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tton id="imseu"></button>
  • <rt id="imseu"></rt>
    <li id="imseu"><source id="imseu"></source></li>
  • <button id="imseu"><input id="imseu"></input></button>
    <table id="imseu"></table>
  • <strike id="imseu"></strike>

    畜牧人

    標題: 手冊學習 [打印本頁]

    作者: icecream    時間: 2007-5-11 16:04
    標題: 手冊學習
    各位,請問如何掙到積分?
    作者: huhongj0723    時間: 2007-5-12 10:19
    下載中心有這個資料的
    作者: 任明武    時間: 2007-5-12 14:17
    下了看看,多謝,支持一下了.........
    作者: dbndls    時間: 2007-5-14 01:10
    第五章  豬的常見疾病及防治

    豬    瘟
    各品種、年齡、性別的豬都易感,感染途徑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門戶是扁桃體,后進入血液循環。此病具高度傳染性,發病無季節性。
    一、臨床癥狀  
    突然發病,病程1~2周,少食或不食,體溫持續高熱在40℃~42℃ ,病豬寒戰,鳴叫,喜喝冷水,結膜潮紅發炎,有些病豬有神經癥狀,震顫、痙攣抽搐,病程初期糞便呈干球狀,后期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皮膚上有許多紫紅色斑點,以身后、頸部、腹部、四肢內側最為突出,指壓不褪色。
    二、病理變化  
    全身淋巴結腫大,暗紫色,切面周邊出血,呈大理石樣,會厴軟骨和喉頭粘膜、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腸漿膜、腹膜及皮下等處有大小不一的出血點或血斑;腎呈土黃色,表面散有小紅點,脾有梗死灶,慢性豬瘟大腸粘膜有出血和壞死,在回音瓣附近和盲腸、結腸粘膜上,可見大小不一的扣狀潰瘍,突出于粘膜表面。
    三、防治  
    嚴格執行疫苗接種程序和消毒措施。
    (1)“黃芪多糖注射液”,仔豬:2ml/頭,連用3天;成豬:1ml/5公斤體重,連用3~5天。
    (2)“明發五必治注射液”,每公斤體重注射0.2ml,每天2次,連用3~5天。

    豬 丹 毒
        該病的病原體為豬丹毒菌,主要是通過消化道傳染;其次是皮膚的創傷處接觸到丹毒桿菌;第三是內源性感染;第四種是吸血蟲吸了病豬的血液而帶給了健康豬,從而造成了病菌傳播。
    一、        臨床癥狀
    急性型:急性型的臨床癥狀隨著日齡和免疫狀態而不同。仔豬,精神沉郁,食欲廢絕,高燒(41~42℃),皮膚和耳朵發紅并有紅色斑點,大豬,食欲廢絕,發燒。臨床癥狀表現為在于24~45h內皮膚上形成鉆石斑,隨著病情發展,能觸摸到。白毛豬皮膚呈紫紅顏色。妊娠母豬流產,公豬發燒,使母豬返情增加。
    亞急性型:又稱疹塊型,俗稱“打火印”。病豬精神沉郁,體溫升高,經1-2天后,在肩、胸、背、腹及四肢等處出現大小不等的方形、圓形、菱形及不規整的疹塊,先呈現淡紅色后變為紫紅以至黑紫色,多呈扁平隆起界限分明。
    慢性型:豬可以康復,皮膚結節壞死并且發黑,耳尖也可能爛掉;導致關節炎,病程經過2~3周時,關節腫脹,僵硬;如發展到心臟上,往往引起心臟雜音,突然衰竭而死。
    二、        病理變化  
    急性型主要以急性敗血變化和皮膚出現紅斑為特征。病死豬脾臟充血,顯著腫大呈櫻桃紅色,邊緣鈍圓;心、肝、腎以變性變化為主;淋巴結腫大充血,胃和十二指腸常有許多出血點。
    亞急性型其特征是皮膚上形成許多特異性疹塊。
    慢性型的特征是發生豬丹毒性心內膜炎、關節炎、和壞死性皮炎。
    三、        防治
    此病菌廣泛地存在于環境中,加強飼養管理和衛生防疫,定期預防接種豬丹毒弱毒菌和滅活菌苗。發生疫情時認真消毒,隔離病豬,單獨飼養治療。
    (1)“快康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用量,每10kg體重注射本品1ml,每天二次,連用3~5天;
    (2)“阿莫西林鈉注射粉針”肌肉注射,(10~15mg)/kg體重/次,一日一次。

