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豬瘟免疫程序及防治對策-馬力等 [打印本頁]
作者: li-liang2008 時間: 2007-6-26 10:27
標題: 豬瘟免疫程序及防治對策-馬力等
( 山東省濱州畜牧獸醫研究院, 山東濱州256618)
豬瘟是由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高度接觸性和致死性傳染病。一直嚴重的威脅著養豬業, 給養豬業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豬瘟的防治工作,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歐美等發達國家通過疫苗免疫、撲殺等綜合防制技術措施已消滅了豬瘟。20 世紀50 年代, 方世杰等人選育了一株適應家兔后對豬基本無毒力, 但卻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弱毒疫苗株—中國豬瘟兔化弱毒疫苗株—C 株。因其具有免疫力強、保護率高且持久、遺傳穩定、無殘余毒力等優點, 是國際上公認的效果最好的豬瘟弱毒疫苗, 曾為我國乃至世界許多國家豬瘟的防制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但是近20 年來, 我國豬瘟的流行形式和發病特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尤其是妊娠母豬帶毒綜合癥、仔豬胎盤垂直傳播及先天免疫耐受, 同時還存在其它多種非典型的發病特點。飼養者在認真貫徹綜合防制措施的基礎上, 對豬群大多進行了高密度免疫接種, 使該病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控制, 但由于種種原因, 近年來仍有豬瘟發生。很多養豬場戶反映豬瘟疫苗的免疫效果不確實, 這大多是由于免疫程序、飼養管理、疫苗質量、免疫方法等方面存在問題造成的。為更好的預防豬瘟, 現將免疫程序及免疫防制對策總結如下, 以供豬場技術人員及養殖戶參考。
我國的疫苗是用中國系豬瘟兔化弱毒株( 簡稱C株) 生產的, 它是我國于20 世紀50 年代初期, 從河北省石家莊地區的豬瘟病豬中分離到的一株豬瘟強毒,通過大耳白兔經歷4 年多時間, 傳代至430 代, 使毒力減弱成為疫苗株。
免疫接種是豬瘟最主要的防制措施。目前我國按農業部規定普遍使用的是“豬瘟細胞培養弱毒凍干活疫苗”(用C 株, 接種牛睪丸細胞培養, 收獲細胞培養物, 加穩定劑, 經冷凍真空干燥制成)免疫預防。國內還有個別單位生產乳兔臟器組織苗和兔化弱毒牛體反應苗, 使用劑量和程序須按廠家說明。豬瘟、豬丹毒、豬肺疫三聯苗, 在單防豬瘟時不宜應用。
目前國內還沒有統一的免疫程序。大多數養豬場( 戶) 一般采用種公豬集中統一免疫、種母豬孕前或產后免疫( 母豬的免疫應避開配種和妊娠期, 以免引起胎盤感染) 和超前免疫3 種免疫程序。
2.1.1
種公豬實行每年2 次免疫種公豬每半年免疫注射一次, 最好安排在春( 3~4 月) 秋( 9~10 月) 兩季。
2.1.2
種母豬采取孕前或產后免疫種母豬在配種前或產仔后, 進行豬瘟疫苗免疫注射。
2.1.3
仔豬推廣超前免疫豬在出生后實行零時免疫, 2 h 后再喂奶。注苗2 h 后病毒充分繁殖, 有足夠的數量使仔豬產生主動免疫, 4 d 后產生主動免疫力; 2 h吃奶之后母源抗體被吸收入體內產生被動免疫; 雙重免疫發揮良好保護作用。
2.1.4
保育豬加強免疫仔豬在20、40 和60 日齡, 可按需要再進行加強免疫。
2.1.5
育肥豬強化免疫購進的仔豬, 如不了解過去的免疫情況, 可進行1 次強化免疫。
經產母豬在經過豬瘟免疫, 并在免疫有效期內, 其新生仔豬可通過初乳獲得母源抗體。在仔豬3~5 日齡時, 其母源抗體的中和效價為1∶64~1∶128, 具有堅強的免疫力; 20~25 日齡時抗體中和效價在1∶32 以上,保護率為75%, 能耐受豬瘟強毒攻擊; 28~30 日齡( 斷奶后) , 抗體中和效價降到1∶16 以下, 無保護力; 60日齡時, 仔豬血清中已難以測出母源抗體。因此, 仔豬應在25~30 日齡首免, 每頭豬使用豬瘟細胞苗4頭份或豬瘟淋脾毒組織苗1 頭份。60~70 日齡二免,每頭豬細胞苗4 頭份或淋脾毒組織苗1 頭份。在豬瘟發病較多或受威脅的場戶, 可在此基礎上增加仔豬超前免疫1 次, 每頭豬使用細胞苗2 頭份或淋脾毒組織苗1 頭份。母豬在產后20~25 d 進行免疫, 種公豬每年春秋兩季各免疫1 次, 每頭豬使用細胞苗4頭份。
