理及區域的資源優勢,通 過“強強聯合”、“以強帶弱”,跨地區聯營,以資金為紐帶,不斷增強企業的實力,擴大市場的份額。如光明、三鹿、伊利、三元、完達山等企業。其產品的質 量、包裝、價格、服務等方面與跨國公司的產品及服務平分秋色。
1.我國奶牛區域分布情況及產奶量
有關統計表明,我國現有存欄奶牛500多萬頭,平均單產奶量(產奶量指一頭奶牛在整個產奶期的總量)2.8~3t;從地域上分,上海奶牛平均單產 7t,北京奶牛平均單產6.5~7t,而國外奶牛平均單產則高達7t。根據我國計算,每頭奶牛的單產6t,則年收入600元;單產7.5t,則年收入 1800元;單產9t,年收入則上升到3300元。
(1)從全國奶牛分布來看,奶類消費熱潮的興起有力地刺激了生產的快速發展。各級農業部門、特別是一些農業企業紛紛涉足奶類生產,使奶牛存欄數不斷增 加,單產水平逐步提高。據全國畜牧獸醫總站不完全統計,2002年前三季度奶牛存欄頭數達596萬頭,在第二季度的基礎上增長了4.4%。
表1 2002年前三季度主要省(區、市)奶牛存欄頭數(單位:萬頭、%)
省(區、市 )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黑龍江內蒙古 河北 青海 山東 陜西
2001 12.8 7.1 6.0 2.3 77.8 74.7 76.6 12 29.3 19.5
2002 14.2 7.0 6.02 2.3 92.9 90.4 86.13 61.43 31.51 22.0
增長 10.9 -1.4 0.3 0.0 19.4 21.0 12.4 411.9 7.5 12.8
黑龍江、河北、內蒙古、新疆、山東、青海和陜西都保持了較高的水平,其中黑龍江、內蒙古、河北、青海、新疆五省區,2002年前三季度奶牛存欄頭數都超過了50萬頭,山東、陜西的存欄數也超過了20萬頭。北京市的奶牛存欄數在大中城市中最高,為14.2萬頭。
根據我國牛奶生產特點及區域分布狀況,北京、上海、天津等大中城市及北方七省奶牛存欄數占全國的比重在70%以上。從對廣西和福建調查的結果看,奶牛飼養分布在北方原因有三個:
一是南方各省由于氣候炎熱、多雨,奶牛發病率高,成母牛產奶量一般僅為每頭3000kg,遠低于北方各省,如北京為6800kg多,上海為7000kg多。
二是南方飼養奶牛所需精飼料和優質牧草主要從北方購入,飼養成本過高,從而導致南方飼養黑白花奶牛的鮮奶成本過高,如福建廈門的收奶價格達3.65元/kg,遠高于同期北京1.98元/kg的價格。
三是由于加工業生產技術進步,超高溫滅菌奶的出現,實現了奶的長期保鮮和遠距離運輸,以北方為基地的牛奶加工企業,完全可以實現在全國范圍內的全年均衡銷售,奶牛生產向南轉移的必要性自然也日益減小。
此外,南方水奶牛的發展也會使我們所說的奶牛(黑白花)分布南移的趨勢受到遏制。據調查,中國水牛存欄2280萬頭,南方七省占77%,奶用水牛存欄 數占全國水牛總數的0.5%左右,約1.1萬頭,廣東奶用水牛占全國的70%。國家已進行了多年的水牛改良工作,應進一步提高水牛的飼養管理及組織化程 度,使南方奶牛業盡快實現以水奶牛為主的格局。
(2) 從產奶量來看,我國本地奶牛產奶量較小,無法承擔大規模產業化生產牛奶的重任。引進國外優良奶牛品種并進行雜交改良是理想的發展模式。如新疆呼圖壁種牛場 246頭成年母牛創平均年單產牛奶9505kg的我國最高紀錄。這是我國目前最能產奶的奶牛群,每頭牛平均每天泌乳達30kg多,奶牛的泌乳期每年為 305天。所產牛奶的乳脂肪含量達到3.68%,且牛奶質量并未因產量提高而下降。專家建議在此建成“中國高產荷爾斯坦奶牛繁育基地”。 這里飼養的奶牛產奶量高,與飼料成分中苜蓿占很大比重有密切關系,苜蓿有“牧草皇后”之稱。