    仔 豬 白 痢
       仔豬白痢一般指主要由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胃腸炎,所以又叫仔豬大腸桿菌病,是7~30日齡的仔豬常發生的一種急性傳染病。
    一、        臨床癥狀  
    下痢,排白色、糊狀、腥臭味稀便,肛門周圍被稀便污染,喜歡鉆進墊草里臥睡慢慢消瘦而死亡。
    二、        病理變化  
    病死豬的胃粘膜潮紅腫脹,以幽門部最為明顯,胃內乳汁凝結不全。腸內容物黃白色,稀粥狀,有酸臭味;腎臟蒼白色,腸系膜淋巴結充血和出血。
    三、        防治  
    對懷孕的后備母豬和經產母豬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產房的衛生、溫暖和干燥特別重要; 要使新生仔豬從免疫良好的母豬上吸取足夠的初乳。
    (1)“快康注射液”肌肉注射,一次用量,每10kg體重注射本品1ml,每天二次,連用3~5天;
        (2)“雙福星注射液”肌肉注射,(2.5~5mg)/kg體重,每天二次,連用3~5天;
    (3)“明發克痢注射液”肌肉注射,1ml/(1~5kg)/次;2ml/(5~25kg)/次;3ml/(25~60kg)/次;5ml/60kg以上/次,每天一次,三天一個療程;

    豬 傳 染 性 胃 腸 炎
        傳染性胃腸炎是由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接觸性腸道傳染病,不同年齡的豬均可發病,哺乳仔豬發病、死亡率可達10%~100%。本病呈現地方性流行,有明顯的季節性,以冬春兩季發病最多。
    一、        癥狀
    表現為嘔吐、嚴重腹瀉和脫水;主要感染10周齡內仔豬發病,體溫升高,精神萎頓,厭食、嘔吐和明顯的水樣腹瀉,糞便呈黃色、淡綠色或灰白色,水樣并有氣泡,內含凝乳塊,腥臭,病豬有渴感,皮毛粗亂,明顯脫水,衰弱死亡;日齡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大豬表現精神不振,食欲減退或消失,水樣腹瀉,糞便呈黃色、灰色、褐色不等,混有氣泡,極少死亡。
    二、        病理變化  
    剖解可見仔豬脫水明顯,尸體消瘦;卡他性胃腸炎,胃內充滿凝乳塊,胃底粘膜充血、出血,腸粘膜剝落,空腸、回腸絨毛萎縮,小腸壁變薄,內膜變得粗糙,腸道充氣,內容物呈液體狀、灰色或灰黑色,腸系膜充血,淋巴結腫脹。
    三、        防治  
    免疫接種,傳染性胃腸炎和輪狀病毒二聯苗使用效果尚好,母豬產前免疫2次,可使仔豬獲得良好的被動免疫抗體,對流行過該病的場,在冬春季節應對保育期仔豬進行免疫接種。 仔豬發病,要防止脫水,減輕酸中毒,維持體內酸堿平衡,改善體液循環,緩解癥狀和注射抗菌素防止繼發感染,補足適量的電解質溶液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1) “明發克痢注射液”肌肉注射,1ml/(1~5kg)/次;2ml/(5~25kg)/次;3ml/(25~60kg)/次;5ml/60kg以上/次,每天一次,三天一個療程;
    (2)“明發五必治注射液”,每公斤體重注射0.2ml,每天2次,連用3~5天。

