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禽 傷 寒
[打印本頁]
作者:
venlion
時間:
2007-10-10 09:43
標題:
禽 傷 寒
禽 傷 寒
禽傷寒是由雞傷寒沙門氏菌引起雞、鴨和火雞的一種急性或慢性敗血性傳染病。特征是黃綠色下痢及肝臟腫大,呈青銅色
(
尤其是生長期和產蛋期的母雞
)
。
歷史與分布
本病于
1888
年在英國首次報道。以后又陸續在美國、德國、匈牙利、
澳大利亞、法國、荷蘭、日本、朝鮮以及我國發現,目前已成為一種世界范圍傳播的禽類細菌病。
1889
年
Klein
分離到一株病原菌,并稱之為雞桿菌。
1895
年,
Moore
將本病稱為“傳染性白血病”,改稱其病原為血液桿菌。
1902
年
Curtice
又將本病稱為“雞傷寒”。隨后數年時間里,研究者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終明確該病原是一種與雞白痢沙門氏菌密切相關的細菌,并將之命名為雞沙門氏菌。
[
病 原]
本病病原為雞傷寒沙門氏菌(Salmonella gallinarum),又稱雞沙門氏菌。它與雞白痢沙門氏菌均為腸道桿菌科沙門氏菌屬D血清群中的成員,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的短粗桿菌,大小約為(1.0~2.0)µm×1.5µm,常單獨存在,無鞭毛,不能運動,不形成芽胞和莢膜,染色時兩端比中間著色略深。本菌為需氧或兼性厭氧菌,易在37℃條件下于pH7.2的牛肉膏或浸液瓊脂等培養基上生長,形成灰色、濕潤、圓形、邊緣整齊的細小菌落,但相對于雞白痢沙門氏菌的菌落會稍大些,這有助于在形態上區別二者。本菌在普通肉湯培養基中生長混濁,并有厚的沉淀。在四磺酸肉湯、麥康凱、亞硝酸鉍、SS和亮綠瓊脂等鑒別培養基上生長良好。
本菌與雞白痢沙門氏菌在生化特性上有些差異,可通過鳥氨酸脫羧試驗進行鑒別,前者不能脫羧,而后者則能迅速脫羧。
雞傷寒沙門氏菌具有與雞白痢沙門氏菌相同的菌體抗原(O抗原)1,9,12,但沒有類似后者的抗原型的變異發生,不過兩者有很高的交叉凝集反應,可使用一種抗原檢出另一種病的帶菌者。
本菌抵抗力不強,60℃ 10min內或直射陽光下很快即被殺滅。2%福爾馬林、0.1%石炭酸、1%高錳酸鉀及0.05%升汞等普通消毒藥能在1~3min內可將其殺死。病原菌在離開禽體后也不能存活很長的時間。
本菌的致病性的大小取決于毒力強弱,在人工培養基上它會很快失去毒力。因此,保持菌株毒力的最好方法是真空凍干或低溫凍藏。
[
流行病學]
雞和火雞對本病最易感。雉、珠雞、鵪鶉、孔雀、松雞、麻雀、斑鳩亦有自然感染的報道。鴿子、鴨和鵝則有抵抗力。本病主要發生于成年雞(尤其是產蛋期的母雞)和3周齡以上的青年雞,3周齡以下的雞偶爾可發病。本病常呈散發性,有時也會出現地方流行。老疫區的雞的抵抗力相對新疫區要強。病雞和帶菌雞是主要的傳染源,其糞便內含有大量病菌,可通過污染土壤、飼料、飲水、用具、車輛和環境等進行水平傳播。病菌的入侵途徑主要是消化道,其他途徑還包括眼結膜等。有報道認為老鼠可機械性傳播本病,是一個重要的媒介者。經蛋垂直傳播是本病的另一種重要的傳播方式,它可造成病菌在雞場中連綿不斷。
[
癥 狀]
本病的潛伏期一般為4d~5d,病程約5d。
雛雞和雛火雞發病時在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上與雞白痢較為相似。如果在胚胎階段感染,常造成死胚或弱雛。在育雛期感染,病雛表現為精神沉郁,怕冷扎堆并拉白色的稀糞。當肺部受到侵害時,出現呼吸困難。雛雞的死亡率可達10%~50%,雛火雞的死亡率約30%。
青年或成年雞和火雞發病后常表現為突然停食,精神萎頓,兩翅下垂,冠和肉髯蒼白,體溫升高1°~3℃,由于腸炎和腸中膽汁增多,病雞排出黃綠色稀糞。發熱期的血相也有明顯變化,白細胞總數增加,達到正常值的2~3倍;異嗜細胞增加;紅細胞壓積下降(一般低于30.7%),血液稀薄;而淋巴細胞和其它細胞則保持正常。死亡多發生在感染后5d~10d內,死亡率較低,康復禽往往成為帶菌者。
[
病 變]