近年來, 按照常規劑量免疫, 抗體效價低, 維持時間短, 有些地方和豬場采用2 頭份、4 頭份, 甚至6 頭份劑量免疫, 才可以達到較好的免疫效果。采用大劑量豬瘟疫苗接種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激發機體的免疫防御系統, 從而對抗病原的進一步侵入。
豬瘟超前免疫( 簡稱“超免”) , 也稱零時免疫或乳前免疫。是指仔豬出生后去除口鼻及體表黏液, 頸側消毒后肌肉注射豬瘟單苗, 然后放入保溫箱中, 45~90min 后再讓仔豬吃初乳的免疫方法。采取這種方法是與各地豬瘟發生規律的變化以及仔豬抗體的產生特點有直接的關系。近幾年, 各地養殖場環境中的豬瘟病原普遍出現, 同時, 很多母豬因為種種原因導致母源抗體不足, 致使仔豬在哺乳期內經常暴發豬瘟。而傳統的免疫程序, 是在仔豬斷奶后體內母源抗體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再進行豬瘟免疫, 這種免疫方法顯然不適合。這就要求將免疫注射時間提前, 避開仔豬吃奶后體內產生的母源抗體對豬瘟疫苗的免疫干擾。
2.3.1
超前免疫的理論依據這種免疫方法最早是法國學者Coltheier 于1979 年提出的。他認為初生仔豬在吮乳前注射豬瘟兔化弱毒苗可以產生主動免疫。原因有3 個方面: ①仔豬的免疫系統發育較早, 仔豬出生時免疫系統已相當成熟。若機體受到異源性抗原的刺激即可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②對仔豬吮乳后得到的母源抗體水平進行檢測, 發現吃乳后3 h, 仔豬血液中已可檢出母源抗體, 6~12 h 母源抗體的含量達到高峰。所以在血液中母源抗體達到峰值前進行免疫, 可使疫苗毒在仔豬體內有足夠的時間增殖而不被血液中的母源抗體中和, 使仔豬盡早獲得主動免疫。③豬瘟兔化弱毒株對仔豬安全、無殘毒。同期法國及中國臺灣的試驗也證實了Coitheier 的上述觀點。
2.3.2
超前免疫的適應仔豬超前免疫適宜在發生過豬瘟的豬場或疫區的豬只采用, 母源抗體水平高的豬場不宜采用超前免疫。對發生過豬瘟的豬場或受豬瘟威脅的豬場采取超前免疫, 是控制豬瘟的有效手段。在一些免疫監測工作較好、母豬抗體水平高的非豬瘟流行區, 不推薦進行仔豬的超前免疫。
2.3.3
超前免疫需加強免疫在實驗室條件下, 只進行1 次超前免疫便可確保1 年的時間免受豬瘟的襲擊。然而, 在田間較為復雜的條件下( 如飼料霉變、圓環病毒感染等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存在) , 不可僅靠1 次超前免疫。目前一些豬場不同程度受到豬瘟的污染, 鞏固和提高豬只對豬瘟的免疫力仍是養豬者的一項重要任務。建議在非豬瘟污染豬場, 可采用超前免疫1~2 頭劑豬瘟兔化弱毒苗( 細胞苗) 后, 于60 日齡再注2~4 頭劑的同類疫苗, 以后不必再免疫, 直到出欄。如果是豬瘟污染豬場, 則應采用0、35、70 日齡3 次的免疫程序進行為宜。即采取乳前免疫1、2 頭劑豬瘟兔化弱毒苗( 細胞苗) 后, 于35 及70 日齡左右再分別注射4 頭劑的同類疫苗, 直到出欄。
2.4.1
使用主管部門指定的疫苗, 盡量選用高效價、高質量疫苗疫苗本身的質量直接影響免疫的效果。國家定點專業生物制品廠生產的疫苗一般質量可靠, 有些疫苗不是正規廠家生產的, 或者疫苗未經過嚴格檢驗就出廠, 這樣的疫苗就達不到規定效價。此外, 疫苗在運輸、保管過程中溫度控制不當; 稀釋液中含有影響疫苗的活性物質; 稀釋后的疫苗未在規定的時間內用完或置于高溫環境下, 這些都會降低疫苗的效價, 而影響免疫的效果。
2.4.2
