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豬瘟研究新進展
[打印本頁]
作者:
kinki0396
時間:
2007-9-11 09:40
標題:
豬瘟研究新進展
豬瘟
(Hog cholera or Classical Swine fever, CSF)
是由豬瘟病毒
(Hog cholera virus or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
CSFV)
引起豬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傳染病。其流行廣泛,發病率高,死亡率高。
1984
年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將其列為
A
類傳染病,我國也將此病列為一類動物疫病。
一、病原學
豬瘟病毒
(Hog cholera or 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 CSFV)
為黃病毒科
(Flaviviridae)
,瘟病毒屬
(Pestivirus)
。在本屬內包括牛黏膜病
(
即牛病毒性腹瀉
)
病毒
(Bovine viral diarrhea disease virus BVD-MDV)
和綿羊邊界病毒
(Border disease virus, BDV)
,均與
CSFV
在結構、抗原性上密切相關即存在著屬共同抗原。
CSFV
呈球形,含有單股正鏈
RNA
,其核心外面被有脂蛋白囊膜,完整的病毒粒子直徑約為
40-50 nm
。中心有
20
面體立體對稱核衣殼長
29 nm
,囊膜表面伸展出許多長達
6-8 nm
的糖蛋白纖突結構。
CSFV
的抵抗力較強,血液中的病毒在
37
℃
可存活
7 d, CSFV
在細胞培養物中
60
℃
10 min
失去活性,在脫纖血中
CSFV 68
℃
30 min
被滅活。病毒在
pH5~10
的環境中穩定。最適宜生長的
pH
值為
5.2
。在
2%
氫氧化鈉
15min
可使尿中病毒死亡,血液中的病毒則需
1 h
。在豬肉和豬肉制品中的
CSFV
能保持其感染性達數年之久。
CSFV
只有
1
個血清型,但病毒株的毒力有強、中、弱之分。
1974
年,法國學者
Aynaud
將
CSFV
分成
A, B
兩群,
A
群包括流行的強毒株和人工培育的弱毒株,
B
群包括自然分離的無毒、低毒和中毒株。
1977
年,日本上條泰雄將
CSF
株分成
H, B
群,不易被牛黏膜病陽性血清中和的病毒株稱
H
群
(
強毒株
)
,易被中和的病毒株稱
B
群
(
毒力比
H
群弱
)
。
根據對
CSFV
結構蛋白基因的分析,繪出
CSFV
的遺傳發生樹
(Phylogenetictree)
。將
CSFV
劃分為
2
個群即
I
群和
2
群。
1
群中又分了
2
個亞群,亞群
1 .1
和亞群
1 .2
;
2
群中又分為
3
個亞群,亞群
2 .1
、亞群
2.2
和亞群
2.3
;國際上將
CSFV
分為
3
個基因群共
10
個亞群。我國目前流行著
2
個基因群共
4
個基因亞群,即基因
2
群中的
2 .1
、
2.2
、
2.3
亞群和基因
1
群中的
1 .1
亞群,明確了我國
CSFV
在世界
CSFV
譜系中的位置。基因
2
群在我國
CSF
流行中占絕對優勢,在
110
個野毒中有
93.6%
屬于這一群,其中
2.1
和
2 .2
是我國主要流行的基因亞群,基因
1
群在我國