優質的奶牛品種也是牛奶產量高的主要原因,種牛場主要飼養的是世界最著名的奶牛品種:荷爾斯坦牛和西門塔爾牛,種牛從世界各地精選而得。 這個種牛場計劃用三年時間將奶牛群擴大到5000頭,成為我國舉足輕重的牛奶生產基地。目前新疆的牛奶產量名列我國第四位,占全國總產量的1/10。 新西蘭奶牛胚胎繁殖技術在蘇州市取得突破性進展,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由國內胚胎專家郭志勤教授領銜的專家組成功地“生產”出新西蘭奶牛胚胎79枚,其中 有效胚胎借助中國“牛媽媽”之腹,將會誕生國內首批新西蘭胚胎奶牛。
目前我國奶牛平均年產奶量不超過3t,而新西蘭奶牛產奶量卻在8t以上,引進一頭品質中等的新西蘭奶牛需要3萬元人民幣,因此通過大規模直接引進新西 蘭奶牛加速國內奶業發展,所需成本極高。而采用胚胎繁殖技術,生產一枚頂級的新西蘭奶牛胚胎所需費用只有800元。國內奶牛場購買胚胎,利用國產奶牛甚至 水牛、黃牛“借腹生子”, 獲得一頭純種新西蘭奶牛整個成本不過4000元人民幣。據悉,包括南京奶業集團在內,國內已有多家奶業企業向蘇州未來農林大世界訂購新西蘭奶牛胚胎,其中 僅南京奶業集團就訂購了200枚。
廣州市風行牛奶股份有限公司與澳大利亞RAB育種有限公司引進奶牛胚胎移植技術合作項目近日在廣州簽署協議,雙方合作興建中澳奶牛育種中心。RAB是 澳大利亞最大的畜牧胚胎移植科研公司,擁有國際先進奶牛胚胎移植技術。首批將引進100~200頭高產優質奶牛胚胎。這是實施華南地區成年母牛年單產達 6000kg的“六噸奶工程”,為加工無公害綠色食品提供更多優質奶源的重大舉措。
2.目前我國奶牛市場價格
小母牛(育成牛)3~8月齡,2000~2500元;母牛8~18月齡,2500~3500元;二、三胎大母牛(帶胎3~8個月、帶奶), 5500~6500元左右;5~10月小奶牛1000~1500元;10~16月小奶牛,約2000余元;初胎牛(包括有胎有奶期)和3~7歲成年乳牛視 牛齡、體型、膘情、花色、產奶量而定,參考價格約分為三個檔次:低檔牛在3500~4500元,中檔牛在4500~5500元,高檔牛在 5500~6500元。
3.養殖規模
據國內外的經驗,農戶養殖規模以50頭左右為宜,如日本為50頭,歐洲為70頭。我國目前養殖規模過小的原因有二:一是農戶投資能力有限。按2001 年的產奶牛價格,平均每頭達7000多元計,購買3頭即要支付2萬多元,農戶飼養10頭以上是很困難的;二是家庭飼養場地限制。一般地區農戶飼養主要利用 庭院,按各省政府規定,庭院面積為2.2分/戶(146m2),去掉生活面積,可用于養牛的空間很小。
二、我國奶牛養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
近年來,我國奶牛養殖得到了迅猛發展,有不少養殖戶通過飼養奶牛脫了貧、致了富。但是,也應該清醒地看到,一大部分養殖戶對奶牛養殖的認識存在誤區, 技術很不成熟,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去提高他們的認識水平,不加強技術培訓去提高他們的科技素質,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我國奶牛業的健康發展。
1.認識誤區
(1)奶牛養殖收入高。為了提高本地區的奶牛養殖規模,一些部門往往進行一些不切實際的宣傳,說農戶每飼養一頭奶牛,年可純收入5000元、6000 元甚至7000元。到底能否收入這么多呢?這得看這個帳怎么算。飼養一頭高產母牛,年產奶7.5t以上,再生一頭小母牛,收入6000元是可能的;但在我 國,年產奶7.5t以上的奶牛并不多,比較好的牛種,加上高水平的飼養管理,年產奶量也就7t左右。如果把人工費、水電費、飼料費、折舊費都實事求是地攤 銷進去,每頭奶牛年純收入也就3000~4000元左右。有的養殖戶聽說養奶牛收入高,不考慮客觀實際,盲目購進奶牛飼養,往往事與愿違。
