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人
標題: 溫家寶下車“方便” 省領導驚訝 縣書記出汗 [打印本頁]
作者: 養豬的人 時間: 2007-4-13 13:32
標題: 溫家寶下車“方便” 省領導驚訝 縣書記出汗
“突然襲擊”察訪貧窮村莊
溫家寶是中央領導層深入到安徽農村搞調研次數較多的一位;同時,也是讓陪同他的地方干部最頭疼的一位。為了了解到農村和農民的真實情況,他常常不給地方一些領導人留面子,想方設法沖破對他的“封鎖”,使得刻意弄虛作假者不知所措。
1996年5月麥收之前,當時還是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的溫家寶,到安徽檢查扶貧工作。一來就約法三章,不搞迎送,不搞陪吃,下去時更不許前呼后擁,一切輕車簡從。
他的隨行人員也是屈指可數,除秘書田學斌,警衛參謀張振海,中央辦公廳秘書局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各來一位局長,還有就是農業部的一位領導同志。
那次他們來了后,就同安徽省的有關領導分乘兩輛普普通通的中巴車,直奔大別山革命老區。
在從金寨縣通往霍山縣的山道上,溫家寶來了一個“突然襲擊”。他招呼司機說:“我要方便一下。”司機當即把車停住。
車上的人都以為溫家寶真是下去“方便”了,誰知,他跳下車后,快步前行,沿著一條小路就一直往前走去了。
坐在另一輛中巴車上的安徽省的領導,這才發現,前面有個不大的村莊,溫家寶正向那個村莊走過去,他們不免感到詫異。因為這是在事先安排要視察的計劃之外。而且,看上去,還是一處十分貧窮的地方。
大家趕忙下車,快步跟了上去。
溫家寶見幾個農民扛著樹皮走過來,就迎上去問:“你們這是干什么呀?”
一個婦女見問話人面相慈善,話聲和藹,雖是干部打扮,卻沒有想到這會是中央下來的干部,因此答得就很隨便:“現在青黃不接,山上沒東西可賣,供銷社正在收購樹皮,聽說造紙用,就削點樹皮去賣,好買點口糧回來。”
溫家寶轉身又去問一位男青年,當得知對方是位民辦教師時,便仔細了解他的工資情況。民辦教師發愁地說:“鄉里一個月只補助50元,連吃糧的錢也不夠,說是補助,也只是欠著,趕到要過年了才給,平時就連買糧的錢也沒有。”
溫家寶一邊認真聽著,一邊點著頭。
他在村子里各處仔仔細細地看了個遍,這才上車。到了霍山縣城后,他隨便用了一下餐,就要求聽縣里匯報。
霍山縣委書記不知道溫家寶在來的路上已經沒按“規定”下過車,依然像往常一樣地作著匯報,他甚至激動地說道:“這幾年,我們霍山縣有了很大的發展,既脫帽,又加冕,脫掉了貧困縣的帽子,戴上了‘奔小康’的帽子。”接著就把全縣的國民生產總值、糧食產量、財政收入和農民增收的各種數字,熟練地報了一遍。他還準備把各種成績的統計數字一一報來,溫家寶卻截住了他的話頭,忽然問:“你這個縣這么好,可以按時發工資嗎?”
縣委書記回答得斬釘截鐵:“我們不欠全縣職工一分錢!”
溫家寶點到了他下車看過的那個村莊的名字。
縣委書記不禁一愣。但他馬上指出;“那是我們縣最窮的一個村。”
溫家寶幽默地笑道:“你最窮的一個村,就被我看到了。”
縣委書記這才知道遇上了麻煩,偷偷地看了一眼坐在旁邊的省委領導,見省委領導都面無表情地望著他,不由得急出了一頭汗。
溫家寶嚴肅地說:“同志們,不是我們不相信你們的數字,我更看重農民家里的生活水平是否真的提高。你們都很年輕,我希望你們多到農民群眾的家里看看,真正做到脫貧很不容易,何況有些脫貧了還會返貧呢。”
“我要看淹沒區,看最貧困的村子”
也就是在那一次,溫家寶要看龍河口水庫淹沒區農民的生活狀況,舒城縣卻安排了一個各方面都比較好的村子讓他看。他一眼就發現了問題,問:“這兒是淹沒區嗎?”