CSFV
流行中作用較弱,標準強毒石門株與疫苗兔化弱毒株屬
1 .1
亞群成員。這表明全國范圍內流行毒與石門毒的遺傳關系較遠。經遺傳研究發現我國廣泛流行的基因
2
群毒株中的每一個亞群都能在系統進化樹上找到遺傳關系十分接近而早就流行于歐洲的毒株,甚至是流行于歐洲野豬群中的毒株。
二、流行病學
1
、傳染來源
病豬是主要的傳染源。其次是病后帶毒豬、潛伏帶毒豬,隱性帶毒豬也是重要的傳染源。病毒由尿、糞和其他分泌物排出,污染環境,散播傳染。
2
、傳播途徑
易感豬采食污染病毒的食物和飲水后(特別是洗肉水和泔水),主要經扁桃體、口腔黏膜、呼吸道黏膜感染。患病或弱毒株感染的母豬,可使胎兒發生胎盤感染,產生弱胎、死胎、木乃伊胎,有的胎兒產出后發生先天性震顫,共濟失調,存活豬可發生持續性的病毒感染。
3
、易感動物
豬和野豬均易感染,其他動物有抵抗力。
4
、流行特點
(
1
)
CSF
流行范圍廣
CSF
的流行和發病特點自
20
世紀
70
年代以后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變化是世界性的,不局限于一時一地。其流行形式已從頻繁發生的大流行轉為周期性、波浪式的地區性或散發性流行,通常
3~4
年
1
個周期,疫點顯著減少。我國
CSF
發生為區域性流行或散發。本病在歐洲、亞洲、非洲均有發生。
(
2
)發病日齡小
發病豬多見于
3
月齡或
90
日齡以下,特別是剛出生的仔豬和
10
日齡以內的仔豬多見,而育肥豬和種豬很少發病。
(
3
)發病溫和
非典型
CSF
是我國流行的主要病型,在臨床和病理解剖特征不典型,發病率與死亡率顯著降低,病程明顯延長。種豬的持續感染和初生仔豬的先天感染較為普遍,這種感染的豬臨床呈健康狀態。為此,這類病豬是
CSF
流行最危險的傳染源。
(
4
)持續性感染
是繁殖母豬發生
CSF
潛伏感染的一種主要方式,被感染的母豬由于機體有一定的抵抗力,一般情況下不表現臨床癥狀,但卻不斷地向外界排毒,或者通過胎盤將病毒傳給胎兒。當環境發生變化時,如母源抗體低下,飼養管理不善、長途運輸等均可激發感染。另一特點是持續感染能造成妊娠母豬流產,有的產生免疫麻痹即免疫耐受現象。這些感染母豬通常易被忽視,成為最主要的傳染來源。
2001
年,中國獸藥監察所王在時教授首次在國內建立了
CSF
持續性感染的動物模型。持續感染可造成妊娠母豬的帶毒綜合征,使妊娠母豬發生流產、死胎和弱仔等繁殖障礙類疾病。其表現為產出病豬出生
3
日內發病,還常見于斷奶后仔豬
15~60
日齡發病,但成年豬很少發病,借此說明我國豬群中普遍存在著持續感染問題。
(
5
)胎盤感染和免疫耐受
胎盤感染和免疫耐受現象是某些規模豬場發生
CSF
的重要原因之一。母豬在妊娠期間,胎兒通過胎盤感染了來自母體的
CSFV
而造成先天性感染,這些感染胎兒出生后多死于仔豬先天性震顫。由于先天感染了
CSFV
仔豬就對該病毒產生了免疫耐受而不表現臨床癥狀,但在注射疫苗時卻不產生免疫應答,當條件不適應時即可發生
CSFV
。
(
6
)免疫力低下
在養豬業方面,雖然業主十分重視
CSF
疫苗的注射,但各豬場的免疫劑量和免疫程序有一定的差異,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的現象,免疫過的豬只時有
CSF
的發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
“
免疫失敗
”
現象。發生免疫低下有二種情況
:
一是疫苗注射劑量不足。
CSF
