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一個塵封多年的學術錯誤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 [打印本頁]

    作者: 韓友文    時間: 2007-8-3 16:22
    標題: 一個塵封多年的學術錯誤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
    一個塵封多年的學術錯誤以及由此引發的思考
    韓友文
    20多年前,在動物營養研究會的第三屆年會上,楊詩興教授等提出一篇“來航母雞生長期的蛋白質飼養標準的研究”的學術論文。后來,在1988畜牧獸醫學報(增刊)上正式發表。其中關于粗蛋白維持需要是這樣論述的:
    “茲將比較屠宰試驗和蛋白質平衡試驗結果分別列于表三與表四。每雛粗蛋白質表觀日沉積量(APR)減去表三中每雛日沉積蛋白質量(即真沉積量TPR)即得出每雛維持可代謝蛋白質日需要量MPM,并可推導出每千克代謝體重的維持可代謝蛋白質日需要量(MPM / W0.75)”。
    由于論文出自老一輩學者,當時與會人員并未多想。后來仔細捉摸這一新奇論點,感到詫異的是它有悖于動物營養學的基本理論和概念。
    我們都知道代謝試驗的N平衡方法可以說明飼料粗蛋白質(N×6.25)的攝入、沉積和排出的數量關系,這是 Kellner 在上世紀初就已成功應用過的。代謝試驗測定的粗蛋白質代謝率(有時也稱“利用率”)或數量方面,因對糞尿內源N的校正與否而區分為“表觀代謝N”與“真代謝N”之別。其數學表達式相應為:
    AMNNI-NF-NU , AMCPAPRCPICPFCPU
    TMNNI(F-NFe)-(NU-NUe, TMCPCPI(CPFCPFe)(CPUCPUe)
    式中縮寫字符的意義:
    A Apparent 表觀的 F Fecal 糞
    T True 真的 U Urine 尿
    M Metabolizable 可代謝的 e Endogenous 內源的
    M Maintenance 維持
    R Retention 沉積
    CP Crude Protein 粗蛋白質 W Weight 體重
    I Intake 進食、攝入 W^0.75 Body Size 代謝體重
    比較上述二表達式可見:TMCPAMCP,表明日糧粗蛋白質的真可代謝部分大于其表觀可代謝部分。二者的差值等于(CPFe+CPUe),相當于作為維持N的主要組分的排出糞尿內源N部分。因此,理論上AMCPAPR)基本上等價于比較屠宰試驗測得的凈沉積蛋白質(TPR)。
    用兩種不同試驗方法(屠宰試驗和平衡試驗)測定到的等價參數值,出現某些誤差,甚至較大的誤差,都是可能的。這時,應當從試驗設計理論,測定方法精度,系統誤差構成等方面尋找解釋。而不能違背基本理論,簡單地從字面上(A……表觀,T……真)將試驗的誤差值當成“維持量”來對待。盡管由此引申推導計算的結果,歪打正著與生長雞蛋白質需要的飼養標準值恰好相近,但終究是匯集諸多因素而湊成的一種巧合,還是掩蓋不了理論和概念上的錯誤。
    可能要問: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這樣一場“誤會”呢?這恐怕只有回頭仔細檢查并審核全部研究工作,才能給出確切的回答。
    不過,不少本領域的研究工作也有過類似的遭遇。即短期的代謝平衡試驗測得的凈N沉積(AMN)總是要比同樣動物經長期比較飼養屠宰試驗測得的凈N沉積高一些。我們也曾試圖破解這個謎,多方考慮分析原因可能有如下情形:
    代謝試驗與屠宰試驗都測定生長動物N沉積,目的一致而方法不同。代謝試驗是“黑箱法”,只測算攝入與排出,差值認作箱中積留。屠宰試驗則統計試期的攝入并在期末測算動物體內內的增量。二者各自采樣和測定也有別,代謝試驗要統計并采收日糧和排泄物樣品并測定其含氮量;屠宰試驗則只統計并采收日糧樣品測定其含氮量,另外測定體增重并對比測算增重樣品的含氮量。問題突出的是,“增重”的樣品是不存在的,要由試期始末的代表屠體樣品測出N值,再換算成試期間的N沉積量。而制取動物屠體均勻代表樣品是很難的,無論是全樣攪碎,或是按肉、骨、羽毛比例分別制樣,想作到很均勻又不損失是非常難的。
    雞的代謝試驗期長710天,如不更換日糧無預試過渡期,有34天即可。而飼養屠宰試驗期長有時達幾個月。屠宰試驗期內動物所采食的日糧并非一次配成,其營養組成(N%)還會發生波動。
    試雞采食量統計方面,代謝平衡試驗是非常精確的。常常是個體單槽飼喂,容不得半點差錯,有剩料都得回收采樣、分析扣除。而長期飼養屠宰試驗,通常是統槽群飼,給定的采食量常因無法校正的拋灑損失而高估了營養攝入量,因而相對地降低了沉積量。
    體表N損失(皮屑和羽毛),應計入凈沉積后的損失,一般將其歸入維持N。但是屠宰試驗測得的N沉積量已將體表N損失排除在外,所以明顯低估了凈沉積量。按NRC提供的體表N損失量:0.018g/W0.75d計算,期長6周,體重1kg的大雛,共損失體表N0.756g,相當體蛋白4.725g,體增重21.5g。再考慮雛雞成長過程要經歷三次大換羽的事實,更可以想象雛雞的體表N損失是相當可觀的。
    代謝平衡試驗用動物數量少,通常在實驗室內,環境條件適宜而穩定。飼養屠宰試驗用動物量多,環境條件接近生產,試期長,受季節氣候條件影響干擾較重。且對N沉積和生長有利的因素少見,不利的負面影響卻時有發生。
    通過對代謝試驗N平衡和屠宰試驗體N增量的理論認識和分析,可以確定論文中關于雛雞維持蛋白質的論點和測算方法,是一個學術上的錯誤。
    那么,由此可以引發出一些什么樣的思考呢?