縣委書記見瞞不過,只得照實說:“不算淹沒區,只是邊緣地帶。”
“我要看淹沒區,看最貧困的村子。”
舒城縣委書記沒有一點思想準備,因為以往下來檢查工作的領導,沒誰提出過這樣的要求。安排領導參觀“形象工程”,視察“閃光點”,早已成了一條程式化的不變的“規矩”。于是,這位縣委書記搪塞道:“那兒路不通。”
“你說的不通,是不是車子開不進去。”溫家寶認真地問。
“是。”
“走路要走多遠呢?”
縣委書記想了想說:“10公里吧。”
溫家寶一聽,朗聲笑道:“不算遠,那我們就走去。”說著,做了個挽褲腳趕路的動作。
當時的省委書記盧榮景見溫家寶決心已定,馬上接過話:“快上車,開到哪兒不能開了,再下車走嘛!”
于是大家陸續上車。
舒城縣委書記說“路不通”,只是不希望溫家寶看到窮得不像樣子的地方。不過,他又是一個實在人,見省委書記表了態同意去看,也就沒再留點兒心眼,把自己曾說過路不通還須走上10公里的話忘得一干二凈,指揮著司機順順當當地將車開進了一個村子里。
省農經委的吳昭仁在和我們講起這段插曲時,他的臉上露出了無地自容的神色。他說:“我當時一聽縣委書記說‘到了,下車吧!’腦袋嗡地響了一下。心想,你這個縣委書記真要命,說過這村子車開不進去,你至少也要停得遠一點,讓大家走幾步,哪能讓車一下子進了村?這讓陪同的省領導在中央領導跟前,臉往哪擱?這時就聽走在我邊上的王昭耀副省長說:‘地上有縫都想鉆進去……’搞得我們一個個灰頭土臉,硬著頭皮走下車。”
那確實是個很窮的村子,房子不像房子,陰暗潮濕,因為農舍里太黑,大白天走進屋,半天看不見東西。其實,看見跟沒看見都不重要,許多農家家徒四壁,半個村子跑下來,沒看到誰家有一件值錢的東西。
溫家寶一連看了幾戶人家,心情很是沉重。
拒看“閃光點”,拒住大酒店
又一次,溫家寶到安徽檢查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方面的工作。在阜南縣,縣里安排是看小陳莊,這是一個新建的村,兩排樓房十分漂亮地擁路而立,中間的馬路也修得很寬,看上去不僅富足,還透出幾分氣勢。但是,溫家寶下車后只看了一眼,就拒絕進村去看。
這弄得陪同的領導十分尷尬。
吳昭仁是多次陪同溫家寶到安徽各地視察的,彼此已經很熟悉,他打破僵局走上去說道:“既然來了,進村看看吧!”
“不看,”溫家寶不為所動,“要我看什么呢?無非就是幾個有錢人,蓋了幾幢新樓房。”
縣里領導忙解釋:“還有個座談會……人已到齊了。”
溫家寶堅持說:“這個座談會我不參加。”
現場的氣氛變得十分窘迫。
這時,走來了兩個農民模樣的人,溫家寶于是上前打問:“搬到這兒來,你們是自愿的嗎?”
對方高聲答道:“完全是自愿的。”
溫家寶若有所思地又問:“住這樣的房子,花了多少錢哪?”“兩萬多。”
溫家寶朝村里望了望,空無一人,就打量起走過來的這兩個“農民”。顯然他已從對方回話的口氣中悟出了什么,指著其中的一人問:“你在村里具體干什么呀?”
對方說:“支部書記。”
溫家寶幽默地笑了:“那我就問問你,為什么要修這么寬的馬路,占用這么多的耕地呢?”
支部書記啞口無言。
重新回到阜陽市,市委將溫家寶一行安排在國際大酒店,溫家寶一聽是“國際大酒店”,堅決不住,要求住招待所。
由于溫家寶的堅持,最后下榻的是作為市委招待所的“潁州賓館”。晚飯后,溫家寶也不愿休息,要求安排兩個縣的領導匯報有關工作。匯報時,太和縣委書記取出了事先準備好的稿子,剛念了個開頭,溫家寶就示意對方停下來:“你們不要念稿子好嗎?”