兔化弱毒疫苗均系采用犢牛睪丸細胞進行生產的,大陸生物制品的合格判定標準低于國際標準。因免疫劑量不足所產生的低水平抗體不能有效地保護機體和清除感染的病毒,從而使感染轉入持續階段。二是持續感染和先天感染。這
2
種情況均可導致免疫耐受現象,即對疫苗注射的免疫應答反應遲鈍,這可謂免疫力低下的最主要的原因。
(
7
)混合感染和并發癥
由于
CSFV
的持續性感染和仔豬免疫耐受,機體對
CSF
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應答反應遲鈍,致使機體免疫力低下,此時易與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豬偽狂犬病、豬弓形體、豬丹毒、豬肺疫等混合感染,尚可并發仔豬副傷寒、大腸桿菌病、鏈球菌病和附紅細胞體病等,導致病情復雜,癥狀嚴重,防治效果不佳,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經濟損失巨大。
三、臨床癥狀
典型
CSF
根據臨床癥狀的表現程度和持續時間可將
CSF
分為
4
種類型:最急型、急性型、亞急性型、慢性型。
最急型
突然發病,高熱稽留,皮膚、粘膜發紺、有出血點,與其他急性敗血癥類似,病程
1~8 d
,通常
5d
內死亡。
急性型
最常見,多數于發病后
10~20 d
內死亡。體溫高達
41
℃
~42
℃
,稽留、畏寒。眼角有多量粘性膿性黃白色分泌物。先便秘,后腹瀉,時有嘔吐。發病初期皮膚充血,紫紺,出血,鼻端、耳、四肢、腹下、會陰等處明顯。公豬包皮積尿。有些仔豬可見神經癥狀,磨牙、運動失調,昏睡和痙攣等。
亞急性型
亞急性型較急性型緩和。耳、四肢、腹下、會陰等處皮膚有出血點,病程長達
20 d
左右。
慢性型
主要表現消瘦,貧血,全身衰竭。常伏臥,行走無力,有時輕熱,食欲不振,便泌和腹瀉交替。有的皮膚呈紫斑或呈死痂。其病程可達
30 d
以上。
非典型
CSF(
溫和型
)
本病型系由低毒力毒株引起。皮膚通常無出血現象,死亡多集中在仔豬,臨床癥狀輕微,病變不典型。主要表現體溫在
40
℃
~41
℃
,極少數在
41
℃
以上,鼻鏡干燥、口渴、減食,排黃色尿液。便秘呈長期性,糞便混有血液、粘液或偽膜。口腔咽喉、軟顎、扁桃體有壞死點或潰瘍。有的病豬四肢和腹下部存有瘀血斑。病的后期發育停滯,跗關節腫大,后肢癱瘓,站立不穩。
繁殖障礙型
妊娠母豬感染低毒力病毒株時,可使妊娠母豬出現繁殖障礙,發生流產、弱產、死胎、木乃伊胎、畸形胎、弱仔胎。弱仔胎是外表健康的先天感染的仔豬,可終生帶有病毒血癥,一生中不斷地向外界排毒。它的存在是最危險的傳染源。
四、病理學變化
急性、亞急性
CSF
呈現多發性出血為特征的敗血癥變化。在皮膚、漿膜、粘膜、淋巴結、心肺、膀朧、膽囊等處常有不同程度的出血變化,通常為斑點狀。心臟:心冠脂肪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或出血斑。肝臟:無特征變化。脾臟:一般不腫大,被膜上特別是邊緣常可見到隆起的紅色小出血點。有
50%~70%
病例,脾臟邊緣有狼牙狀梗死,呈紫黑色,稍隆起。這是本病的特征性病變。淋巴結:外表腫大,呈暗紅色。切面呈彌漫性出血或周邊出血,中心部仍有灰白色區域,紅白相間如大理石樣。腘淋巴結:切面呈車輪狀出血,這一特征病變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腎臟:腎臟表面有針尖大小的出血點或出血斑,俗稱
“
麻雀蛋
”
樣,皮質和髓質或腎盂出血點時有出現。
慢性型
出血病變輕微,壞死性腸炎明顯。在回腸末端及盲腸和結腸,其炎癥從淋巴濾胞開始,向外發展,形成扣狀腫