    學術上要講民主,提倡百家爭鳴。不怕有觀點不同和意見分歧。有哪些不同和分歧,不妨都講出來或寫出來。真理是愈辯愈明的。回想當年會上,也曾向主持會議的領導提出這件事情。但是,出于某些想法和考慮,論文沒能付諸討論,問題被塵封起來。會閉人散,在當時學術爭論風氣蒼白無力的學會里,也就再無人提起了。
    學術爭論中存在“雷區”。往往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論點發表不同意見,或提出別人的學術疏忽和失誤,就會被認為“不友好”和“挑毛病”。有時還會被加冕“狂妄”和“出風頭”的“桂冠”。試想,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學術威望高的老科學家,總是保持著“你好我好”,“一團和氣”,守著一池波瀾不起的“學術靜水”過日子。那么敢于越過“雷池”,“興風作浪”的后繼年輕人該如何想和怎樣做呢?
    給學術討論創設開明條件。各學術團體的定期年會和專業學術研討會,是開展學術爭論和交鋒的大好機會和場合。一般學術會議的通病,是安排專家名人大會報告比重大,而分組會上討論發言則時間較少。再就是出于經費的考慮,拉來不少贊助廠商,形成科技搭臺,企業唱戲,嚴重沖淡了學術會議性質。希望今后各學術團體的領導對此給予重視并加以改進。
    期刊開辟一塊文字陣地。提供學術方面及時交流、討論、倡議以及書刊文章評介之用。建議首先由各類“學報”做起。當然,各種學術和科普期刊也可以拿出一點版面,積極開展這類性質的報導,使我們的刊物更加年青和活躍起來。
    參考文獻:
    楊詩興等.白來航母雞生長期(0-20周齡)蛋白質飼養標準的研究(1981-1982年試驗總結)[C.中國畜禽營養研究會第三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摘要),1984.
    楊詩興等.白來航母雞生長期能量與粗蛋白質需要量的研究[J].畜牧獸醫學報(增刊),1988.1):50-55
    韓友文.飼料粗蛋白質和氨基酸的消化、代謝、與沉積的關系[J].飼料博覽,2004.(4):21-22 
    [ 本帖最后由 韓友文 于 2007-8-3 16:45 編輯 ]
    作者: 牧童    時間: 2007-8-11 13:08
    這么好的貼啊! 謝謝老先生 受教了!:hehes: :hehes: :hehes: :hehes:
    作者: 牧童    時間: 2007-8-11 13:10
    不過剛才我粘貼了效果不好 老先生可否壓縮后附上 讓我下載方便?
    作者: nihaozhanghu    時間: 2007-8-11 13:46
    標題: 頂一下,下午再看,
    現在怎么好累好累的,怪了,
    作者: Gerrard    時間: 2007-8-11 17:45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 本帖最后由 Gerrard 于 2007-8-11 17:50 編輯 ]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金县| 攀枝花市| 吉林市| 梨树县| 新乐市| 石阡县| 黔江区| 南汇区| 大埔县| 安阳县| 阿荣旗| 雷州市| 昆山市| 颍上县| 东阿县| 沂南县| 曲松县| 抚州市| 常山县| 宜兴市| 台江县| 松溪县| 望都县| 团风县| 滦南县| 隆尧县| 达拉特旗| 宜州市| 怀柔区| 通辽市| 衢州市| 安义县| 诸城市| 平果县| 溆浦县| 金沙县| 阳西县| 崇仁县| 贵州省| 句容市| 拉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