病死雛雞的病變與雛雞白痢基本相似,特別是在肺和心肌中常見到灰白色結節狀病灶。青年雞和成年雞的肝臟充血、腫大并染有膽汁呈青銅色或綠色,質脆,表面時常有散在性的灰白色粟米狀壞死小點,膽囊充斥膽汁而膨大;脾與腎臟呈顯著的充血腫大,表面有細小壞死灶;心包發炎、積水;卵巢和卵泡變形、變色、變性,且往往因卵泡破裂而引發嚴重的腹膜炎;脾臟、腎臟、心臟表面有粟粒樣壞死灶;肺和肌胃可見灰白色小壞死灶;腸道一般可見到卡他性腸炎,尤其以小腸明顯,盲腸有土黃色干酪樣栓塞物,大腸黏膜有出血斑,腸管間發生粘連。成年雞、鴨的卵泡及腹腔病變與成年雞白痢相似。
[
診 斷]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及病理變化可以作出初步診斷,但確診必須通過病原菌的分離培養鑒定、生化試驗以及血清學試驗,其方法與雞白痢沙門氏菌診斷相同。
雛雞感染本病后的臨床表現與雞白痢、禽副傷寒、亞利桑那病相似,而成年雞發病后則與急性霍亂和大腸桿菌敗血癥很相似。因此,在鑒別診斷時,必須注意與上述疾病相區別。本病以肝、脾郁血性高度腫脹,肝呈淡綠色或古銅色,表面常有散在的灰白色小壞死灶等病變最富有特征性。
[
防 治]
本病的防治措施可參考雞白痢來進行,其關鍵在于: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最大限度地減少外來病菌的侵入;通過一系列凈化措施,建立起健康種雞群,從根本上切斷本病傳播的途徑;合理使用藥物進行預防和治療。
用磺胺二甲基嘧啶治療,能有效地減少死亡。用呋喃唑酮治療也有效。其用量和用法與雞白痢同。每只雞每日以氯霉素200mg內服,或每公斤飼料含2.6—5.2g氯霉素,對初發病的雞有很好的療效。但當停藥后,病死率又上升。有人報告粗糙型和光滑型的致弱菌苗能產生良好的免疫性,前者免疫期約12周,后者可達34周。
在本病發生時,隔離病禽,焚燒或深埋尸體,嚴密消毒雞舍與用具,用0.1%高錳酸鉀溶液作飲水。應廣泛實施管理制度,以防止禽傷寒及其他傳染病引入禽群。
1
、雛雞與雛火雞應該引自無雞白痢和禽傷寒的場所。
2
、雛雞與雛火雞應該置于能夠清理和消毒的環境中,以消滅上批雞群殘留的沙門氏菌。
3
、雛雞與雛火雞應飼予顆粒化的粉末料,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雞沙門氏菌和其他沙門氏菌經污染的飼料原料傳入雞群的可能性。使用無沙門氏菌飼料原料是極為理想的。
4
、必須最大限度地減少外源沙門氏菌的傳入。
(1)自由飛翔的鳥常常攜帶沙門氏菌,禽舍必須有防止飛禽的設備;
(2)鼠類、兔和其他害蟲可作為沙門氏菌攜帶者,但很少發現感染雞沙門氏菌,因而,禽舍應有防嚙齒動物的設施;
(3)控制昆蟲很重要,尤其是防蒼蠅、雞螨與小粉蟲。這些害蟲常為環境中的沙門氏菌和其他禽病原的生存媒介。
(4)其他動物,例如狗和貓可作為沙門氏菌的攜帶者,但很少攜帶雞沙門氏菌,應使這些動物遠離禽舍。
(5)使用飲用水或應供給經氯化的水。在某些地區,取露天池中的表層水供予家畜和家畜飲用。
作者:
huang080808
時間:
2007-10-10 19:31
多謝樓主,希望能多多發點這類圖片
作者:
張安弟
時間:
2007-10-10 19:48
你可不可以把每幅圖片的病變位置標出來.好讓我們看過明白.
作者:
順玉
時間:
2007-10-16 10:08
怎么治療雛雞??怎么治療引進帶白痢的雛雞???
作者:
再見新月
時間:
2007-10-16 15:56
樓主有沒有關于0-10日齡的雞得沙門氏菌的診治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昭觉县
|
道真
|
建始县
|
华蓥市
|
曲水县
|
凌海市
|
松原市
|
夏津县
|
樟树市
|
郓城县
|
西充县
|
商城县
|
治多县
|
科技
|
颍上县
|
三台县
|
彝良县
|
楚雄市
|
庆阳市
|
高清
|
西城区
|
浮山县
|
田林县
|
仙游县
|
西青区
|
招远市
|
缙云县
|
招远市
|
宁远县
|
汽车
|
诸暨市
|
桓台县
|
衡东县
|
崇仁县
|
荆门市
|
邹城市
|
九台市
|
论坛
|
天柱县
|
邯郸县
|
石景山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