(
壞死
)
,呈褐色和黑色,中央低陷,突出粘膜表面,特別是回盲口有輪層狀潰瘍,呈同心輪狀,有的脫落,如繼發感染沙門氏菌,則在輪狀潰瘍的基礎上,又有彌漫性壞死性腸炎變化。此外,由于鈣磷代謝的紊亂,斷奶病豬肋骨末端與軟骨交界處發生鈣化,可見有黃色骨化線,這在慢性豬瘟診斷上有一定的意義。
非典型豬瘟
(
溫和型
)
腎、膀朧、淋巴結出血變化少見;扁桃體充血、水腫、化膿性壞死、潰瘍。回盲口淋巴結濾胞腫脹,有呈輪層狀潰瘍;膽囊腫脹,出血、潰瘍;胃底有片狀充血或出血。
繁殖障礙型
流產胎兒表皮出血、全身水腫,頭、肩、前肢水腫,頭、四肢畸形;有的產木乃伊胎;小腦、肺發育不全,肝臟灶狀壞死;正產胎兒出生后數日內死亡,可見各臟器和皮膚出血;其他病理變化不典型。
五、
CSF
的診斷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OIE)
將
CSFV
列為
A
類動物傳染病。迅速作出診斷是撲滅疫情,減少損失的關鍵。
1
、臨床綜合診斷
根據
CSFV
的流行病學特點、臨床癥狀、病理變化進行綜合判定。
2
、病毒學診斷
主要檢測在組織中或組織
(
細胞
)
培養物中的病毒。
(
1
)病毒的分離與培養
將病豬的扁桃體、脾臟或淋巴結,剪成
2g
大小的組織塊,加上滅菌砂在研缽內研成勻漿。用
Hank' s
液或
MEM
配成
20%
懸液,加上青霉素使終濃度為
500 IU/ml
和鏈霉素終濃度為
500 ug/ml
,室溫下放置
1 h, 3000 r/min
離心
15 min
,取上清液。將
PK-15
單層細胞用胰酶消化分散后
800 r/min
離心
10 min
,用
5%
胎牛血清
(
無
BVDV)
的
MEM
配成
2x610
個細胞
/ml
懸液。將
9
份細胞懸液和
1
份病料懸液接種于轉瓶或微量細胞培養板,另設不加病料的對照若干瓶
(
孔
)
,于接種后
1, 2, 3 d
,分別將培養物及對照物用
Hank' s
液或
MEM
液洗滌
2
次,每次
5 min
,用冷丙酮固定
10 min
。然后,進行免疫酶染或免疫熒光染色,鏡檢。
(
2
)家兔接種試驗
CSFV
感染家兔以后病毒不能使其發病,但能使機體產生抗體,而豬瘟兔化弱毒則能使家兔機體發生定型熱反應。將
CSF
病料用抗生素處理后,接種家兔,經
7d
后再用
CSF
兔化弱毒靜脈注射,每隔
6h
測溫
1
次,連續
3d
,如發生定型熱反應,則不是
CSF
,否則即是
CSF
。同時設對照組,不接種
CSF
病料,僅接種
CSF
兔化弱毒,應出現定型熱反應。這種方法適合于現場,特異性強,但需時較長。
(
3
)熒光抗體試驗
1965
年,
Robertson
等首次利用熒光抗體
(Fluorescent antibody, FA)
檢測
CSF
病料和組織培養物。采取
CSF
早期病豬的扁桃體和淋巴結或晚期病豬的脾和腎等組織,制備冰凍切片或組織印片,丙酮固定后用
CSF
熒光抗體染色檢查,出現綠色熒光為陽性結果,否則為陰性。
(
4
)酶標抗體組織印片(酶標抗體試驗)
采取可疑病豬的血,分離白細胞制成涂片或以脾、腎、扁桃體作成印片,進行酶標抗體染色,在細胞漿成特異的棕色斑點即為陽性反應。
(
5
)反向間接血凝試驗
用
CSFV
抗體致敏醛化鞣酸化綿羊紅細胞,制成反向間接血凝標準抗體
(
診斷試劑
)
,檢測待檢物中的病毒。當豬只感染后
1~3d
就可以從血液中檢出病毒,以脾、淋巴結、肺、血液的檢出率較高。
(
6
)雞新城疫病毒強化試驗
CSFV
與
NDV
在豬睪丸細胞上均不產生
CPE(