離開了稿子,這位縣委書記竟不知該講什么不該講什么了,變得吞吞吐吐,十分狼狽。
溫家寶失望地搖了搖頭,說道:“今天下午,我很生氣,在阜南縣的那個村子里,見不到一個群眾,不知道你們想讓我看什么?去年,我到河南省,一個縣委書記也叫我去看一個這樣的村子,見不到農民,村里的馬路修得比你們這兒看到的還寬,房子也比這兒漂亮,我就問那個縣委書記,這樣好的村子在你縣占多少呀?他支支吾吾地說,百分之二十吧。我說,好,就是占到百分之二十,還有百分之八十農村的情況,你帶我去看看好嗎?他馬上說,路不通,不好去。我說,車子去不成,人總可以走進去吧,那么多的農民可以走,我們為什么不可以走呢?你帶路,我要進去看看。”……
陪同的安徽同志,當然聽得出此番話的意思。借故路不通,不希望他看到自己管轄范圍的落后、貧困狀況的,不止是河南省的那位縣委書記,他在安徽舒城縣就有過同樣的遭遇。只給上面展示“政績”,看“鶯歌燕舞”,這種弄虛作假的現象,已經像瘟疫一樣在許多地方蔓延成災。
“共產黨人一定要關心大多數人的利益”
那天晚上,溫家寶談了很多,談得推心置腹:“阜陽地區我來過幾次,通過前后對比,我看有很大發展,農民生活也有很大改善,當然離小康的要求、離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要求還有不少差距,一個地區里面也還有很大的不平衡。可能有很好的村,但也有相當多的一般村,還有很多貧困村。就一個村子來講,也很不平衡,有富裕戶,有大量的一般戶,也有比較困難的戶。我覺得我們的農民非常知足,就吃幾碗白米飯,沒什么菜,住的又是那個樣子,但是對黨,對政府,卻沒有什么怨言,非常樸實。我感到我們的農民,是非常有覺悟的,越是這樣,我們的干部就越應該覺得自己身上的責任重。怎么幫助農民盡快地富起來,我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他說:“事關農村的政策問題,我就想到安徽來聽聽大家的意見,因為這里有許多熟悉情況、又敢于發表意見的同志。我每次來都很有收獲。我的好多政策上的想法,都是我隨便下車了解到的。地方上準備的東西,和要看的地方,往往是一些比較典型、比較成熟的閃光點,不是說這些地方不真實,但常常不具備普遍性。所以,我非常喜歡隨便走走看看。我的調查研究很簡單,就是開車隨便進一個村,有時要談一個小時,也可以跟農民談一天。最長的一次是在鐵嶺,我坐在炕頭上和農民談心,從中知道了好多事情:土地關系、分配關系、干群關系。不坐下來深入地談,就很難了解到。即使這樣,我仍覺得自己對農村的了解恐怕至多只有十分之一,大量的情況還是不了解的。我知道農村的情況并不都是好的,需要我們去看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所以我希望今天的座談,能暢所欲言,有什么情況就講什么情況。”
他是從天津市舊城區一個普通的胡同里走出來的,有著一家五口居住在不足21平方米房屋里的經歷,因此,“平民情結”一直根植在他的心中。他非常喜歡深入基層,在全國的兩千多個縣中,他已跑了一千八百多個縣。
那一天,他動了感情說道:“我們黨的政策是要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我還希望去看絕大多數群眾。如果農村都這么好的話,還要我們這些人干什么呢?在北京郊區的房山,我看到過許多農民仍在看九英寸的黑白電視,難道你們這里比北京郊區還好嗎?共產黨一定要關心大多數人的利益,不能只關心少數人!”
他特別強調:“我再說一遍,我是來搞調查研究的,不是來參觀的,請你們不要只讓我看‘閃光點’!”
坐在會場上的阜陽市委書記王懷忠是個絕頂的聰明人,他馬上離開會場,慌忙要人給潁上縣委打招呼,將原先安排第二天去潁上參觀“全球環境五百佳”的小張莊與八里河的計劃取消;并交待,從阜陽賓館拉過去的那些高檔餐具和借去的廚師,統統連夜撤回,不得有誤! (摘自《炎黃春秋》,文中標題均系本版編者所擬)
來源:解放日報 日期:2004-11-12
作者: shenmallh 時間: 2007-4-14 08:31
中央領導能這樣做不易呀,實屬少見:(
作者: 中年農民 時間: 2007-4-14 14:26
安徽拿下那幾位不會與這個有關吧!
怎么有康熙微服私訪的味道?