正確使用豬瘟細胞苗和豬瘟組織苗豬瘟細胞苗在每次免疫劑量不低于750 RID( 兔體感染量或兔體反應量) 的情況下, 已可達到既能防止臨床發病, 又能保護不發生亞臨床感染, 即所謂達到了“雙保護”的水平, 所以在一般情況下就可以滿足需要。但是, 細胞苗降解速度較快, 如經稀釋后在15 ℃時6 h 失效, 在20~27 ℃時約3 h 失效。豬瘟組織苗毒價高, 而且含有非特異性組織, 可幫助免疫力的加強。同時降解速度較慢, 如組織苗經稀釋后在8~14 ℃時72 h、26~32 ℃時48 h 仍然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所以在豬瘟發生較嚴重的地區或豬群, 可考慮使用組織苗, 但是有時某些或某個批次的組織苗引起發生過敏反應的幾率較細胞苗高得多。我國現今生產的豬瘟活疫苗瓶上標明為豬瘟活疫苗( Ⅰ) 的是組織苗, 它包括有牛體反應苗、淋脾苗、乳兔苗。在瓶簽上標明為豬瘟活疫苗( Ⅱ) 的是細胞苗,現在生產的是牛睪細胞苗。
2.4.3
嚴格操作規程, 確保疫苗免疫效果①確保低溫貯存、領取疫苗。豬瘟凍干苗要求低溫保存, 而且在不同溫度條件下保存的日期亦有不同。按規定保存期從制造日期起, 于- 15 ℃冷凍條件下保存, 有效期為1年; 0~8 ℃冷暗干燥處保存, 有效期為6 個月; 8~25℃陰暗干燥處保存, 有效期僅為10 d。因此, 應在運輸、貯存設備完善的單位購買疫苗。溫度在25℃以上時采用冰瓶領用疫苗, 應隨領隨用, 嚴格規范操作。并嚴禁反復凍融疫苗, 以免造成效價降低而影響免疫效果。②規范操作程序稀釋疫苗時, 首先要檢查疫苗瓶的真空度、瓶簽、批號等, 稀釋后的疫苗效價會快速下降, 氣溫在15~27℃時, 3 h 可能失效。因此, 在氣溫20℃以上進行預防接種時, 疫苗的使用必須要嚴格按說明書進行,做到苗不離冰, 冰不離苗。按規定使用指定的稀釋劑進行稀釋, 稀釋后的疫苗須置放于有冰塊的保溫包或冰瓶內, 并在2 h 內用完。豬瘟疫苗采用肌肉注射, 免疫注射前應對耳標鉗、注射器、針頭等器械進行煮沸消毒30 min, 嚴禁用其它消毒液消毒針頭。注射時, 注射部位消毒后必須用棉球擦干, 應一豬一針頭, 嚴禁一個針頭打到底, 造成人為地將處于潛伏期的豬瘟病毒傳染給其它健康豬, 引起注射豬瘟疫苗后豬瘟暴發。嚴禁用大號、短針頭注射和打飛針, 以免造成疫苗滅活或注射部位過淺, 劑量不足等因素。緊急接種時按先健康、后輕癥、再重癥的順序,防止交叉感染; 每頭豬注射要確實, 不能漏注少注。除此以外, 在預防接種前要詳細了解畜體近況, 并進行必要的檢查, 盡量避免母豬在配種和懷孕期間注射豬瘟疫苗, 患病豬或經長途運輸豬暫緩免疫, 待情況穩定后再進行。
在重視豬瘟免疫工作的同時, 還應重視搞好免疫配套措施, 排除各種影響免疫效果的內外因素。
一般情況下, 使用弱毒疫苗前后一段時間, 不應使用抗菌藥物和抗病毒藥物。抗菌素中的痢特靈、氯霉素、卡那霉素和磺胺類藥物對機體B 淋巴細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 能影響病毒病疫苗的免疫效果。注射豬瘟苗前2 d 和后3 d 嚴禁使用抗病毒及治療量的抗生素類藥物。豬瘟疫苗接種要與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疫苗間隔15 d 以上使用, 與其他病毒病疫苗間隔7~10 d 為宜, 以免導致機體白細胞減少, 影響機體的免疫應答。
健康狀況良好的豬群在免疫時能產生較強的免疫力, 而體質虛弱、營養不良和處于各種外界因素而引起應激的豬群或患有慢性病的豬群, 在免疫注射后所產生的免疫應答能力都很差。因此, 在豬群飼養密度、溫度、濕度、通風、光照和飼料的質量等方面都需采取優化措施, 為豬只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 提高豬群的整體健康水平, 促進豬群免疫應答率。同時并堅持自繁自養, 重視生物安全措施, 防止病原傳入。對生產區要采取嚴格的消毒、隔離和防疫、檢疫措施。
霉變飼料、原料含有各種霉菌毒素, 如黃曲霉素、褐曲霉素等, 可引起肝細胞的變性壞死, 淋巴結出血、水腫, 嚴重破壞機體的免疫器官, 造成機體的免疫抑制。因此, 要嚴格控制飼料和各種原料的質量。在陰雨天氣和炎熱的夏天, 加工飼料時應在飼料中添加霉菌毒素處理劑, 減少因霉菌毒素的危害而導致豬瘟免疫失敗。