細胞致病變效應
)
變化。
CSFV
接種
3 d
后,再接種
NDV
,則產生明顯的細胞病變,而且提高
NDV
的滴度。根據細胞病變的有無,可間接地測定
CSFV
,本試驗可作為診斷
CSF
的方法,稱之為雞新城疫病毒強化試驗
(Exalting Newcastle Disease, END)
。此強化現象可被
CSF
的抗血清所抑制,同時也可用于
CSFV
的中和試驗。
3
、血清學診斷
通常用來了解豬的群體免疫水平和疫苗免疫效果的評價,為預防接種提供科學依據,極少用于單個病例的診斷。
(
1
)熒光抗體血清中和試驗
用固定量
CSFV
與不同稀釋度的被檢血清
(
抗體
)
在
37
℃
中和
1h
,而后接種微量培養單層細胞,進行熒光抗體染色,檢查未被抗體中和的殘余病毒,確定血清效價。血清效價為與病毒中和后完全抑制病毒熒光斑的最高血清稀釋度。以病毒熒光斑的最高血清稀釋度作為終點為最佳判定。此法敏感、特異,但費時費力,不易推廣。
(
2
)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金黃色葡萄球菌
A
蛋白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首先將病毒包被在酶聯反應板上
4
℃
過夜,再將稀釋
80
倍的被檢血清、陰性血清和陽性血清加入各孔,在
37
℃
感作
1h
,而后依次加入酶標抗體、底物液等,用酶標儀測定。疫苗注射豬的血清經
80
倍稀釋后其血清
ELISA OD
值大于
0.3
,攻毒
100%
保護。
OD
值大于
0.2
或大于等于
0.3
時,攻毒后
75%
保護。
OD
值小于或等于
0.2
時,若為母源抗體,則攻毒不保護,若為免疫抗體,可有少數被保護
(
3
)免疫酶測定技術
1991
年,
Saunder
等報道了利用酶標記抗體微量法檢測
CSF
抗體的技術。
1991
年,我國學者邱惠深等應用淋巴細胞雜交瘤技術,研制出
CSF
單克隆抗體診斷試劑,為我國的豬瘟特異性診斷開了先河。制備的單克隆酶標抗體試劑可以區分疫苗免疫血清、強毒感染血清、混合血清和豬瘟陰性血清。
(
4
)復合捕捉封閉
ELISA
復合捕捉封閉
ELISA(CTB-ELISA)
是檢測
CSF
抗體的一種方法,利用兩個單克隆抗體直接抑制
CSFV
的不同抗原位點,可鑒別
CSF
和
BVD-MDV
。
(
5
)間接
ELISA 1999
年,余興龍等建立了檢測
CSF
抗體的間接
ELISA
方法。以在大腸桿菌中高效表達的
CSFVE2
主要抗原編碼區
(mE2)
基因產物為抗原,以酶標記的兔抗豬
IgG
為二抗,對待檢血清進行檢測。試驗表明用重組
mE2
蛋白作為診斷
CSF
的抗原,具有特異性強,易純化,成本低等特點。
(
6
)競爭
ELISA 2001
年,
Clavijo
建立了競爭
ELISA(C-ELISA)
方法。將
CSFV Alfort/187 E2
基因的一部分克隆到大腸桿菌
pET
表達載體中,表達產物經
Ni-NTA
純化,制備成單克隆抗體,與待檢血清進行競爭試驗。此種方法與
BVD-MDV
血清無交叉反應。
(
7
)
RT-PCP
此技術是以
RNA
為模板進行反轉錄,再以
PCR
進行核酸擴增來檢測
CSFV
的方法。這種方法可能成為今后較為理想的檢測手段之一。
(
8
)其他血清學試驗尚包括間接血凝試驗、瓊脂擴散、對流免疫電泳、斑點
ELISA
等。
六、
豬瘟疫苗
1
、
CSF
滅活疫苗
Dorset
等首先研制了豬瘟結晶紫滅活苗和組織疫苗。
1947
年,馬聞天等試制過
CSF
疫苗。