作者: 趙吆喝 時間: 2007-4-14 16:54
有所為就是好事啊!!
作者: zddong2003 時間: 2007-4-15 08:04
溫總理值得尊敬,可惜,中國好大喜功的人太多,政績評審也有點問題!!官本主義嚴重阿!!
作者: lovefall 時間: 2007-4-16 08:38
溫總確實可敬,不過畢竟時間和精力有限,如何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啊??
作者: 西風瘦馬 時間: 2007-4-16 09:38
那個王懷忠,果真是個“聰明”人,后來因貪腐被判死刑:
http://news.tom.com/hot/wanghuaizhong/
要看見真相,只有一個溫家寶是不行的。
作者: 阜新牧華 時間: 2007-4-16 12:59
的確如此,溫總理曾經到阜新也來過,就象文章說是那樣.
作者: 國立通潔 時間: 2007-4-16 16:21
真是好領導,這樣的領導要多幾個,國家的發展肯定快!
作者: huhongj0723 時間: 2007-4-16 17:48
學道、悟道、行道
作者: 居心良苦 時間: 2007-4-20 11:37
關鍵還得靠法制,人治是不行的,雖然并不都是壞人
作者: 愛梅雨 時間: 2007-4-23 12:03
溫總理雖然讓我很尊敬,但僅靠中央領導一兩次走訪是不行的,上面的很好政策地方不能很好的落實,甚至完全背離了初衷,中國要法治而非人治:@
作者: 山東中牧 時間: 2007-4-23 20:26
真的吧??????????????
作者: 阿藍之風吟 時間: 2007-4-23 20:37
看一次是那樣,看兩次還是那樣,看了幾次也還是那樣!
看一次是那樣,第二次就建設好了,第三次就不看了,改看別的地方了,結果還是跟第一次看到的差不多!!!
這就是大多數時候的結果。不過第二種比第一種怎么也還是要好一些的。
當官不為民做主,那叫忘本!
作者: zpc_1996 時間: 2007-6-26 21:16
這也算是一個中國的特色吧?
作者: 和興 時間: 2007-6-27 18:05
溫總理值得尊敬,可惜,中國好大喜功的人太多,政績評審也有點問題!!官本主義嚴重阿!!
支持!支持!
作者: 畜牧人 時間: 2007-6-30 11:42
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作者: zgfu2003 時間: 2007-7-10 15: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angxw 時間: 2007-7-10 16:54
靠青天治理的思想一直是中國的傳統。包青天、海青天......歷史上的,法制什么時候才能真正實現哪!雖然如此,還是向溫總理致敬!
作者: 速效止血鉗 時間: 2007-7-10 17:01
溫總理是到處被人哄被人騙的“讓人頭疼的人”
作者: 小葉子 時間: 2007-7-10 17:18
:gongsi: :gongsi: :gongsi: 是非成敗只待后人評.
作者: 西風瘦馬 時間: 2007-7-13 08:28
如果每一個地方官員的評價和考察都需要溫總理去實施--這可能嗎?
作者: 崖壁上的樹 時間: 2007-7-15 20:52
中國要多一些這樣的官就好了
作者: 呂建林 時間: 2007-7-19 13:07
我覺得我們國家的領導是官越大,反而越樸實,越沒有官味.從溫總理下雨自己大傘看出一件不經意的事,讓人尊敬.而那些鎮長\縣長\甚至一個校長,下雨天在大會或出去走訪的時候,哪有一個是自己打傘的?都是別人打的.哎,芝麻大點官,卻過足了官癮.
作者: ahong209 時間: 2007-7-19 22:14
正常的事現在都變的不正常了.
作者: gaopf767 時間: 2007-7-20 15:29
值得敬仰!細節啊!!!
作者: kzf9 時間: 2007-7-23 18:00
中國官本位的思想根植數千年,法制不知道我們這代人能不能看到。
等兒孫們看到了,家祭無忘告乃翁吧!
作者: 牧童 時間: 2007-7-25 10:50
真想了解民間疾苦啊
那就開啟百姓上訪的方便之門吧!
不要把上訪百姓再抓起來
定法規,抓上訪者判徒刑
唉!
獎勵一個網站專門看貼子也很麻煩.
我也沒辦法啊
:hehes: :hehes: :hehes:
作者: ctbyaode 時間: 2007-10-22 14:25
怪不得可以做到中央領導
作者: zjhkc 時間: 2007-10-22 20:40
好領導,好領導,好領導.
