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轉帖 一個畜牧小區,來自中國畜牧報 [打印本頁]

    作者: kiki    時間: 2007-10-7 22:07
    標題: 轉帖 一個畜牧小區,來自中國畜牧報
    讓豬與環境和諧相處———記雙干生豬生態養殖小區 作者:胡立剛
      一個三面環山,山上種滿茶葉和板栗的小山坳,一排排縱深布置的簡易房,被芳草和泥土的氣息包圍著,在中午的烈日下顯得寧靜祥和。如果不是有“雙干生豬生態養殖小區”幾個大字,這里幾乎不會引起人們的注意,更不會有人想到這是個年飼養量達5000頭的生豬養殖場。   浙江省臨安市樂平鄉雙干村是典型的生豬養殖專業村。全村有農戶127個,總人口416人,其中從事生豬飼養的農戶達到102個,占全村總戶數的80.3%,農民收入主要來源于生豬養殖。在生態養殖小區建成以前,村民大多采用房前屋后搭建豬舍或散養的方式,導致全村豬糞亂堆,污水橫流,人畜共存,生存環境惡劣。如何解決雙干村在發展養豬業確保村民收入的同時,提高村民的生活滿意度,使村民充分享受新農村建設成果,成為市鄉村各級黨委和政府共同關注的問題。從2003年開始調研、思考及各項措施的落實,最終促成了2005年小區的建成。   記者在小區里碰見了剛剛賣過豬的養殖戶周建紅。他一邊擦汗一邊說:“剛剛賣出10頭豬,收人15700元。我養了十幾年的豬,以前是整天和豬生活在一起,每天忙著喂豬,忙著為豬打針,辛苦1年也就1萬元左右的收入。自從搬進小區,養了500頭豬,每天只要工作四五個小時,收益大幅提高,家里的豬臭味也沒有了,人也干凈了,養豬可以過上這樣的生活,做夢都沒想到。”   據臨安市樂平鄉人大副主席方曉剛介紹,雙干生態養豬小區建設,一是按照村集體投資公共設施,養殖戶投資豬舍的方式,建在距離村莊1000余米的山上。這里有200多畝茶葉、板栗等經濟作物,旁邊還有240畝桑園,是通過村兩委以調換、租賃等方式流轉土地24畝,投入資金290萬元建成小區。在小區內統一建有11個12立方米的二級沉淀池和300立方米的沼氣池、封閉式干糞堆積發酵池等治污設施,以確保生態環境不被污染。二是村委和養殖戶共同入股,成立生豬合作社,實行種豬引進,飼料購入,防疫消毒,污染處理,產品銷售“五統一”,并形成了標準化養殖、規范化管理的運作模式。三是在選址、建設過程中充分考慮農牧結合,發展循環經濟。污水經沉淀后集中匯入沼氣池,厭氧發酵后通過管道接入山上的儲存池,作為經濟作物的有機肥。干糞則成為了桑園的肥料。   臨安市畜牧獸醫局副局長吳麗娟告訴記者,小區建設解決了村民養殖業發展用地“瓶頸”和村里的環境污染以及各自為政的高成本高消耗,降低了疫病風險,提升了產品品質,極大地提高了村綜合經濟的穩步協調發展。目前,進入一區的11個養殖戶,在短短1年內基本都收回投資并開始贏利。收入增加,生活質量提高,村民從心底感謝各級政府,這是最值得欣慰的。目前在建的二區,規模擴大到占地40畝,小區規劃也更精細,實現了清道污道分開,排泄物處理和每戶的沼氣發電及取暖等設施配套。今年底,等到二區投入使用,雙干村的生豬飼養量將達到1.5萬頭,年出欄1萬頭。

    作者: 山中的漫游者    時間: 2007-10-7 22:42
    我知道,kiki在那里,把工作做得有聲有色,一個女孩子,很不簡單
    作者: xqzhy    時間: 2008-4-7 14:11
    標題: 疑問
    養殖小區作用大嗎?能解決哪些問題。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明县| 安化县| 新津县| 平阳县| 马关县| 高淳县| 建平县| 铜梁县| 合水县| 永善县| 吴堡县| 陈巴尔虎旗| 渑池县| 临漳县| 乌苏市| 阿克苏市| 大邑县| 额济纳旗| 高州市| 通化县| 漳平市| 宜城市| 罗田县| 洱源县| 青河县| 渝北区| 泽库县| 准格尔旗| 武鸣县| 监利县| 廉江市| 安徽省| 县级市| 临夏县| 台中市| 惠水县| 广河县| 武夷山市| 侯马市| 巨野县|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