    豬 氣 喘 病
        豬氣喘病又叫豬霉形體性肺炎或豬地方流行性肺炎或豬支原體肺炎,它是由豬肺炎霉形體引起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
    不同品系、年齡、性別的豬對本病都有易感性,在寒冷的冬天和冷熱多變的季節發病較多。不良的飼養管理和衛生條件會降低豬只的抵抗能力,易于發生本病。傳染途徑主要通過呼吸道。
    一、        癥狀  
    主要癥狀為咳嗽和氣喘,特別在清晨、晚間、運動以及進食時發生最多。病情加重時,呼吸困難,流鼻涕,可視粘膜發紺。
    二、        病理變化  
    主要在肺,有不同程度的水腫和氣腫,兩肺的尖葉和心葉呈對稱性、融合性支氣管肺炎病變。常發生于尖葉、心葉、中間葉下垂部和膈葉前部下緣,出現淡紅色或淺紫色呈“蝦肉樣”病變,肺門和縱膈淋巴結明顯腫大、質硬、灰白色切面。隨著病情發展,上述肺葉部分呈現不同程度的突變,突變區與正常肺組織界限很清楚。其他內臟一般無明顯變化。
    三、        防治   
    預防和消滅喘氣病主要在于堅持預防為主,采取綜合性防制措施,堅持自繁自養的原則,加強飼養管理、消毒。
        (1)“泰妙菌素粉”肌肉注射,(2.5~5mg)/kg/次,每天二次,連用3~5天;
    (2)“達諾福星注射液”肌肉注射,(2.5~5mg)/kg體重,每天二次,連用3~5天;
    (3)“先德福星注射液”肌肉注射,2.5ml/kg體重,每天給藥一次,連用3天。

    豬 口 蹄 疫
        豬口蹄疫是一種急性、熱性和極易接觸傳染病,可引起仔豬大量死亡。
    一、        癥狀   
    該病可感染所有偶蹄動物發病,豬以口腔粘膜、鼻鏡、蹄部和乳房皮膚發生水泡和潰爛為特征。蹄底部或蹄冠部皮膚潮紅、腫脹,繼而出現水泡,行走呈跛行,有明顯的痛感,行走發出凄厲的尖叫聲,很快蹄殼脫落,蹄部不敢著地;鼻鏡部出現一個或數個水泡,水泡很快破裂,露出鮮色潰瘍面。
    二、        病理變化  
    哺乳仔豬出現急性胃腸炎、急性心肌炎;大豬解剖一般特征性病變,少數可見胃腸出血性炎癥。仔豬呈現典型的“虎斑心”,心肌外出現黃色條紋斑,心外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點,個別肺有不腫或氣腫現象。
    三、        防治  
    豬群發病的處理要遵守“早、快、嚴、小”的原則,采取綜合性防制措施,撲殺病豬,嚴格控制病原外傳,疫區內所有豬只不能移動,污水、糞便、用具、病死豬要嚴格進行無害化處理。對貴重的種用豬加強護理和進行藥物治療,防止繼發感染,蹄部可涂以20%的碘甘油,并肌注抗菌素,可縮短病程,減少死亡。
    (1)“明發五號”消毒液1∶1000倍消毒。
    (2)“明發五必治注射液”,每公斤體重注射0.2ml,每天2次,連用3~5天。
    (3)“菌毒熱康注射液”肌肉注射,0.1ml/kg,每天二次,連用3~5天。

    豬 水 腫 病
        該病是小豬的一種大腸桿菌腸毒血癥,常發生于斷奶仔豬尤其是體況健壯的仔豬,小至數日齡大至四月齡也偶有發生,是一種急性高度致死性神經疾病。
    一、        癥狀  
    開始時仔豬出現腹瀉或便秘,1或2天后病程突然加快或死亡,病豬四肢無力,共濟失調,轉圈,肌肉震顫,后期側臥不起,不時抽搐,四肢作游泳狀劃動,觸動時表現敏感,有角弓反射并作嘶啞的叫鳴。水腫是本病的特征癥狀,常見于臉部、眼瞼、結膜、齒齦。
    二、        病理變化  
    主要病變為水腫。胃壁水腫、膽囊和喉頭也常有水腫。小腸粘膜有彌漫性出血變化。淋巴結特別是腸系膜淋巴結有水腫和充血、出血的變化。
    三、        防治  
    在出現過本病的豬群內,應控制飼料中蛋白質的含量,增加飼料中粗纖維含量,保持飼料中有足夠的硒和維生素E,對斷乳仔豬,在飼料內添加適宜的抗菌藥物。
    (1)“長效復方治菌磺注射注射液”肌肉注射,(0.2~0.3ml)/kg體重,注射一次。病情嚴重,酌情加重。
    (2)“明發克痢注射液”肌肉注射,1ml/(1~5kg)/次;2ml/(5~25kg)/次;3ml/(25~60kg)/次;5ml/60kg以上/次,每天一次,三天一個療程;