作者: 李入行 時間: 2007-10-24 21:57
原帖由 居心良苦 于 2007-4-20 11:37 發表
關鍵還得靠法制,人治是不行的,雖然并不都是壞人
對,這才是問題的關鍵,要治理好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靠一兩個人是不行的,--雖然我也很佩服我們的溫總理。
作者: hn-mzj 時間: 2007-10-24 22:20
中央領導這樣是好!但是能解決多少問題呢?
作者: 豬無敵 時間: 2007-10-25 01:02
上訪 ? 上訪地方整死你 哈哈
上屆朱镕基也非常實在啊 最困難的時候他頂住得
作者: sherier 時間: 2007-10-25 13:30
溫總理辛苦了,祝身體健康
作者: 雨寒 時間: 2008-1-9 21:19
這樣的事情太少了
作者: nbqwerty 時間: 2008-1-22 12:41
要治理好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靠一兩個人是不行的,關鍵還得靠法制
作者: 來自鄉下的狼 時間: 2008-1-22 12:48
溫總理值得尊敬,中國人的驕傲!
作者: namuri 時間: 2008-1-22 15:30
希望溫總理的所作所為,帶動他周邊的其他領導。為我們三農的快速健康發展有力支持。
作者: jeffwangw 時間: 2008-1-22 17:32
要是政府得干部都是這樣,能給老百姓解決多少事情啊!希望政府人員多向總理學習,不搞浮夸工程。
作者: 波縱天下 時間: 2008-1-22 20:29
就是要這樣,領導要下來看看.
作者: 老楊 時間: 2008-1-23 17:29
關鍵是要形成讓老百姓(納稅人)對官的監督機制,干不好就下臺!!!如果只想讓中國多一些象溫總理的好大官,讓他們"多多"方便"下車,形成省領導的驚訝,縣領導的出汗",那恐怕還是改變不了浮夸與政績工程,問題是要治本而不要治表!!!
[ 本帖最后由 老楊 于 2008-1-23 17:30 編輯 ]
作者: 賀州八步獸醫 時間: 2008-1-26 21:13
中國特色呀,應試的教育,應試的公務員,應試的官場,應試的關系,什么都與應試相連。呵呵。
作者: chenxl 時間: 2008-1-26 21:22
不得不說這兩屆總理都是好總理阿
作者: samqiu 時間: 2008-6-8 18:16
標題: 說明瞞上欺下
黨員要整風,溫總好樣。
作者: samqiu 時間: 2008-6-8 18:20
標題: 完善監督機制
象動物防疫一樣,防腐敗。消毒、凈化,打防疫。
作者: qxz 時間: 2008-6-9 18:33
不得不說這兩屆總理都是好總理
作者: hzkbest 時間: 2008-6-9 20:50
又是一位敬愛的總理!
作者: ludizhizhou 時間: 2008-6-24 19:39
一個國家的富強更需要法治,有效的監督體系的建立是中國目前發展中急需的
作者: 太陽黑子 時間: 2008-6-25 10:16
其實有這樣的領導是好事情,我們應該好好的夸獎一下溫總理;
但其實有這樣的領導也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反過來思考一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人,中國到底怎么了?
作者: lishanwen 時間: 2008-6-25 17:28
兩代總理一樣情,這樣的好領導越多越好,只有這樣的領導多了,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會強盛。
作者: zhengronghai 時間: 2008-6-25 22:59
如今好領導不多啊!!!
作者: 幸運兒 時間: 2008-6-29 17:07
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溫家寶總理。:kelian: :kelian: :kelian:
歡迎光臨 畜牧人 (http://www.www12347.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威宁|
太白县|
卢龙县|
巴马|
明水县|
奉新县|
迁安市|
鹤壁市|
宜都市|
鄯善县|
鸡泽县|
阳高县|
东丰县|
搜索|
新邵县|
怀柔区|
石柱|
莲花县|
洛隆县|
正定县|
温州市|
新津县|
延长县|
安远县|
东明县|
德安县|
灯塔市|
大兴区|
呼图壁县|
读书|
大理市|
漠河县|
囊谦县|
太仓市|
旬阳县|
张家港市|
东乡族自治县|
河源市|
娱乐|
彰武县|
呼伦贝尔市|