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名詞解釋 [打印本頁]

    作者: huang080808    時間: 2007-9-17 18:57
    標題: 名詞解釋
    一、名詞解釋:
          1.獸藥:用于預防、治療和診斷動物疾病,促進動物生長繁殖及提高生產效能的物質。
          2.毒物:為對動物機體造成損害作用的物質。
          3.制劑:按《獸藥典》或《獸藥質量標準》將藥物制成一定規格的藥物制品稱制劑。
          4.劑型:將藥物加工制成適用的、安全、穩定的及使用方便的一定形式稱劑型。
          5.處方:獸醫根據畜禽等動物病情開寫的藥單,處方是有法律意義的文書,也是藥房司藥的依據。
          6.獸藥典:獸藥典是獸用藥品或動物藥品規格標準的法典。
          7.藥物消除:指藥物在動物體內代謝(生物轉化)和排泄。
          8.首過作用:藥物經胃腸道吸收由門靜脈進入肝臟,受肝臟的作用,使吸收的藥物代謝滅活,進入體循環的藥物減少,導致療效下降或消失的現象。
          19.生物轉化:藥物在動物體內發生的化學結構的改變,也稱為藥物代謝。
          10.藥物作用:藥物在機體內與機體細胞間的反應。
          11.興奮藥:在藥物作用下使機體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強。該藥物稱興奮藥。
          12.治療作用:凡符合用藥的目的或達到預防、治療疾病效果的作用。治療作用效果不同有對癥治療和對因治療之分。
          13.不良反應:與用藥目的無關或對動物機體產生不適或有害之作用。
          14.副作用:在用藥治療劑量下產生的與治療目的無關的作用。副作用為藥物所固有,選擇性作用低的表現。
          15.劑量:為用藥數量,有無效量、最小有效量、極量、最小中毒量、致死量之分。臨床的治療量或常用量應在最小有效量與極量之間的用藥量。
          16.配伍禁忌:指藥物在體外配伍間直接發生物理性或化學性的變化,出現如沉淀、變色、潮解或失效,導致藥物療效降低或消失。
          17.拮抗作用:兩藥配伍(聯合用藥)使藥效小于各藥單用的效應之和。
          18.增強作用:又稱協同作用,兩藥合用的效應超過各藥單用時的效應之總和,如磺胺類與增效劑甲氧芐啶(TMP)并用,其抗菌活力遠遠大于各藥單用的效應之和的幾倍或十幾倍。
          19.相加作用:兩藥合用的效應為各藥單用效應的總和,如青霉素與鏈霉素合用。
          20.抗菌藥:能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藥物。
          21.抗菌譜:指藥物抑制或殺滅病原體的范圍。
          22.抗菌活性:指抗菌藥抑制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其活性高低表示抗菌能力的大小。
          23.耐藥性:又稱抗菌性,指病原體對抗菌藥物的敏感性下降或消失。
          24.交叉耐藥性:在某一微生物對某種抗菌藥產生耐藥性后,有時對同類的其它抗菌藥也產生耐藥性,稱為交叉耐藥性。
          25.最小抑菌濃度(MIC):在體外試驗中,指藥物能抑制培養基內細菌生長的最低濃度。
          26.最小殺菌濃度(MBC):在體外試驗時,藥物能使活菌生長減少99%以上的最小濃度。     
          27.廣譜抗菌藥:是指對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立克次氏體、螺旋體、衣原體、支原體及某些原蟲如阿米巴原蟲、球蟲等的多數病原體有抑制作用的抗菌藥。
          28.防腐消毒藥:為防腐藥及殺菌藥之總稱,防腐藥為抑制病原體生長藥;消毒藥為殺滅病原體的藥物,二者在使用濃度上有所差異,其化學本質無異之藥物。
          29.休藥期:指食品動物從停止用藥到許可屠宰或其產品如食用性動物組織、蛋、奶等產品許可上市的間隔時間。
          30.繼發作用:也稱間接作用,為原發作用產生后所引起的作用。強心苷引起血循環加強所致的利尿作用。
          31.對癥治療:為用藥的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的臨床癥狀,也稱治標。如用解熱鎮痛藥所消除機體發熱之癥狀。
          32.對因治療:也稱治本、用藥的目的在于消除發病的原因,去除疾病的根源。如抗菌藥物殺滅或抑制病原體。
          33.藥物殘留:為動物在使用藥物后蓄積或貯存在動物細胞、組織和器官內的藥物或化學物的原形,或代謝產物等,直接影響可食用的組織器官的質量。
          34.肝腸循環:有些藥物由膽汁排出,進入腸道后經水解,或解離出藥物在腸道內再吸收進入血循環,稱為肝腸循環。肝腸循環的藥物往往具有持效時間長的特點。
    作者: liumei314    時間: 2007-12-21 22:04
    真是好貼, 淺顯易懂^_^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厂| 徐汇区| 射阳县| 诸城市| 凤山市| 星座| 京山县| 仁怀市| 浙江省| 玛多县| 林周县| 博客| 夏河县| 大竹县| 上思县| 含山县| 旬邑县| 柳州市| 襄垣县| 兴义市| 双辽市| 突泉县| 泰来县| 荣成市| 全椒县| 阳西县| 贵定县| 蒙城县| 禹城市| 桂阳县| 旌德县| 崇文区| 海淀区| 柘荣县| 阿拉善盟| 嵊泗县| 青铜峡市| 九江市| 枣庄市| 遂昌县| 茌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