    肺 疫
    本病又名豬巴氏桿菌病或豬出血性敗血癥,民間俗稱“鎖喉瘋”,以急性敗血及組織和器官的出血性炎癥為特征的一種傳染病。
    一、        癥狀與病理變化  
    臨床上一般分為三個型,最急性型和急性型多表現為敗血癥和胸膜肺炎、病豬頸部紅腫,呼吸困難,粘膜和皮膚發紺,病程1~2天;慢性型主要表現慢性肺炎,持續性咳嗽,呼吸困難,鼻流膿液,極度消瘦,衰竭死亡。
    二、藥物治療
    (1)“先德福星注射液”肌肉注射,2.5ml/kg體重,每天給藥一次,連用3天。
    (2)“雙福星注射液”肌肉注射,(2.5~5mg)/kg體重,每天二次,連用3~5天;

    豬 弓 形 體 病
    該病又名“豬無名高熱癥”,是由弓形體引起的一種寄生性原蟲病。
    一、        癥狀  
    體溫升高,達40℃~42℃,稽留不退;多便秘,有時下痢,呼吸困難,體表淋巴結尤其是腹股溝淋巴結明顯腫大;身體下部及耳后淤血斑或較大面積發紺。
    二、病理變化  
    全身淋巴結腫大,充血、出血;肺出血;肝表面有點狀出血及灰白色或黃色的壞死灶;脾上有出血斑;胃底部出血、潰瘍,腎有出血點和壞死灶;大小腸均有出血點;心包及胸膜腔內有積水;體表有淤血斑。
    四、        防治  
    豬舍保持清潔,定期消毒,嚴格阻止貓類及其排泄物對豬舍、飼料及飲水污染。
    “長效復方治菌磺注射注射液”肌肉注射,(0.2~0.3ml)/kg體重,注射一次。病情嚴重,酌情加重。

    豬 附 紅 細 胞 體 病
    附紅細胞體病是由附紅細胞體寄生于動物血液中的紅細胞或血漿中而引起的豬的傳染病。
    一、        癥狀  
    小于5日齡豬的主要癥狀是皮膚蒼白和黃疸;1月齡左右斷奶時期的仔豬,最初表現貧血,后出現黃疸癥狀,生長發育不良;病豬高熱稽留,全身皮膚發紅,或是耳、腹下、四肢先發紅后出現紫斑,數天內死亡。 母豬急性感染的癥狀為持續高熱,厭食;慢性感染母豬呈現衰弱,粘膜蒼白及黃疸,不發情,或屢配不孕,甚至死亡。
    二、病理變化
    主要變化為貧血及黃疸。患豬腹下及四肢內側有紫紅色出血斑,全身淋巴結腫脹,切面外翻,有液體流出;各種粘膜及漿膜黃染,胸腹部皮下脂肪輕度黃染,脾臟腫大1-2 倍,質軟,表面有粟粒大的丘疹樣出血結節或針尖大小的黃色點狀壞死;肝稍腫大,土黃色,表面有區域性壞死點,膽囊腫大,膽汁粘稠;腎混濁腫脹,暗紅色,質地脆;結腸、直腸粘膜有粟粒大小、深陷的潰瘍。
    三、防治   
    吸血昆蟲在本病的傳播中起主要作用,故應采取綜合的預防措施。
    “明發附紅凈”靜脈注射,每公斤體重用本品10~20mg,每天兩次,連用2~3天。

    豬 蠕 蟲 病
    豬蠕蟲病包括豬姜片吸蟲病、華枝睪吸蟲病、豬囊蟲病、豬棘球蚴病、豬絳蟲病、豬蛔蟲病、豬肺絲蟲病、豬腎蟲病、豬旋毛蟲病、豬鞭蟲病、豬胃線蟲病等。
    防治:切斷傳播媒介,采取綜合的預防措施,嚴格貫徹消毒制度。
    “明發腸蟲清”內服,(0.1~0.2g)/kg體重,每天一次,連用5-7天。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结县| 成安县| 彩票| 夏津县| 新密市| 金山区| 罗平县| 顺平县| 定远县| 象州县| 巢湖市| 罗源县| 滕州市| 富阳市| 南乐县| 安塞县| 钟祥市| 望江县| 邵东县| 余姚市| 昭通市| 改则县| 娄底市| 眉山市| 云南省| 庆云县| 澄迈县| 南昌市| 桐庐县| 奇台县| 益阳市| 福州市| 会泽县| 安吉县| 丰都县| 剑川县| 灵璧县| 扎赉特旗| 大新县| 浦县| 沙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