(2)鮮奶有貨不愁銷。有的地區為了確保轄區內牛奶能及時收貯,建立了鮮奶收購站,養殖戶就認為鮮奶有了銷路而大量飼養;其實,收奶站只是個中轉機 構,收購與否、價格高低要看加工單位,最終要根據消費水平來決定。現在有的地方已經出現了區域性的結構性奶過剩,有的地方奶價開始下降,農民養奶牛本來是 想增加收入,奶價下降了,就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
(3)上規模不怕價位高。搞養殖,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很多養殖戶已經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因此,在目前我國奶牛價格相對較高的情況下,也不惜代價地追 求規模效益。由于近年我國的奶牛業發展太快,奶牛的繁殖能力有限,各地用于出售的奶牛數量不多,奶牛價格被越炒越高,有的地方奶牛價格竟然達到每頭2萬元 左右,使奶牛業在發展上出現了新的不平衡。養殖戶飼養這些高價奶牛,往往很難達到預期收益。
當然,這并不是說奶牛不能養,我國奶牛業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學生奶計劃”的啟動,鮮奶需求量相當大。在此只是提醒養殖戶不要盲目跟風,要認清形勢,正確分析我國奶牛業的現狀,把握機會,以便取得最佳效益。
2.技術缺陷
(1)防疫消毒衛生意識淡薄。不少養奶牛戶認為牛抗病力強,因而不注意加強防疫、消毒,結果往往導致奶牛發病死亡,造成損失。奶牛代謝十分旺盛,對環 境敏感,極易遭受病原微生物侵襲,因此,搞好防疫、衛生、消毒是至關重要的。冬春季節每周都要對周圍環境進行消毒,夏秋季節每周至少要消毒兩次。生產中一 是要注意經常刷拭牛體,因為當奶牛皮毛被糞便、灰塵等粘附時,易招致蚊蟲叮咬,奶牛常表現不安,以舌舔、蹭墻、甩尾、蹄踢等方式解癢,造成食欲降低、產奶 量下降。生產中每天可用刷子或梳子刷拭牛體,以保持皮膚清潔衛生,增加皮膚的血液循環,充分發揮奶牛的生產性能。二是每次擠奶前對乳房進行嚴格的清洗消 毒,對環境、場地、用具進行經常性的、程序化的消毒,同時注意飼料、飲水衛生,控制與外界人員、用具的接觸,做好防病治病工作。
(2)初配年齡體重不達標準。奶牛初配年齡應為18~20個月,體重350~400kg,以便使奶牛達到體成熟和性成熟。但有些養殖戶在犢牛出生未足 18月齡就開始配種,還有的養殖戶不注重育成期飼養管理,18月齡時體重只有250~300kg,認為月齡已到,便開始配種,常常造成頭胎難產,結果不得 不進行助產,造成產道損傷,陰戶破裂,繼發子宮內膜炎,影響本身的生長發育、產奶性能和下一胎的正常繁殖。產下的胎兒初生體重小、體質弱。因此,生產中應 加強犢牛和育成牛的培育,配種時兩項指標應綜合考慮,任何一項不達標都不能配種。
(參考文獻略)
作者:
雨寒
時間:
2007-12-27 21:15
分析的很好
作者:
xwbdairyman
時間:
2008-1-8 21:09
奶業發展問題重重,短期策略和長期策略都要兼顧。
作者:
dnaxy
時間:
2009-5-10 19:11
不是吧,兩年前的帖子你還翻出來頂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江市
|
禄丰县
|
怀安县
|
台州市
|
南阳市
|
格尔木市
|
沈丘县
|
肥城市
|
高阳县
|
峨边
|
芮城县
|
射洪县
|
黑河市
|
黔西
|
大余县
|
南漳县
|
清丰县
|
钦州市
|
台中市
|
湘潭县
|
崇信县
|
浙江省
|
桐城市
|
长宁区
|
丽水市
|
商河县
|
当涂县
|
赣榆县
|
鸡西市
|
汾阳市
|
攀枝花市
|
疏勒县
|
金秀
|
仁布县
|
昌乐县
|
瑞丽市
|
福州市
|
恩平市
|
宜君县
|
汉寿县
|
襄樊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