1951~1952
年,何正禮等相繼報道了以不同毒株試制疫苗成功,其中以石門系毒株血毒苗效果最佳。
2
、
CSF
弱毒疫苗
1946
年,
Baker, Koprowski
等人報道用不同方法將不同的
CSFV
適應于家兔,成為對豬毒力減弱的變異毒株。
1954
年,我國成功培育出
CSF
兔化弱毒株并制備成疫苗
(CLS)
,又稱
“C
株
”
。
CSF
兔化弱毒株毒力不增強,在豬體內連續傳代后仍保持原弱毒的特性。
3
、低溫細胞培養
CSF
弱毒疫苗
(
1
)
GPE
株
1959
年,
Sasahara(
日本
)
選用
ALD
強毒株,在豬睪丸細胞上通過
142
代,用終點稀釋法選育出純系毒株,先通過牛睪丸細胞
26
代減毒,如上法選擇純系毒株,再經適應豚鼠腎細胞傳
41
代,然后用雞新城疫病毒強化法選出
END
陰性純系毒株,該毒株能在
30
℃
溫度中增殖。此毒株為弱毒株,可制備弱毒疫苗,無殘毒,成功的控制了日本的
CSF
。
(
2
)
Thiverval
株
1976
年,
Aynaud(
法國
)
將強毒
Alfort
株用
PK15
細胞培養于
29
℃
~30
℃
連續傳
170
代,通過終點稀釋法選出
1
株純系弱毒。該毒株對各種年齡豬均安全有效,免疫原性好,有效地控制了法國的
CSF
。
4
、
CSF
基因工程疫苗
(
1
)
CSF
亞單位疫苗
將編碼某種特定蛋白質的基因組,與適當質粒或病毒載體重組后導入受體
(
細菌、酵母或動物細胞
)
,使其在受體中高效表達,提取所表達的特定多肽,加佐劑即制成亞單位疫苗。
E2
蛋白是
CSFV
主要保護性抗原,能誘導機體產生中和抗體,保護機體免受強毒的攻擊。因此
1993
年
Flulst, 1993
年
Bouma, 2000
年
Tsibezov
等分別利用桿狀病毒高效表達了
CSFV E2
蛋白亞單位疫苗,分別用
20 ug, 32 mg
,及
200 mg E2
蛋白免疫豬,均能完全抵抗致死劑量強毒的攻擊。目前
CSFV
亞單位疫苗己有商品化產品,但尚存有一定的缺陷。
(
2
)
CSF
合成肽疫苗
利用重組
DNA
技術根據病毒基因組的核酸序列,可推導出病毒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從而可用人工合成方法制備病毒主要抗原相應的寡肽,制備合成肽疫苗。
Dong
等報道合成
5
段
CSF
石門株
B/C
區
693—777
位氨基酸,偶聯
BSA
制成合成肽疫苗,結果免疫豬能產生高滴度的抗體,并能完全保護強毒的攻擊。
(
3
)
CSF
活載體疫苗
將外源目的基因用重組
DNA
技術克隆到活的載體病毒中制備的一種疫苗,可直接用這種疫苗經多種途徑免疫動物。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痘病毒作為載體,其次還有腺病毒、乳多空病毒、口瘡病毒、偽狂犬病毒等。現在這些疫苗尚未達到實際應用水平。
5
、
CSF
標記疫苗
(
1
)
CSF
亞單位標記疫苗實際上就是
CSFV E2, E2B/C
區或
E2A
區亞單位疫苗,與亞單位疫苗不同之處,在于同時建立了相應的特種抗原亞單位疫苗,將其接種豬以后能與自然感染
CSFV
的豬所產生的抗體相區別,從而達到區別人工接種疫苗和自然感染
CSFV
的診斷方法。現在所建立的方法多以
CSFV E0
基因表達蛋白為抗原制備疫苗,接種豬后機體不產生抗
E0
抗體,而自然感染豬則產生特異的
E0
的抗體,通過對特異抗體的鑒別而達到區別診斷之目的。
1999
年,
Van Ri jn
等在實驗室利用桿狀病毒表達了