近年來, 豬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呈上升趨勢。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偽狂犬病、圓環病毒感染等都能破壞豬體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 誘導某些細胞因子的釋放,激活抑制性細胞, 造成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 導致豬瘟的免疫失敗。因此, 在生產實踐中, 在搞好豬瘟免疫的同時, 也應按照免疫程序加強對這些疾病的預防和控制。當發生這些傳染病時, 不能進行豬瘟免疫。
豬瘟免疫監測的重點應放在母源抗體水平、免疫應答效果、亞臨床感染和疫苗效價的監測上。豬場應按期對場內仔豬、中豬、育肥豬、公母豬的免疫應答效果以及是否患有影響免疫效果的疾病, 進行血清摸底監測。空懷母豬的抗體水平應不低于1∶64, 分娩母豬的豬瘟抗體水平不低于1∶32, 低于該數值必須重新免疫。根據產仔季節, 在防疫高峰期后1 個月內, 隨機采取免疫豬血清做抗體監測, 計算總保護率。如總保護率在50%以下, 顯示免疫無效。
另外, 造成豬瘟持續性感染的根源在于母豬帶毒,即妊娠母豬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豬瘟病毒后引起潛伏性感染。帶毒母豬妊娠后豬瘟病毒通過胎盤感染胎兒造成垂直傳播, 帶毒公豬也可通過精液傳染母豬, 也可傳播給仔豬。因此, 對反復接種抗體水平仍然很低的母豬以及帶毒母豬應作淘汰處理, 徹底消除豬場豬瘟病的隱患, 以使豬場的豬瘟得到控制與凈化。同時先天感染豬瘟的仔豬產生后天免疫耐受性, 經反復注射疫苗不產生抗體, 成為持續性感染的帶毒豬。如果這種豬被誤作后備種豬培養就會形成新的帶毒種豬群, 這樣會造成豬瘟感染的惡性循環。
使用疫苗免疫后, 豬瘟的發生率雖然明顯降低, 但仍然有豬感染豬瘟, 只不過癥狀趨于溫和, 呈現非典型性或溫和型性。同時, 牛病毒性腹瀉病毒與豬瘟病毒密切相關, 兩者有共同的抗原, 牛病毒性腹瀉病毒也可導致豬死產和新生仔豬死亡, 小豬的臨診特征和大體病變與感染慢性豬瘟相似。因此, 應搞好豬群豬瘟抗體水平檢測, 及時補注豬瘟疫苗。規模化豬場對疑似發病豬要做好豬瘟兔體交互免疫實驗診斷, 以便于準確判斷是否感染豬瘟病毒。到目前為止, 這也是確診豬瘟最為簡便易行、準確可靠的方法。
3.7 加強管理, 建立和完善可備查的防疫檔案及生豬出生檔案
豬場技術人員應擔當起防疫工作的重任, 及時做好各項免疫工作, 并作好記錄, 歸檔保存。分階段飼養的豬場, 每頭豬應有從仔豬出生到肉豬出售整個生產過程每一環節的系譜, 以便于生產責任制的落實。平時對飼養員要加強防疫知識輔導, 提高其對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增強責任心, 配合做好防疫工作。豬場技術人員應及時了解豬群健康狀況, 當發現免疫失敗時,應及時找出免疫程序實施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只有這樣, 才能確保豬群有較強的抵抗力, 免遭豬瘟疫病侵擾。
綜上所述, 可以看出控制豬瘟免疫是一項系統工程, 影響豬瘟免疫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 只有加強飼養管理, 搞好飼養場所硬件的建設, 充分了解豬只的抗體水平, 科學合理地制定免疫程序, 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有批準文號的疫苗。同時切實加強養豬場內外的管理和衛生消毒工作, 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的有效率, 減少疾病的發生。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山县|
海伦市|
合山市|
新兴县|
屏南县|
长治市|
大竹县|
二连浩特市|
溧阳市|
三原县|
禄劝|
贡觉县|
永胜县|
平武县|
合肥市|
通许县|
开江县|
阜城县|
新田县|
古田县|
大冶市|
修文县|
沂南县|
三台县|
宜章县|
麻江县|
京山县|
绥宁县|
岱山县|
珲春市|
灵武市|
博罗县|
沂南县|
吕梁市|
永兴县|
连云港市|
闽清县|
锦州市|
冷水江市|
六枝特区|
潼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