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羅非魚暴發病防治對策
[打印本頁]
作者:
huang080808
時間:
2007-4-20 00:37
標題:
羅非魚暴發病防治對策
羅非魚是全國各地最重要的養殖品種。特別是近兩年,由于國外收購訂單多,養殖規模更是迅猛擴大,在種質退化和環境污染的雙重脅迫下羅非魚暴發性魚病日趨嚴重,容易給養殖業者造成極大損失。
羅非魚暴發病發病特點流行季節長。
6
~
10
月是該病的暴發流行季節。發病時水溫多在
25℃
以上,發病高峰期水溫
28
~
35℃
。發病死亡率高。流行期間發病率可達
15%
~
78%
,發病嚴重者達
100%
。死亡率為
52%
~
95%
,甚至全軍覆沒。發病類型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發病死亡多發生于一周之內,慢性發病時間長達兩周甚至兩個月。發病水域廣,池塘養殖、水庫網箱養殖及圍欄養殖均可發病。
(
一
)
臨床癥狀
根據外部表征和解剖觀察,人為劃分為
3
種類型,實踐中可能一種或幾種同時發生。充血型:主要表現為體表充血發紅,多發生于下頜、鰓蓋、鰭等部位,有時可發生鱗片脫落。解剖可發現腸道充血,脾、腎、膽囊腫大,肝由正常的紅褐色變成土黃色或灰白色。該類型多為急性發作,短期內即引起魚大批死亡。漁民稱之為
“
出血病
”
。腹水型:漁民稱之為
“
出血性腹水病
”
。主要表現為鰓蓋及體表局部充血,有時眼眶周圍亦有充血現象,腹部膨大,腹腔內積有淡黃色腹水。肝腫大色淺,上有充血斑點。腎、膽囊腫大,腸充血。平衡失調型:漁民稱之為
“
打轉病
”
。病魚體色變黑,游動異常,表現
“
打轉
”
癥狀。眼球突出,有的眼球晶體呈白內障狀,甚至脫落。肝腫大,色變淺。該類型為慢性發作。
(
二
)
發病原因
近年來,放養密度和養殖產量大幅度提高,魚病防治工作未得到同步加強。魚池水質老化。生長季節水質調節不及時,水質過濃,透明度過低,池水中氨氮和亞硝酸鹽含量嚴重超標,導致池水老化、水中病原菌大量繁殖。飼料缺乏必需的營養成分和投喂變質飼料,導致肝、腎等器官發生器質病變,機體抵抗力下降,引起細菌繼發性感染。或是羅非魚長期近親交配,導致其優良遺傳性狀的嚴重退化;或者是雜交培育的羅非魚親本提純復壯的程度不夠,導致其子代雜交品系的羅非魚雄性率不夠,種質退化。而種質退化,勢必造成抗病力減弱;魚種消毒工作重視不夠。隨養殖面積的不斷擴大,各地間引種增多,加之魚種消毒工作不力,導致病菌的大量傳播,引起魚病暴發。甚至有些人損人利己,明知是病魚,也不經處理而賣與他人。病死魚到處亂扔,發病后將池水向外排,導致病原體日益增多,造成交叉感染,以致暴發魚病。
(
三
)
預防措施
放養密度適當,并適量套養花白鰱和彭澤鯽,以起到清除殘餌和調節水質作用。注意水質調節。徹底清塘消毒,清除過多淤泥,運至遠離養殖場地。定期潑灑生石灰,適時換水、加注新水,調節水質,保持水質清新,可減少魚病的發生。注意營養,飼料要衛生。根據季節變化和魚的營養需求,配制營養全面,動植物性餌料合理搭配的人工配合飼料,并做到飼料新鮮適口,不投喂變質飼料、不潔飼料。選擇優質健壯魚種。操作細心,防止魚體受傷。在魚病易發期用藥物定期預防。除用生石灰外,還可用菌毒凈等殺菌藥物掛袋。可將大蒜素等抗菌誘食物摻入飼料中做成藥餌投喂。魚種消毒。用
10×10-6
高錳酸鉀浸洗
10
分鐘。病死魚撈出深埋處理。
(
四
)
治療方法
全池潑灑滅毒王
150
~
200
克
/0.067
公頃,隔天潑灑
1
次,連用
2
~
3
次。投喂藥餌。藥餌配方與添加量為:維生素
C
磷酯
0.1%,
維生素
A50 000IU
,維生素
D50 000IU
,復合維生素
B0.3%
,紅霉素
0.1%
,土霉素
0.3%
。連投
1
周,羅非魚死亡基本停止。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穗县
|
三都
|
和平县
|
凤城市
|
原阳县
|
日照市
|
洱源县
|
黄浦区
|
全椒县
|
日照市
|
临澧县
|
鄢陵县
|
利辛县
|
哈巴河县
|
桑植县
|
高雄市
|
洛川县
|
沭阳县
|
若尔盖县
|
巢湖市
|
吴忠市
|
白城市
|
抚州市
|
金溪县
|
资溪县
|
奉节县
|
怀远县
|
新沂市
|
宁安市
|
马鞍山市
|
吕梁市
|
湟中县
|
抚州市
|
盐源县
|
临武县
|
清镇市
|
台南县
|
周至县
|
监利县
|
兴国县
|
普兰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