CSFV E2 (
不包括跨膜區
)
、
E2
的
A
區及
E2
的
B/C
區制成亞單位標記疫苗,結果均能使免疫豬產生抵抗強毒攻擊的保護。
(
2
)
CSF C
株突變株標記疫苗
將
CSF
兔化弱毒株基因的某一段進行人工修飾,即以人為的使其缺失或替換,而其免疫原性不改變,缺失或替換的基因所表達的蛋白則可作為診斷抗原,從而區別疫苗接種豬和自然感染豬血清抗體。主要是對
CSF
兔化弱毒株進行
E2
或
E0
基因的部分缺失、全缺失或替換。
2000
年,
Widjojoatmodjo
制備了
1
株
E(ms)
基因突變株,用其免疫豬能抵抗強毒
Brescia
株的致死性感染。
2001
年,
De Smity
又構建
2
株
C
株
E2
基因突變株。
2002
年,
Van Gennip
等制備了
3
株
C
株
E2
基因突變株。
(
3
)
CSF
核酸疫苗
用
CSFV E2
蛋白基因的表達載體直接作為抗原免疫動物,這種疫苗稱為
DNA
疫苗,又稱為核酸疫苗。它可誘導體液免疫,又可誘導細胞免疫。
2001
年,
Markowska-Daniel
等報道
CSFV DNA
疫苗免疫豬后能完全保護強毒的攻擊
七、疫苗選擇與豬瘟免疫程序
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證明
CSF
兔化弱毒疫苗在
CSF
預防方面起到了較好的效果,但在應用上仍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問題。欲獲得最佳免疫效果,必須解決好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充分了解各種豬瘟兔化弱毒疫苗特點,合理選擇疫苗:
1
、豬瘟兔化弱毒牛睪丸細胞疫苗(簡稱豬瘟細胞苗):
優點:不容易發生過敏反應,成本低
缺點:免疫原性稍差,須加大劑量
使用:仔豬的首次免疫,母豬免疫
2
、豬瘟兔化弱毒乳兔組織疫苗(簡稱豬瘟乳兔組織苗):
優點:免疫原性好,能快速控制疾病,可用于控制慢性豬瘟、非典型豬瘟、溫和型豬瘟
缺點:個別豬容易發生過敏反應
使用:豬瘟的加強免疫,豬瘟的緊急免疫接種
3
、豬瘟兔化弱毒成兔脾淋疫苗(簡稱豬瘟脾淋苗):
優點:抗原性好,免疫后快速產生免疫力;抗原含量高,
1
次免疫接種
1
頭份
/
頭豬;低過敏,過敏源含 量極低;能有效控制慢性豬瘟、非典型豬瘟、溫和型豬瘟
缺點:生產成本高
使用:豬瘟的加強免疫,豬瘟的緊急免疫接種
各場可根據生產實際情況進行疫苗選擇。一般來說,從控制豬瘟的效果和經濟成本考慮,最隹組合是種豬使用豬瘟脾淋疫苗,商品豬首免(或超前免疫)使用牛睪丸細胞疫苗,二免使用乳兔組織疫苗。
常用的免疫程序有超前免疫、種豬和商品豬免疫。
1979
年,法國學者
Ciother
等和我國臺灣學者賴秀穗提出了仔豬超前免疫的設想。即仔豬在出生至吸初乳前進行的免疫接種,使其產生主動免疫力。這就是所謂的仔豬超前免疫。超前免疫成功的關鍵在于
2
個方面。一是
CSF
兔化弱毒疫苗免疫接種后吸初乳的時間的選擇,經諸多實驗證明,最佳的吸初乳時間是免疫接種后
60~120 min
。
CSF
兔化弱毒疫苗抗原在仔豬機體內有效滯留
60~120 min
,它能與機體靶細胞上的
CSFV
受體相結合,此時,
CSFV
兔化弱毒疫苗抗原可在靶細胞內進行復制。此種方法能使
CSFV
兔化弱毒疫苗抗原有效地避免母源抗體的干擾,其免疫效果確實。二是接種免疫劑量,
CSF
兔化弱毒細胞疫苗應按現有使用說明書的
2
頭份劑量使用。用量少時不足以使機體產生有效的免疫力,用量過大時易造成免疫麻痹。超前免疫的仔豬
45~50
日齡進行第
2
次免疫。
種豬免疫一般是在仔豬斷奶前后,對母豬作一次免疫或種豬集中統一在一年內作
3-4
次免疫。商品豬免疫在仔豬
20-30
日齡進行首免,
50-60
日進行二免。
八、疫苗研究展望
1
、研制使用
CSF
高效濃縮疫苗
歐洲藥典規定用
C
株疫苗免疫時,肌注劑量為
100PD50(400RID)
。我國規定劑量為
150 RID
,折算為
37 PD50
。顯然,我們現行的使用劑量低于國際標準。因此,有必要研制使用
CSF
高效濃縮疫苗,為
CSF
的免疫預防提供強有力的物質保障。
2
、研究開發新型疫苗
研究制備特異性強、免疫原性好的基因工程疫苗,以便在生產實踐中更有效地區別人工接種疫苗與自然感染豬只,為
CSF
的凈化提供必要的技術手段。
作者:
syz
時間:
2007-9-11 17:38
論述的很詳細,對于很好的了解和控制豬瘟有幫助.
作者:
豬爪爬天下
時間:
2007-9-11 20:04
樓主的資料是不錯
請問樓主是干什么工作的?另外豬瘟病毒的英文縮寫是HCV還是CSFV?
作者:
kinki0396
時間:
2007-9-12 10:14
標題:
回復 #4 豬爪爬天下 的帖子
這可把我問倒了,俺不是這專業的,俺查了資料好像HCV和CSFV都可以稱為豬瘟病毒,CSFV好像在歐洲稱為古典豬瘟!呵呵,名字可取得夠雅的!
作者:
jrbshy
時間:
2007-9-14 16:14
多少年了,豬瘟還在我們豬場泛濫成災,樓主的文章對控制和重新認識它很有幫助.謝謝!:5s:
作者:
頑石
時間:
2007-9-16 21:26
n多人能把他背下來了,可是有幾人重視了?
作者:
王德照
時間:
2007-9-20 13:53
豬瘟怎么就控制不住呢????
作者:
wangyanan
時間:
2007-11-22 19:29
好文章,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得多動腦子,現在單純的豬瘟少見,混合感染較多。
作者:
273081876
時間:
2007-11-30 17:16
防治結合,預防為主。。
作者:
Franks
時間:
2009-3-2 16:28
豬瘟病毒原來稱豬霍亂(Hog Cholera Virus,HCV),但為了與人的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相區別,后來改稱為經典型豬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
作者:
tian11aiguo
時間:
2009-9-8 08:13
豬場現在的豬瘟大都是非典型豬瘟,文章好像是個科普性的文章啊!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子洲县
|
沙田区
|
托克托县
|
中江县
|
专栏
|
庆元县
|
永靖县
|
隆化县
|
凌源市
|
肃宁县
|
武功县
|
金昌市
|
喀什市
|
永川市
|
抚松县
|
芒康县
|
望奎县
|
浠水县
|
定襄县
|
景东
|
颍上县
|
龙井市
|
长葛市
|
镇远县
|
城固县
|
皋兰县
|
田林县
|
高州市
|
灵武市
|
湘潭市
|
齐齐哈尔市
|
藁城市
|
广丰县
|
乌恰县
|
滕州市
|
兰考县
|
商都县
|
方山县
|
天津市
|
七台河市
|
绥棱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